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度重视加强专业教学建设、注重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根本保证。做好专业建设,应确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制定具体的奋斗目标,注重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
[关键词]专业建设;产教结合
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是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实习教学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产教结合是学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通过加强专业建设,并且注重产教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1 加强专业建设
1.1 专业建设应适应现代社会对中等教育的需求变化和市场供给需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依据。我认为,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要适应企业的需求及本校教师队伍的职业技能为出发点。例如,我国的机械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在机械制造领域将逐步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企业对机械加工专业尤其是车工的需求将会逐年增加,车工必定成为一个热门专业,车工类人才也会成为机械行业的紧俏人才。因此,我校将“车工”专业作为重点专业进行建设,其它专业如计算机、钳工、电气焊为辅。在教学改革中,根据市场对车工变化的要求,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专业教材的制订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补充反映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企业的用工的实际需要,使专业建设呈现出新的面貌。我认为,专业建设服从于经济发展和市场要求是学校保持办学活力的必由之路。
1.2 专业建设要体现“质量为本”:为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应以“质量为本”的办学思路,将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的目的,正是为贯彻这一办学思路服务的。因此,学校应特别强调专业建设中“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教材内容的更新,实训条件的现代化。同时,通过改革和创新,逐步形成专业特色,使专业建设的深刻内涵得以充分体现。质量和特色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鲜明的特色是为提高质量服务的,高质量的人才的培养要体现在特色上,例如“车工”专业以与企业紧密结合,学校从合作企业那里联系到机械零件,在学生掌握车削的基本功后,便亲手参加生产任务,在生产中使学生的技术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
1.3 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相关专业齐备的实训教学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该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实训基地根据不同的专业实训要求,将实训项目化分为认识、观察、演示、操作、仿真和模拟的实训,从而验证丰富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其次,实训基地建有的学科交叉、横向复合的综合实训项目,为学生拓宽专业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方式提供了信息途径。例如,我校开设普通车工专业、数控加工专业、电气焊专业、钳工专业、计算机专业等,在以前是学生选择哪个专业就只能学哪个专业。这样培养的学生技能单一,学生学起来也感到枯燥。进厂后适应不了企业的用工要求。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决定凡本校学生除重点学习所选专业外,对其它相关专业也学习(如车工专业的学生也参加钳工、电气焊、计算机的培训),从而达到了一人多技,个个是多面手。经过几年的实践经验证明,这样的学生在就业方面是比较顺利的。企业很欢迎掌握多种技术的学生,学生就业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适应企业生产的求。学生在学校真正学到了技术,学校在给他们安置工作的时候也就比较容易了,安置工作搞好了,同时也带动了招生工作。
2 注重产教结合
坚持搞好产教结合,增添实习教学活力,近几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产教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坚持搞好实习与外加工生产相结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不仅解决了实习经费不足制约实习教学的矛盾,而且也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 产教结合,为搞好实习教学拓宽了路子。我校开设的专业多为消耗量大的机械通用专业,原材料投入大,重复利用率低。按教学大纲要的要求分配理论与实习教学课时,实习时间虽有保证,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从2005年起,我向学校提出走产教结合的路子,经过学校委托,我在本地联系了几家机械厂,为他们生产零件,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外联”,“外联”为实习教学拓宽了路子。“外联”就是对外联系外加工生产,由实习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按照零件图纸要求,将毛坯加工成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这种真刀真枪的练习方式,学生练习的态度十分谨慎,在车削中有利于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对加工尺寸的掌握,有利于对加工工艺的分析,同时为学校创造了一定的效益,实习教师也得到了锻炼。实践证明,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才能培养出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产教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
2.2 产教结合,为学生提前进入社会性实习创造了条件。实习教学长期存在的两大难题,一是纯书本上的课堂训练。学生只能学到书本上所讲授的东西,既封闭了学生的视野,也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二是单纯的消耗性实习,不仅经费难以保证,也不能培养学生的产品意识和质量意识,这与我们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几年来,我们在抓好产教结合的同时,注重抓好“两个转化”,即将单纯的消耗性实习转化为效益性实习。将纯书本上的课堂实习转化为社会性实习,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的基本做法是:首先,把学生在校三年的实习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纯课题训练为主,使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第二阶段是课题训练和生产实习交叉进行,仍由老师带领学生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知应会能力。