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法律”教学实录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1gwe52rg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5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依靠哪些法律机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途径和方法。
  2.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学会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3.知道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和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观念。
  【教学对象】
  初中八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师:我们先来看一则案件。
  (课件出示李明的遭遇1:放学后,初中生李明、张涛、王飞和王亮骑自行车往家走,突然一辆轿车为了躲避前方来车,将李明碰倒在地,司机停车后发现碰倒的是一名学生,便驾车快速逃走。针对这一事故,张涛说:“司机逃跑了,就自认倒霉吧!”王亮说:“我们必须报警,让对方赔偿损失。”王飞说:“等再碰到这辆车,非把它砸了!”)请你们谈谈三位同学的观点。
  生:张涛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如果自认倒霉,肇事司机就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王亮的说法是正确的,应该报警,让警察找到司机,并进行赔偿;王飞的说法也是错误的,这样就成了故意毁坏别人的财物了。
  生:张涛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样不仅自己的权益会受到侵害,而且還会助长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王亮的观点是正确的,任何人犯了错误,都必须承担责任;王飞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这样做就会违法。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必须善用法律,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能采取非法的手段。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五课第三框的内容。
  (课件出示主题“善用法律”。)
  一、依法求助
  师:我们继续看这则案件。
  (课件出示李明的遭遇2:李明被好心的路人送往了医院,经诊断,李明小腿骨折。后来交警通过查看监控视频,找到了肇事司机。肇事司机提出和解,李明的家人同意由交警调解,双方协商解决。但是在赔偿金方面双方产生分歧,李明的父母在律师的帮助下,将肇事司机起诉到法院。)
  案件中李明及家人运用了哪些方式和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生:交警调解、起诉到法院。
  生:双方协商解决。
  师:在不同的维权案件中,有关部门是固定的吗?
  生:不是。
  师:那平常我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如果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该向哪个部门请求调解呢?
  生:消费者协会。
  师:对,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你们知道投诉电话是多少吗?
  生:12369。
  生:12345。
  师:12369是环境保护电话,12345一般是政务服务热线。消费投诉电话是12315。同学们,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大家一定要记住!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可以寻求哪些法律途径来解决?
  (课件出示要求:先阅读课本第58~59页的内容,自主学习,小组再合作探究,然后全班交流。)
  生: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师:你知道法律服务机构有哪些吗?
  生:法律服务站。
  生:律师事务所。
  生:公证处。
  生:法律援助中心。
  师:你知道法律援助中心主要是为哪些人提供服务的吗?
  生:想通过打官司来讨回公道,但是经济比较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人。
  师:还有其他的途径吗?
  生: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师:李明的遭遇2最后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生:起诉到人民法院。
  师:对,通过诉讼的方式。那你知道诉讼的地位和分类吗?
  生: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板书:地位。)
  师:生活中遇到侵权行为,一般我们先通过非诉讼的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当这些手段都不能解决问题时,我们就用诉讼手段,所以说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生: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板书:分类。)
  师:三种诉讼对应的是三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特别注意行政诉讼又称作“民告官”,因为诉讼中的被告都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就是老百姓口中的“官”,比如公安机关、各级人民政府等。
  面对违法侵害时,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忍气吞声;二是与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殊死搏斗;三是与违法犯罪分子斗智斗勇。
  请说说这三种情况分别可能导致的结果。
  生:忍气吞声导致的结果是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助长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生:与违法分子殊死搏斗导致的结果是有可能身体会受到伤害,甚至丢了性命。
  生:与违法分子斗智斗勇的结果是既能保护自己的权益,又能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师:观点一告诉我们要敢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观点二、三告诉我们应对违法犯罪不要蛮干,要有勇有谋,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另外必要时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课件展示正当防卫的链接内容: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损害,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二、智勇双全
  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故,你们认为李明他们应该做些什么?
  (课件再次展现李明的遭遇1。)
  生:记住肇事车辆的车牌号。
  生:记住肇事车辆的去向。
  生:拨打110电话报警。
  生:保护事故现场。
  生:记住司机的模样。
  生:大声呼喊,让路人帮忙,截住肇事车辆。
  师:如果车辆太快看不清楚车牌号码怎么办?
  生:记住车的颜色。
  生:记住车的品牌。
  生:记住车的型号。
  师:同学们,110属于治安报警电话,发生交通事故应该拨打122报警电话。
  出现交通事故,在有人员受伤的情况下,我们除了拨打122报警,还应该拨打哪个电话?
