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使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众多一线的老师。听了他们的不少见解,每每思前向后,总有所悟。但语文教学何去何从,如何进一步进行改革,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和专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语文学科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教学效率不高,收效不大,固然有一些客观因素。但是,就语文教学本身而言,确实也存在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下面拟从四个方面浅析之。
误区之一:唯“教材”“教参”论
认为有“教材”“教参”,教材上又有要求,没有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去探讨。那么,教授课文,
要不要以“教材”为依据呢?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问题是:单纯以“教材”和“教参”为依据,众多的问题就难以解决。因为每本“教材”“教参”只是包罗万象,显得比较零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心理、生理等状况,灵活应用教育教学规律,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去探讨。重新构建知识循环体系、能力渐进体系,体现个阶段学生知识能力应达到的层次要求。否则会给学生造成现在和今后学习上的被动。
诚然,《教师教学用书》在为帮助教师很快掌握和使用教科书,以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提供了捷径。但是,《教师教学用书》明确规定:“‘课文评点’立足于点拨,既引导掌握课文,又给教师留有进一步钻研的余地。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切忌不要照搬,而应有所取舍。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重新设计教学程序和确定教学内容。”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有四:(1)它内容宽泛,教师不可能不加选择地将其全部交给学生;(2)教学的具体环境和对象不同,取舍的内容也应当有所不同;(3)有些观点是“兼收并蓄”、“百家争鸣”,不要求教师全面讲授;(4)由于某些原因,该书同样地存在着不当之处。所以它仅是供教师“参考”用的,这种说法很现实,也很客观。但是,有些教师盲目推崇,贪走捷径,备课不去研究学生,不去钻研教材,不去探索教法和学法,而是不假思索,照本宣科,以致纰漏迭出。
误区之二:唯“应试”论
認为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在应试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应该说,理解、掌握课文内容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但是将它作为唯一的任务或者最终目的就不妥当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感情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性。此外,语文教学还非常注重课文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情性教育和人文性教育,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和审美欣赏能力,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上,局限于应试教育上。赞可夫说的好:“无论学校的教学大纲编得多么的完善,学生在毕业后必然会遇到他们不熟悉的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那时候,他们将不得不独立地迅速地弄懂这些新东西并掌握它。只有具备一定品质,有较高发展水平的人,才能更好地应付这种情况。在这个时代,学生的发展对他们的未来的工作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啊!”用我们的一句老话来说就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教学,就是要使学生今后的“发展能力”得以加强。
误区之三:唯“多媒体”论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概念。它是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合理成分,适当引进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给语文课带来了无限生机,它以其显著有效的优越性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但是,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方式的改变,弱化了学生的感情教育。教师由台前的授课者转变为作为媒体的操作者而站到了幕后,这不能不说是学习方式上的根本性改革。但这一改革,却弱化了学生的情感教育。例如,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师朗读,学生可以观其神、听其音,充分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而媒体显然有所限制。(2)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却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人甚至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没有了现代化的手段,就是一节低品味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成了多媒体课件的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的“奴隶”。每一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仅教师手忙脚乱,费心劳神,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可教学效果和结果却不理想。很多时候,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和声情并茂的画面所吸引,而忘记了听老师讲课,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理解和掌握的知识。
误区之四:唯课堂教学的“形式化”论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不论什么内容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些作为样板示范作用的公开课,更是逐渐统一于一种“课件+合作+讨论+游戏”的模式,真是花样百出,令人眼花缭乱。熟不知,这样做一方面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难以把握;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和想象的时间与空间。
俗话说的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理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既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的前提条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向研究型教师的目标迈进,积极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陕西省岐山县凤鸣双语学校)
误区之一:唯“教材”“教参”论
认为有“教材”“教参”,教材上又有要求,没有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去探讨。那么,教授课文,
要不要以“教材”为依据呢?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问题是:单纯以“教材”和“教参”为依据,众多的问题就难以解决。因为每本“教材”“教参”只是包罗万象,显得比较零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心理、生理等状况,灵活应用教育教学规律,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去探讨。重新构建知识循环体系、能力渐进体系,体现个阶段学生知识能力应达到的层次要求。否则会给学生造成现在和今后学习上的被动。
诚然,《教师教学用书》在为帮助教师很快掌握和使用教科书,以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提供了捷径。但是,《教师教学用书》明确规定:“‘课文评点’立足于点拨,既引导掌握课文,又给教师留有进一步钻研的余地。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切忌不要照搬,而应有所取舍。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重新设计教学程序和确定教学内容。”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有四:(1)它内容宽泛,教师不可能不加选择地将其全部交给学生;(2)教学的具体环境和对象不同,取舍的内容也应当有所不同;(3)有些观点是“兼收并蓄”、“百家争鸣”,不要求教师全面讲授;(4)由于某些原因,该书同样地存在着不当之处。所以它仅是供教师“参考”用的,这种说法很现实,也很客观。但是,有些教师盲目推崇,贪走捷径,备课不去研究学生,不去钻研教材,不去探索教法和学法,而是不假思索,照本宣科,以致纰漏迭出。
误区之二:唯“应试”论
認为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在应试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应该说,理解、掌握课文内容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但是将它作为唯一的任务或者最终目的就不妥当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感情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性。此外,语文教学还非常注重课文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情性教育和人文性教育,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和审美欣赏能力,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上,局限于应试教育上。赞可夫说的好:“无论学校的教学大纲编得多么的完善,学生在毕业后必然会遇到他们不熟悉的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那时候,他们将不得不独立地迅速地弄懂这些新东西并掌握它。只有具备一定品质,有较高发展水平的人,才能更好地应付这种情况。在这个时代,学生的发展对他们的未来的工作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啊!”用我们的一句老话来说就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教学,就是要使学生今后的“发展能力”得以加强。
误区之三:唯“多媒体”论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概念。它是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合理成分,适当引进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给语文课带来了无限生机,它以其显著有效的优越性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但是,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方式的改变,弱化了学生的感情教育。教师由台前的授课者转变为作为媒体的操作者而站到了幕后,这不能不说是学习方式上的根本性改革。但这一改革,却弱化了学生的情感教育。例如,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师朗读,学生可以观其神、听其音,充分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而媒体显然有所限制。(2)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却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人甚至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没有了现代化的手段,就是一节低品味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成了多媒体课件的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的“奴隶”。每一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仅教师手忙脚乱,费心劳神,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可教学效果和结果却不理想。很多时候,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和声情并茂的画面所吸引,而忘记了听老师讲课,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理解和掌握的知识。
误区之四:唯课堂教学的“形式化”论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不论什么内容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些作为样板示范作用的公开课,更是逐渐统一于一种“课件+合作+讨论+游戏”的模式,真是花样百出,令人眼花缭乱。熟不知,这样做一方面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难以把握;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和想象的时间与空间。
俗话说的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理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既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的前提条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向研究型教师的目标迈进,积极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陕西省岐山县凤鸣双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