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煤炭企业作为传统能源行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支撑我国工业化的重要力量。但受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等综合影响,与石油、电力等其他能源行业相比,煤炭行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始终给人以粗放、落后的印象,这也直接导致了煤炭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不强。特别是经历了2012年以来的全行业长时间的“经济寒冬”,加之受中央自2016年起开展的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的去产能工作的影响,煤炭行业不仅出现招生难,而且原有人才也大量流失。煤炭行业的解危脱困、转型升级必须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基础。本文从国家政策和煤炭行业特点入手,分析了部分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建设一支支撑煤炭企业解危脱困、实现转型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出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独到见解。
关键词:煤炭企业 去产能 人才 建设 发展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去产能背景下的煤炭企业更需要人才。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作保证,煤炭企业想要实现解危脱困、转型升级无异于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要想在中央去产能这一轮煤炭企业大洗牌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发展下去,必须善于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一、去产能背景下煤炭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1.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体制、机制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特别是国有煤炭企业还存在着重视物质资源、轻人才资源,重视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观念,对人才队伍建设缺乏长远的、与企业发展相配套的战略规划。特别是受连续多年经营状况不佳和国家强力实施去产能政策的影响,多数煤炭企业人员负担沉重,减员意愿强烈,特别是有去产能任务的企业,减员任务更重、力度更大,对人才队伍建设是想重视而无暇重视,是明知而不能为,心有而力不逮。
2.对人才吸引力不强,人才流失严重。由于绝大部分煤炭企业地处偏僻的山区或高原地区,工作环境、居住环境、交通条件与其他行业有很大差距,工作条件艰苦,并且还存在水、火、瓦斯、煤尘、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导致煤炭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偏弱。高校毕业生宁愿在城镇拿低薪酬过现代生活,也不愿去相对封闭的偏远矿区挣“高工资”。特别是随着经历了长时间的“经济寒冬”,煤炭企业普遍存在降薪、欠薪现象,高素质人才更是“望而却步”。同时,受去产能政策影响,大批煤炭企业关闭退出或转产,“下岗”危机成为很多煤炭企业职工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有知识、有技术、择业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往往主动辞职,寻找新的工作单位。这也造成部分企业在花大价钱引进先进现代化机器和设备,而操作能力强、技术好的人才却大量“流失”,先进设备无法发挥应有的优势。
3.人才管理机制不科学。受传统经营管理思想影响,煤炭企业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人才重招聘轻培养、重管理轻技术、重知识轻技能、重使用轻培训,缺乏系统的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和机制。突出表现:一是主体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工作后,经过一定时间的一线锻炼,往往多数走上管理岗位,长期从事技术岗位的很少,甚至一些长期从事技术研究的人才被认为没有管理能力,或是情商低、没本事等等,被轻视、误解,社会地位低。二是对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上,缺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随着煤矿科技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能工巧匠”,再先进的设备也只能是摆设,再好的装备也不能充分发挥效能,煤矿企业的现代化之路也就无从谈起。
4.人才队伍建设激励不到位。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以充足的资金投入作保障。一方面,一些煤炭企业虽然设有专项教育经费,但是真正投入到职工教育上的资金却很少,而且用于激励人才方面的资金更是微乎其微,难以吸引和培养人才,从而在发挥人才作用方面不够显著,难见成效。另一方面,很多煤炭企业薪酬设计不科学,分配不合理,特别是向一线高技能、高科技岗位倾斜的力度不大,很多技能性人才,如高级电气维修工、高性能设备操作人员收入不高,职业晋升渠道较窄,既没有一线员工的高收入,也没有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跳槽现象很是普遍。同时,很多单位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还存在重學历轻能力、重资历轻能力的现象,在用人上、薪酬分配上还存在论资排辈、讲关系背景等陈腐落后的思维,严重挫伤人才工作积极性,制约人才队伍健康成长。
二、实现煤炭企业的人才强企战略
1.树立人才是第一竞争力的观念,科学制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根本、最活跃的要素。人才是煤炭企业实现解危脱困、转型升级的关键。煤炭企业必须树立人才是企业第一位、最珍贵的资源的观念,切实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放在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实现的高度,主要领导亲自抓,组织专家精心研究,统筹规划,并从资金投入、机制建设等各方面入手,真重视、真投入,切切实实从顶层设计上制订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发展规划,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希望工程,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煤炭企业要主动出击,对外要加强宣传,特别是要加强与矿业大学、技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联系。可以采用资助高校建设图书馆、专业实验室,与高校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为高职院校提供大学生实习基地等方式,扩大企业影响力和吸引力。对内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企业要建设配套的大学生公寓、大学生休闲娱乐馆等设施,逐步改变外界特别是大学生对煤炭企业偏远、落后的片面认识。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大亲情关怀,为人才建设温馨、舒适的“家”。当然,还要不断改革完善薪酬分配体系,突出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资本性,切实提高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用丰厚待遇留住人才。
3.加大培训力度,确保人才快速成长。培训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煤炭企业要在提高人才待遇的同时,以提高人才工作能力为目的,为职工创造持续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重视职工文化和技术素质的提高,加大培训力度。要通过精确评估人才培训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全方位调动各类人才的学习热情,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从而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成为支撑、引领企业转型发展的主力军。
4.畅通渠道,全方位搭建人才发展平台。用事业留人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煤炭企业要以做好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为平台,用好W型三通道政策,加快各层次人才培养。对于有知识、有学历、有才能、有追求的员工,要在加强培养和锻炼的同时,敞开技术职务聘任渠道,给予他们一定的工资待遇,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学历较低普通职工,要加强技能培养,不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等级,增加技能性收入,培养新时期的“蓝领”。对于业务能力、管理水平、政治素养较高的骨干,要逐步提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培养领导企业发展的骨干队伍。
