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理念的教育体系,生本教育是强调主要依靠学(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的教育。生本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生为本,不但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生本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以学生的自身感悟为主,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织者、调控者、参与者,教师能不讲的尽量不讲、能少讲的尽量少讲,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点拨,所以“一切依靠学生”显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生本教育 后进生 低入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117-02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生本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生为本,不但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
生本教育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合作、探究、交往的氛围中去获取知识,为他们的潜能的发挥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本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以学生的自身感悟为主,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织者、调控者、参与者,教师能不讲的尽量不讲、能少讲的尽量少讲,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点拨,生本教育达到的最终目标:学而不教。所以“一切依靠学生”显得尤为突出。
一、产生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
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遵循着“一切依靠学生”的原则(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我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优生越来越优,这的确是令人兴奋不已,但也出现了让我焦虑不安的情况,差生的队伍竟然越来越大。这种极大的反差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思考,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
由于所接手的班级是低年级班级,学生的自律、习惯、知识等方面参差不齐;学生合作意识较差。起始年级的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也很受局限(年龄、环境诸因素);再加上现在学校大部分班级都是大额量。
2.“低入”做得还不够“低”
生本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要求贯彻“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要保底,那就必须“低入”,对教学的要求不能过高,门槛不能设得太高,尤其应充分考虑到后进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有信心去学习、自觉的去学习,消除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的心理障碍,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愉悦感。而我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初期阶段中,由于考虑欠缺没有更多地关注后进生的第一层次知识基础和他们的学习能力,所以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中信心不足,学习热情低落,抹杀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成绩越来越差,逐步走“下坡路”进入了后进生的行列。
3.忽视了后进生在小组中的地位
生本教育的课堂中“讨论”是常规,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学习的讨论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在讨论中,我发现,那些优生和中等生都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后进生更多的时候是以一个听众、旁观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他们很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以致于连其他同学讨论到哪儿都不知道,拿着课本乱翻一通。久而久之,他们也习惯做配角、当听众,甚至今天自己不发言反而感到庆幸。感觉与“热闹的课堂”无关。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教师没有更多地关注他们,重视他们在学习小组中的地位,教师本人只是关注、陶醉于其他学生的热烈的讨论氛围中,而其他小组成员也如老师那般,只注重了自己的发言,而忽视了身边的、同组的后进生。这样的学习,后进生能不变为差生吗?他在小组中被人忽视,哪有学习的积极性呢?
4.教学总是受教学进度的制约
我在进行生本教育教学的初期阶段,仍是放不开,仍受师本教育思想的影响,心中总有一个计划,计划着一节课必须得完成的任务,每课时各时间段要让学生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完成哪些学习任务。由于自己的计划显得过于固定或过快,所以使后进生在学习中跟不上教师的计划,他们在学习中就渐渐趋向于滞后状态,渐渐地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渐渐地使他们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自然而然他们的成绩会下滑。
5.后进学生学习时间和自主的探索机会没有充分的保证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不一定要今天的功课今天做”,而我在实践的初期恰恰就犯了一个错误——“今天的功课一定要今天做”,由于考虑问题不周全,没有考虑到后进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等生和中等生接受能力强,反应快,能轻易地做到“消化了今天的新知识”,而后进生能达到优生和中等生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就已经不错了。由于没有考虑到后进生的实际困难,后进生对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根本不可能做到“今天的功课今天做”,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淡了,学习的热情减了,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天天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致使成绩每况愈下。
二、转化后进生的对策
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既然差生的队伍扩大了,那就应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后进生不再差下去,应该努力追赶,缩小与其他同学的距离。在解决差生的问题上,我主要采取了下列的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起始年级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选好能够起到模范示范作用的小组长,使小组长明确自己的责任及权利……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同时还得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低入”工作一定要保底
比如每上一节新课,给学生布置的前置性作业:①看明白例题;②试着做例题(求助父母);③试着举一个类似的例子;④试着找其中的秘密;⑤你的困惑。学生一看这要求太容易了,尤其是后进生,他们认为这几件事情自己能做到,尽管他们与其他同学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因为老师提出的要求满足了他们的意愿,他们便愿意去做,逐渐地对学习有了兴趣与信心,他们就会逐步地从差生的队伍中走出来,缩短与他人的距离。
