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交流、关注沟通,引导学生“做人”和“求知”。正确引导学生全方位的沟通,是消除隔阂与误会,不断完善和转化学生心理品质的纽带和桥梁。当一个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同学关系,也就具备了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就会主动去要求进步,获取知识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为他们成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育人;沟通;方式
加强交流、关注沟通,就是把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团人精神,作为我们工作的第一要务,通过各种沟通渠道,引导学生“做人”和“求知”。
1 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思维与学生经常交流沟通,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唤起学生的自尊感、求知欲
教师由传统的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变成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融为一体的合作者,课堂上是诲人不倦的师长,走出教室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认为你可亲、可信,才乐于把心中的不快和心思告诉你,你才能有针对性地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放下包袱去学习。
首先,要营造愉快和谐的交谈氛围。与学生沟通:(1)不宜在集体办公室。办公室是比较严肃的地方,且有其他教师在办公,不利于师生之间畅所欲言地交流。(2)不宜在课间10分钟。课间时间短,学生有许多事情要处理,有紧迫感,不能拉开话题。(3)不宜在课堂上利用学生做作业或复习找学生沟通。众目睽睽之下,学生有压抑感,不利于沟通。尤其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选择彼此都心情愉快的时候和恰当的地点进行沟通。
其次,以平等的思维、爱的心态与学生交流。天下之师莫不有仁者之心,对学生的关心不仅在内心存有良好的愿望,更应该表现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与学生交流沟通:(1)不要说教,不要谈大道理,应就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以平等的思维方相互探讨。(2)不要说事论事,特别是在与差生的交流沟通时,不要一味地指出差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危害,怎样去改,过分地去追求责任。应该善于寻找差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闪光点,尽量少涉及或从侧面涉及他们的薄弱之处。让学生感受你没有歧视他。认为你在关心他、爱护他、信任他,对你有一种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会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猜疑和对抗,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唤起学生的自尊,增强明辨是非、自我教育的能力,进而以积极的态度去接受意见,处理问题,搞好学习。
2 以朋友和亲人的姿态与家长定期交流沟通,共同关心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亲人的关怀,家庭的温暖,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每年新生入学后都要对新生家庭、所读原学校、所处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影响学生成长进步的因素进行全面的问卷调查和个别抽样调查,把握学生心态,便于与家长沟通。因为当学生受到心理创伤或者犯有过失后,最要紧的是家人与亲友及早地给予适当的安慰与支持,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让他感到有人支持他、了解他、关心他不要过多地去追求责任,加深已有的内疚感,并感到灰心无望。2000年,彭陶平是唯地进入我校过500分的学生,中考成绩为537分,在我校属佼佼者,但离一类线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他认为家境不如别人,没上一类,失去了发展机会,前途茫然,陷入沮丧、失望的境地。由此产生了焦虑、厌学的心理。我们通过与家长沟通,掌握了他的思想动态和家庭情况。学校老师与家长多次与他交谈,在思想上开导他,学习上时时鼓励他,生活上关心他,使他感受到亲人的关怀,提高了他的自信心,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高一参加全市数学竞赛,以148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市第一名。从此激发了他的斗志,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三年来他不懈努力,2003年高考终于以556分的成绩达到重点本科线,实现了他人生的第一目标。
与家长的沟通要注意两点:一是切忌等学生出了事、犯了错再请家长来沟通。二是切忌甩包袱,将学生犯错的责任推给家长,这样会使家长感到尴尬,学生感到厌烦,易产生逆反对立情绪。
3 组织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开展社会调查,与社会进行沟通,将学生融入社会的竞争与发展中,使学生全方位认识自己,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现代的孩子大以自我为中心,专横自私,不尊重关心他人,对社会和国家的概念比较模糊。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学校要组织每届学生走出校门搞几次社会调查,让学生与社会沟通。
