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程教育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来源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nie123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自动化专业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重构,在深刻理解“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核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创新思维搭建实践课程教学平台,通过拓展实践课程途径,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精选实践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构建既具航空特色又满足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其他文献
郭文斌是近年来颇受文学界关注的宁夏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农历》,用节日志式的手法,以十五个农历节日过节的时间为经,以过节的各类风俗习惯为纬,绘出一幅恬淡浪漫的民俗风情长卷.本文以《农历》为中心,从节庆文化、饮食文化以及审美文化入手,分析郭文斌小说中呈现的乡土、传统以及诗意的“中国形象”和小说的地方性特征,认为郭文斌的创作有助于我们反思自我,重建精神家园.
新文化运动强势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时代帷幕,诸多思潮在“文化救国”的旗帜下如雨后春笋,骈兴错出,争鸣奔放.各种思想传播与践行过程中,以“全盘西化”“吉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为主要表征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时之间甚嚣尘上,形成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造成部分新知识分子群体在挽救近代民族危亡道路上的落差和挫败,并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对“近代中国诸问题”的正确认知,抑制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带来近代中国文化救国思想的选择性混乱.虽然历史虚无主义终究是无源之水,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走向式微,但其思想流变之余孽深深隐
乡村社会是西北地区社会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也是透视西北地区现代与传统互动的重要窗口.作为现代化产物的新媒体传入西北乡村社会后,对西北地区乡村社会文化传统带来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一些典型“文本叙述”,作出新媒体对西北地区乡村社会的意义阐释,以此来进一步阐释西北地区乡村社会文化传统的传承与演变,新媒体是推动西北乡村社会发展和传统的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这取决于受众群体如何使用新媒体,以及文化信息的选择.
当前,我国的综合国力继续提高,在经济、军事实力以及政治、外交影响力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更为复杂的时期,面临的国际形势更为复杂,国人的社会心态与思潮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脆弱的自卑与盲目的自大交织存在于国人身上.在此背景下,建立与国家发展相匹配的国民心态就至关重要,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崛起的必要条件.文章在操作化测量的基础上,将这种心态界定为“大国心态”,主要由自信心、平常心和责任心构成.本文以2015年“公众社会意识调查”的数据为支撑,考察了中国民众的大国心态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高校经济管理活动日益增加,经济活动伴随的管理风险也在加剧.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领导干部承担的经济责任不断加重,对其日常管理和经济活动的监督愈发必要.高校内部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高校干部的监督管理,促使其廉洁自律,降低高校管理风险的有效管理手段之一.目前,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仍然以传统模式为主,而传统模式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地方高校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将风险导向审计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当中,改变审计方法和模式,重视运用审计结果,提高地方高校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质
博物馆依附于社会发展下,现存其他教育机构和文化机构的发展以及观众对博物馆需求和期待的与日俱增,使得我国博物馆的发展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纵观当今社会历史类博物馆面向公众发展的现状,服务社会的理念已逐渐体现,并以形式多样的陈列展览、教育活动、文创产品及线上博物馆经营等方式,吸引着公众的关注和参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公众和社会的功能和价值.然而过于追求形式吸引公众,似乎模糊了该类博物馆与其他文化机构的边界,致使博物馆功能定位失之偏颇,同时,公众的参观体验感也并非如其所愿,显然,该类博物馆在充分实现其对社会公众
司法所作为国家权力在基层的延伸,是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的重要变量.宁夏治理型司法所的构建以“治国理政”下本土化的治理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治理生态、治理职能、治理权力和治理人员为核心要素.宁夏治理型司法所的建设路径,即构建符合宁夏治理生态的治理型司法所,实现职能、权力和人员有序、规范地运行,打造出以司法所为治理中心主体,发挥其他治理主体补位优势,以“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切实把司法所依法治理、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职能融入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中,建成集基层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依法治理为一体的新时代
诗人导夫于2018年5月出版的诗集《无言之心》中,既包括21世纪80年代创作的诗歌作品,也收录了近几年的诗歌创作,在作品的生成时间上会发现明显的断裂感,其中有诗人自身创作状态的调整,当然也能捕捉到某种时代精神的变迁与回归.如果将导夫的诗歌创作放在中国当代诗歌创作的整体性以及中国西部文学的视野中来看,诗集《无言之心》则呈现出导夫诗歌创作的三种面向.本文分别从诗歌美学、价值指向与历史构建性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以期更好地进入导夫诗歌创作的文本内里.
胡安顺先生的诗文作品集《菊香斋诗文钞》内容丰富、选材多样、思想深邃,反映了作者强烈的家国情怀及在艺术上的深厚造诣,尤其是胡安顺先生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值得称道.
季栋梁散文《苦下到哪达哪达亲》以朴素深挚的语言记述了接父亲进城这一事件.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相对显性的文学主题,该文在具体情境上对其做了增构.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该文中的父亲可以说是继朱自清散文《背影》之后现当代文学中又一个丰满真切的“父亲”形象.以小说创作备受文坛关注的季栋梁在处理父亲进城这个题材时选择了散文这一文体,显示出作家对文体的认知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