第三阶段是进入三年级的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其次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实践的社会性,我们一方面让学生像在工厂车间一样进行一定工时监督产品加工训练。学生在结合产品生产中,了解并接触了一些新新技术。由此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经济意识、效率意识和质量意识,培养了学生在正规生产管理中的良好工作习惯,增强了学生社会实践的适应性。这几年,我们的学生分到单位后,经过短时间的适应,就可以顶岗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3 产教结合,为实习教师一专多能搭起了平台。生产加工和实习教学在实际操作上虽有相同之处,但在其加工工艺、技术要求、质量保证上仍有很大差异。实习教师要带领学生完成训练和生产加工任务,必须适应由实习教学向生产加工过程的转变,而且要掌握多门专业知识和技术,做到一专多能。在产教结合的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书本上的课题训练工艺编程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加工件的工艺要求。以车工为例,学生只是学习了车工工艺,对铣、镗、磨的工艺一点不懂。这就要求实习老师本身要首先去学,去掌握相关工种的知识及操作技能,然后指导学生完成工件的加工任务。
2.4 产教结合,为实习教学再投入提供了保证。完善的实习设备、设施和实习场地是保证完成实习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我们在产教结合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生产、创收和再投入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学到真手艺、真本领,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去立足于社会。几年来,我们通过生产和外加工,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不仅弥补了实习经费的不足,使正常的实习经费略有节余,而且大大改善了实习条件和实习环境,靠自己动手创收及国家扶持资金先后购置数控车床6台,普通车床6台,加工中心、数控铣床、线切割等各两台。同时,还扩建了2000余平方米的高标准生产、实习场地。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改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近年来,毕业生等级考试合格率均保持在95%以上,并且在近几年济宁市职业学校技术比武中,我校的学生在车工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学促进了生产,生产服务于教学,形成了实习教学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充分体现在实习经费满足了,实习的教学条件和环境改变了,学生的积极性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
2.5 产教结合,为宣传学校打开了窗口:从一定意义上讲,学校的学生就是“产品”,能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决定着你的销路和客户。几年来,我们在产教结合的实践中注重把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放在第一位,培养了高质量的学生群体,不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随之带来的是更大的社会效益。我们靠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承认,靠学生扎实的技能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靠学生的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赢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毕业生的推荐就业率达到了96%以上。
总之,加强专业建设,注重产教结合,创建好学校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均受到良好的训练和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专业建设;产教结合
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是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实习教学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产教结合是学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通过加强专业建设,并且注重产教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1 加强专业建设
1.1 专业建设应适应现代社会对中等教育的需求变化和市场供给需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依据。我认为,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要适应企业的需求及本校教师队伍的职业技能为出发点。例如,我国的机械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在机械制造领域将逐步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企业对机械加工专业尤其是车工的需求将会逐年增加,车工必定成为一个热门专业,车工类人才也会成为机械行业的紧俏人才。因此,我校将“车工”专业作为重点专业进行建设,其它专业如计算机、钳工、电气焊为辅。在教学改革中,根据市场对车工变化的要求,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专业教材的制订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补充反映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企业的用工的实际需要,使专业建设呈现出新的面貌。我认为,专业建设服从于经济发展和市场要求是学校保持办学活力的必由之路。
1.2 专业建设要体现“质量为本”:为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应以“质量为本”的办学思路,将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的目的,正是为贯彻这一办学思路服务的。因此,学校应特别强调专业建设中“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教材内容的更新,实训条件的现代化。同时,通过改革和创新,逐步形成专业特色,使专业建设的深刻内涵得以充分体现。质量和特色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鲜明的特色是为提高质量服务的,高质量的人才的培养要体现在特色上,例如“车工”专业以与企业紧密结合,学校从合作企业那里联系到机械零件,在学生掌握车削的基本功后,便亲手参加生产任务,在生产中使学生的技术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
1.3 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相关专业齐备的实训教学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该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实训基地根据不同的专业实训要求,将实训项目化分为认识、观察、演示、操作、仿真和模拟的实训,从而验证丰富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其次,实训基地建有的学科交叉、横向复合的综合实训项目,为学生拓宽专业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方式提供了信息途径。例如,我校开设普通车工专业、数控加工专业、电气焊专业、钳工专业、计算机专业等,在以前是学生选择哪个专业就只能学哪个专业。这样培养的学生技能单一,学生学起来也感到枯燥。进厂后适应不了企业的用工要求。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决定凡本校学生除重点学习所选专业外,对其它相关专业也学习(如车工专业的学生也参加钳工、电气焊、计算机的培训),从而达到了一人多技,个个是多面手。经过几年的实践经验证明,这样的学生在就业方面是比较顺利的。企业很欢迎掌握多种技术的学生,学生就业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适应企业生产的求。学生在学校真正学到了技术,学校在给他们安置工作的时候也就比较容易了,安置工作搞好了,同时也带动了招生工作。