3.关注后进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
我在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时,时常走到后进生的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甚至有时给有些小组硬性任务,一定要多安排后进的同学多发言,如果没有这样到则受“惩罚”。这样做,就是想让其他组员担当起帮助后进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责任。在共同的全班性的学习交流中,我则更是关注后进生的参与度,如果哪个小组中的后进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我都让全班同学用热情的掌声激励。逐渐地后进的学生胆大了,开始发言了,由说一句话到说几句话,他们在一点点在发生着变化。
4.保证后进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每当新课学习之前,我让那些后进生在预习上花多一点时间,给予必要的辅导和指点。甚至要求小组长必须先来帮助他们。这样让后进生在学习之前做足功夫,这样在课堂上的“早交流”的活动中相对以前来说就变得主动多了,心理上的自卑就会逐渐消除。对当天所学的内容,对后进的学生要求少一些。由于保证了后进生的学习时间,加之又有小组成员的帮助,他们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得到了保存,慢慢地他们就会摆脱“差”的困扰。
5.教师的“教”要灵活
生本教育在教学方法中提到要“以学定教”,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被所定的“计划”、“进度”所牵制,不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随机应变,那么我们无形中又走回“师本教育”的旧途,又在牵着学生走,最终的结果便是打击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如古文的词义句意的理解,不妨把教学进度放慢点儿,安排多些时间给学生,真正做到“下要保底”,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做足功夫,为“早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另外,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小组合作评价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中对学习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反映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而且要反映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不仅要反映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反映学习过程。评价的标准应多维、评价方法应多样、评价主体应多元,尤其突出对学生合作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教学策略的改变,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所以我所教班学生差生队伍扩大的情况得到了扭转,他们学习的态度有所改变,课堂上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能主动找老师和同学帮助自己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尽自己的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我在生本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只要教师切实做到“低入”和“以学定教”、保证后进学生的学习时间、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参与程度,那么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得以发挥,相信他们就会逐渐成为合格生,甚至优生。
【关键词】生本教育 后进生 低入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117-02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生本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生为本,不但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
生本教育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合作、探究、交往的氛围中去获取知识,为他们的潜能的发挥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本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以学生的自身感悟为主,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织者、调控者、参与者,教师能不讲的尽量不讲、能少讲的尽量少讲,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点拨,生本教育达到的最终目标:学而不教。所以“一切依靠学生”显得尤为突出。
一、产生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
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遵循着“一切依靠学生”的原则(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我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优生越来越优,这的确是令人兴奋不已,但也出现了让我焦虑不安的情况,差生的队伍竟然越来越大。这种极大的反差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思考,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
由于所接手的班级是低年级班级,学生的自律、习惯、知识等方面参差不齐;学生合作意识较差。起始年级的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也很受局限(年龄、环境诸因素);再加上现在学校大部分班级都是大额量。
2.“低入”做得还不够“低”
生本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要求贯彻“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要保底,那就必须“低入”,对教学的要求不能过高,门槛不能设得太高,尤其应充分考虑到后进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有信心去学习、自觉的去学习,消除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的心理障碍,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愉悦感。而我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初期阶段中,由于考虑欠缺没有更多地关注后进生的第一层次知识基础和他们的学习能力,所以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中信心不足,学习热情低落,抹杀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成绩越来越差,逐步走“下坡路”进入了后进生的行列。
3.忽视了后进生在小组中的地位
生本教育的课堂中“讨论”是常规,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学习的讨论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在讨论中,我发现,那些优生和中等生都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后进生更多的时候是以一个听众、旁观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他们很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以致于连其他同学讨论到哪儿都不知道,拿着课本乱翻一通。久而久之,他们也习惯做配角、当听众,甚至今天自己不发言反而感到庆幸。感觉与“热闹的课堂”无关。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教师没有更多地关注他们,重视他们在学习小组中的地位,教师本人只是关注、陶醉于其他学生的热烈的讨论氛围中,而其他小组成员也如老师那般,只注重了自己的发言,而忽视了身边的、同组的后进生。这样的学习,后进生能不变为差生吗?他在小组中被人忽视,哪有学习的积极性呢?