(1)每年参观一次大型的市场劳动人才交流会,让学生明白市场,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启迪学生根据市场和自身特长去选择学业。(2)参与各高校招生宣传及人才需求交流会。明确各学校培养的目标和设置的专业及录取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择选自己所喜爱的专业和学校。(3)参加本地的一些大型活动,如:抗旱排涝、献爱心等公益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力量,群体的精神,集体的温暖。(4)每学期放假都给学生确定一个参与社会活动专题,或调查某一种现象或解剖某一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书面感受,返校后进行交流。
4 有目的地让学生相互沟通,让学生找出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定下一步努力的目标
青少年时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说话、做事往往只从自己一方的意愿和利益出发去考虑。很少顾及到他人的感受。因受多方面影响而学业欠佳的中低分数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更强,稍有不慎就会因维护自身而与别人发生冲突,甚至伤害别人,形成对立,影响学习。对此,每年在新生进校军训的同时,利用晚自习各班集中学习一些同学这间交往的技能。(1)真诚关心他人,多为他人着想,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交往。(2)克服偏见学会宽待他人,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信任。(3)讲究褒贬方式,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4)保持人格独立,加强自我修养,建立良好的个人品质。
通过学习,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注意矫正不良影响,营造正确的班级舆论。平时实施一、三、五的沟通形式。一是学生每月一次书面集体形式的交流沟通。书面交流形式不拘,内容不拘,办成专栏。在老师的引领下观看学习,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同学在班上发言。二是学生用周记相互进行书面交流沟通,周记的内容必须从三个方面来小结:学习上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未弄懂,甚至没掌握;与人交往又有哪些收获;生活学习上有无不良习惯。三是要求学生每月至少与不同层次、不同性别的5个人进行交流沟通,形式、内容不限。交流沟通后必须写出书面感受。除此之外,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交流沟通。指导学生在交往沟通的过程中应多以他人为镜,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自己,从自己对别人的评价中慢慢成熟。
正确引导学生全方位的沟通,是消除隔阂与误会,不断完善和转化学生心理品质的纽带和桥梁。当一个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同学关系,也就具备了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就会主动去要求进步,获取知识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为他们成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育人;沟通;方式
加强交流、关注沟通,就是把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团人精神,作为我们工作的第一要务,通过各种沟通渠道,引导学生“做人”和“求知”。
1 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思维与学生经常交流沟通,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唤起学生的自尊感、求知欲
教师由传统的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变成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融为一体的合作者,课堂上是诲人不倦的师长,走出教室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认为你可亲、可信,才乐于把心中的不快和心思告诉你,你才能有针对性地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放下包袱去学习。
首先,要营造愉快和谐的交谈氛围。与学生沟通:(1)不宜在集体办公室。办公室是比较严肃的地方,且有其他教师在办公,不利于师生之间畅所欲言地交流。(2)不宜在课间10分钟。课间时间短,学生有许多事情要处理,有紧迫感,不能拉开话题。(3)不宜在课堂上利用学生做作业或复习找学生沟通。众目睽睽之下,学生有压抑感,不利于沟通。尤其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选择彼此都心情愉快的时候和恰当的地点进行沟通。
其次,以平等的思维、爱的心态与学生交流。天下之师莫不有仁者之心,对学生的关心不仅在内心存有良好的愿望,更应该表现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与学生交流沟通:(1)不要说教,不要谈大道理,应就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以平等的思维方相互探讨。(2)不要说事论事,特别是在与差生的交流沟通时,不要一味地指出差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危害,怎样去改,过分地去追求责任。应该善于寻找差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闪光点,尽量少涉及或从侧面涉及他们的薄弱之处。让学生感受你没有歧视他。认为你在关心他、爱护他、信任他,对你有一种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会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猜疑和对抗,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唤起学生的自尊,增强明辨是非、自我教育的能力,进而以积极的态度去接受意见,处理问题,搞好学习。
