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常态下部分国有企业党务工作人员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思想引领作用,没有将自身的言行融入到单位的实际工作当中,存在工作认知缺陷、整体素质较低以及工作思想理念落后等问题,最终使得思想指导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国有企业要深刻意识到党务工作人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让党务人员发挥出自身的引领作用,促进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和思政宣传,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国有企业;党务人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6-376
引言
对于国企党务人员而言,要想能够顺利的开展相关工作任务,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深厚的理论基础、解决问题的能力、清晰明确的表达能力、恰到好处的行为举止以及发散性较强的思辨能力,这些能力皆是其开展企业思政、党建工作必备的素质。新时代为国企党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对于发挥干部的基本职能、帮助企业完成思想政治的转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党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国企形成强有力思想力量的关键性因素。
一、新常态下国企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1.企业存在党员建设认知缺陷
国有企业部分将重心置于企业的经济指标,忽略对内部员工思想政治的引领和党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实际上党员建设工作对于单位的各项经济指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党员干部的思想正确,才能更加积极的开展工作,实现企业内部的思政宣传,如若长期忽略党员思政建设,无疑会对公司的有效治理带来阻碍。其次,部分党员干部在开展思想政治指导工作时,常常受到上级的偏见,一度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在工作上长期得不到认可,以至于资历较老的干部常常试图转变岗位,一些年轻干部团体见此现状自然不愿进入这一岗位,企业思政治理处于停滞状态。
2.国企党务人员队伍构建方法局限
当前国有企业党务人员队伍建设开展仍留在文件学习、书籍阅读以及口头引导等传统方式上,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以及灵活性,最终导致党员干部建设工作差强人意。另外,一些干部开展党员建设工作根本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党员的思想动态,只是照本宣科的口头传授,空谈理论不切实际,极大的忽略了工作的实际需求,党员的精神动力和积极性普遍不高。随着新常态的大范围推广,“创新、协调”等口号进入企业党建工作当中,然而许多党务人员对于新常态理念的认识片面且不足,不能正确领会新理念的内涵,其思政工作模式仍停留在传统阶段,整体党建效率低下。
二、新常态下对加强国有企业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策略
1.增强党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党员干部理论素养的培训
党务人员的理论素养主要体现在干部对企业文化、企业主流思想和企业思想政治的认知,以及深刻全面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贯彻到日常工作当中的能力。丰富的理论素养是国企党务人员必备且基础的能力之一,如果将政治辨别能力和锐利的观察能力作为党务人员的核心能力,那么理论素养便是其根基。如果理论素养和理论认知出现偏差,那么在实践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迷失自己的根本原则的情况,极大的阻碍企业的发展,所以,国企要将理论素养作为党员干部建设的根本素质。
2.处于群众之下,让党员干部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
一名坚定的共产党人必须要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作为一名国企党员干部,同样需要以企业人员为本,将自身的工作定义为全心为企业人员和企业发展服务,时刻处在群众之下的地位,尽自己所能给企业和员工提供服务和指导,帮助其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主要的服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给予企业员工足够的关怀和理解,通过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时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上、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对于一些存在特俗情况的员工,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慰问和补助;培养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充分体现出党员干部以人为本的核心服务理念。
3.构建奖罚分明的奖励机制
国企党务人员工作队伍建设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奖罚机制,比如在党员的思想政治和企业各单位的考核中,要做好具体的加分项和减分项,并在年末对这些加分和减分处进行兑现。通过这样一种奖励惩罚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党员的积极性。此外,还要构建与时俱进、持续提升的优化完善机制,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需要不断的进行思想转变,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制度的与时俱进,二是党员素质的与时俱进。党员素质上的与时俱进就是组建一个素质高、专业度高的党建干部团队,让这些干部的综合能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为企业开展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新常态对国有企业党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就需要企业构建出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奖罚制度,构建出一批专业素质和理论素养高的党务工作人头,让这些干部发挥出自身的引领作用,全面创新党建工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宣传制度,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养,从而开创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陆美.新时代加强国企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0):189-190.
