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伊犁~伊赛克湖微板块之赛里木地块的中部。该研究区域存在一定的矿产,需要研究区域的地质情况构造和岩浆岩活动,对该区域的地质研究有利于对其成矿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区域地质;构造;岩浆岩活动
研究区内出露地层比较简单,主要有古生界石炭系、次为新生界第四系。部分地质露头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和东部的平滩底洼地和沟谷中,为洪积沉积层,主要由砂质粘土、砂及少量砾石等物质组成,砾石少见,多为细砾呈星散状分布于砂质粘土中。
一、地层现状
现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一)下石炭统杜内昔阶(C1t)区域上
该地层分布在博尔塔拉河以南,岩性主要为暗灰色钙质粉砂岩、钙质砂岩夹少量灰绿色硅质粉砂岩、杂色砂岩、砂砾岩、砾岩和灰岩。走向近南北,受构造影响,倾向变化较大,倾角一般为50~65°。视厚度约645m。
(二)下石炭统维宪阶(C1v)区域上
该地层主要分布在矿区周围、下博乐的西南一带,为一套灰岩,中部主要由砂状灰岩、钙质砂岩及砂砾岩组成。倾向西,倾角40~60°。与该阶下伏的杜内昔阶(C1t)地层整合接触。该地层为矿体的赋存层位,可视厚度478m。
(三)上石炭统哈沙河组(C3h)区域上
该地层分布在下博乐的东南一带,上部为灰褐色钙质长石石英砂岩、钙质粉砂岩夹炭质页岩及煤线;中部以灰绿色、黄褐色安山岩为主;底部为灰褐色凝灰质砾岩、凝灰质砂砾岩互层。走向近南北,倾角一般为50~60°。未见底部岩层。可见厚度777m。
第四系(Q):
a.中~上更新统冲积~洪积堆积层(Q2-3apl):分布在区域的西部,出露面积较小。主要由黄土、砂及砂质粘土、少量砾石组成,厚度10~15m。
b.上更新统~全新统冲积~洪积堆积层(Q3-4apl):广泛分布于本区的南、北及东部地区。主要由砂质粘土、砂及少量砾石等物质组成,厚度不详。
c.全新统沼泽沉积层(Q4h):分布于区域的东南部,主要由砂质粘土、淤泥、腐植土及盐碱组成。
d.全新统现代河床冲积层(Q4al):分布在区域中部的现代河床中,由巨砾、砾石及砂子组成。砾石物质成分复杂,主要依上游岩性变化而变。砾径多在5-15cm之间,巨砾少见,以细砾为主。
二、构造分析
本区位于沙里切库~沙雷凡复向斜之汗吉尕褶皱束西侧,褶皱构造发育,总体轴向呈近于南北的复式向斜。
沙里切库~沙雷凡复向斜:研究区构造延伸约十余千米,为复向斜内汗吉尕褶皱束东端的一个短轴背斜。背斜轴向近于南北,北端向北东25~30°方向弯曲。背斜轴部由下石炭世杜内昔期钙质碎屑岩组成,两翼则由维宪期灰岩及晚石炭世凝灰熔岩、凝灰岩及砂砾岩构成。石炭系总厚在2000~4650m。背斜呈近似等斜褶皱,东翼倾角65°,西翼50°左右。
该区断裂构造不发育,仅见有两条,一条为北西~南东向延伸的性质不明断层,延伸长度约7km,位于区域中西部乌土布拉克上游;另一条为南西~北东向延伸的性质不明断层,延伸长度约5千米,位于区域内的东部阿克萨依南侧。
三、岩浆岩活动规模分析
本区岩浆活动较弱,主要为华力西中期侵入杂岩体第二侵入次的浅肉红色花岗斑岩(γπ42b),岩体规模较大,主要分布于区域中西部;第三侵入次肉红色中~粗粒黑云母斑状花岗岩(γ42c)呈小岩株侵入于(γπ42b)岩体中。
研究范围内,华力西中期第二侵入次的浅肉红色花岗斑岩(γπ42b)岩体南北长约11km,东西宽4.4km,岩性为浅肉红色花岗斑岩及暗红色石英斜长斑岩。由于距矿体较远,对地质概况影响不大。
四、结论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国家开展对口援建工作的进行,基础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开展地质工作,有助于對下一阶段地质勘探做铺垫,目前的研究情况认为该区域地质构造发育,岩浆活动较弱,具有开发利用的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康磊.2015.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早古生代多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地质意义[M].博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北大学。
[2]朱日祥.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间、范围与机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41(5):583-592
[3]王盘喜,火成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12, 31(4):1–10.
[4]张超.晚中生代–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及构造体制转换[J].岩石学报,2009,25(5):1159–1177.
