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研学后教”理念不断深入,积极构建“研学后教”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学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为构建高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文章提出合理组建研学小组、善于把握合作时机、强化合作学习过程、重视自我展示环节、建立多元评价制度等策略,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研学后教”。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组合作;合作学习;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美国,并被广泛应用到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其显著特点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激发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做好小组建设工作是实施研学后教,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突破口。有效构建研学小组,提高语文课堂实效,其中重要的是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成员的划分、合作时机的把握、强化合作学习过程、汇报展示环节、小组评价等。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等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呢?
一、调查摸底,合理组建研学小组
(一)遵循小组划分的原则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合理组建研学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在进行小组划分时,根据学生的性别、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每一小组尽量做到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等均衡搭配。比如,在任教四年级语文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有效提高课堂实效,笔者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学业成绩等方面将班上学生划分成七个学习小组:“奇思妙想组”“创意无限组”“快乐学习组”“七彩童年组”“力争上游组”“卓越自信组”和“希望腾飞组”。七个小组内的每位成员之间具有不同的个性和一定的互补性,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他们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快乐分享。同时在小组组合时注意到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七个小组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诠释着“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汲取着“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甘露,并在此过程中一步一步成长。
(二)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
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能有效提高研学小组的学习效率,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以“希望腾飞组”为例,通过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组内成绩好的同学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教给其他人,帮助其他同学更进一步理解新知识,纠正自己不全面、不深刻、不准确的想法和看法。而自学效果差一点的学生则可以从小组的其他成员身上接受新的知识,并与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比对,在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得小组成员的观点更加清晰。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希望腾飞组”的学习功能,教师在指导学生分工的过程中,充分培养出责任心强、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小组长,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特点与能力明确其职责,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等方法,促使小组成员全面参与合作学习。
二、注重预设,善于把握合作时机
如果说小组合作学习是“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对于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实施者的教师来说,是否善于识别和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往往决定了“研学后教”实施的成败。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流于形式,是因为执教者只将“研学后教”作为一个上级布置的任务去完成,而不是将它作为一个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去看待。其实,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密不可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越能突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研学后教”的精神在于将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中解放出来,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管理水平和预设能力。为了让研学小组的合作学习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在教学过程中就算出现教学意外,也要镇静从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始终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三、任务驱使,强化合作学习过程
纵观目前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重形式轻实效,导致课堂效率严重低下。在一次公开课上,课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研学问题:搜集作者资料,并做好学习记录。课堂上让每一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并准备小组汇报。教师话音刚落,课室马上沸腾起来,煞是热闹。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发言,学生无一例外地说:“我知道……我发现……”发言的内容都是照搬网上找到的资料。结果一节课下来,只有几个事前准备比较充分的学生代表在展示,大多数的学生只是聆聽者,而不是参与者。
教师必须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课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而且要引导他们将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针对课堂上的学习环节,要合理安排研学任务,指导学生分层讨论、分层达标,先让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小组将分层讨论中不懂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坚持分层次学习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学习讨论记录卡,帮助学生讨论时更具针对性,发言时更具条理性,从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
教师作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者,除了引导学生制定学习任务外,还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强化合作学习过程,保证合作学习有序和高效地进行。
四、增强自信,重视自我展示环节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脑子,使之能思,要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之能说。”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展示,这是学生实现自我表现欲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高效课堂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通过自我展示环节,既能检查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能检查各小组的合作互助情况,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启发,在思维与智慧的交流碰撞中产生新的灵感。然而,由于受到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研学后教”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展示交流环节出现冷场、流于形式,又或者出现耗时、费力等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想方设法逐步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及时培养一批爱参与课堂展示的积极分子,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明确参与要求,由易到难,掌握展示方法。在自我展示环节中,教师应对学生以及每一个小组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作用与快乐,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小组的学习和探索中。另外,还可以将个人展示纳入评价范围,建立考核奖励制度,增强学生参与展示的竞争活力和持续性。
五、激励上进,建立多元评价制度
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组员的竞争意识,可以建立多元评价制度凝聚集体的力量。
(一)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是多元化的,包括个人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加上教师评。平时主要以互评和小组评价为主,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可以定期进行。评价结果要及时记录,按时汇总,每周进行一次小组总分公布,评出优胜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也就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促进的过程。
(二)评价原则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评价过程要遵循“及时性、客观性、公正性、激励性、团体性”的原则,公正、全面地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评价内容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迫切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因此,应该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具體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1. 小组成员关系:是否和其他成员愉快地相处,一起合作完成任务。2. 学习动力:是否积极、主动地交流信息,及时完成学习任务。3. 问题解决结果:在合作过程中个人贡献是否突出。
通过多元化评价,能有效缩小组内优秀学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凝聚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研学小组的学习功能。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组合作;合作学习;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美国,并被广泛应用到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其显著特点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激发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做好小组建设工作是实施研学后教,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突破口。有效构建研学小组,提高语文课堂实效,其中重要的是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成员的划分、合作时机的把握、强化合作学习过程、汇报展示环节、小组评价等。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等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呢?
