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电视包装出来的保姆偶像

来源 :电视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51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偶像频出的时代,电视屏幕上充斥着各种选秀节目,从唱歌到跳舞,从说笑话到耍杂技。有的人可以一夜之间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成为别人梦寐以求的明星偶像而大红大紫。不过电视作为展示社会的窗口和折射世间百态的镜子,不仅需要这些速成式的演艺明星偶像,还需要通过节目塑造各个行业的“名人”,让电视不只是娱乐。
  在大不列颠的电视屏幕上,我们能看到牛津大学的教授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演示复杂的化学世界,能看到青春洋溢的厨师教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制作营养丰富的食品,能看到园艺专家告诉你如何栽花种草,规划自己的花园,还能看到建筑专家穿行在工地间,去分享和见证普通人实现梦想、构筑美好家园的过程。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各自行业的行家里手,通过电视这种大众化的媒介传递本行业的知识和理念。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悄然影响着观众,也逐渐树立起自己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地位,这样的例子在英国电视中举不胜举,但在中国电视屏幕上则鲜有成功的范例。这与中国电视的生存现状和盈利模式有很大关系,当从业者天天要顾及收视率排名和广告创收时,是很难有耐心和时间去培育和包装这些专家型的电视偶像的。
  用真人秀和娱乐的方式包装行业明星是英国电视人的强项,这些行家的本色出演是基础,但是电视传播如果完全原生态呈现又存在吸引力不足的潜在风险,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很重要,既不能过于做作,也不能太平实,适当的包装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一个关注儿童成长问题的节目《超级保姆》(Supernanny)就做了很有益的尝试。
  每周在英国的电视屏幕上都能看到一位职业儿童教育专家走访被孩子闹得像战场一样,几近崩溃的英国家庭。她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这些家庭的成员共同成长,和谐相处。这位“救世主”就是在电视团队的倾力打造下塑造出来的电视偶像一“超级保姆”乔·弗洛斯特。
  
  从临时保姆到儿童教育专家
  
  弗洛斯特1971年出生于伦敦,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长大,父亲是英国人,母亲则是在英国海外属地直布罗陀长大,从小父母给予她最多的就是赞扬。十几岁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给那些临时外出的父母看孩子挣零花钱了,孩子在弗洛斯特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成为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18岁那年,因为喜欢表演,本打算去学戏剧课程,却阴错阳差地成了全职的保姆。弗洛斯特先后在英国和美国当照顾新生儿的保姆,教年轻父母们如何护理,内容从母乳喂养怎么换成用瓶子喂食,到全家出去度假怎么处理孩子乘深夜航班和倒时差的问题。
  这以后,弗洛斯特开始尝试解决家庭育儿中出现的问题,人们也渐渐愿意听她的建议,于是她进一步深入到需要帮助的家庭中,待上一周,解决更多的麻烦,《超级保姆》的一些创意就来自于这样的经历,多年的实践,弗洛斯特碰到过几乎所有的问题,积累了丰富经验。
  32岁的弗洛斯特碰到了一个机会。“我很喜欢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但是我知道应该有所发展,当在杂志上看到一则关于《超级保姆》的试镜广告时,我去了,”此前她已经有15年的从业经验。制片人尼克·鲍威尔被乔的专业技能、真诚和自然的风格所吸引,邀请她在真人秀节目《超级保姆》中担任“中心人物”。2004年夏天,头三集节目播出,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好评,节目中“你的行为实在是太淘气了!”很快成为全国流行的语言。
  《超级保姆》的创意很简单:一个被孩子乱作一锅粥的家庭,随着门铃的响起,“拯救”这家人的“英雄”乔·弗洛斯特来了,她在这个家庭里待三周,发现和观察问题,然后向家长们面授机宜,帮助纠正一个或者多个孩子有问题的行为,最后,“警报”解除,这个家庭和谐了,节目看起来还有点好莱坞大片的味道。
  父母和孩子是两代人,大人需要更多了解儿童成长的过程和特点,过去只是把孩子带得好、养得壮实就可以,现在的育儿经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培养他们清晰流畅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并不容易。弗洛斯特希望让家长们意识到他们应该怎么做,如何抉择,怎么把孩子身心健康地养大。
  弗洛斯特管教孩子的办法是在始终如一地维护大人权威的前提下,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她告诉家长,要让孩子尊重你,他们不能为所欲为,当然要做好这样的平衡并不容易,“我觉得自己就像节拍器一样,在左右间寻找平衡。”他们观察大人和孩子间的关系,挑战和斗争,但是保持中立,不偏向于任何一方。弗洛斯特对这些家庭的勇气很钦佩,因为给栏目拨打电话就意味着将会有一个摄制组进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把房子里发生的方方面面展示给观众。
  随着这个节目的成功,弗洛斯特在英美两国成为了儿童教育节目方面的电视明星和偶像,至今她已经出版了很多本专著,包括《超级保姆:如何胜过你的孩子》、《提问超级保姆:家长想知道的一切》和《乔·弗洛斯特的自信:婴儿护理》。在书中,对所有类型的儿童行为问题她都提供了实际的解决办法,比如赖床、进餐时间的控制、公共场合的行为、兄弟姐妹间的竞争和对孩子发怒的处理等。
  
