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能力素质模型已被国内外诸多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公司所广泛接受与应用。在当前我国大力进行转换发展观念与途径,产业升级改造的大前提下,做好现代企业对高职机电类人才的需求分析,构建具有特色和极强针对性的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能力素质模型,是对“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有效探索与实践。本文旨在研究将能力素质模型方法成功应用于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谋求有效提高高职机电类人才的就业竞争力,更好的为解决当前突出的结构性缺员矛盾,地区和国家的制造业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高职机电类人才 能力素质模型 建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022-01
能力素质模型已被国内外诸多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公司所广泛接受与应用。如何将能力素质模型方法有效运用到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的工作实践中,科学的确定高职机电类专业教育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素质,规划培养这些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使专业教育质量实现质的飞跃,需要我们加深对能力素质模型的充分理解,进而寻求灵活运用和有效创新。
1 能力素质模型起源
能力素质模型起源于21世纪50年代初McClelland教授的一个研究项目,当时,美国国务院感到以智力因素为基础选拔外交官的效果不理想。许多看上去很优秀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却令人非常失望。在这种情况下,McClelland教授应邀帮助美国国务院设计出一种能够有效地预测实际工作业绩的人员选拔方法。在项目过程中,麦克里兰博士应用了奠定工作素质方法基础的一些关键性的理论和技术。例如通过对工作表现优秀与一般的外交官的具体行为特征的比较分析,识别能够真正区分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因此能力素质模型就是把某职位中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的个体潜在的、较为持久的行为特征。
2 能力素质模型在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中的引入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一般把能力素质分为核心能力素质、序列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三个部分。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公司全体员工都应该具备,这是公司战略和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是由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战略推导出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公司高层的访谈,寻找到公司领导人对全体员工的管理期望,经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到公司的核心素质。序列能力素质是每个序列中各职位所应共同具备的素质;而专业能力素质是由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要求决定的,每个岗位各有差异。
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一直在提倡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企业与社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但是各个学校对具体要培养哪些能力和素质并没有明确的描述,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追本溯源,研究并确定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与素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训练,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现零距离就业,并为深化教学改革起到较强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3 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模型构建方法与模式
探讨高职机电类人才能力素质模型的建立模式,我们认为应在瞄准并锁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目标就业岗位群的基础上,对企业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科学有效地调研,并收集、分析和整合第一手的数据时,从而推导出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培养的能力素质模型。在模型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三方面问题。第一是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做好能力素质筛选排序工作。高职机电类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可以以一般性的能力素质库为基础,这些能力素质要项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心理承受力、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敏感性、责任心等。不同的目标岗位对不同的能力素质要求不一样,当学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足够深入时,可以对企业已经建立的如部门职责、操作规范、业务流程、岗位标准、岗位说明书等要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力求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二是要注意工作分析与行为事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比如在对目标岗位群员工发放岗位调查问卷,可以将岗位调查与部门职责与核心业务流程结合起来,以期获得更准确更贴近实际情况的调查效果,而后根据岗位调查问卷结果,还可以在企业内外部广泛进行针对性补充访谈。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结果的分析和组合,可以初步确定出高职机电类人才的能力素质要项筛选排序。三是对能力素质进行推导时进行量化的等级评定,可以对各个能力素质进行行为描述分级,然后以此为标准对各个岗位的能力素质进行等级的评价,通过学校、企业、毕业生以及熟悉该岗位的专家对每一个岗位的各项能力素质逐项打分,确定绩优员工所具备的工作动机、工作能力、知识与技能、工作态度、个性和品德等,从而得出机电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群从业人员的重要能力素质,乃至确定最终的人才能力素质模型。
综上所述,要真正发挥能力素质模型的“威力”,需要切实深化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深入调查研究,确立目标岗位群能力素质模型,由此推导出高职类机电类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模型,从而明确在机电专业教育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素质,根据这些能力素质在模型中的排名来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等级,然后研究培养这些能力素质的科学途径和要求,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并付诸于实践,以达到提高机电类高职学生关键能力,专业教育质量实现质的飞跃的整体目标。
