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嘉兴的很多单位甚至把“南湖文化论坛”的讲座内容作为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材料。
78岁的嘉兴市老人戴荣根,冒着近40度高温,骑自行车赶到嘉兴大剧院。时值下午2点,大汗淋漓的戴老找个靠前的位置落坐。不一会儿,能容纳1000多人的大剧院便坐满了人。
这是2010年8月12日,由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与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联合主办的“南湖文化论坛”开场前的一幕。14点30分,主讲嘉宾——收藏家马未都——在热烈的掌声中登场,开始了题为“文明的坐标”的演讲。
“收藏一直是我退休后的业余爱好,我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今天专程过来听马先生的课,机会太难得了”。听完两个多小时的演讲后,戴荣根对本刊记者说。
由中央和地方两级媒体共同打造的“南湖文化论坛”,于2010年4月28日在嘉兴开坛,每月一讲。特邀知名专家学者登坛论道,话题包括国学、收藏、养生、体育乃至经济。马未都是该论坛请到的第五位嘉宾。此前,易中天、刘建宏、于丹、易宪容等已先后登坛,与嘉兴市民进行了零距离交流。
近距离感受名家风范
2010年4月28日,“南湖文化论坛”邀请易中天首场开讲“我山之石—— 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演讲中出现一小插曲:会场服务员要将易中天讲台上的半杯茶水换走,重泡新茶,被易先生阻止:“你只要给我续水,不用另外再泡。现在都讲究低碳么,别浪费了这好的江南绿茶”。这个细节,让从事环保工作的台下听众吕雀屏深有感触。“能这近距离感受名家风范,我感到很幸运。”吕雀屏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儒家是名义上的‘执政党’,法家是实际上的‘执政党’,道家是‘在野党’,墨家是‘地下党’”、“殷商王朝为什么灭得快?因为他们不把人当人看,其中之一的表现是用活人来祭祀。祭祀就是请神吃饭,可见中国很早就有请客吃饭的传统”……作为首讲嘉宾,易中天将深刻的思想寓于颇具魅力的语言中,为“南湖文化论坛”确立了一个高起点。
论坛第三场,由于丹主讲。她从嘉兴的粽子,说到南湖的红船,对嘉兴历史风物的信口道来,拉近了与台下听众的距离。“现代人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难免浮躁和功利。而于丹的讲座则让我能够厘清自己的思绪,更好地认知我们的文化,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安宁。”在中国银行嘉兴分行工作的沈华,形容于丹的演讲是“酷暑中吹来的一阵清凉的风”。定位高端的文化品牌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7000年前,马家浜文化在此孕育,这里是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又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农业、手工业、商业繁盛,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89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
作为嘉兴的主流平面媒体与文化载体,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26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嘉兴的文化品位与文化内涵,一直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南湖文化论坛”正是其打造高端文化品牌的见证。
2009年,该集团开始策划和筹备“南湖文化论坛”,这一举动得到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的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的支持和回应。2010年3月,双方结为长期合作伙伴,共同主办“南湖文化论坛”。
“南湖文化论坛”的定位高端。“我们邀请的讲座嘉宾一般都在各自领域中颇具影响力,这些人往往是嘉兴市民平时很难有机会直接接触到的。”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扣林对本刊记者说。据他介绍,目前嘉兴的很多单位甚至把论坛的讲座内容作为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材料。
“嘉兴是历史文化底蕴很深的地方,我们通过与《瞭望东方周刊》优势互补,举办这样的高端文化论坛,也是为了满足嘉兴老百姓对于文化的迫切需求。我们希望通过主办双方的共同努力,将‘南湖文化论坛’长期延续举办下去,使其成为嘉兴城市的一块文化品牌、一张文化名片。”张扣林对论坛的未来充满期待。
78岁的嘉兴市老人戴荣根,冒着近40度高温,骑自行车赶到嘉兴大剧院。时值下午2点,大汗淋漓的戴老找个靠前的位置落坐。不一会儿,能容纳1000多人的大剧院便坐满了人。
这是2010年8月12日,由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与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联合主办的“南湖文化论坛”开场前的一幕。14点30分,主讲嘉宾——收藏家马未都——在热烈的掌声中登场,开始了题为“文明的坐标”的演讲。
“收藏一直是我退休后的业余爱好,我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今天专程过来听马先生的课,机会太难得了”。听完两个多小时的演讲后,戴荣根对本刊记者说。
由中央和地方两级媒体共同打造的“南湖文化论坛”,于2010年4月28日在嘉兴开坛,每月一讲。特邀知名专家学者登坛论道,话题包括国学、收藏、养生、体育乃至经济。马未都是该论坛请到的第五位嘉宾。此前,易中天、刘建宏、于丹、易宪容等已先后登坛,与嘉兴市民进行了零距离交流。
近距离感受名家风范
2010年4月28日,“南湖文化论坛”邀请易中天首场开讲“我山之石—— 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演讲中出现一小插曲:会场服务员要将易中天讲台上的半杯茶水换走,重泡新茶,被易先生阻止:“你只要给我续水,不用另外再泡。现在都讲究低碳么,别浪费了这好的江南绿茶”。这个细节,让从事环保工作的台下听众吕雀屏深有感触。“能这近距离感受名家风范,我感到很幸运。”吕雀屏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儒家是名义上的‘执政党’,法家是实际上的‘执政党’,道家是‘在野党’,墨家是‘地下党’”、“殷商王朝为什么灭得快?因为他们不把人当人看,其中之一的表现是用活人来祭祀。祭祀就是请神吃饭,可见中国很早就有请客吃饭的传统”……作为首讲嘉宾,易中天将深刻的思想寓于颇具魅力的语言中,为“南湖文化论坛”确立了一个高起点。
论坛第三场,由于丹主讲。她从嘉兴的粽子,说到南湖的红船,对嘉兴历史风物的信口道来,拉近了与台下听众的距离。“现代人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难免浮躁和功利。而于丹的讲座则让我能够厘清自己的思绪,更好地认知我们的文化,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安宁。”在中国银行嘉兴分行工作的沈华,形容于丹的演讲是“酷暑中吹来的一阵清凉的风”。定位高端的文化品牌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7000年前,马家浜文化在此孕育,这里是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又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农业、手工业、商业繁盛,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89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
作为嘉兴的主流平面媒体与文化载体,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26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嘉兴的文化品位与文化内涵,一直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南湖文化论坛”正是其打造高端文化品牌的见证。
2009年,该集团开始策划和筹备“南湖文化论坛”,这一举动得到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的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的支持和回应。2010年3月,双方结为长期合作伙伴,共同主办“南湖文化论坛”。
“南湖文化论坛”的定位高端。“我们邀请的讲座嘉宾一般都在各自领域中颇具影响力,这些人往往是嘉兴市民平时很难有机会直接接触到的。”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扣林对本刊记者说。据他介绍,目前嘉兴的很多单位甚至把论坛的讲座内容作为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材料。
“嘉兴是历史文化底蕴很深的地方,我们通过与《瞭望东方周刊》优势互补,举办这样的高端文化论坛,也是为了满足嘉兴老百姓对于文化的迫切需求。我们希望通过主办双方的共同努力,将‘南湖文化论坛’长期延续举办下去,使其成为嘉兴城市的一块文化品牌、一张文化名片。”张扣林对论坛的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