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竞赛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sj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丽囡(1986.12—),女,山东滨州人,法学硕士,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学秘书。
  摘要:学科竞赛作为高等院校实践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第二课堂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且对培养综合型人才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组织和辅导大学生参加學科竞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科竞赛;综合能力;人文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249-02
  学科竞赛是考察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1]。本文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学科竞赛,因此笔者将定义进一步具体化为:在某一学科内,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根据规则所进行的竞争性活动,这一活动是暂时性、周期性的。学科竞赛旨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校适应时代要求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手段和重要内容。本文探讨的大学生综合能力主要是包括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意识等多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推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教育部明确要求在实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学科竞赛纳入到实践教学中,做好学科竞赛工作,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性人才的选拔创造一个合适的平台,推进高校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因此,学科竞赛对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以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为例,阐述学科竞赛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所起的作用。
  一、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介绍
  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是一项面向天津地区普通高校(含独立学院)在校本科生的竞赛活动,自2012年以来,已经举办了三届。竞赛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旨在吸引、鼓励广大学生增强学习人文知识(文、史、哲、艺以及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和阅读人文经典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科学与人文交融,强化大学生传承与创新的文化使命,拓宽在校大学生文化视野,为大学生成才奠定更为深厚的基础。自人文知识竞赛开办以来,各高校始终坚持以人文知识竞赛为载体,努力推进课程建设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学科竞赛机制纳入学生培养计划中,将竞赛与日常教学环节相结合,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探索出新路径。
  表一 2012年—2014年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参赛情况统计表
  二、学科竞赛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独特作用
  1.人文素养培养功能
  界定人文素养,必然会涉及到“人文”和“素养”两个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人文”一词则被解释为“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素养”被解释为“平日的修养”,在《辞海》中则被解释为“经常修习涵养”或“平素所蒙养”。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根据相关研究对人文素养的定义,将其界定为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和人文方法四个方面构成的综合素养[2]。人文知识指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最核心的部分,是人文知识长期积累而成的精华,主要是个体对自身和他人的关怀和尊重;人文行为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体现人文修养的自觉活动;人文方法是人文行为和人文精神得以体现的途径,个体要经过学习,体验,内省几个阶段获得,在高校主要体现为人文教育和相关的活动。以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为例,比赛首先考察的就是大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和文字表达功底,这就要求各代表队队员具有浓厚的人文兴趣、扎实的人文理论知识。我校为促进人文知识竞赛的开展,在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中,常规设置了历史与文化模块、文学与艺术模块、哲学与心理学模块等,其中由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赵利民教授等开设的《中外文学经典与文学精神》一课,改革上课方法,将传统的面授班,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门课程开设以有近五年的时间,学生选课热情高,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此外,为大力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我校每学期邀请知名学者开讲“继之讲堂”,结合当前热点问题,讲授人文知识,激发学生对人文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创新精神培养功能
  对大学生来说,创新精神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3]当今世界各地的教育家一致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指出:“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学科竞赛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通过学科竞赛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二是通过学科竞赛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技能[4]。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对竞赛题目的分析发现,相当大的一部分题目考察了学生将文化知识应用于文学创作的能力,具体包括了诗歌创作、话剧创作的多个方面的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文学创作中。我校教师为培养学生的文学创新能力,构建了以人文教学为基础,以知识竞赛为载体,以文学训练为手段等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许多创新性教学环节,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实践能力培养功能
  实践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能力,是个体生活、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它不是由书本传授而得到的,而是由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磨练获得的。21世纪对大学生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实践能力作为大学生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在人才培养和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体现。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传道、授业、解惑”,传统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5]。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决赛为例,包含四个环节:知识问答部分(包括中外文学、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基础知识),诗歌创作部分、即兴说理部分和人文演艺四个部分。决赛的题目设置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具体解决竞赛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我校为准备人文知识竞赛,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把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积极开设“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走入社会,贴近生活,积极参加文化实践活动。
