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过去整整三十个年头了,无论是体育运动还是体育教育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于体育教育改革的理论文章也有很多,指导着这一时期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有效开展。
一、体育和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21世纪的到来,全球科技文化空前交流和发展,人类生存面临空前机遇和挑战,包括体育在内的我国综合国力日渐加强,如何使我国的体育事业更上一层楼,发生一个质的提升,真正使我国成为一个体育强国,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而一个先进的、适合国情的体育教育则更是问题的关键。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认真回顾以下几个问题的认识变化过程:
体育是什么?体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最初的体育是在生产、生活和军事活动过程中,为身体发育与体能提高而出现的。人们强烈感受到身体强健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力图把对肢体的锻炼纳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这时的体育, 可以称为一种“自在的体育”,以古希腊为例,其教育的目的是对力与美的一种自发的崇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产生了越来越细致的社会分工。生产与生活技能等的培养,日渐从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活动,并从属于我们今天称之为教育的社会文化活动之中。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体育的基本作用经历了传授生存技能、训练军事技能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递进发展过程,但万变不离其宗,它总体上始终是在教育的范畴之内,从属于教育,服务于教育,服从于教育学的发展规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开始使体育溢出了教育的范畴,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加体育活动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休闲体育、终生体育逐步成为社会潮流,从事体育运动完全出于自身的需要。体育突破了教育学原理,超越了教育范围,成为人类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体育社会化、生活化过程,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人们对体育的研究,不再仅仅将其视为教育的分支,而将其定位为独立发展的社会文化现象。体育进入了“自觉的体育”的发展阶段,而体育教育则更突出文化的内涵和自我实现的价值。
二、体育的民族化和本土化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积极倡导下,深入地挖掘了我国传统体育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全面系统地整理传统体育文化。新时期的体育文化教育改革,要在突出体育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上下足功夫。这些功夫,正是笔者所讲的民族化和本土化。
成长、成熟于各个区域的民族体育不仅具备体育文化的一般特征和属性,更具有一些独具一格的特色,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内含强劲的民族意识。每一个地区或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内容,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这些地区和国家的象征,如美国篮球、巴西足球、日本柔道、中国武术等。
中国有相当丰富的民族体育资源,而且相当多的项目已经通过历代的对外文化传播而演化为其他民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并广为世界流传的民族体育项目。例如,中国武术在日本形成了其“国技”相扑、风靡西方世界的空手道以及近年流行于世界搏击界的柔术;在韩国形成了被列为奥运项目的跆拳道;在泰国形成了极具攻击性的泰拳。以上种种,在世界体育界获得了广泛的声誉,也使得产生这些体育项目的国家、民族的成员因此而感到万分自豪。但是这些项目的老祖先——中国武术,如果不是一个叫李小龙的电影演员,可能至今还得不到世界的承认。即使是今天,中国武术已经在世界上有了立锥之地,但外国人也只知道中国功夫的翻闪腾挪、隔山打牛,却不知其中的千变万化,更不懂寓变化于其中的中国文化。
这既与我们百年来的积贫积弱和自我封闭有关,也更是因为我们自己对传统武术的不够重视和挖掘不够。近一两年来,各地民间自发地掀起了一股武术热,各级政府和媒体也积极引导和参与,对挖掘、整理、传播中国武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在今后的体育教育改革中,需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将武术引入到各级学校的日常体育教学中,突出体育教育的民族化和本土化。
除了武术,值得一提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还有很多,如毽球、箜竹、风筝等等。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如能引入到日常体育教学中,既可使课堂更加丰富,又可使学生在快乐的体育活动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体育要想走向世界,必先深挖自己的传统体育;中国要想成为体育强国,必先让中国传统体育在世界扬名立足。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高级技工学校)
一、体育和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21世纪的到来,全球科技文化空前交流和发展,人类生存面临空前机遇和挑战,包括体育在内的我国综合国力日渐加强,如何使我国的体育事业更上一层楼,发生一个质的提升,真正使我国成为一个体育强国,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而一个先进的、适合国情的体育教育则更是问题的关键。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认真回顾以下几个问题的认识变化过程:
体育是什么?体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最初的体育是在生产、生活和军事活动过程中,为身体发育与体能提高而出现的。人们强烈感受到身体强健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力图把对肢体的锻炼纳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这时的体育, 可以称为一种“自在的体育”,以古希腊为例,其教育的目的是对力与美的一种自发的崇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产生了越来越细致的社会分工。生产与生活技能等的培养,日渐从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活动,并从属于我们今天称之为教育的社会文化活动之中。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体育的基本作用经历了传授生存技能、训练军事技能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递进发展过程,但万变不离其宗,它总体上始终是在教育的范畴之内,从属于教育,服务于教育,服从于教育学的发展规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开始使体育溢出了教育的范畴,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加体育活动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休闲体育、终生体育逐步成为社会潮流,从事体育运动完全出于自身的需要。体育突破了教育学原理,超越了教育范围,成为人类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体育社会化、生活化过程,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人们对体育的研究,不再仅仅将其视为教育的分支,而将其定位为独立发展的社会文化现象。体育进入了“自觉的体育”的发展阶段,而体育教育则更突出文化的内涵和自我实现的价值。
二、体育的民族化和本土化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积极倡导下,深入地挖掘了我国传统体育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全面系统地整理传统体育文化。新时期的体育文化教育改革,要在突出体育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上下足功夫。这些功夫,正是笔者所讲的民族化和本土化。
成长、成熟于各个区域的民族体育不仅具备体育文化的一般特征和属性,更具有一些独具一格的特色,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内含强劲的民族意识。每一个地区或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内容,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这些地区和国家的象征,如美国篮球、巴西足球、日本柔道、中国武术等。
中国有相当丰富的民族体育资源,而且相当多的项目已经通过历代的对外文化传播而演化为其他民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并广为世界流传的民族体育项目。例如,中国武术在日本形成了其“国技”相扑、风靡西方世界的空手道以及近年流行于世界搏击界的柔术;在韩国形成了被列为奥运项目的跆拳道;在泰国形成了极具攻击性的泰拳。以上种种,在世界体育界获得了广泛的声誉,也使得产生这些体育项目的国家、民族的成员因此而感到万分自豪。但是这些项目的老祖先——中国武术,如果不是一个叫李小龙的电影演员,可能至今还得不到世界的承认。即使是今天,中国武术已经在世界上有了立锥之地,但外国人也只知道中国功夫的翻闪腾挪、隔山打牛,却不知其中的千变万化,更不懂寓变化于其中的中国文化。
这既与我们百年来的积贫积弱和自我封闭有关,也更是因为我们自己对传统武术的不够重视和挖掘不够。近一两年来,各地民间自发地掀起了一股武术热,各级政府和媒体也积极引导和参与,对挖掘、整理、传播中国武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在今后的体育教育改革中,需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将武术引入到各级学校的日常体育教学中,突出体育教育的民族化和本土化。
除了武术,值得一提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还有很多,如毽球、箜竹、风筝等等。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如能引入到日常体育教学中,既可使课堂更加丰富,又可使学生在快乐的体育活动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体育要想走向世界,必先深挖自己的传统体育;中国要想成为体育强国,必先让中国传统体育在世界扬名立足。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