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标准下,古典诗歌的教学,应在平等的对话中展开,并努力实现师生的“学习共同体”,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对话 “学习共同体” 自主 合作 探究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也正因为如此,新教材的编写者们都不约而同地在教材中增加了古典诗歌的分量。但由于传统教学,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有味。
《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古典诗歌的教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对话式教学”。笔者在古典诗歌的教学实践中,就对话式教学中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作了一点思考和尝试。
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习共同体”的真正实现
在对话式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是平等教学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在对话中实现互动,并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学习的共同体。
每教一首诗歌前,我都和学生商量每一首诗歌的具体的教学形式,并尽量采纳学生们的建议。如乐府民歌《木兰诗》的分角色进行表演;陶渊明《饮酒》的配画法;张养浩《潼关怀古》的配乐朗诵;《天净沙 秋思》和《水调歌头》的比较阅读等,这一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都来自于学生的创造。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使得学生乐学、爱学、善学。课程的开发与丰富,使教学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都使我惊喜地发现师生对话下的古典诗歌的课堂教学竟如此地充满魅力,新奇有趣,这对于我本人的教学也是一种很大的提高,我真正品尝到了师生对话中的互动、互惠的喜悦。
二 、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自主学习的立足点
作为教材的的文本是语文学习的凭借,文本中一首首优美的古典诗歌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精神创造,是他们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的载体和体现,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文本(作者)进行交流和对话。
在教学诗歌前,我发动学生广泛地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逸闻趣事,创作背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先与作者进行对话和交流,这就从心理上拉近了学生和作者的情感距离,为进一步理解文本奠定了基础。
三、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合作学习的主渠道
传统语文教学一般是师生间的对话,很少涉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对话式教学十分注重学习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流,达到知识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以至古典诗歌世界的精彩与美妙的共享。如在教叙事诗《陌上桑》时,学生提议由各小组采取不同的形式展开自主、合作学习,而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有的小组进行了分角色朗读;有的小组用戏剧表演的形式对诗歌加以诠释;有的小组把配乐朗诵和传统的分角色朗读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有一个小组竟把《陌上桑》和《木兰诗》进行了比较阅读,对罗敷和木兰的形象进行了比较赏析。那一节课,同学们是在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中度过的,而在对话中,罗敷这一美的形象也永远走进了同学们的心中。
四、学生自我的对话,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体现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展开对话,在对话中探究,在探究中对话。师生共同选取课外自读课本上的几篇古典诗歌的赏析性的文章,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一起找规律,学方法,尝试着模仿写一点诗评。在写诗评的过程中,学生触摸了诗人的灵魂,体验了诗人的情感,分享了诗人的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李白的浪漫洒脱、淘渊明的淡泊名利、杜甫的忧国忧民、陆游的爱国情感都深深地打动、感染、影响着学生,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和作品的形象进行比较,在灵魂深处与自己进行对话,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逐步形成完美的人格。通过写诗评,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探究、把握也就更到位了。
以上是笔者在对话式古典诗歌教学中的一点思考和尝试,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时时装着学生,以新课标为指导,把对话式古典诗歌的教学当作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努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一定能改变过去古典诗歌课堂教学单一、枯燥的局面,使古典诗歌的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学生也一定会心驰神往,沉浸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中。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解读
3 潘国强的《“对话式”教学的探究》
【关键词】 对话 “学习共同体” 自主 合作 探究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也正因为如此,新教材的编写者们都不约而同地在教材中增加了古典诗歌的分量。但由于传统教学,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有味。
《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古典诗歌的教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对话式教学”。笔者在古典诗歌的教学实践中,就对话式教学中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作了一点思考和尝试。
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习共同体”的真正实现
在对话式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是平等教学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在对话中实现互动,并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学习的共同体。
每教一首诗歌前,我都和学生商量每一首诗歌的具体的教学形式,并尽量采纳学生们的建议。如乐府民歌《木兰诗》的分角色进行表演;陶渊明《饮酒》的配画法;张养浩《潼关怀古》的配乐朗诵;《天净沙 秋思》和《水调歌头》的比较阅读等,这一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都来自于学生的创造。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使得学生乐学、爱学、善学。课程的开发与丰富,使教学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都使我惊喜地发现师生对话下的古典诗歌的课堂教学竟如此地充满魅力,新奇有趣,这对于我本人的教学也是一种很大的提高,我真正品尝到了师生对话中的互动、互惠的喜悦。
二 、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自主学习的立足点
作为教材的的文本是语文学习的凭借,文本中一首首优美的古典诗歌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精神创造,是他们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的载体和体现,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文本(作者)进行交流和对话。
在教学诗歌前,我发动学生广泛地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逸闻趣事,创作背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先与作者进行对话和交流,这就从心理上拉近了学生和作者的情感距离,为进一步理解文本奠定了基础。
三、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合作学习的主渠道
传统语文教学一般是师生间的对话,很少涉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对话式教学十分注重学习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流,达到知识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以至古典诗歌世界的精彩与美妙的共享。如在教叙事诗《陌上桑》时,学生提议由各小组采取不同的形式展开自主、合作学习,而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有的小组进行了分角色朗读;有的小组用戏剧表演的形式对诗歌加以诠释;有的小组把配乐朗诵和传统的分角色朗读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有一个小组竟把《陌上桑》和《木兰诗》进行了比较阅读,对罗敷和木兰的形象进行了比较赏析。那一节课,同学们是在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中度过的,而在对话中,罗敷这一美的形象也永远走进了同学们的心中。
四、学生自我的对话,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体现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展开对话,在对话中探究,在探究中对话。师生共同选取课外自读课本上的几篇古典诗歌的赏析性的文章,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一起找规律,学方法,尝试着模仿写一点诗评。在写诗评的过程中,学生触摸了诗人的灵魂,体验了诗人的情感,分享了诗人的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李白的浪漫洒脱、淘渊明的淡泊名利、杜甫的忧国忧民、陆游的爱国情感都深深地打动、感染、影响着学生,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和作品的形象进行比较,在灵魂深处与自己进行对话,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逐步形成完美的人格。通过写诗评,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探究、把握也就更到位了。
以上是笔者在对话式古典诗歌教学中的一点思考和尝试,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时时装着学生,以新课标为指导,把对话式古典诗歌的教学当作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努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一定能改变过去古典诗歌课堂教学单一、枯燥的局面,使古典诗歌的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学生也一定会心驰神往,沉浸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中。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解读
3 潘国强的《“对话式”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