  包装带来的“烦恼”
  
  作为家庭教育专家和偶像,“超级保姆”是一个经过包装的人物,节目中,弗洛斯特的装束经过精心设计,她穿深色的职业外套,盘头,带一副深色框架眼镜,一双大眼睛经常从镜框的上方越过,很像传统形象中的老祖母,慈祥而不失威严。除了项链,她没有多余的装饰品,因为身材比较丰满,又随时带着一把大伞,走起路来丰姿绰约。弗罗斯特在节目中的扮相很老成,既体现出了职业专家的身份,同时又略带卡通,加上她经常做出的丰富表情,很符合与儿童打交道的特点。
  弗洛斯特在节目中严厉的表现也是经过设计和包装的,有一定的表演成分,她说那是节目的需要,不是她本来的性格。让弗洛斯特苦恼的事情是,她在被塑造成节目的“核心人物”时,实际上对节目的编辑处理并没有发言权。制作公司其实就是选择她来“扮演”这个类似童话剧中的“角色”,故意让她看起来像个“虚伪的母夜叉”。制作公司认为这样可以让观众马上识别出她,并且记住她,“他们都是很聪明的人,情况确实如此,”弗洛斯特这样评价自己的同事们。
  观众也许会认为弗洛斯特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在她的新书封面上却展现了自己温柔的另外一面。没戴眼镜,略施粉黛,头发自然下垂,怀里抱着一个婴儿,眼里露出温柔的目光。“我能做得像个少女一样,我喜欢那些发出芳香气味的蜡烛。”其实,在节目拍摄的时候,弗洛斯特总是给孩子以微笑的,只是观众看不到,因为制作公司在剪辑的时候删掉了。“我不能说那种形象不好,但是平时的我才是真实的。”她一再强调。“人们觉得我很‘可怕’,但是我真的不是那样的,我确实很坚定,不过我也很有趣。”
  虽然是真人秀节目,但是由于摄像机的介入,不可能完全还原事件和人物的真实面貌,但是观众会以为他们看到的就是真实的,而忽略了媒体介入所带来的影响。弗洛斯特就被这个问题困扰,在《超级保姆》中,她的身份很特殊,既带有明显的主持人的特点,以真实的身份出现,起到引导节目走向的作用,同时又是真人秀中的一个有表演成分和特定人物性格的“重要角色”,展现出来的“弗洛斯特”是一个根据节目定位需要、已经异化了的“弗洛斯特”,我们不能说这不真实,只是经过加工以后的“真实”已经打了折扣,甚至产生了歧义,但是却增加了戏剧性和冲突。这是在电视节目类型界限模糊后随之产生的现象,弗洛斯特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
  像所有主持人一样,弗洛斯特成名后,也面临来自各方的批评。很多人对她在节目中使用的惩罚手段提出质疑。比如,“淘气台阶”,孩子被“发配”到那里,反思自己的错误,直到道歉为止。弗洛斯特不看这些评论,也不在乎这样的说法,她不是科班出身的儿童教育专家,很少把实践和“深奥的哲学”问题联系在一起,但是她做这项工作有一种天生的直觉,而且很务实。“每个人都有权发表他们的观点,我所做的是为孩子好,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我想我提供的帮助应该是有效的,无论是小变化、还是大变化,马上变、还是慢慢变,只要有变化就是好的。”
  通过《超级保姆》,弗洛斯特改变人们的生活,在大西洋两岸的英美两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她的书上了畅销书榜。乔·弗洛斯特说她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对那些她提供帮助的家庭更有意义,这比名声和财富更重要,所以她要一直干下去。“能帮助这些家庭摆脱困境,我很开心,我爱这份工作,”乔说。
  如何“包裝”,怎样让节目中的人物既能体现出真实的专业素质,又能具有可视性强的“表演”元素,做到两者很好的结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带给电视观众轻松愉悦,即所谓的“寓教于乐”,体现出他们的社会价值,而不简单是制造被快餐式消费的明星,确实是一个需要所有电视人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其他文献
石学文,男,1964年6月1日生,汉族,1980开始在陕西省射击场进行射击专业训练十年,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达到国家级运动健将水准,1990年退役在西安市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担任射击教练工作至今。期间所带队员获得过全国冠军等好成绩。  自2009年以来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摄影的体验,并慢慢的喜欢上了摄影。  2013年跟随西部电影集团拍了摄影以来的第一部电影《迟开的玫瑰》,之后又在《西京故事》
