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更要重视大学生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大学生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取得实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必须坚持不断创新教育的载体,必须坚持不断优化教育的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作者简介:裴建伟(1982-),男,河南新安人,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助教。(河南 焦作 45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项目编号:SKL-2009-134)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1-0158-0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看到,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不同形式多种手段,开展针对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现新的特点,比如教育背景的开放性、教育理念的人本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教育载体的高科技化等。要想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育人效果,就要求高校能够充分认识和把握当前时代特点,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恰当选择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教育载体,坚持优化育人环境。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体现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理解、关心、帮助大学生。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归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修养,这就决定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实现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以学生为本”在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尊重了解关心大学生,重视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内在需求,进而通过大学生既喜闻乐见又乐于参与的各种教育渠道开展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才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才能有效引导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接受教育。因此,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和组织者要善于与大学生沟通交流,要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实现换位思考,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这是有效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开展的活动可能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只是一些政绩工程,而不能达到实效。
另一方面,明确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入,高校管理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更深刻地认识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和管理者则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是一个教师和学生管理者根据大学的内在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切身体验,实现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自我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够实现角色的转换,能够主动形成严格自律、主动参与的意识,能够实现教学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的理解将更加深刻,实现了学生“理论和实践”、“身与心”的全面教育。这种教育效果是以前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样的教育方式所不能达到的。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创新教育载体
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交往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有了深刻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充分利用各种新的条件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1.充分发挥网络载体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和行为方式影响的加大,网络也逐渐成为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网络既是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手段,也是向大学生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平台。大学生除去课堂理论学习之外,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网络上度过的,因此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利用网络这种新的载体,使它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应加强与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沟通交流,及时关注学生思想发展、学习生活的最新动态,通过QQ、飞信、高校通、贴吧以及论坛等网络工具与大学生进行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和指导,从而引导大学生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并吸收积极健康的信息。既要引导学生以审慎的眼光认识网络文化,更要利用网络平台,如建设红色网站等,向大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就,真正使网络成为广大大学生思想交流、品质提升、精神升华的精神家园。
2.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培养兴趣、施展才华的平台。因此,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注重利用这一载体。一方面,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学生社团进行引导。社团文化虽然具有多样性,但学生社团仍然需要以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为指导。高校学生管理者要重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占领高校社团的思想理论阵地,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导向影响,避免“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另一方面,高校社团要坚持以创新精神推动社团发展。学生社团无论管理模式还是活动内容,都要不断推陈出新,紧密结合社会发展趋势,以反映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为内容、以体现时代前进方向的文化为特征,既是学生社团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又是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的手段。学生社团通过开展各种实践交流活动,不仅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了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活动使社团成员形成了良好的社团道德规范和自律精神,形成了良好的行为方式,带动了校园风气的提升。
3.大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仅仅通过理论宣讲、集体讨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大学生广泛有效地深入企业、社区、农村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考察、调研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开阔自身社会视野,增进同群众的感情,直观感受和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性,直接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实力量,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激发学生践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动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优化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条件。宿舍文化、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教育环境中的重要内容。
1.营造健康向上的学生宿舍文化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宿舍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影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重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学习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从与大学生最息息相关的小事做起,关心他们的生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通过评比文明宿舍等方式营造干净卫生有序的宿舍硬环境。通过评比,在学生中形成内外的约束机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方式,形成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心态,形成稳定的集体荣誉感。另一方面,通过创建书香宿舍等方式营造优雅时尚的宿舍软环境,在学生中形成崇尚阅读、各展才艺、争先学习的良好氛围。
2.培育民主平等和谐的学生班级文化
班集体是大学生与人交流交往的重要环境。培育平等和谐的学生班级文化,将有利于大学生以更加积极健康主动的心态进行人际交往和认识社会。在开展班级活动和处理班级事务时,班主任辅导员要重视发扬民主公平透明的工作,要尊重大学生在班级活动和班级事务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3.建设以大爱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通过思想影响人,通过道理说服人,更要通过情感感动人,通过文化熏陶人。学生是高校一切工作的核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展开。以大爱精神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把对学生的爱贯穿到高校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到学生成长发展的始终,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如高校要通过完善和落实各类制度规范,加强机关行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在日常工作中关心学生,关怀学生,关爱学生,为学生积极培育自身大爱意识和精神作出榜样。学校要全力营造宽松、宽容和关心、爱护的育人氛围和文化氛围等等。
参考文献:
[1]衣俊卿.回归日常生活的文化哲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炳林,张润枝.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
