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生存状况如何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ij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人这么说:中国人走到哪,中餐馆就一定会开到哪。与生活在世界其他各国的华人一样,到欧洲立足生根的华侨华人,从谋生到致富,很多都是从这个行业做起的。虽然时至今日,华人的商业触角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各个行业,但无论是规模还是从业人数,都还不足以动摇中餐馆的“经济支柱”地位。
  法国《欧洲时报》曾经报道,据一份资料统计,目前约有150万左右华侨华人生活在欧洲大陆。这些华侨华人散居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并在这些国家中,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华人世界”,而他们的生活状况也随着国别之分,有所同也有所不同。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些身居在海外的华人,谈起了他们在海外的生存之道。
  
  海外华人生存——痛并快乐着
  
  安娜是陈薇的英文名,她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上世纪90年代初,安娜作为访问学者来到美国,为了一双儿女能来美上学,安娜留了下来。由于一直没办好工作许可,安娜干起了保姆,并且一干就是10年。
  接受记者采访时,安娜告诉记者:“当保姆后,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都有心理障碍,对谁都不透露自己是北大的教授,怕给北大和家人丢脸。但时间一长,也想开了,为了能在美国生存,更为了一双儿女,豁出去了。在这儿靠自己的劳动挣钱,不偷不抢,没什么丢脸的。”
  北京大学一位长期从事华商研究的教授告诉记者,由于衣锦还乡的传统思想,回国聚会时他们往往只字不提自己的苦楚。都是国外一片大好,却很少谈论华人的社会处境。其实谁都明白,让韩国杀手变得孤僻,让亚裔群体感到压抑的正是他们在星条旗下的尴尬地位。
  陈航是去年到英国留学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道:当飞机将要在伦敦机场降落时,我俯瞰窗外,灯光璀璨,像千万颗明珠镶嵌于整片大地,当时既兴奋、又惊恐,为了这个理想,三年来,我的心似乎没有一刻安宁过,找关系、考英语、等面试、等护照一切的一切都在等待之中,一颗心像悬挂的风筝,飘浮未定。
  在和陈航交谈的过程中,记者感觉到,此时的陈航心中更多的是无奈:“当自己真正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却有更多的意外在等待着我们。在国内,我有3年的驾驶经验,想在机场汽车租赁处租台车去市区,可我没有信用证,不能租。我乘机场公交车到市区香港银行办信用卡,可银行说我没有住址,没有亲戚朋友提供担保,不能办。那时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辛酸和悲哀。”
  看过《北京人在纽约》的人都知道,这部全面描写赴美移民浪潮中北京人故事的电视剧反映了东西文化的碰撞引起的疼痛、无助与彷徨。在家庭的分解与重组中,在婚外情的发生和发展中,在移民子女的教育及两代人的观念冲突中,这群怀着美国梦的北京人,事业与情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不过可喜的是,近年来,从北美到欧洲、亚太乃至澳大利亚,华人开展以维权、从政、参政为突出标志的融入活动,越来越红火,并取得可喜的成果。从著名美籍华人赵小兰、李昌钰到活跃在北美各领域的大批华人精英,他们都很好地融入了主流社会。李昌钰针对美国听众的讲演会,那种热情活跃、亲密无间的气氛以及他展现出的中华儿女的豪情,很令人动容。
  
  华人的移民回溯
  
  中国人移居海外的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据说,周武王灭商后,箕子拒不降周朝,带着他的封国的民众徙居朝鲜。至今在平壤郊外还有箕子陵、箕子井田等古迹。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兴兵伐越,一些越国人逃亡到了越南。《史记》记载,秦始皇为求不死之药,派遣徐福等数千人入海东渡求仙人仙药。据传这些人漂洋过海到了日本。现在日本仍有徐福墓和徐福村。到了汉朝,航海技术进一步发展,开辟了中国到南洋和印度洋的航路,不少中国商人到了东南亚、南亚地区,有些商人留居当地经商。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外交流十分发达,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的人纷纷来到大唐帝国。同样,也有许多唐朝人或东迁到朝鲜、日本,或沿丝绸之路到西亚一带,或南下到了东南亚诸国交好关系,进行商贸活动,有许多人留居于当地。从唐代开始,侨居国外的中国人被海外称为“唐人”,中国人在海外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并沿袭至今。
  宋代,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商品经济的发展,航海和造船技术的提高,朝廷鼓励商人出海经商,使得南部中国人出海贸易成为一种时尚,中国商船频频往来于南中国海、印度洋、波斯湾等地。不少商人,包括一些文人、罪犯、水手等“过海入蕃”,经年累月不归,称为“住蕃”。
  鸦片战争的爆发,洞开了长期闭锁的国门,中国人海外移民也进入一个大的发展阶段。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建立前夕,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分布范围最广、产生影响最深的海外移民时期,形成了华人华侨遍布全世界、集中在东南亚的基本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只有零星的移民。“文革”期间,基本上处于禁止移民阶段。1979年以后,随着我国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对外开放,中国人移民海外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掀起了建国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移民高潮。其中,留学是移民的主要手段之一。
  
