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职爸爸,一个渐成气候的职业
在这个新经济时代,想要知道一个行业有没有成气候,大致可以从两个途径打探信息:
一是上网,看网上有没有大量出现有关这个行业的讨论区。“男性家务工作者”现在肯定已成为网上的一个大社区,如果你在Google搜索引擎上键入Househusband这个关键词,成串的网页就会跳将出来。在这些男性家务工作者的行业园地里,从业者或叹苦经,或谈经验,或发牢骚,或寻开心。有时候也会有个把女人跑上来刺探情报,比如虚心求教那些安心家务“职业”的男人,怎样才能让自己丈夫不要老打游戏机而做家务;当然有的女人比较阴险,潜水进来,为的是看看自己老公是不是对本职工作不满,在外面大放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厥词;或者不好好工作,又上网灌水。
二是在实用类畅销书的排行榜上一探端倪。“HOW TO BE A HOUSEHUSBAND”(如何做个家庭妇男)就是一本畅销书,在亚马逊网上书店卖得不错。它教你怎样分10步走,循序渐进把自己锻炼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家庭妇男。作者倾囊而授,将自己做家庭妇男的经验娓娓道来。纵览全书,印象是男人不干则罢、干就要讲究一个“巧”字——“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就要巧做家庭妇男里的状元郎。作者慷慨传授了很多自己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小窍门:比如微波炉可以用来快速烘干衣服,只是操作时务必小心谨防烤糊;比如洗碗机可以用来快速剥净玉米穗子,只要把整个玉米放进洗碗机,将洗涤对象选择档调到“罐和锅”一档;比如润滑机油可以用来快速去除粘在电视机上的口香糖等等。家务行业的女同行们不得不承认,她们的男同事一旦放下架子、开动起来,工作能力真的非同一般;而且,男人玩小家电的本领的确是高。
说到这,你大概明白了吧,对,这就是美国近年兴起的全职爸爸风潮。
尽管,目前“女主外,男主内”的家庭在美国数量上还是比较少。根据马里兰州大学人口学家的调查,大约有11%的美国家庭实行的是这种新型分工。但毫无疑问今后夫妻俩轮换内外角色的可能性还将越来越大。分析家称:在21世纪,不同行业的兴衰将更加明显,而这将会导致尽管大批行业性(如高科技、制造业和民航业)的失业人口,其中的男性如果找不到新的工作,回家将成为必然。而女性从事的大部分是医疗健康和教育行业,受经济衰退的冲击远不如“男性职业”严重,而且女性挣钱能力越来越强。
对于一些取得成功的女性,情况更加显著。《财富》杂志2002年报道说,全球商界前50强女性,超过1/3的人,家里都有一个“男贤内助”。全球首屈一指的成功女人惠普CEO卡莉·费奥利在接受采访时,就不无骄傲地说,“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工作的热情以及一个富于牺牲的丈夫是我成功的关键。”卡莉·费奥利的丈夫弗兰克·费奥利原本是AT&T公司的副总裁,现在已提前退休,心甘情愿地担当着“家庭妇男”的角色,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嘿,这就是现实——我娶了一位能当CEO的老婆。”
据调查,目前回家专事家务的美国男人,大致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是遭公司裁员被迫回家的。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今年全美的失业率高达6%,也就是说有880万人失业在家,还有更多的人只能找到兼职工作,或者沦为无所事事的“顾问”。因而他们当“家庭妇男”是不得已而为之;
第二种是妻子做久了家庭妇女心生厌倦,渴望重回职场,于是强烈要求跟丈夫“轮岗”——这种服从组织分配做了“家庭妇男”的人,显然有不安心家庭工作之嫌;
第三种,是那些低薪的劳动者,他们赚的钱扣除上班成本比如交通费、餐费等等,只多了一点碎银,算一算,倒还不如呆在家里做家务照料小孩——不送小孩上托儿所、幼儿园,能省很大一笔钱!这种人多半也是被逼务家,脾气不能保证,敬业精神尚可,一旦接受现实,工作业绩不错;
第四种,本是所谓的事业成功人士,在年复一年夜以继日疲于奔命之后,突然醍醐灌顶,决心把时间花在孩子和家庭生活上,不过他们大多是玩票性质,算是下基层体验生活;
还有第五种,因为老婆赚的钱比自己多得多,同时自己的工作强度太大或总在频繁出差,于是回家。这种人虽心有不甘,但比较热爱本职工作,他们就像公司里的CEO,只要善于处理“家庭政治”,理顺内外关系,就等着“手下”大把大把把钱赚回来。
新角色,新感觉,全职爸爸不简单
