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主要分析了高校在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疏于心理关注、感恩教育不到位、资助信息安全存在漏洞等问题。并在关注受助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培养远大志向、加强感恩教育、做好资助信息网络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等四个方面提供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资助育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群体也较为庞大。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国家和高校层面都有多种政策、资助的扶持。但高校在实际的资助育人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定义
高校可以通过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确认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服务范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每年进行的,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动态地调整。认定工作的对象是在校期间,家庭经济难以满足本人学习、生活基本支出的学生。认定依据主要有家庭地收入、财产和债务等状况,包括是否属于烈士子女、低保户、建档立卡户、孤残学生等情况,也包含校园地、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考虑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意外事件等情况。
高校资助育人的工作主体,不应仅仅局限于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而应当包含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从事勤工俭学、家庭突发变故等所有的家庭经济状况实际较为困难的学生群体,本文中所提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含了以上的情况。高校也应当注重资助政策的宣传与普及,使广大学生更加了解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使实际需要得到资助的学生能够积极申请并及时得到帮助。
2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疏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和学校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绿色通道”入学、生活补贴、路费补助等。除了物质上的匮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如较其他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封闭、抑郁等心理问题。原生家庭的物质匮乏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易产生消极心理,部分学生会因为经济拮据而感到的自卑或过度敏感,学生要为家庭减轻负担,常常会选择读书时参加兼职工作,由此也会产生学业压力以外的工作和生计压力。在高校实际的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注重资助的发放,疏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的现象。
2.2针对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不到位
国家和高校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制定了详细的政策措施,及时修订、及时补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一些受助学生并没有心怀感恩,出现了毕业后经济条件允许时仍未能按时归还助学贷款、认为接受国家资助理所应当的情况。还有一些受助学生拿着国家的补助,存在不愿意勤工俭学补贴家用,只想坐享其成,失去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为家庭分忧的责任感。
2.3资助信息安全存在漏洞
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需要提交详细的家庭信息和个人信息资料,这些资料由高校收集整理形成表格,表格中常常包含申请资助学生的身份证号码、姓名、年级、班级、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联系方式等内容。这些内容在网络传输中出现过被不法分子盗取,联系学生获取信任,以招聘兼职等理由向学生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使本来经济拮据的学生面临财产损失,对其学业的进行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3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对策
3.1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开展资助政策讲座、座谈会等方式,倾听、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状态及心理健康情况。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向班干部、心理委员、宿舍舍友等了解家庭經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人际交往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在了解实际情况后,及时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针对学业压力问题,可以成立一对一帮扶小组,指定受助学生身边成绩较好的同学,帮助其解答学业上的疑问;针对性格内向自卑问题,可以通过引导其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加入社团组织,多与同学沟通交流,找到集体的归属感与团队合作的成就感,帮助其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
3.2“扶智”与“扶志”相结合
大学期间,高校关注所有学生的智力和学习成绩的发展进步,也应当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教育。他们更早地开始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毕业后的迷茫,高校应当通过优秀大学生经验交流分享会等方式,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勇于承担改变家庭命运的天然职责,树立远大志向,艰苦奋斗,全方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创业和就业竞争力,真正做到改变个人与家庭的命运。
3.3加强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懂得感恩是每个学生应该具有的素养。高校应当将感恩教育融入日常的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当中,通过开展参观校史馆、教师节为老师送一张贺卡、教官军训感恩会、疫情期间志愿服务社区等活动,培养学生爱校荣校,感恩学校、老师、教官和身边人的情怀,通过志愿活动,让同学们学会感恩和回报社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学习付出了更多的努力,高校应当引导学生体谅家长的不易,学会表达自己的关心与关爱,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更加独立自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家长分担家庭的经济负担。
3.4做好资助信息网络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高校在互联网上传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时,应当注重信息的安全性,切实做到防病毒、防入侵、防数据泄露等方面。在使用资助信息管理平台时,高校应注重账号和口令的保护,做到专人保管,定期修改,使用长度和复杂性达标的口令,降低不法分子登录平台窃取学生个人信息的风险。高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资助管理中心的文件要求,不使用微信、QQ等通讯软件传输含有学生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个人隐私的信息,应当通过内网加密后传输和下载学生的数据,或通过刻录的方式交换学生信息。
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定期向广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推广防骗知识和新的骗术手段,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防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求财心切上当受骗,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进而催生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陶,王艺苗,田念直.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帮扶对策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9):155-156.
[2] 黄帅,宋开春.高校资助体系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的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9):77-78.
[3] 杨迪珂.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长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技风,2020(18):243.