总之,煤炭企业要想在新一轮行业大洗牌中生存下来,要想解危脱困并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认真分析和克服在人才观念上、管理上存在的弊端,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最终形成用事业留住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用机制留住人才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煤炭企业 去产能 人才 建设 发展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去产能背景下的煤炭企业更需要人才。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作保证,煤炭企业想要实现解危脱困、转型升级无异于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要想在中央去产能这一轮煤炭企业大洗牌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发展下去,必须善于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一、去产能背景下煤炭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1.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体制、机制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特别是国有煤炭企业还存在着重视物质资源、轻人才资源,重视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观念,对人才队伍建设缺乏长远的、与企业发展相配套的战略规划。特别是受连续多年经营状况不佳和国家强力实施去产能政策的影响,多数煤炭企业人员负担沉重,减员意愿强烈,特别是有去产能任务的企业,减员任务更重、力度更大,对人才队伍建设是想重视而无暇重视,是明知而不能为,心有而力不逮。
2.对人才吸引力不强,人才流失严重。由于绝大部分煤炭企业地处偏僻的山区或高原地区,工作环境、居住环境、交通条件与其他行业有很大差距,工作条件艰苦,并且还存在水、火、瓦斯、煤尘、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导致煤炭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偏弱。高校毕业生宁愿在城镇拿低薪酬过现代生活,也不愿去相对封闭的偏远矿区挣“高工资”。特别是随着经历了长时间的“经济寒冬”,煤炭企业普遍存在降薪、欠薪现象,高素质人才更是“望而却步”。同时,受去产能政策影响,大批煤炭企业关闭退出或转产,“下岗”危机成为很多煤炭企业职工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有知识、有技术、择业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往往主动辞职,寻找新的工作单位。这也造成部分企业在花大价钱引进先进现代化机器和设备,而操作能力强、技术好的人才却大量“流失”,先进设备无法发挥应有的优势。
3.人才管理机制不科学。受传统经营管理思想影响,煤炭企业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人才重招聘轻培养、重管理轻技术、重知识轻技能、重使用轻培训,缺乏系统的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和机制。突出表现:一是主体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工作后,经过一定时间的一线锻炼,往往多数走上管理岗位,长期从事技术岗位的很少,甚至一些长期从事技术研究的人才被认为没有管理能力,或是情商低、没本事等等,被轻视、误解,社会地位低。二是对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上,缺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随着煤矿科技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能工巧匠”,再先进的设备也只能是摆设,再好的装备也不能充分发挥效能,煤矿企业的现代化之路也就无从谈起。
4.人才队伍建设激励不到位。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以充足的资金投入作保障。一方面,一些煤炭企业虽然设有专项教育经费,但是真正投入到职工教育上的资金却很少,而且用于激励人才方面的资金更是微乎其微,难以吸引和培养人才,从而在发挥人才作用方面不够显著,难见成效。另一方面,很多煤炭企业薪酬设计不科学,分配不合理,特别是向一线高技能、高科技岗位倾斜的力度不大,很多技能性人才,如高级电气维修工、高性能设备操作人员收入不高,职业晋升渠道较窄,既没有一线员工的高收入,也没有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跳槽现象很是普遍。同时,很多单位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还存在重學历轻能力、重资历轻能力的现象,在用人上、薪酬分配上还存在论资排辈、讲关系背景等陈腐落后的思维,严重挫伤人才工作积极性,制约人才队伍健康成长。
二、实现煤炭企业的人才强企战略
1.树立人才是第一竞争力的观念,科学制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根本、最活跃的要素。人才是煤炭企业实现解危脱困、转型升级的关键。煤炭企业必须树立人才是企业第一位、最珍贵的资源的观念,切实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放在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实现的高度,主要领导亲自抓,组织专家精心研究,统筹规划,并从资金投入、机制建设等各方面入手,真重视、真投入,切切实实从顶层设计上制订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发展规划,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希望工程,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煤炭企业要主动出击,对外要加强宣传,特别是要加强与矿业大学、技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联系。可以采用资助高校建设图书馆、专业实验室,与高校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为高职院校提供大学生实习基地等方式,扩大企业影响力和吸引力。对内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企业要建设配套的大学生公寓、大学生休闲娱乐馆等设施,逐步改变外界特别是大学生对煤炭企业偏远、落后的片面认识。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大亲情关怀,为人才建设温馨、舒适的“家”。当然,还要不断改革完善薪酬分配体系,突出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资本性,切实提高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用丰厚待遇留住人才。
3.加大培训力度,确保人才快速成长。培训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煤炭企业要在提高人才待遇的同时,以提高人才工作能力为目的,为职工创造持续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重视职工文化和技术素质的提高,加大培训力度。要通过精确评估人才培训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全方位调动各类人才的学习热情,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从而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成为支撑、引领企业转型发展的主力军。
4.畅通渠道,全方位搭建人才发展平台。用事业留人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煤炭企业要以做好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为平台,用好W型三通道政策,加快各层次人才培养。对于有知识、有学历、有才能、有追求的员工,要在加强培养和锻炼的同时,敞开技术职务聘任渠道,给予他们一定的工资待遇,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学历较低普通职工,要加强技能培养,不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等级,增加技能性收入,培养新时期的“蓝领”。对于业务能力、管理水平、政治素养较高的骨干,要逐步提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培养领导企业发展的骨干队伍。
总之,煤炭企业要想在新一轮行业大洗牌中生存下来,要想解危脱困并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认真分析和克服在人才观念上、管理上存在的弊端,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最终形成用事业留住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用机制留住人才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