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与基层民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但村民自治的自利性决定了其在成员权益保障方面的局限性。廓清司法介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虽然通过司法认定成员资格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但只要将基本生存保障原则、平等保障原则、权利义务互联原则、确定性原则贯穿到司法认定成员资格认定实践中,各种矛盾可以得到比较有效的化解。
【机 构】
:
韩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广东潮州52104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与基层民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但村民自治的自利性决定了其在成员权益保障方面的局限性。廓清司法介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虽然通过司法认定成员资格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但只要将基本生存保障原则、平等保障原则、权利义务互联原则、确定性原则贯穿到司法认定成员资格认定实践中,各种矛盾可以得到比较有效的化解。
其他文献
孟子提出的"恻隐之心"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观念,以深隐的"心痛"为底蕴,审察艰险危难的悲剧情境,重构"仁"的内核。孟子设置了虚拟的美学事件,以危机为契机,虚拟以"井"为中心的悲剧性情境,从而将"井""人""仁"三者联系起来,具有深远的文化渊源。置身虚拟情境之间的"孺子"和见到"将入于井"的那"人",作为孟子创造的"概念性人物",作为体悟激切深挚情感的人,则常反射出某种悖谬,在预见、先知和茫昧、限知之间,激化了悲剧情境。孟子的哲学叙事注重过程的精微阐发,"将""
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赛社经济是指赛社费用的来源、支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诸种问题。这一时期赛社活动的费用主要来自于私人或集体募捐、村社放谷和银钱征利、经济产品的摊派以及平均摊派到户的"社分"四个部分。赛社活动的经济开支主要包括迎神活动必需的装备如神像装饰物及祭祀物品等的固定开支,以及赛社时的演剧与餐饮等临时开支两大部分,其中临时开支远超固定开支数目。清代至民国时期民间赛社活动引发的直接经济问题主要包括赛社开支过大、民户费用征收不齐以及赛社首领借机敛财等。围绕着这些直接问题,衍生出赌博与分社等其他经济问题。对赛
文化研究引入我国时,曾引发了文艺学学科的反思。但同时,它也被文艺学学科所责难和反思。此后,文化研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一直伴随着反思,诸如文化研究困惑说、文化研究的困境论等都可谓共享了反思的"知识型"。通过考察会发现,文化研究的反思可分为几种类型,即文艺理论视野中的文化研究反思、文化研究"他者"视域中的中国文化研究反思等,而反思的背后其实是从"理论的旅行"到"理论的再生产"的转型焦虑和诉求。考察文化研究的反思与转型问题,既有助于从一个角度厘清文化研究的历史,又可以促进文化研究的自觉,对于文化研
海德格尔曾经提出科学的本质是研究。然而,关于研究的意义,人们却众说纷纭。通过对康德、海德格尔、拉图尔与莱茵伯格的讨论,可以区分出两种视角:先验视角与经验视角。根据前者,研究为科学提供了可能性的先天条件。根据后者,研究必须通过现实实践才能展开,它构成了知识的后天条件。尽管存在深刻差别,两种视角的旨趣是一致的,即通过刻画研究概念以阐释科学的本质及其特征,而不同的研究概念代表了阐释科学的不同方式。
情境主义国际主张的漂移的流动场境和转场本质,本身就在于打破主体在场的金钱构式凝固性的心理地理学革命,也是日常生活微观革命中让商业法则失效的挑战性游戏。漂移正好是快速改变被资产阶级景观支配和日常生活场境微观氛围的举动,它通过创造性的游戏,让资产阶级"已知的人类关系"下麻木的苟生重新获得一种激情转变,这也就实现了在微观生活细节层面上的革命情境建构。
长期存在的性别工资差距会影响女性劳动供给进而影响稳就业,本文从稳就业视角考察性别身份认同规范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本文的理论机制表明性别身份认同规范对女性工资收入有负向影响,对男性工资收入有正向影响,进而产生了性别工资差距。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使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发现性别身份认同规范对女性工资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对男性工资收入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交互项回归结果表明性别身份认同规范对性别工资差距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性别身份认同规范对女性工资收入的负向影响
无意识理论在精神分析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弗洛伊德通过分析俄狄浦斯情结建构了其无意识理论,但并没有解释其无意识理论的本质。拉康以"回到弗洛伊德"为口号、以索绪尔语言学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为基础,重新建构了无意识理论。在拉康无意识理论中,他澄清了能指以及能指链条的重要性,抛弃了传统的以俄狄浦斯情节为核心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道路,认为应该从语言学入手来重新建构结构主义式精神分析,这种语言学的转向,被理论界看作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转变。
团队跨界行为是团队获得外部信息的重要方式,可提升团队创新和竞争力。本文认为环境不确定性感知会影响团队跨界行为的频次,但同时,通过跨界行为获得的资讯在缺乏团队自省的情况下,对团队创新的效用会减弱。本研究对江苏等地多家企业的团队进行了调研,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环境不确定性感知、跨界行为和团队创新的效用机制,并指出团队的主观感知与主动的自省对于团队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将未来社区概念引入到当下乡村总体发展及社会治理的复杂进程中,我们会发现,处于转折关头的乡村世界似乎正面临着一种将现实问题解决与未来持续发展"毕其功于一役"的发展机遇,这便是近年来在浙江勃兴的带有较强超前性的农村版未来社区建设。作为一个集乡村更新及社区发展为一体的综合项目,乡村未来社区建设以"人口净流入量+三产融合增加值"为基础,以乡村更新为主线,兼涉产业、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格局。在实践推进过程中,我们必须从"更新视域"、生态视域、产业技术视域以及社会文化视域等方面对
当前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极大地制约着城乡融合发展。从社会空间角度来说,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城乡空间结构失调和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的结果,是城乡社会空间结构不平等的一种表现。本文运用社会空间分析新视角,主张合理的城乡空间结构布局有助于城乡协调发展;有序的城乡空间要素流动有助于城乡协调发展;平等的城乡居民空间权利有助于城乡协调发展。基于对胶东地区的经验分析发现,胶东城乡发展具有自己的时空特征和优势,具有相对协调发展的趋势,但在城乡空间融合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城乡空间要素均衡协调需要改变过去城乡二元分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