[4] 林丽境.构建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新模式探析[J].南方论刊,2020(06):94-95+112.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资助育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群体也较为庞大。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国家和高校层面都有多种政策、资助的扶持。但高校在实际的资助育人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定义
高校可以通过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确认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服务范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每年进行的,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动态地调整。认定工作的对象是在校期间,家庭经济难以满足本人学习、生活基本支出的学生。认定依据主要有家庭地收入、财产和债务等状况,包括是否属于烈士子女、低保户、建档立卡户、孤残学生等情况,也包含校园地、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考虑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意外事件等情况。
高校资助育人的工作主体,不应仅仅局限于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而应当包含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从事勤工俭学、家庭突发变故等所有的家庭经济状况实际较为困难的学生群体,本文中所提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含了以上的情况。高校也应当注重资助政策的宣传与普及,使广大学生更加了解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使实际需要得到资助的学生能够积极申请并及时得到帮助。
2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疏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和学校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绿色通道”入学、生活补贴、路费补助等。除了物质上的匮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如较其他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封闭、抑郁等心理问题。原生家庭的物质匮乏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易产生消极心理,部分学生会因为经济拮据而感到的自卑或过度敏感,学生要为家庭减轻负担,常常会选择读书时参加兼职工作,由此也会产生学业压力以外的工作和生计压力。在高校实际的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注重资助的发放,疏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的现象。
2.2针对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不到位
国家和高校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制定了详细的政策措施,及时修订、及时补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一些受助学生并没有心怀感恩,出现了毕业后经济条件允许时仍未能按时归还助学贷款、认为接受国家资助理所应当的情况。还有一些受助学生拿着国家的补助,存在不愿意勤工俭学补贴家用,只想坐享其成,失去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为家庭分忧的责任感。
2.3资助信息安全存在漏洞
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需要提交详细的家庭信息和个人信息资料,这些资料由高校收集整理形成表格,表格中常常包含申请资助学生的身份证号码、姓名、年级、班级、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联系方式等内容。这些内容在网络传输中出现过被不法分子盗取,联系学生获取信任,以招聘兼职等理由向学生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使本来经济拮据的学生面临财产损失,对其学业的进行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3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对策
3.1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开展资助政策讲座、座谈会等方式,倾听、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状态及心理健康情况。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向班干部、心理委员、宿舍舍友等了解家庭經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人际交往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在了解实际情况后,及时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针对学业压力问题,可以成立一对一帮扶小组,指定受助学生身边成绩较好的同学,帮助其解答学业上的疑问;针对性格内向自卑问题,可以通过引导其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加入社团组织,多与同学沟通交流,找到集体的归属感与团队合作的成就感,帮助其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
3.2“扶智”与“扶志”相结合
大学期间,高校关注所有学生的智力和学习成绩的发展进步,也应当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教育。他们更早地开始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毕业后的迷茫,高校应当通过优秀大学生经验交流分享会等方式,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勇于承担改变家庭命运的天然职责,树立远大志向,艰苦奋斗,全方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创业和就业竞争力,真正做到改变个人与家庭的命运。
3.3加强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懂得感恩是每个学生应该具有的素养。高校应当将感恩教育融入日常的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当中,通过开展参观校史馆、教师节为老师送一张贺卡、教官军训感恩会、疫情期间志愿服务社区等活动,培养学生爱校荣校,感恩学校、老师、教官和身边人的情怀,通过志愿活动,让同学们学会感恩和回报社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学习付出了更多的努力,高校应当引导学生体谅家长的不易,学会表达自己的关心与关爱,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更加独立自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家长分担家庭的经济负担。
3.4做好资助信息网络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高校在互联网上传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时,应当注重信息的安全性,切实做到防病毒、防入侵、防数据泄露等方面。在使用资助信息管理平台时,高校应注重账号和口令的保护,做到专人保管,定期修改,使用长度和复杂性达标的口令,降低不法分子登录平台窃取学生个人信息的风险。高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资助管理中心的文件要求,不使用微信、QQ等通讯软件传输含有学生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个人隐私的信息,应当通过内网加密后传输和下载学生的数据,或通过刻录的方式交换学生信息。
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定期向广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推广防骗知识和新的骗术手段,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防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求财心切上当受骗,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进而催生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陶,王艺苗,田念直.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帮扶对策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9):155-156.
[2] 黄帅,宋开春.高校资助体系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的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9):77-78.
[3] 杨迪珂.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长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技风,2020(18):243.
[4] 林丽境.构建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新模式探析[J].南方论刊,2020(06):94-9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