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八国外语”的志愿军翻译

来源 :少男少女·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i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组成的“联合国军”英勇作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也俘获了许多俘虏,缴获大量外文文件。为了审讯俘虏、解密敌军情报,需要大量翻译人才。
  然而刚从一穷二白的旧中国过来的新中国,这方面的人才非常有限,只好在全国范围内,动员懂英语及其他相关国家语种的外语人才。
  当家做主的人们无不想为新中国出力,许多公司的翻译、学校的教师甚至大中学校的学生都纷纷报名参军。家住四川成都的中学生莫若健就是其中一个。
  不要小看小莫只是一个中学生,他的老师可是个大教授。抗战时期,华东、华中地区许多高等院校的师生撤到了大西南,小莫的老师即民国时期的著名翻译家吕叔湘就来到了成都。蒋当局的无能,使民生异常艰难,吕叔湘教授不得不到初中兼职。名师教出的学生的确与众不同,况且小莫学习非常用功,尽管只有中学学历,英语水平却挺高。
  小莫随部队进入朝鲜后不久,分配到50军149师445团2营4连做文化教员。还没来几天,师部通讯员突然气喘吁吁来找他,让小莫跑步跟他到师部。两人一路快跑,途中小莫问:
  “什么事这样急啊?”
  通讯员说:“刚刚俘虏了一个美国兵,找来几个翻译都沟通不了!”
  原来,前面几个翻译也是学生,和现在的人们学外语一样,虽然能阅读敌人的文件,却听不懂敌人说话,而他们的英语敌人同样也听不懂。听说小莫英语水平高,师长赶紧让他来应对。
  小莫来到师部,见到那个美国兵,一开口,两个人就叽里呱啦说开了。师长一看,拍手道:“好了,这个小同志行!”
  其实后来小莫自己也说,当时他只是听懂了十之六七,有些单词不懂,他就问对方什么意思,外人听起来觉得他俩滔滔不绝聊得很热闹呢!
  不管如何,小莫的确能与这个美国大兵沟通了。小莫先是向美国兵介绍了我军的俘虏政策,问他所在部队的番号、武器装备、担负任务及部署情况等。经过询问,小莫报告师长说,这个美国兵只是一个下士,对部队任务和部署情况不太清楚。
  不过,这个美国大兵身上有件东西,却让指挥所包括师长在内的指战员们开了眼。这个小小的下士,居然配有一部步话机,也就是“大哥大”的祖爷爷。我军当时无线电台非常少,旅团一级指挥所还需要有线电话员冒着生命危险把电话线铺到前沿阵地,电话线不断被炸断。可是美国军队班排里的一个士兵,却有这样轻便的“无线电话”,由此可见志愿军和美军在装备上的差距有多大。
  小莫初战告捷,此后受到师长的格外器重。师里安排他组建“敌工组”,由小莫任组长,负责为全体指战员教授简单易记的战场对话英语。小莫就用英语谐音字,标注了一些常用的对敌喊话句子,比如:给敌人打招呼喊“哈喽”,要敌人投降叫“撒暖得尔”(Surrender),要敌人举起手来叫“汉子阿普”(Hands up),让敌人乖乖跟他走叫“发楼米”(Follow me),宣传我军优待俘虏,就是“威尔吹体由”(Well-treat you),命令敌人放下武器就是“铺当由阿姆斯”(Put down your arms),要躲著的敌人出来就是“卡莫奥特”(Come out)……
  这些简单易背的战场英语,志愿军战士学得非常认真。战士们敬佩之余就问小莫:“莫老师,你还能翻译几国外语啊?”小莫说:“只要是说英语,都行。”战士又问:“敌人里面有几个国家能听懂英语啊?”
  小莫回答:“大概8个国家能懂。”结果,小莫的话被战士们传着传着,变成了“小莫懂八国外语”!
  1951年1月3日,是小莫一生中最忙碌也是最自豪的一天。志愿军第149师在碧蹄里打了一个大胜仗,击溃美军美25师一个营,又歼灭了英军第29旅皇家来复枪团一部和英军第8骑兵团直属中队全部,也就是“皇家重坦克营”,炸毁敌坦克和装甲车27辆,缴获坦克4辆,毙伤两百多人,最重要的是一下子俘虏了227名英军。
  小莫这一天忙得可谓“脚打后脑勺”,一波波的俘虏需要一个个审讯登记,问到什么有价值的情报还要及时上报,几百号英美俘虏把院子挤得满当当。
  这些英国人、美国人,见到小莫,还一个个举着我军向敌军散发的《安全保证书》(劝降书),上面明明白白告诉他们,我军保证他们生命安全,不没收私人财物,不侮辱他们人格,给伤员治疗等。英美俘虏见了小莫,举着这个小纸片嚷嚷:“我们相信这个,我们相信这个!”看起来不怎么相信小莫。
  小莫忍住心里好笑,耐住性子,一遍遍地向他们阐述我军政策,并保证我军说话算数,他们心里的石头才落地。
  小莫后来回忆:“解放前,我在成都也看见不少美国兵,他们都一个个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主人样子。在这里,我看到几百号英美俘虏,却在我们面前低下头,垂头丧气,惶恐不安,要好好给他们解释,他们才踏实。那样子真好笑,那种感觉,真叫人扬眉吐气!”
