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说万新厚画鱼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ua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新厚先生的画展今天在北京世纪坛展出,我很高兴。
  近几年来,湖南的文艺创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不少湘籍画家将自己的创作成果来京展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新厚的画展,在鱼的题材上大胆创新,开拓了一个画鱼领域的新世界。技法上的虚实结合、写意上的浪漫色彩、气韵上的生动飘逸,把鱼画得妙趣横生,充分体现了新厚坚实的绘画功底。万新厚的画展,将会对湖南艺术家的创作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预祝画展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也预祝湖南籍的艺术家在文化繁荣发展的进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鲁晓波(清华大学美术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我觉得艺术没有纯艺术,一定与形式、笔墨和它的内涵、思想境界有关系。所以说,我在万新厚画展上感触很深。首先,我钦佩这位湘籍画家那么执着的辛勤耕耘。他的画充满着激情,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体验,他表达的东西更多的是中国老百姓的美好愿望,正如我在书上所写“鱼水趣,人间情”,他是借这些鱼啊花啊鸟啊草啊来表达情感,他很成功。他画的很多鱼,我觉得是一个连环画或者是图案画,但是,他要表达的内容是那么的强烈,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冲击,能唤起人类对生活、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人间感情的关注和珍惜。所以,从艺术形式法则来讲,他的笔墨是随着情绪和情感在流动的,他有一種很夸张的图案画的表达语言,同时,又有一种非常具有现代意识的、朦胧的、非常时尚的手法和造型语言。
  我觉得他在根据表现的物象在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他的绘画,我认为是非常有特点的。他在不断的探索。我相信他会不断地获得新的艺术成就,不断地会给我们带来新的美好作品。我相信这样一个画展在北京、在世纪坛,也会给首都人们带来一种非常另类、清新的一种生活情趣与艺术融为一体的清风,丰富了首都的文化。
  
  戴泽(徐悲鸿大师的大弟子、原中央美院艺术系主任):
  年纪老了,行动诸多不便,不少活动只好婉言相谢了。然而,前几日老友请我出席一个画鱼展的开幕式,我倒来了精神,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画展开幕了。工作人员搀扶我走进展厅,我不禁心里为之一震,仿佛自己走进了漫天边际的海底世界。万新厚笔下那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鱼,好像向我游过来一样,我真担心自己有些招架不住。不知哪来的劲,我起码看了一个小时,腿都麻了,还有点余兴未尽。
  我跟随徐悲鸿、齐白石老先生多年。悲鸿老先生的马、白石老先生的虾常常令我拍案叫绝。今天看了新厚的鱼,也真叫我从心里喜欢。
  雷正民(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党组书记,著名画家、评论家):
  万新厚是中国独树一帜的画鱼名家。画鱼,自古以来是一个独立的类别,画鱼的人也不少,但能像新厚一样画出这么多种类的画家不多见。从他的鱼可以看出他有比较深入的观察,表现出了独特的角度和独特的笔划,鱼的姿态表现得十分生动。我预祝展览圆满成功!
  
  谭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原湖南省文联主席):
  艺术要有长久的生命,必须有突出的个性。万新厚的鱼有他的个性和特色。他的画跟别人不一样,有他自己的艺术符号。不论从造型、笔墨、构图、意境都有他的独到之处。这个鱼好像就在我身边,非常鲜活,好像正游过来一样。我曾经为他题词:万鱼堂,当代中国大写意画鱼第一人。
  今天,我很高兴,特意从长沙赶来为他鼓掌,为他祝贺。
  
  朱训德(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万新厚画鱼,很大气,有生气,有文气,有底气,有豪气。
  
  董振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南开美术创作院院长):
  新厚画鱼的所有作品,无论哪类画法,无论哪个鱼种,在处理手法上他都是“离行而似,貌离神合”;作画时的精神状态是“得意而无形”。对于一个有造型能力、有深厚笔墨功底的画家,创作时能否有意的“脱形”“离形”,是画家艺术品位高低的体现,是艺术创作高境界的追求。创作激情是每个画家应具备的,没有创造激情的画家是不会产生感动他人的佳作的。运笔行墨间须“得意”,得情态之意,得造化之意,得境界之意,如此出现的作品方能赏心悦目。这样的创作过程,这样的创作思想,这样的创作状态,都有获于“大象”,此乃高境界画家艺术追求之本!
  
  盛怀杰(中国书画研究会主席、一级美术师):
  万新厚先生的画给美术界也算是开辟了一条新路。因为历代画家画鱼是单纯的。他的画鱼种类繁多,特别他画的风格很大气,用笔用墨很见功底。他用笔落笔很准,线条的变化很老辣,墨用得很活,很有层次感,整个画的动感、构图都很有美感。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达到了一定的高水平。他还特别有创意。笔画上虽然从传统中来,但是打破了传统。他的创意常有现代生活的那种元素,表现很新颖。
  整体来说,万新厚先生的画,应该是当今美术界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下一个很典型的代表。
  