一、调查摸底,合理组建研学小组
(一)遵循小组划分的原则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合理组建研学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在进行小组划分时,根据学生的性别、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每一小组尽量做到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等均衡搭配。比如,在任教四年级语文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有效提高课堂实效,笔者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学业成绩等方面将班上学生划分成七个学习小组:“奇思妙想组”“创意无限组”“快乐学习组”“七彩童年组”“力争上游组”“卓越自信组”和“希望腾飞组”。七个小组内的每位成员之间具有不同的个性和一定的互补性,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他们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快乐分享。同时在小组组合时注意到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七个小组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诠释着“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汲取着“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甘露,并在此过程中一步一步成长。
(二)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
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能有效提高研学小组的学习效率,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以“希望腾飞组”为例,通过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组内成绩好的同学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教给其他人,帮助其他同学更进一步理解新知识,纠正自己不全面、不深刻、不准确的想法和看法。而自学效果差一点的学生则可以从小组的其他成员身上接受新的知识,并与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比对,在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得小组成员的观点更加清晰。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希望腾飞组”的学习功能,教师在指导学生分工的过程中,充分培养出责任心强、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小组长,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特点与能力明确其职责,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等方法,促使小组成员全面参与合作学习。
二、注重预设,善于把握合作时机
如果说小组合作学习是“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对于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实施者的教师来说,是否善于识别和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往往决定了“研学后教”实施的成败。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流于形式,是因为执教者只将“研学后教”作为一个上级布置的任务去完成,而不是将它作为一个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去看待。其实,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密不可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越能突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研学后教”的精神在于将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中解放出来,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管理水平和预设能力。为了让研学小组的合作学习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在教学过程中就算出现教学意外,也要镇静从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始终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三、任务驱使,强化合作学习过程
纵观目前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重形式轻实效,导致课堂效率严重低下。在一次公开课上,课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研学问题:搜集作者资料,并做好学习记录。课堂上让每一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并准备小组汇报。教师话音刚落,课室马上沸腾起来,煞是热闹。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发言,学生无一例外地说:“我知道……我发现……”发言的内容都是照搬网上找到的资料。结果一节课下来,只有几个事前准备比较充分的学生代表在展示,大多数的学生只是聆聽者,而不是参与者。
教师必须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课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而且要引导他们将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针对课堂上的学习环节,要合理安排研学任务,指导学生分层讨论、分层达标,先让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小组将分层讨论中不懂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坚持分层次学习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学习讨论记录卡,帮助学生讨论时更具针对性,发言时更具条理性,从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
教师作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者,除了引导学生制定学习任务外,还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强化合作学习过程,保证合作学习有序和高效地进行。
四、增强自信,重视自我展示环节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脑子,使之能思,要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之能说。”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展示,这是学生实现自我表现欲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高效课堂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通过自我展示环节,既能检查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能检查各小组的合作互助情况,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启发,在思维与智慧的交流碰撞中产生新的灵感。然而,由于受到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研学后教”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展示交流环节出现冷场、流于形式,又或者出现耗时、费力等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想方设法逐步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及时培养一批爱参与课堂展示的积极分子,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明确参与要求,由易到难,掌握展示方法。在自我展示环节中,教师应对学生以及每一个小组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作用与快乐,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小组的学习和探索中。另外,还可以将个人展示纳入评价范围,建立考核奖励制度,增强学生参与展示的竞争活力和持续性。
五、激励上进,建立多元评价制度
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组员的竞争意识,可以建立多元评价制度凝聚集体的力量。
(一)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是多元化的,包括个人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加上教师评。平时主要以互评和小组评价为主,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可以定期进行。评价结果要及时记录,按时汇总,每周进行一次小组总分公布,评出优胜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也就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促进的过程。
(二)评价原则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评价过程要遵循“及时性、客观性、公正性、激励性、团体性”的原则,公正、全面地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评价内容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迫切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因此,应该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具體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1. 小组成员关系:是否和其他成员愉快地相处,一起合作完成任务。2. 学习动力:是否积极、主动地交流信息,及时完成学习任务。3. 问题解决结果:在合作过程中个人贡献是否突出。
通过多元化评价,能有效缩小组内优秀学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凝聚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研学小组的学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