4.教学总是受教学进度的制约
我在进行生本教育教学的初期阶段,仍是放不开,仍受师本教育思想的影响,心中总有一个计划,计划着一节课必须得完成的任务,每课时各时间段要让学生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完成哪些学习任务。由于自己的计划显得过于固定或过快,所以使后进生在学习中跟不上教师的计划,他们在学习中就渐渐趋向于滞后状态,渐渐地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渐渐地使他们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自然而然他们的成绩会下滑。
5.后进学生学习时间和自主的探索机会没有充分的保证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不一定要今天的功课今天做”,而我在实践的初期恰恰就犯了一个错误——“今天的功课一定要今天做”,由于考虑问题不周全,没有考虑到后进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等生和中等生接受能力强,反应快,能轻易地做到“消化了今天的新知识”,而后进生能达到优生和中等生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就已经不错了。由于没有考虑到后进生的实际困难,后进生对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根本不可能做到“今天的功课今天做”,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淡了,学习的热情减了,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天天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致使成绩每况愈下。
二、转化后进生的对策
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既然差生的队伍扩大了,那就应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后进生不再差下去,应该努力追赶,缩小与其他同学的距离。在解决差生的问题上,我主要采取了下列的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起始年级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选好能够起到模范示范作用的小组长,使小组长明确自己的责任及权利……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同时还得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低入”工作一定要保底
比如每上一节新课,给学生布置的前置性作业:①看明白例题;②试着做例题(求助父母);③试着举一个类似的例子;④试着找其中的秘密;⑤你的困惑。学生一看这要求太容易了,尤其是后进生,他们认为这几件事情自己能做到,尽管他们与其他同学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因为老师提出的要求满足了他们的意愿,他们便愿意去做,逐渐地对学习有了兴趣与信心,他们就会逐步地从差生的队伍中走出来,缩短与他人的距离。
3.关注后进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
我在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时,时常走到后进生的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甚至有时给有些小组硬性任务,一定要多安排后进的同学多发言,如果没有这样到则受“惩罚”。这样做,就是想让其他组员担当起帮助后进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责任。在共同的全班性的学习交流中,我则更是关注后进生的参与度,如果哪个小组中的后进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我都让全班同学用热情的掌声激励。逐渐地后进的学生胆大了,开始发言了,由说一句话到说几句话,他们在一点点在发生着变化。
4.保证后进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每当新课学习之前,我让那些后进生在预习上花多一点时间,给予必要的辅导和指点。甚至要求小组长必须先来帮助他们。这样让后进生在学习之前做足功夫,这样在课堂上的“早交流”的活动中相对以前来说就变得主动多了,心理上的自卑就会逐渐消除。对当天所学的内容,对后进的学生要求少一些。由于保证了后进生的学习时间,加之又有小组成员的帮助,他们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得到了保存,慢慢地他们就会摆脱“差”的困扰。
5.教师的“教”要灵活
生本教育在教学方法中提到要“以学定教”,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被所定的“计划”、“进度”所牵制,不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随机应变,那么我们无形中又走回“师本教育”的旧途,又在牵着学生走,最终的结果便是打击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如古文的词义句意的理解,不妨把教学进度放慢点儿,安排多些时间给学生,真正做到“下要保底”,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做足功夫,为“早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另外,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小组合作评价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中对学习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反映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而且要反映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不仅要反映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反映学习过程。评价的标准应多维、评价方法应多样、评价主体应多元,尤其突出对学生合作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教学策略的改变,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所以我所教班学生差生队伍扩大的情况得到了扭转,他们学习的态度有所改变,课堂上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能主动找老师和同学帮助自己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尽自己的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我在生本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只要教师切实做到“低入”和“以学定教”、保证后进学生的学习时间、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参与程度,那么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得以发挥,相信他们就会逐渐成为合格生,甚至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