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冯梦龙情与理交织下的夹缝书写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eau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梦龙既是追求“性情之响”、提倡个性解放的时代叛逆者,又是强调文艺教化、伦理道德的传统卫道者,这种矛盾性在其作品中表现为情与理的艰难调和。冯梦龙尝试为日渐僵化、空洞的程朱理学寻求情的基础,重新规范礼教,他追求的既不是纯粹的理,也不是极端的情,而是试图通过“情教”达到情与理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
  一、冯梦龙的情教体系
  王阳明的理论为“情”留下了突围的空间。虽然王阳明强调存天理、去人欲,这与程朱理学的本质并无不同,但在方法论上,阳明心学不同于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而是将心放大,强调以心性洞悉万物,这就为情的出场留下了可能的空间。此后,泰州学派将情推向高点,李贽极端主情,哲学层面的情本论宣告完成。在文学领域,李开先、徐渭、汤显祖、公安三袁都有主情倾向,而冯梦龙可以算是将情本论完善的集大成者,情本论与情教观是情教体系的两个理论层面。
  冯梦龙的情本论阐释了情的内涵与核心,他在《情史》序中说:“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由此,人们可以从三个层次分析冯梦龙的情。
  第一,万物有情。在冯梦龙看来,大到宇宙、人类,小到草木虫鱼,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有情,“鸟之鸣春,虫之鸣秋”是出于情;“草木之生意,动而为芽”也是因为情。草木虫鱼如此,人更是有情的。“人而无情,虽曰生人,吾直谓之死矣”,冯梦龙认为无情之人与死无异。不仅如此,人若无情,一切罪恶由此导出,正是“倒却情种子,天地亦混沌”。
  第二,情永不灭。万事万物都由情的不灭而生机不竭。冯梦龙在《情灵类》总评中提出:“人,生死于情者也;情,不生死于人者也。人生,而情能死之;人死,而情又能生之。”可见,情不会随着人的肉体陨灭而消失。冯梦龙甚至将情的不灭不朽与古之三不朽并提,肯定了情的地位。
  第三,情真不假。冯梦龙认为只有情为真,情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真,他评点自己的民歌采编创作时就说:“子犹诸曲,绝无文采,然有一字过人,曰真。”
  以上三方面可以看作是冯梦龙情本论的内涵,可见冯梦龙的情已超出一般的男女之情,而是指向具有真善美特性的感人至深的力量。
  冯梦龙对情的强调最终是为了落到情教上,以情为基,动之以情,感化世人,实现济世的真正目的。他在《情史》序中宣告:“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晚明程朱理学日益僵化、空洞,已经无法有效约束迷醉的世人,且《警世通言》云:“理著而世不皆切磋之彦,事述而世不皆博雅之儒”,普通百姓很难得其要领,不会真正受教照办。情有着感人至深的力量与醒世、移风的潜能,冯梦龙认为:“自来忠孝节烈之事,从道理上做者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由此可见,共情比抽象、僵硬的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如果世人行为的动力是本能的情感而非外力强制约束,那么自然就能“盗贼必不作,奸宄必不起”,无情化有、私情化公,从而可以拯救世风。
  情教是一套意图取代儒家传统教化论、规范社会秩序的体系,实质是将礼教性情化,另辟情的道路,重新诠释封建礼教,把礼教建立在情的基础上,即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追求一种自然行于理,又自然发乎情的情理交织理想境界。然而封建礼教和情有着天然的冲突,冯梦龙意图调和情与理的关系,使二者达到自然融合、和谐统一,这更多的是一种书斋式的乌托邦理想。在进行文学实践时,理虽然由发乎于内的真情派生而出,但最终情与理的调和难免生硬,与程朱理学殊途同归。作为《喻世明言》的首篇,《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是冯梦龙情教体系的典型代表作品,呈现出情理交织下的夹缝书写状态。
  二、《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展现的既不是纯粹的理,也不是极端的情,而是介于情与理之间“性情化之理”的夹缝空间,从中可以看出冯梦龙为调和、平衡情与理所做的努力。
  首先,《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篇中有大量以理约束情的描绘,其中最直白的莫过于篇首冯梦龙借诗词《西江月》劝诫世人安分守己,勿趁年少狂浪,不要贪花酒便宜,以全知视角的叙述者身份直接同读者对话,摆明利害与立场,篇尾同样以诗词韵文收场,点出“妻还作妾亦堪羞”的结局,劝告世人一报还一报,读者处于被动接受说理的状态。除此之外,篇中主要人物的善恶报应明了,好人终有善终,作恶必受惩罚。蒋兴哥为人忠厚,在被妻子王三巧背叛后忍痛休妻,但仍念着往日夫妻情分,不明言休妻缘由,保全妻子最后的颜面,并在妻子再嫁时原数退回嫁妆。对于忠厚的蒋兴哥,冯梦龙给出一妻一妾、重会珍珠衫的善报结局。王三巧虽对蒋兴哥有情,但偷情陈大郎,因此在与蒋兴哥破镜重圆后由妻变妾,得到了惩罚;陈大郎勾人妻子,最终财命两失,妻子平氏也恰好再嫁蒋兴哥;薛婆贪财无德,助陈王偷情,最终房屋被拆,被迫搬去邻县;陈大郎之妻正直忠贞,卖身救夫,再嫁为蒋兴哥正妻,终得善报;王三巧后夫吴杰断案公正、成人之美,亦得善报。善恶分明的结局呈现了叙述者冯梦龙以理劝人的意图。