现年34岁的布里安·福格,辞职之前是商场部门经理,辞职回家后,常常忙得不亦乐乎。打扫卫生,整烫衣服,抹拭家具及照顾小孩等。他有4个女儿,6口之家也是其乐融融。他常常陪孩子们在家玩耍,做布娃娃化妆的游戏。有时福格也常常遇到一些难题而束手无策。例如为孩子们梳妆头发就使他感到困惑不已。“你不能一走了之,你必须重新学习做一些家务事”。“时常这些事务比较琐碎,不时给我带来一些烦恼,必须依靠自我的力量将它们化解”。有如此认真负责的男“贤内助”,福格夫人十分欣慰,她曾不无自豪地说:“大多数我所认识的已婚妇女都非常羡慕我,我也很满意我们的生活”。福格夫人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行政主管,做久了家庭妇女,心生厌倦,于是强烈要求跟丈夫“轮岗”——布里安·福格则服从组织分配做了“家庭妇男”,夫妇俩选择了“男主内,女主外”的生活方式。事实证明,这样的组合并未影响家庭生活,反而能促进家庭的幸福。妻子十分高兴地承认有丈夫在家照顾一切,她就可以全心全意地工作,而回家后则可尽享温馨家庭生活,她的成功离不开丈夫的支持。
而家住得克萨斯的王先生这样感叹道:“做一个普通的爸爸容易,做一个好爸爸就难了。”10年前,当他与玛丽娅结婚时,他是花旗银行的一名管理助理,工作非常出色。当女儿萨梦莎出生后,他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为了更好地照顾好女儿,夫妇俩决定由王留守家中,专事家务。现在,王大部分时间和女儿在一起,烤面包,带她去学打网球,学习西班牙语。因为有父辈的关爱,萨梦莎生活在幸福之中。看着女儿健康成长,王感到很满足。“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因为我所做一切可以塑造一个人”。
居住在旧金山的基福斯夫妇有两个孩子。一开始他们雇了一个保姆和一个专门照顾孩子的姑娘,丈夫汤姆在一家建筑公司做木工。后来他意识到这真有点得不偿失,他的工资扣去保姆费后每天仅剩50美元,还不如自己在家看孩子合算。汤姆说:“我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地工作居然还没有一个保姆挣得多,我们请保姆的效果与价格不成比例。从感情上说就更不合算了,她们肯定不如我对孩子好,所以我干脆辞职在家照顾孩子。我喜欢我的工作,但我更喜欢我的女儿。”
做家庭妇男,希望与困惑并存
不过夫妻俩角色的调换并不是轻松简单的事情,新型家庭里充满了矛盾和压力。夫妻既要适应新的分工,尤其是让男人学会做家务、看小孩,还要迎接周围人的闲言碎语。而曾经以工作为中心的男人,回归家庭后一般都比较郁闷,觉得自己是被社会抛弃的人。
“因为不能赚钱养家糊口,陌生人常常毫无顾忌地向我投来异样的眼神,这使我觉得自己是个有毛病甚至有些不正常的大男人。”在家照顾双胞胎女儿的杰米大倒苦水。而当他和朋友聊起家务事时,朋友只会不耐烦地说:“找份工作。”在聚会上,杰米更觉得他像是一个被抛弃的人。“人们拍拍我的肩膀,很怜悯我的样子。”
最近一项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这些“家庭妇男”的健康情况远远不如那些挣钱养家的男子汉,而且,死亡率也大大高于那些“主外”的男士。
科学家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男士惯于扮演“主外”角色,一旦被迫回归家庭,需有相当长的适应过程,其间心理压力骤然提升,他们会感受到来自社会和亲友的“歧视”;由于绝少与其他“家庭妇男”或家庭妇女来往和沟通,他们的“心理世界”长期处于“孤立状态”。
劳利特·奇纳狄回顾两年多来专心致志在家照顾孩子的经历时,他幽默地说:“有时真想和无需换尿布的人聊聊天。”为了消除孤独感,劳利特在做家务时一边听音乐,一边构思美味佳肴。一年前,劳利特在他所住社区信息中心的帮助下还创立了“父亲游戏会”。“父亲游戏会”每月组织两次活动。“全职父亲”们聚集一堂,一起开展活动。父亲们在与孩子们玩耍的同时,还相互间交流照料孩子的经验,话题大多围绕如何管教子女,怎样给孩子增加营养等等。有意思的是,根据耶鲁大学最新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家庭妇男”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里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这多少让备感压力的“全职爸爸”们心感安慰。
不过,其实所谓的“男主内,女主外”或者互换,都不一定是所谓规范的模式,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现代家庭的真谛在于分工、合作与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