  姜坤(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观鱼,观万新厚所画之鱼,能让观赏者得到美的享受。《庄子秋水》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见修鱼出游从容,因辩论鱼之乐否,观鱼会心,自得其乐。今观万新厚所画之鱼,其博浪江湖之鱼如看金庸武侠,令人畅怀。其抒情之作如读童话,给人梦幻遐想:……这正是其作品魅力所在。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漫画征战国际漫画大赛四十年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话语权和话语体系建立、职业漫画竞技规律等重要观点,对新时代中国漫画承载文明交流、文化传承责任予以强调。  关键词:中国漫画 国际漫画大赛 话语权   国际漫画大赛的历史并不长,却发展迅猛,前途光明,不可限量。它不仅是世界各国漫画家比智慧、比幽默的竞赛,更随着比赛体系不断成熟,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的重要平台。  一、国际漫画大
期刊
陈兆云,工艺美术师, 福州市脱胎漆器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手作创意协会理事、福州市漆艺研究会会员。漆艺作品《泫沄·一号》被福建省美术馆收藏,脱胎漆器《泫沄·二号》荣获福州市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如意奖”大赛银奖,脱胎漆器《年有鱼》和脱胎漆瓶《色块构成》荣获中国·福州第三届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交易会铜奖。  脱胎漆瓶《色块构成》荣获中国·福州第三届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交易会铜奖  作品
期刊
李思宁,就读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专业。2018年获西南大学一等獎学金、文艺个人先进称号,同年代表西南大学参加重庆市大学生艺术展演获一等奖;2019年获西南大学一等奖学金,2019年作品《手中线》在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双年展中获二等奖。
期刊
在我的画室里挂着一幅程十发老先生生前为我写的对联,上联为:饮酒不至狂;下联:读书以自娱。诗句出自师人陆游,是一首养身之诗,谈的是为人处事适情自性,不刻意為之。  常遇到对收藏有兴趣的朋友总会提出同样的一个要求:“你什么时候要好好画一张画给我!”同样现在不少画展的组织者在征稿通知中也常常对作品提出类似的要求,诸如“艺术上要有创意,能代表作者目前最高水平的最新力作”等等。我很能理解他们的这种苦心、这样
期刊
唐达成  当我一九九七年末写信向他约稿的时候,他已重病住院了:“周实同志:惠书及刊物两册,均已收到。刊物装帧大方朴素,内容品味亦是高雅。文虽简短但言之有物,思虑深邃。在目前情况下,能有这样一本重质重格的杂志,可喜可贺。承盛情约稿,但我因今年六月初检查出肺癌,虽体积甚小,但仍需割除,因而住协和开刀、化疗、放疗四个多月,古稀之年作此手术,身体自有虚弱之感,故无力作文,尚乞谅鉴。待略有恢复,当投稿求正。
期刊
2020年初,敦煌市博物馆计划将于9月展出婺源砚山北宋歙砚作坊遗址出土的文物精品。这批专题展品,是去年底婺源县砚山村徐新祥等16户村民上交给上饶市博物馆的。  茶园挖出古砚“废料”  2019年12月,婺源砚山村民在汪家茶园0.5至2.5米深的堆积土层中挖出了大量古砚“废料”和一些陶瓷砖瓦碎片,用编织袋装了500多袋,其中残砚有几百方,另有一大半是古凿痕砚料。该茶园约3亩,土层灰褐色,部分掺杂着石
期刊
一、郭店楚简《老子》概述  《老子》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一直被各界关注。自郭店楚简出土问世以来,便引起了各界的巨大反响。其中也以《老子》甲、乙、丙本最为出名。对其基础的文本分析也是众说纷纭,个人比较倾向徐复观、陈鼓应等人的观点。徐复观认为《老子》是老聃的专著,而非多人编纂而成,陈鼓应在其书中也支持这种观点①,他这样说郭店楚简《老子》:“我们能目睹这一世界最古老的《老子》抄本,何其有幸!”。②因此,
期刊
摘要:大陆民间美术与台湾原住民美术比较研究的方法论主要体现为方法论原则与具体方法两个层面的比较,其体系建构主要体现为生态、形态、发展、功能四个方面的比较。它对于我们今天如何传承、发展与交流这两种民俗美术,既有理论建设的意义又有现实的应用作用,且形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本文为此建构了一个初步的研究框架。  关键词:大陆民间美术 台湾原住民美术 比较 理论建构 方法论基础  中国民俗文化是我国文
期刊
陈寅生(1830-1912),名麟炳,字寅生,顺天(今北京)人,诸生。擅刻铜,是清末著名的铜刻艺术家。兼擅篆刻,工书法,绘画也有声名。陈寅生的书法作品,有一种是代别人书写的,即内容文本的作者,请陈寅生来书写。关注这一类陈寅生代书墨迹,不仅能欣赏到寅生的书艺,也能由此探知寅生的社会关系和交游,并能折射出清末京城士林及文人收藏圈的礼仪风尚,对解读寅生艺术的背景、风格及内涵有一定的帮助。  一、代鲍康书
期刊
美的事物总会充满永恒的喜悦,生命虽是短暂,艺术却可以无穷尽。艺术具有一种思想的力量,创作中蕴藏着真诚、想法与创作者热诚投入的坚毅精神,总会令人深深感动,令人因美感而感到幸福与满足。  黄茂松自幼喜爱画画,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年少创业,因经商忙碌,无法在喜爱的艺术创作上有所发挥,但对于绘画的热爱,仍随着年岁增长而与日俱增。事业成就达到高峰的知命之年,在妻子鼓励下重拾画笔,向萧进发、萧进兴两位大师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