其他文献
在玫瑰粉色的晨光里,或者轻轻飘拂的雨丝中,都会有一大群鸽子在窗外盘旋,那是一幅多么宁静,多么和谐的画面呀!  从我家阳台的窗户往外望,远处是波光轻荡的莫愁湖,近处是高低不一的平房,在那上空,常常有许多不知谁家养的鸽子在盘旋。  我和爸爸经常坐在阳台上看鸽子,看着它们的翅膀划破湛蓝的天空,划破宁静的空气。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季节,上下盘旋的鸽群都让窗外的天空变成了一幅诗意而清新的画卷。在晴天是一幅
期刊
现代社会对于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文化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一直未获共识性解决.这种状况导致一些人认为“文化不可定义”或“文化不需要定义”.其实不然.文化难定义不等于文化不能定义和不需要定义.通过对各种既有文化定义的分类分析可知,它们或是犯了归类不当的错误,或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以此为鉴,拟将文化定义为人类创造力的果实.这个定义有诸多优长,应该就是既好用又经得起推敲的确当的文化定义.
1951年5月,志愿军第27军第81师穿插部队的尖刀团,已经插入敌人的心脏地带,切断了县里地区韩军四个师的退路,被包围的敌人狼狈地四处溃逃。  242团3营在完成了打开空插大门、掩护主力突入敌人防线的任务以后,立即尾随穿插部队前进。5月17日下午4点,在可马峰下,三营与溃逃的800多名敌人相遇。激烈的战斗在一座小山下展开了。  营长孙正峰率领一群战士向小山上冲去,想抢先占领这个制高点,可是对面敌人
期刊
“一个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英雄主义是提振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斗志的强大动力。不管时代怎样变迁,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它构建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凝聚正义、力量和无畏的勇气。  英雄的产生,有它的必然性(这是主要的),有时也有它的偶然性,著名战斗英雄袁永福的经历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解放战争初期,山东省章丘县埠村,驻有国民党军一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营。虽只是一个镇,但经过
期刊
我总喜欢去祖父家里淘一点好玩的东西,祖父的老洋房里还依旧充满着民国时期的气息.拉开红柚木桌子的抽屉,我从里面翻出了一块泛黄老旧的手表,手表黑色精致大方,表盘清晰干净,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沉淀,上面的针表已经停留在了原地.rn我因为好奇心便拿起来戴在手腕上把玩,在阳光的照耀下手表显得更加耀眼,祖父这时候却过来摸摸我的头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块手表.我不懂为何这块手表都已经如此老旧了,祖父还收藏着它.出于私心,我没有告诉祖父,而是将手表偷偷地放到了口袋.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忘记将这块手表还给祖父.
期刊
下 篇  7 爸爸痛打安仔  娃娘小心翼翼地跟着安仔上了楼梯,踏进他的房间,问:  “你们家怎么搬来这里呀?以前你们住的地方可好啦!”  安仔沉默,沒搭她的话。  娃娘是个聪明的女孩,明白人家是有自己的原因才做出选择,也就没有追问下去。  安仔从尴尬中回过神来,让娃娘在沙发中落座。  安仔的爸爸以前见过娃娘。  他们打过招呼,爸爸便去看自己的手机。  刚才放学时,娃娘叫住安仔。  米老师让她代表班
期刊
萧娴是谁?rn有一年夏天,我参加荔湾区教育局组织的夏令营,我们在潮州寻访韩愈等名人旧迹.rn在湘子桥头,我们回望雄壮的广济楼,感觉到它真是太有气势了.rn壮丽的广济门城楼原称“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是原潮州古城七门中最巍峨壮观的一座,同时也是潮州名城的主要标志.
期刊
说真的,唐桃桃这人可真不一般。  刚认识她,是在QQ上,那时我闲暇无事正在刷好友列表,忽然跳出一位昵称为“海落花开”的用户,资料显示与我同城,出于对这个奇特网名的好奇,我试着添加她为“好友”。  请求发出不到一分钟,系统便显示成功添加好友的字样,于是我打开对话框:“嘿,你好,网名不错嘛!”不一会儿,对方回复过来:“是吗?这是在‘平行世界中’的现象,一切都与我们正处在的现实生活相反。”  这个回答完
期刊
人们常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21世纪的繁荣昌盛更需要我们这一代去创造。然而,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又怎能让社会真正的进步,让祖国真正的富强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世界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在一片废墟中,哪里最危险,哪里有艰难,哪里有险阻,哪里就有
期刊
电视剧《觉醒年代》的播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播完已有一段时日,热度仍高居不下。最值得称道的是,它在年轻人群体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bilibili这一90后、00后聚集的视频网站上,有关《觉醒年代》的解说、剪辑视频层出不穷;在微博、知乎等平台,《觉醒年代》的话题也持续爆火。  在大众普遍印象中,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往往是沉重而严肃的,一部足够“走心”的主旋律电视剧固然能收获观众的尊重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