  如果说理为情之范是冯梦龙调和情理的一个方面,那么情为理之维则是冯梦龙平衡情理的另一面。王三巧虽然背叛了丈夫,但读者对其同情怜悯大过憎恶,这就是以情为标准调和、消解纯粹之理的结果。蒋兴哥外出经商前,王三巧再三嘱托他一年便回,且其谨记丈夫的叮嘱,足不下楼,面对薛婆的挑拨反倒为丈夫辩解,相信丈夫定然为要事所拖,并无猜忌、埋怨之意,足见对蒋兴哥的情深义重。在被休后,她悔恨交加,在蒋兴哥落难时,苦苦哀求后夫相助,她对蒋兴哥的真情是平衡她失节之过的最大因素,人们对其的怜悯、理解大过憎恶,真情的力量冲击了理的约束。蒋兴哥忍痛休妻也并不仅仅因为妻子的背叛,更是由于他相信妻子对自己的情已消失,而后与王三巧能够再续前缘也是相信二人之间还有真情。按照夫为妻纲的封建礼教,蒋兴哥休妻时完全可以不顾王三巧的颜面,直言妻子背叛的罪过,而他却只字不提,妻子的真情使他于心不忍,甚至说“只为我贪着蝇头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如今悔之何及!”
  冯梦龙的性情化之理达到一种自然行于理,又自然发乎情的情理交织理想境界,但在具体文学实践时,情与理的调和难免生硬、失衡。《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虽然蒋兴哥具有强烈的自我反省意识,在情感上把王三巧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不同于儒家禮教中男性的父权思想,但故事结尾,蒋兴哥与王三巧重聚后,再续前缘,这样的安排使得蒋兴哥成为情理兼顾的矛盾统一体,但这种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却生硬勉强,现实主义成分与宿命的非现实成分不和谐地纠结在一起,破坏了美学张力和艺术境界。
  三、结语
  冯梦龙情教的内容既不同于程朱理学僵硬空洞的伦理说教,也有异于情真至上、以情反理的价值观,是追求一种以情为基的道德,即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尽管情理交织下的夹缝书写使得情理的调和略显生硬,终与程朱理学殊途同归,但冯梦龙受到时代和篇幅的限制,其欲以情教济世的理想和尝试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促进了话本小说美学主题的确立。
  (苏州大学)
  作者简介:王安溶(1997-),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其他文献
鲁迅的作品之所以有恒常的价值,主要因为其文章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伪君子及丑恶社会现象的狠批态度,以及非凡的艺术造诣和文体创新。而在鲁迅之后,萧红在文坛上大放异彩。萧红继承和发展了鲁迅的作品风格,对广袤黑土地上麻木的人们进行了批判,以儿童的视角展现了芸芸众生相,尤其是对那个时代女性普遍存在的悲剧性命运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描述。  一、对于麻木看客心理的批判  鲁迅的小说大部分是以“看客”
期刊
苏童的小说中充满着审美心理的内蕴,首先是阴影原型的显现,他在童年时期和成长过程中遭受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成为阴影原型埋在心底。受此影响,苏童小说中的多数人物也受到了阴影的“诱惑”而变得扭曲,暴露出人性的黑暗;除此之外,他笔下的“香椿树街”和“枫杨树乡”系列小说塑造的是一种文化空间,而非简单的地理概念,这可以引起读者的审美情感。本文从荣格的阴影原型说以及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来分析苏童及其
期刊
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是华夏文明的传承符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国已经进入网络新媒体时代。网络新媒体对我国语言文学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随着人们应用网络新媒体进行阅读和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大量的网络流行语产生了,这些语言有着新颖、幽默、灵活的特点,受到新媒体使用者的青睐,但也对传统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对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想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不仅
期刊