2 以朋友和亲人的姿态与家长定期交流沟通,共同关心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亲人的关怀,家庭的温暖,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每年新生入学后都要对新生家庭、所读原学校、所处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影响学生成长进步的因素进行全面的问卷调查和个别抽样调查,把握学生心态,便于与家长沟通。因为当学生受到心理创伤或者犯有过失后,最要紧的是家人与亲友及早地给予适当的安慰与支持,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让他感到有人支持他、了解他、关心他不要过多地去追求责任,加深已有的内疚感,并感到灰心无望。2000年,彭陶平是唯地进入我校过500分的学生,中考成绩为537分,在我校属佼佼者,但离一类线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他认为家境不如别人,没上一类,失去了发展机会,前途茫然,陷入沮丧、失望的境地。由此产生了焦虑、厌学的心理。我们通过与家长沟通,掌握了他的思想动态和家庭情况。学校老师与家长多次与他交谈,在思想上开导他,学习上时时鼓励他,生活上关心他,使他感受到亲人的关怀,提高了他的自信心,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高一参加全市数学竞赛,以148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市第一名。从此激发了他的斗志,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三年来他不懈努力,2003年高考终于以556分的成绩达到重点本科线,实现了他人生的第一目标。
与家长的沟通要注意两点:一是切忌等学生出了事、犯了错再请家长来沟通。二是切忌甩包袱,将学生犯错的责任推给家长,这样会使家长感到尴尬,学生感到厌烦,易产生逆反对立情绪。
3 组织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开展社会调查,与社会进行沟通,将学生融入社会的竞争与发展中,使学生全方位认识自己,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现代的孩子大以自我为中心,专横自私,不尊重关心他人,对社会和国家的概念比较模糊。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学校要组织每届学生走出校门搞几次社会调查,让学生与社会沟通。
(1)每年参观一次大型的市场劳动人才交流会,让学生明白市场,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启迪学生根据市场和自身特长去选择学业。(2)参与各高校招生宣传及人才需求交流会。明确各学校培养的目标和设置的专业及录取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择选自己所喜爱的专业和学校。(3)参加本地的一些大型活动,如:抗旱排涝、献爱心等公益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力量,群体的精神,集体的温暖。(4)每学期放假都给学生确定一个参与社会活动专题,或调查某一种现象或解剖某一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书面感受,返校后进行交流。
4 有目的地让学生相互沟通,让学生找出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定下一步努力的目标
青少年时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说话、做事往往只从自己一方的意愿和利益出发去考虑。很少顾及到他人的感受。因受多方面影响而学业欠佳的中低分数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更强,稍有不慎就会因维护自身而与别人发生冲突,甚至伤害别人,形成对立,影响学习。对此,每年在新生进校军训的同时,利用晚自习各班集中学习一些同学这间交往的技能。(1)真诚关心他人,多为他人着想,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交往。(2)克服偏见学会宽待他人,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信任。(3)讲究褒贬方式,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4)保持人格独立,加强自我修养,建立良好的个人品质。
通过学习,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注意矫正不良影响,营造正确的班级舆论。平时实施一、三、五的沟通形式。一是学生每月一次书面集体形式的交流沟通。书面交流形式不拘,内容不拘,办成专栏。在老师的引领下观看学习,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同学在班上发言。二是学生用周记相互进行书面交流沟通,周记的内容必须从三个方面来小结:学习上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未弄懂,甚至没掌握;与人交往又有哪些收获;生活学习上有无不良习惯。三是要求学生每月至少与不同层次、不同性别的5个人进行交流沟通,形式、内容不限。交流沟通后必须写出书面感受。除此之外,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交流沟通。指导学生在交往沟通的过程中应多以他人为镜,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自己,从自己对别人的评价中慢慢成熟。
正确引导学生全方位的沟通,是消除隔阂与误会,不断完善和转化学生心理品质的纽带和桥梁。当一个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同学关系,也就具备了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就会主动去要求进步,获取知识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为他们成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