  生:拨打120。
  师:发生交通事故后,有人员受伤,我们一定要先拨打120急救电话,抢救伤员,然后再拨打122电话报警,并且保护好事故现场。
  除了同学们提到的方法外,我们还要学会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生:遇到有入侵害我们的合法权益时,我们要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生:我们年龄小,遇到违法犯罪行为的时候,不要硬来,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他们做斗争,保护自身安全。
  生:我们要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用到生活中,做到活学活用。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道了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懂得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犯罪时,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
  【教学反思】
  本节课遵循新课改理念,注重培育初中学生的学科法治素养,以法治意识为指向,突出法治教育,从对法律知识的一知半解到主动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是一次尝试让法治理念、理性精神真正落地的设计。
  1.“一案说法”贯穿课堂
  典型的案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还能让学生润物无声地接受和理解一些非常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本课围绕“李明的遭遇”这一案例展开教学,一案说法贯穿课堂。“李明的遭遇1”创设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情境中的对话仿佛发生在身边,让学生自觉融入情境,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发表观点,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须善用法律,由此导出课题。同时,又能自然引入“李明的遭遇2”,让学生自觉在合作探究中为李明出主意、想办法,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式和法律手段。再次回到“李明的遭遇1”情境现场,抛出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你认为李明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学会日常生活中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常见的方法,自觉在生活中践行,让育人真正落地。
  2.精心设问,深度学习
  好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动机,本节课预设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关注问题的实效性、启发性、深刻性,在多层次、有梯度的设问中不断挖掘问题的深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究素养。在“李明的遭遇2”中,先后预设了3个问题:案件中李明及家人运用了哪些方式和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可以寻求哪些法律途径来解决?最后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结合具体案例,问题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容易打开学生的思维。探究问题由近及远、由特殊到一般再到具体,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去思考,逐步培养起他们的深度思维能力,这是理性精神培养不可或缺的。
  3.课堂教学接地气、有实效
  道德与法治教育只有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才有教育的生命力。课堂教学就是要为学生架起一座通向生活的桥梁,把课堂与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把他们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本节课学生不仅掌握了诉讼手段,还理解了非诉讼手段,比如同侵权者协商,请求有关部门调解,等等。这些手段更直接、更简捷、更实用,是我们生活中维权采取的常用方式。特别是围绕“根据案例中的做法,说说生活中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有哪些常见的方法”这个问题,学生本身已经融入情境,所以他们的回答特别精彩:记住肇事车辆的车牌号、车型、品牌;记住肇事车辆的去向;拨打122电话报警;保护事故现场;记住司机的模样;大声呼喊,让路人帮忙,截住肇事车辆……这样获得的不仅是课本知识,更是丰富的生活知识。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中。
  【蓝志波,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中心学校,高级教师】
  責任编辑 孙格格
其他文献
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确立了“创全国一流品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具体化实施,针对当前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在此基础上,以学生为原点,寻找教育的初心,做有品质的德育。  一、让每一个孩子实现充分发展  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一切以分数为中心,按照分数这个标准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还是在“保证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018年6月30日上午,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隆重召开。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赵守盈教授,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檀传宝教授,副理事长杜时忠、傅维利、黄向阳、易连云、孙彩平教授,香港田家炳基金会代表、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李荣安教授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特邀美国著名道德教育专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Elliot Turiel教授作为嘉宾出席。省内外专家学者,贵州师范
摘要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德育思想是当代中国德育思想与实践的宝贵资源。郑板桥的德育思想在这座宝库中别具特色:他具有自觉的教育意识,认为培养明理的好人是教育的首要目标。教育目标的实现,在于教育者所建设的日用家常,在于孩子们所过的日常生活。因此,德育要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关注孩子的游戏之道、零食之道和学文之道。  关键词 郑板桥;德育;德育之道;家庭德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中华
摘 要  在人类文明史上,自古以来就有“习惯养成”的教育主张。20世纪,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其一生教育改革探索中,把这一主张创造性地转化并发展成了比较完整、系统,具有中国特色、富有科学内涵的“养成良好习惯”现代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想堪称是一种“中国教育学”的理论和话语,为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提供了宝贵借鉴。新时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
教育部召开第二批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签署暨全国学校美育工作推进会。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指出,要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三个方面高度重視和加强美育,关键是把握好六个基本原则。一是抓住灵魂,准确把握美育改革发展方向。二是抓好统筹,推动省域内美育发展协调发展。三是抓好关键,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四是抓好布局,提
奥莉加·瓦西里耶夫娜·蘇霍姆林斯卡娅,乌克兰国家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女,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继承者、研究者和传播者。  2018年是我的父亲瓦西里·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也是他离世后的第47年。他用他一生不懈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学遗产,被很多教育人称为“活的教育学”。这笔遗产是否像他本人一样已经属于翻页的历史了呢?在我看来,我们依然能从其著作中汲取某些有
金兰苑小学开办于1994年,是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方圆教育)学校、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中国象棋)学校、广东省象棋特色学校、全国象棋特色学校。  学校以棋文化教育为特色,从传承与创新棋文化的角度,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方圆育人理念。在弧线、通融的圆中参悟处世之道,在直线、规则的方中细品为人之法,最终形成“恪守规矩,信步方圆”的校训、“方圆容和,刚柔相济”的校风。在棋文化的熏陶下,师生以规矩促方圆,形成
Murray Print,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与社会工作学院教授,澳大利亚公民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领衔和参与澳大利亚公民教育课程发展和政策制定。  进入21世纪后,世界上很多问题都面临全球化的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这些问题都突破了国界的限制,解决起来相当棘手。许多国家的政府要面对更多提出质疑、不信任、不积极的公民。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曾经指出:“学校的关键任务就是对下一代进行公民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不可忽视班级的作用。班级作为教育教学基层组织,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基本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班级建设,特别是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理论、制度、载体和实践的创新。  一、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