[4]骆郁廷,黎海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解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
(责任编辑:苏宇嵬)
关键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作者简介:裴建伟(1982-),男,河南新安人,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助教。(河南 焦作 45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项目编号:SKL-2009-134)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1-0158-0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看到,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不同形式多种手段,开展针对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现新的特点,比如教育背景的开放性、教育理念的人本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教育载体的高科技化等。要想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育人效果,就要求高校能够充分认识和把握当前时代特点,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恰当选择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教育载体,坚持优化育人环境。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体现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理解、关心、帮助大学生。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归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修养,这就决定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实现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以学生为本”在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尊重了解关心大学生,重视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内在需求,进而通过大学生既喜闻乐见又乐于参与的各种教育渠道开展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才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才能有效引导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接受教育。因此,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和组织者要善于与大学生沟通交流,要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实现换位思考,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这是有效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开展的活动可能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只是一些政绩工程,而不能达到实效。
另一方面,明确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入,高校管理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更深刻地认识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和管理者则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是一个教师和学生管理者根据大学的内在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切身体验,实现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自我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够实现角色的转换,能够主动形成严格自律、主动参与的意识,能够实现教学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的理解将更加深刻,实现了学生“理论和实践”、“身与心”的全面教育。这种教育效果是以前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样的教育方式所不能达到的。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创新教育载体
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交往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有了深刻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充分利用各种新的条件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1.充分发挥网络载体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和行为方式影响的加大,网络也逐渐成为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网络既是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手段,也是向大学生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平台。大学生除去课堂理论学习之外,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网络上度过的,因此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利用网络这种新的载体,使它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应加强与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沟通交流,及时关注学生思想发展、学习生活的最新动态,通过QQ、飞信、高校通、贴吧以及论坛等网络工具与大学生进行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和指导,从而引导大学生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并吸收积极健康的信息。既要引导学生以审慎的眼光认识网络文化,更要利用网络平台,如建设红色网站等,向大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就,真正使网络成为广大大学生思想交流、品质提升、精神升华的精神家园。
2.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培养兴趣、施展才华的平台。因此,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注重利用这一载体。一方面,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学生社团进行引导。社团文化虽然具有多样性,但学生社团仍然需要以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为指导。高校学生管理者要重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占领高校社团的思想理论阵地,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导向影响,避免“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另一方面,高校社团要坚持以创新精神推动社团发展。学生社团无论管理模式还是活动内容,都要不断推陈出新,紧密结合社会发展趋势,以反映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为内容、以体现时代前进方向的文化为特征,既是学生社团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又是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的手段。学生社团通过开展各种实践交流活动,不仅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了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活动使社团成员形成了良好的社团道德规范和自律精神,形成了良好的行为方式,带动了校园风气的提升。
3.大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仅仅通过理论宣讲、集体讨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大学生广泛有效地深入企业、社区、农村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考察、调研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开阔自身社会视野,增进同群众的感情,直观感受和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性,直接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实力量,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激发学生践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动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优化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条件。宿舍文化、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教育环境中的重要内容。
1.营造健康向上的学生宿舍文化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宿舍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影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重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学习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从与大学生最息息相关的小事做起,关心他们的生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通过评比文明宿舍等方式营造干净卫生有序的宿舍硬环境。通过评比,在学生中形成内外的约束机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方式,形成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心态,形成稳定的集体荣誉感。另一方面,通过创建书香宿舍等方式营造优雅时尚的宿舍软环境,在学生中形成崇尚阅读、各展才艺、争先学习的良好氛围。
2.培育民主平等和谐的学生班级文化
班集体是大学生与人交流交往的重要环境。培育平等和谐的学生班级文化,将有利于大学生以更加积极健康主动的心态进行人际交往和认识社会。在开展班级活动和处理班级事务时,班主任辅导员要重视发扬民主公平透明的工作,要尊重大学生在班级活动和班级事务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3.建设以大爱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通过思想影响人,通过道理说服人,更要通过情感感动人,通过文化熏陶人。学生是高校一切工作的核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展开。以大爱精神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把对学生的爱贯穿到高校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到学生成长发展的始终,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如高校要通过完善和落实各类制度规范,加强机关行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在日常工作中关心学生,关怀学生,关爱学生,为学生积极培育自身大爱意识和精神作出榜样。学校要全力营造宽松、宽容和关心、爱护的育人氛围和文化氛围等等。
参考文献:
[1]衣俊卿.回归日常生活的文化哲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炳林,张润枝.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
[4]骆郁廷,黎海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解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
(责任编辑:苏宇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