  4.团队意识培养功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浪潮下,团队意识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团队意识主要包括:协调合作能力、事业感和责任心、信任和尊重、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6]。高等院校必须将团队意识的培养放在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层面,使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天津市人文知识竞赛为例,从初赛阶段的准备,直到现场决赛的结束,比赛持续3个多月的时间,时间跨度长,在参赛过程中,面对高难度的比赛试题,要求各参赛队的5个成员既有明确分工,更要相互协作,可以说每一步成绩的取得,都是对团队能力的一次考验。我校在备战人文知识竞赛的过程中,加强对参赛成员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的教育,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探索问题的毅力和遭遇挫折的勇气,要求学生相关信任、相互包容、相互补充、相互谦让,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21世纪的大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举办学科竞赛正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全面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通过开展学科竞赛,提高了当代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蒋西明,邓明,徐云.构建学科竞赛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30-132
  [2]赵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J].重庆大学学报,2003(9):156-158
  [3]葛军.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大舞台[J].江苏教育,2013(2):80
  [4]李国峰,张世英,李彬.论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4-26
  [5]汤加乐,程放,黄春辉,等.素质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8-89
  [6]孙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团队意识培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6(10):49-51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是大学基础教育里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很多学生却根本不重视英语基础教学。而英语对于大学生来说又是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语言技能,对于飞行学员来说,英语更是仅次于飞行技术的一项专业技能。本文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旨在找出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的原因,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幫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重塑学习信心。  关键词:英语学习动机;英语学习;英语教育;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
期刊
作者简介:栗彤昕(1990.-),男,汉,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学生,在读研究生,湖南科技大学,学科教学(地理);  袁开国(1965.-),男,土家族,湖南永顺,副教授,硕士,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规划、GIS技术与应用。  摘要: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关键。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中讲授式教学模式方法单一、形式单调,非常不利
期刊
作者简介:梁明霞(1980-),女,汉,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摘要:作为基础阶段的一二年级,除了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学习外,了解日本社会文化,培养文化理解能力同等重要。笔者结合自身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在本科一年级设置日本社会文化课程的必要性,同时主张采取自编教材的方式,部分引进学生主导型教学法。  关键词:基础阶段;日本社会文化课程;自编教材;学生主导型教学法  中图分
期刊
摘要:高职学生普遍对思政课兴趣不高,而学校就业形势严峻。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旨在讨论,如何在服务就业的前提下,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就业;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175-01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如何提高高职学校思政课的有效性?本文试图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服务学生为基点,加强教师就业导向意识  以就业为导
期刊
作者简介:支良泽(1987.-),男,汉,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陈秋月(1986.-),女,汉,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常燕(1978.-),女,汉,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宋韶彬(1989.-),男,汉,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本文以江苏大学机械学院为例
期刊
作者简介:钱昭英(1984-),女,汉,四川大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水生生物遗传资源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结构不断优化。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教学改革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本文就是以高校课程中水生生物学专业为例,对教学改革与教育观念的转变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育观念转变;水生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作者简介:周驰亮(1990.8-),男,湖南株洲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学。  摘要:贫困地区初级中学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在学校文化建构方面存在认识不足、缺乏目标、基础薄弱等问题。根据对广西博白县A校进行实证调查,挖掘贫困地区初级中学进行学校文化建构的潜力和出路,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贫困地区;学校文化;学校
期刊
作者简介:任静蓉(1986—),女,汉,硕士研究生,助理馆员,中原工学院,研究方向:科技与教育。  摘要:高校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高校科研工作起到了推进的作用。然而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如管理制度不健全、归档工作难度较大以及查询方式较为落后等情况,本文从这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旨在完善高校科研档案
期刊
作者简介:蔡晶晶,女,汉,河南信阳,广西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摘要:随着教育不断的深入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也应然的越来越高。教育无时无刻的体现着人主体性,学生也追求着自身的全面发展。然而,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虽然在不断创新,从传统教学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学质量和效果却不尽人意。诚然,能站在大学讲台上的教师其学历基本可以胜任所在学校的教学任务,可是为什么社会
期刊
作者简介:王琳(1984-),女,河南洛阳人,硕士,助教。  摘要:大学生科技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本文以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为例,分析探讨了科技竞赛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竞赛;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457G5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