作者简介:
宋宇飞,男,汉族,辽宁庄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质工程。
关键词:区域地质;构造;岩浆岩活动
研究区内出露地层比较简单,主要有古生界石炭系、次为新生界第四系。部分地质露头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和东部的平滩底洼地和沟谷中,为洪积沉积层,主要由砂质粘土、砂及少量砾石等物质组成,砾石少见,多为细砾呈星散状分布于砂质粘土中。
一、地层现状
现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一)下石炭统杜内昔阶(C1t)区域上
该地层分布在博尔塔拉河以南,岩性主要为暗灰色钙质粉砂岩、钙质砂岩夹少量灰绿色硅质粉砂岩、杂色砂岩、砂砾岩、砾岩和灰岩。走向近南北,受构造影响,倾向变化较大,倾角一般为50~65°。视厚度约645m。
(二)下石炭统维宪阶(C1v)区域上
该地层主要分布在矿区周围、下博乐的西南一带,为一套灰岩,中部主要由砂状灰岩、钙质砂岩及砂砾岩组成。倾向西,倾角40~60°。与该阶下伏的杜内昔阶(C1t)地层整合接触。该地层为矿体的赋存层位,可视厚度478m。
(三)上石炭统哈沙河组(C3h)区域上
该地层分布在下博乐的东南一带,上部为灰褐色钙质长石石英砂岩、钙质粉砂岩夹炭质页岩及煤线;中部以灰绿色、黄褐色安山岩为主;底部为灰褐色凝灰质砾岩、凝灰质砂砾岩互层。走向近南北,倾角一般为50~60°。未见底部岩层。可见厚度777m。
第四系(Q):
a.中~上更新统冲积~洪积堆积层(Q2-3apl):分布在区域的西部,出露面积较小。主要由黄土、砂及砂质粘土、少量砾石组成,厚度10~15m。
b.上更新统~全新统冲积~洪积堆积层(Q3-4apl):广泛分布于本区的南、北及东部地区。主要由砂质粘土、砂及少量砾石等物质组成,厚度不详。
c.全新统沼泽沉积层(Q4h):分布于区域的东南部,主要由砂质粘土、淤泥、腐植土及盐碱组成。
d.全新统现代河床冲积层(Q4al):分布在区域中部的现代河床中,由巨砾、砾石及砂子组成。砾石物质成分复杂,主要依上游岩性变化而变。砾径多在5-15cm之间,巨砾少见,以细砾为主。
二、构造分析
本区位于沙里切库~沙雷凡复向斜之汗吉尕褶皱束西侧,褶皱构造发育,总体轴向呈近于南北的复式向斜。
沙里切库~沙雷凡复向斜:研究区构造延伸约十余千米,为复向斜内汗吉尕褶皱束东端的一个短轴背斜。背斜轴向近于南北,北端向北东25~30°方向弯曲。背斜轴部由下石炭世杜内昔期钙质碎屑岩组成,两翼则由维宪期灰岩及晚石炭世凝灰熔岩、凝灰岩及砂砾岩构成。石炭系总厚在2000~4650m。背斜呈近似等斜褶皱,东翼倾角65°,西翼50°左右。
该区断裂构造不发育,仅见有两条,一条为北西~南东向延伸的性质不明断层,延伸长度约7km,位于区域中西部乌土布拉克上游;另一条为南西~北东向延伸的性质不明断层,延伸长度约5千米,位于区域内的东部阿克萨依南侧。
三、岩浆岩活动规模分析
本区岩浆活动较弱,主要为华力西中期侵入杂岩体第二侵入次的浅肉红色花岗斑岩(γπ42b),岩体规模较大,主要分布于区域中西部;第三侵入次肉红色中~粗粒黑云母斑状花岗岩(γ42c)呈小岩株侵入于(γπ42b)岩体中。
研究范围内,华力西中期第二侵入次的浅肉红色花岗斑岩(γπ42b)岩体南北长约11km,东西宽4.4km,岩性为浅肉红色花岗斑岩及暗红色石英斜长斑岩。由于距矿体较远,对地质概况影响不大。
四、结论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国家开展对口援建工作的进行,基础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开展地质工作,有助于對下一阶段地质勘探做铺垫,目前的研究情况认为该区域地质构造发育,岩浆活动较弱,具有开发利用的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康磊.2015.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早古生代多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地质意义[M].博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北大学。
[2]朱日祥.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间、范围与机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41(5):583-592
[3]王盘喜,火成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12, 31(4):1–10.
[4]张超.晚中生代–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及构造体制转换[J].岩石学报,2009,25(5):1159–1177.
作者简介:
宋宇飞,男,汉族,辽宁庄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