2 注重产教结合
坚持搞好产教结合,增添实习教学活力,近几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产教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坚持搞好实习与外加工生产相结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不仅解决了实习经费不足制约实习教学的矛盾,而且也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 产教结合,为搞好实习教学拓宽了路子。我校开设的专业多为消耗量大的机械通用专业,原材料投入大,重复利用率低。按教学大纲要的要求分配理论与实习教学课时,实习时间虽有保证,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从2005年起,我向学校提出走产教结合的路子,经过学校委托,我在本地联系了几家机械厂,为他们生产零件,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外联”,“外联”为实习教学拓宽了路子。“外联”就是对外联系外加工生产,由实习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按照零件图纸要求,将毛坯加工成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这种真刀真枪的练习方式,学生练习的态度十分谨慎,在车削中有利于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对加工尺寸的掌握,有利于对加工工艺的分析,同时为学校创造了一定的效益,实习教师也得到了锻炼。实践证明,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才能培养出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产教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
2.2 产教结合,为学生提前进入社会性实习创造了条件。实习教学长期存在的两大难题,一是纯书本上的课堂训练。学生只能学到书本上所讲授的东西,既封闭了学生的视野,也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二是单纯的消耗性实习,不仅经费难以保证,也不能培养学生的产品意识和质量意识,这与我们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几年来,我们在抓好产教结合的同时,注重抓好“两个转化”,即将单纯的消耗性实习转化为效益性实习。将纯书本上的课堂实习转化为社会性实习,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的基本做法是:首先,把学生在校三年的实习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纯课题训练为主,使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第二阶段是课题训练和生产实习交叉进行,仍由老师带领学生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知应会能力。第三阶段是进入三年级的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其次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实践的社会性,我们一方面让学生像在工厂车间一样进行一定工时监督产品加工训练。学生在结合产品生产中,了解并接触了一些新新技术。由此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经济意识、效率意识和质量意识,培养了学生在正规生产管理中的良好工作习惯,增强了学生社会实践的适应性。这几年,我们的学生分到单位后,经过短时间的适应,就可以顶岗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3 产教结合,为实习教师一专多能搭起了平台。生产加工和实习教学在实际操作上虽有相同之处,但在其加工工艺、技术要求、质量保证上仍有很大差异。实习教师要带领学生完成训练和生产加工任务,必须适应由实习教学向生产加工过程的转变,而且要掌握多门专业知识和技术,做到一专多能。在产教结合的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书本上的课题训练工艺编程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加工件的工艺要求。以车工为例,学生只是学习了车工工艺,对铣、镗、磨的工艺一点不懂。这就要求实习老师本身要首先去学,去掌握相关工种的知识及操作技能,然后指导学生完成工件的加工任务。
2.4 产教结合,为实习教学再投入提供了保证。完善的实习设备、设施和实习场地是保证完成实习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我们在产教结合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生产、创收和再投入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学到真手艺、真本领,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去立足于社会。几年来,我们通过生产和外加工,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不仅弥补了实习经费的不足,使正常的实习经费略有节余,而且大大改善了实习条件和实习环境,靠自己动手创收及国家扶持资金先后购置数控车床6台,普通车床6台,加工中心、数控铣床、线切割等各两台。同时,还扩建了2000余平方米的高标准生产、实习场地。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改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近年来,毕业生等级考试合格率均保持在95%以上,并且在近几年济宁市职业学校技术比武中,我校的学生在车工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学促进了生产,生产服务于教学,形成了实习教学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充分体现在实习经费满足了,实习的教学条件和环境改变了,学生的积极性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
2.5 产教结合,为宣传学校打开了窗口:从一定意义上讲,学校的学生就是“产品”,能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决定着你的销路和客户。几年来,我们在产教结合的实践中注重把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放在第一位,培养了高质量的学生群体,不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随之带来的是更大的社会效益。我们靠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承认,靠学生扎实的技能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靠学生的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赢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毕业生的推荐就业率达到了96%以上。
总之,加强专业建设,注重产教结合,创建好学校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均受到良好的训练和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