期刊
在网上不经意看到网友吐槽,称电影《心花路放》如此大尺度,想不到居然会通过广电部门的审查 。这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认认真真看了一遍,这才相信网友的吐槽有几分道理。《心花路放》的故事情节不仅低俗,就连画面和语言也是丑陋不堪,令人瞠目结舌的。  也许是《人在囧途》和《人在泰囧》的票房刺激,导演宁浩匆忙抛出了《心花路放》,想借黄渤、徐峥的票房号召力大赚一把,然而由于利欲熏心,只想以色情人渣博人眼球,恐
期刊
国务院通过《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当前草案主动降低电影摄制准入门槛,加大开放制片参与权,使更多资本和组织能够参与电影摄制活动。其次,取消电影摄制许可证(单片)并简化剧本审查,下放电影审批权限,精简了电影审查环节,增强了创作活力,扩大了电影创作的自由度。
期刊
一、启动  2010年夏天,跟随张子恩拍完《郑氏十七房》之后,回到西安着手拍摄数字电影《三边红日》。该片的编剧陈宝生是张子恩的好友,多年前在省文联担任副主席时曾经一起共过事。陈宝生是土生土长的定边人,根据自己对家乡历史的了解和生活积累创作了这个电影剧本。在争取到定边县主要领导的投资承诺后,邀请张子恩导演执导,张导便把这件事情交给了我。  该片开始由陈宝生和其女儿陈莉莉运作,他们为此专门在定边注册成
期刊
(本刊讯)10月24日下午,在陕西艺术职业学院东校区六楼会议室,陕西书画研究会与陕西艺术职业学院书画摄影协会联合举办了国画作品分析研讨会。李多木、艾红旭、张立、张炳文、肖幸海、赵旭红、王林奎、聂养勋等出席,已有显著成就的退休教师赵凤岐、耿孝也应邀到会,共计20余人参加了研讨。分析作品达70余件,收到良好效果。(晓文)
期刊
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以执着的拓宽戏路著称,年纪轻轻诠释过的角色跨度之大,令不少前辈都自叹弗如,因此2010年他的两部作品出现疑似题材“撞车”,一度叫人费尽思量。《禁闭岛》和于暑期档上映的《盗梦空间》,同样是拿幻觉和欺骗作为故事支点,都有多重梦境的诡异情节,主角都要不时面对鬼魂般萦绕在意识中的亡妻,迪卡的表演方式也几乎如出一辙,不苟言笑眉头紧锁,时而果敢干练冲锋陷阵,时而歇斯底里目露凶光。然而尽管相
期刊
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主演:  Louis-Do de Lencquesaing  Vincent Nemeth/Benjamin Utzerath  类型/地区:剧情 法国 俄罗斯  上映日期:2015年11月11日  剧情  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继《浮士德》获得威尼斯金狮奖之后的又一部新作。《占领下的卢浮宫》旨在探讨“艺术与权力之间的关系”,索科洛夫本人是一位艺术爱好者,对于博物
期刊
在网上不经意看到网友吐槽,称电影《心花路放》如此大尺度,想不到居然会通过广电部门的审查 。这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认认真真看了一遍,这才相信网友的吐槽有几分道理。《心花路放》的故事情节不仅低俗,就连画面和语言也是丑陋不堪,令人瞠目结舌的。  也许是《人在囧途》和《人在泰囧》的票房刺激,导演宁浩匆忙抛出了《心花路放》,想借黄渤、徐峥的票房号召力大赚一把,然而由于利欲熏心,只想以色情人渣博人眼球,恐
期刊
朴有天,1986年6月4日出生于韩国首尔,是家中长子,影视演员、歌手、词曲作者,小学就读于首尔加乐小学。小学已是跆拳道黑带三段,毕业于庆熙大学后现代学院。  11岁时朴有天(小学六年级)随家人移民美国,定居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就读于福尔摩斯中学和尚迪利高中,中学时开始练篮球,高一成为学校代表队篮球选手。在美国自学了钢琴。期间父母因不和离异,无法维持生活的母亲忍痛让有天离开她和弟弟跟随父亲生活并在
期刊
生与死,不是我们个人意志决定的,是我们每个人无法回避的重要人生课题。  这部电影具备了好剧本、好演员、好导演,好投资的基本要素,但这些,都不是我这篇文章要分享的内容。  是的,这是一部关于死亡的电影,影片讲述两位老男人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之后的一段经历,我看网上关于这部影片的影评,有些观众希望这个故事再悲壮一些,希望剧中人物一直疯狂到死。我以为,这部影片的艺术处理恰到好处,艺术家对于生与死的命题,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