  海外华人的经济面临转型
  
  据介绍,在欧洲的餐饮业、服装和皮革加工等行业,依然是海外华人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据不完全的统计:英国全国约有中餐馆9000家。荷兰拥有2200多家中餐馆,而德国中餐馆和华人速食店超过7000家。法国的中餐馆已经超过5000家,西班牙目前中餐馆已达3000家,巴塞罗纳就600多家,葡萄牙有中餐馆600多家,奥地利有800多家。
  西班牙西非娜国际集团董事长张甲林,把当前海外华人经济的基本特征高度概括为“在行业上是高度集中,在资金上是高度分散”。他指出,前者说明经济多元化程度不够,产业集中在劳动密集性的行业,后者则描述了海外华人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体,从事着较原始的经营管理模式。这个基本特征,曾经在华人创业阶段,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华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个特征给华人经济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越来越凸现出来。“是到转型的时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华商研究中心主任康荣平研究员说。
  这位长期研究海外华人经济的专家认为,海外华人经济要有根本性的改变需要一个历史契机,而这个契机现在已经出现:海外华人如何与强劲的中国经济共同发展。
  融侨集团董事局主席林文镜在接受记者采访这样说,以我的家乡——福建省福清市为例,有大约30万新侨,积累下的资金,就是300亿美元。他们在国外大多从经营餐馆、加油站、小超市起步,而且平均每人每年还通过各种渠道寄回家乡的资金约在1万美元左右。
  林文镜希望,政府能按照严格的市场运作模式,成立一个新侨银行,让新侨们把钱投在这个银行里做股东,通过这个银行,把更多的新侨资金都用到祖国的建设中。这样,通过投资银行偿还机制,新侨一方面能使自己的余资得到保值、增值,一方面还能在国外源源不断地赚钱,源源不断地把钱存入新侨银行,通过新侨银行参与到祖国的建设。
  中国需要融入主流世界,世界各国需要与中国交流合作。时下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兴起“中国热”、“学中文热”,都在研究中国、学习中华文化。这一定程度上也为我们海外华人的融入提供了便利和条件。
其他文献
如今的非洲酋长,不再像大家印象中的头戴鸟翎,面染油彩,身穿兽服,而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胡介国,是非洲历史上惟一的华人酋长。    纯中国血统,一口地道的上海话。在一群黑色皮肤的警察的簇拥中,这位华人酋长显得格外惹眼。  作为2006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候选人之一,胡介国本人到底有何魅力?近日,记者连线远在尼日利亚的胡介国一探究竟。    总统的经济顾问    说起自己当选酋长的原因,胡介
她来自美国,名叫Charlotte MacInnis,中文名字叫爱华。  仅仅听口音,你一定会以为她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不仅普通话说得标准,举手投足,一笑一颦,都很中国化。她是节目主持人,曾主持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一笑茶园》和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等节目,还曾在《家和万事兴》、《情证》、《穿越激情》等多部电视剧中担任角色。  爱华7岁随父母来到南京,在那里读完小学和初中,又在北京读完高中,人生
在外企中,为企业创造业绩与利润才是衡量华人职业经理人能力的唯一准绳。    1998年,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加拿大庞巴迪公司任命了一位名叫张剑炜的华人作为庞巴迪运输(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代表,由他开发、协调公司在华全部业务。在其后的8年里,作为世界最大铁路和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商,庞巴迪在中国拿到了总值几十亿美元的订单,漂亮舒适的庞巴迪列车穿梭往来于中国各地。于是,张剑炜被人戏称为“庞巴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