中国现当代文学出现时,社会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中,在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和冲击下,知识分子在努力探索社会历史的转型方向。知识分子对国家与个人出路的迷茫和探寻,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出现了较多“零余者”形象,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亦被时代赋予鲜明烙印。在国际文学界中,“零余者”形象在不同国家和历史时期反复出现,因此诞生了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零余者”形象。  “零余者”实质上并不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但
期刊
北岛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著有诗集、散文集和小说,他对于朦胧诗的创作有着巨大贡献的事实是毫无争议的。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他的诗歌充斥着悲观主义,对社会现实不断进行反省和批判。他善于塑造英雄形象,以孤独而高傲的姿态来反抗人生。虽充满怀疑和焦虑,但他在悲观思维之下依旧对光明和希望充满了渴求。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诗坛充斥着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而以思考人生意义和肯定自我价值为特色的朦胧诗的出
期刊
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描述青春叛逆问题的作品非常多,它们被统称为青春叛逆主题,而这种主题是在一定的历史与文学条件下出现的。与此同时,这一主题以一种倔强的生命形式来展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发生了大变革,人们的身心得到了彻底解放,文学领域出现了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与人的文学思潮,它深入人们的心灵并激发更多作家创作叛逆主题作品,其中青春叛逆者形象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本文以《莎菲女士的日
期刊
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声画结合,亦静亦动,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比文字更形象,比一般的表演更生动。  近年来,红色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观众在欣赏电影时可以得到感官愉悦,同时也能受到家国情怀的熏陶。现如今雷剧横行,不符合史实的抗战剧层出不穷,严重消耗了观众对红色影视作品的好感,但也不乏一些反响好的作品。《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一部备受观众欢迎的电影,具有感情真挚、能引发共鸣的情景因素,以及全
期刊
一  茫茫的夜,一个女人在河堤徘徊。她感到没有来日了,要结束这人生,一跃,跳下河潭,到極乐世界去,图个安静、吉祥。  不知什么时候,她在昏迷中听到声音,眯眼一看,发现自己躺在房间的一张床上,四壁雪白,灯火明亮,一个女人守在她身旁。她心想:这就是极乐世界。  她动了动身子。“啊,眼睛睁开了,”又一听,“啊,醒过来了。”听到的是女人的声音。  “什么?你是地狱里的人?在唤我?我死了又生?”她在昏迷中呓
期刊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中,两汉时期是叙事诗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两汉乐府诗以强烈的叙事性有别于主抒情的《诗经》及其所形成的传统。研究两汉乐府诗婚恋伦理问题不仅要涉及婚姻诗、恋爱诗、怨妇诗等,在叙述行为的相关研究中要更开阔视野,研究汉乐府诗歌涵盖的一些新层次内容。  法国结构主义叙述学家热奈特在发掘故事底下的深层结构时,采取了一种侧重于话语,然后逐渐进入深层的方式,他提出叙述问题包含三个层次的理论:
期刊
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化的一个繁荣时期,体现了传统美学,尤其是宋代。宋代美学在我国传统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现代艺术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宋代美学中最主要的是书画作品,内容多为对现实社会、自然景观的思考,将写实的情形融入作品中,抒发和表达作者的某种精神、情感等,彰显了作者的笔墨功底、艺术造诣。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的多元化,我国传统文化如何对现代艺术创作产生影响,如何让现代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内容更加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