[2]高燕.新常态下对加强国有企业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7(18):245-246.
关键词:新常态;国有企业;党务人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6-376
引言
对于国企党务人员而言,要想能够顺利的开展相关工作任务,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深厚的理论基础、解决问题的能力、清晰明确的表达能力、恰到好处的行为举止以及发散性较强的思辨能力,这些能力皆是其开展企业思政、党建工作必备的素质。新时代为国企党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对于发挥干部的基本职能、帮助企业完成思想政治的转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党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国企形成强有力思想力量的关键性因素。
一、新常态下国企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1.企业存在党员建设认知缺陷
国有企业部分将重心置于企业的经济指标,忽略对内部员工思想政治的引领和党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实际上党员建设工作对于单位的各项经济指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党员干部的思想正确,才能更加积极的开展工作,实现企业内部的思政宣传,如若长期忽略党员思政建设,无疑会对公司的有效治理带来阻碍。其次,部分党员干部在开展思想政治指导工作时,常常受到上级的偏见,一度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在工作上长期得不到认可,以至于资历较老的干部常常试图转变岗位,一些年轻干部团体见此现状自然不愿进入这一岗位,企业思政治理处于停滞状态。
2.国企党务人员队伍构建方法局限
当前国有企业党务人员队伍建设开展仍留在文件学习、书籍阅读以及口头引导等传统方式上,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以及灵活性,最终导致党员干部建设工作差强人意。另外,一些干部开展党员建设工作根本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党员的思想动态,只是照本宣科的口头传授,空谈理论不切实际,极大的忽略了工作的实际需求,党员的精神动力和积极性普遍不高。随着新常态的大范围推广,“创新、协调”等口号进入企业党建工作当中,然而许多党务人员对于新常态理念的认识片面且不足,不能正确领会新理念的内涵,其思政工作模式仍停留在传统阶段,整体党建效率低下。
二、新常态下对加强国有企业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策略
1.增强党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党员干部理论素养的培训
党务人员的理论素养主要体现在干部对企业文化、企业主流思想和企业思想政治的认知,以及深刻全面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贯彻到日常工作当中的能力。丰富的理论素养是国企党务人员必备且基础的能力之一,如果将政治辨别能力和锐利的观察能力作为党务人员的核心能力,那么理论素养便是其根基。如果理论素养和理论认知出现偏差,那么在实践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迷失自己的根本原则的情况,极大的阻碍企业的发展,所以,国企要将理论素养作为党员干部建设的根本素质。
2.处于群众之下,让党员干部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
一名坚定的共产党人必须要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作为一名国企党员干部,同样需要以企业人员为本,将自身的工作定义为全心为企业人员和企业发展服务,时刻处在群众之下的地位,尽自己所能给企业和员工提供服务和指导,帮助其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主要的服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给予企业员工足够的关怀和理解,通过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时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上、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对于一些存在特俗情况的员工,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慰问和补助;培养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充分体现出党员干部以人为本的核心服务理念。
3.构建奖罚分明的奖励机制
国企党务人员工作队伍建设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奖罚机制,比如在党员的思想政治和企业各单位的考核中,要做好具体的加分项和减分项,并在年末对这些加分和减分处进行兑现。通过这样一种奖励惩罚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党员的积极性。此外,还要构建与时俱进、持续提升的优化完善机制,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需要不断的进行思想转变,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制度的与时俱进,二是党员素质的与时俱进。党员素质上的与时俱进就是组建一个素质高、专业度高的党建干部团队,让这些干部的综合能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为企业开展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新常态对国有企业党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就需要企业构建出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奖罚制度,构建出一批专业素质和理论素养高的党务工作人头,让这些干部发挥出自身的引领作用,全面创新党建工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宣传制度,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养,从而开创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陆美.新时代加强国企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0):189-190.
[2]高燕.新常态下对加强国有企业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7(18):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