作者简介:何适,湖北武汉人,硕士,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教师。
【关键词】高职机电类人才 能力素质模型 建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022-01
能力素质模型已被国内外诸多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公司所广泛接受与应用。如何将能力素质模型方法有效运用到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的工作实践中,科学的确定高职机电类专业教育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素质,规划培养这些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使专业教育质量实现质的飞跃,需要我们加深对能力素质模型的充分理解,进而寻求灵活运用和有效创新。
1 能力素质模型起源
能力素质模型起源于21世纪50年代初McClelland教授的一个研究项目,当时,美国国务院感到以智力因素为基础选拔外交官的效果不理想。许多看上去很优秀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却令人非常失望。在这种情况下,McClelland教授应邀帮助美国国务院设计出一种能够有效地预测实际工作业绩的人员选拔方法。在项目过程中,麦克里兰博士应用了奠定工作素质方法基础的一些关键性的理论和技术。例如通过对工作表现优秀与一般的外交官的具体行为特征的比较分析,识别能够真正区分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因此能力素质模型就是把某职位中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的个体潜在的、较为持久的行为特征。
2 能力素质模型在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中的引入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一般把能力素质分为核心能力素质、序列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三个部分。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公司全体员工都应该具备,这是公司战略和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是由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战略推导出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公司高层的访谈,寻找到公司领导人对全体员工的管理期望,经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到公司的核心素质。序列能力素质是每个序列中各职位所应共同具备的素质;而专业能力素质是由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要求决定的,每个岗位各有差异。
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一直在提倡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企业与社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但是各个学校对具体要培养哪些能力和素质并没有明确的描述,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追本溯源,研究并确定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与素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训练,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现零距离就业,并为深化教学改革起到较强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3 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模型构建方法与模式
探讨高职机电类人才能力素质模型的建立模式,我们认为应在瞄准并锁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目标就业岗位群的基础上,对企业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科学有效地调研,并收集、分析和整合第一手的数据时,从而推导出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培养的能力素质模型。在模型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三方面问题。第一是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做好能力素质筛选排序工作。高职机电类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可以以一般性的能力素质库为基础,这些能力素质要项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心理承受力、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敏感性、责任心等。不同的目标岗位对不同的能力素质要求不一样,当学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足够深入时,可以对企业已经建立的如部门职责、操作规范、业务流程、岗位标准、岗位说明书等要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力求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二是要注意工作分析与行为事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比如在对目标岗位群员工发放岗位调查问卷,可以将岗位调查与部门职责与核心业务流程结合起来,以期获得更准确更贴近实际情况的调查效果,而后根据岗位调查问卷结果,还可以在企业内外部广泛进行针对性补充访谈。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结果的分析和组合,可以初步确定出高职机电类人才的能力素质要项筛选排序。三是对能力素质进行推导时进行量化的等级评定,可以对各个能力素质进行行为描述分级,然后以此为标准对各个岗位的能力素质进行等级的评价,通过学校、企业、毕业生以及熟悉该岗位的专家对每一个岗位的各项能力素质逐项打分,确定绩优员工所具备的工作动机、工作能力、知识与技能、工作态度、个性和品德等,从而得出机电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群从业人员的重要能力素质,乃至确定最终的人才能力素质模型。
综上所述,要真正发挥能力素质模型的“威力”,需要切实深化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深入调查研究,确立目标岗位群能力素质模型,由此推导出高职类机电类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模型,从而明确在机电专业教育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素质,根据这些能力素质在模型中的排名来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等级,然后研究培养这些能力素质的科学途径和要求,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并付诸于实践,以达到提高机电类高职学生关键能力,专业教育质量实现质的飞跃的整体目标。
作者简介:何适,湖北武汉人,硕士,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