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国内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完善,决定着国有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对现代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国民经济与世界接轨的今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督促国有企业做好内部控制和管理,可以使国有企业的资产得到安全保护,防止各种经济风险的发生。本文通过对当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发展现状的探讨,详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供国有企业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控管理; 管理方法
一、内部控制的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以下简称内部控制)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合法运行的有效监督活动。企业内部控制要求保证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保证对各种工作过程的有效控制,从而建立起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监督管理体系。
从理论上看,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五个,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企业组织设置、治理结构、企业文化等。风险评估是识别和分析生产经营活动中与内部控制有关的风险,从而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允许的活动范围内。信息沟通就是准确、及时地收集与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各种信息,保证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外部之间信息的准确传递。内部监督是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从而改进和防范企业风险的发生。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改善资源配置、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保证,是加强企业基础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企业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企业战略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我国企业尽快实现了先进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并将其引入企业管理。然而,由于不同企业所面临的情况不同,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内部控制管理也不均衡。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中坚力量,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运用也十分重要。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从战略的高度设计和规范企业的各项流程和制度,在经营活动中严格遵循制度和流程。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在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运行和内部控制监督等方面都不能有效地适应企业的发展。
二、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一)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原因
在许多国有企业中,政企分开很难,人事制度是程序化的。干部任用以行政任用为主,而不是自由就业,导致管理者权责不分,不能产生内部控制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一些国有企业处于市场垄断地位,没有企业经营压力,官本位思想严重,不能以身作则,对其他违反制度的人不平等对待,在这种情况下,激励措施不能到位,管理者没有动力引导内控,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二)内部会计信息质量不足
近年来,我国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了审计。结果表明,许多国有企业仍然存在负债损益过大、会计信息真实性不足的问题,不少企业存在会计报表虚假的问题。一些企业的管理层为了自身的权益,会故意改变会计信息。例如,一些企业管理者主观上调整利润分配或编造虚假会计信息,使会计报表难以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企业管理不能准确把握国有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决策的合理性。
(三)监督不力,缺乏风险评估机制。
对国有企业的整体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监督不力,考核评价不及时。监督管理权责不清,风险评估机制缺失。我们不重视对内外部不同风险的评估,因为没有风险评估,其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导致内部运营资源配置浪费和运营决策失误。
三、强化国企内控工作的方法
(一)对内控环境进行优化
通常,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组织结构、管理理念、控制目标、激励机制、价值观等。从长远来看,上述因素决定着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但这些因素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为有效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优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势在必行。要明确内部控制目标,明确内部控制负责人,确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原因,运用科学方法构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合理协调普通职工、股东、管理层的实际情况员工和经理发展目标。
(二)改进内部监督方法,提升信息监督质量
国有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方法的实施和完善,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提高信息监管质量。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模式可以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小组可在企业内部设立。内部控制评价小组应当从企业整体角度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和风险点,并对企业董事会负责。在外部方面,国有企业可以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检验,从而找出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内部控制监督的有效运行将极大地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进而对企业风险的防范产生深远影响。只有采取有力措施,才能提高内部控制和监督的质量。
(三)强化内控人才培养,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要加强内控队伍建设,提高内控管理水平。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正常运转的有效动力。一个任务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国有企业要加大对内部控制人才的培养,有计划地招聘财务、审计专业人员从事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从专业角度加强内部控制力量。同时,要加强对现有企业内控人员的培训,组织专门的业务培训班,培训和讲解现阶段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最新的前沿政策,使企业内部控制负责人结合最新政策和企业自身情况开展工作。
(四)对内控举措进行科学地设计
在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时,要做好人员控制,建立信息控制系统,使内部控制管理更加准确、高效。第一,在人事管理上,要分清责任,特别是交易事项。对于不相容的岗位,必须划分界限,用科学的方法划分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使企业所有员工和岗位在相互监督、相互平衡的状态下完成各自的工作。第二,国有企业还应公布具体的员工工作流程图,主要包括每个员工需要负责哪些工作,何时完成,哪些级别的工作才算合格,尽可能实现每一步管理的规范化。第三,国有企业要详细记录资金使用情况,使资金使用更加安全。第四,企业应建立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管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第五,国有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时,还应运用信息化和现代管理方法,合理运用证书控制方法、权限控制方法等,明确各岗位的关键和权限,使越权行为不再发生,减少经济损失,进而使国有企业高效经营。
结论
总的来说,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管理效果的稳步提高,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力,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的传递机制,完善基于风险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机制,增强制度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功能。
参考文献:
[1]廖建伟.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19,(33):103~104.
[2]丁红霞.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效率[J].商業会计,2014,(01):50~51.
[3]吴小蕾.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18,(33):59~60.
作者简介:
王鲲(1978年8月14日),男,籍贯:山东省,学历:研究生,职称:高级,研究方向:集团管控与发展战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控管理; 管理方法
一、内部控制的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以下简称内部控制)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合法运行的有效监督活动。企业内部控制要求保证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保证对各种工作过程的有效控制,从而建立起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监督管理体系。
从理论上看,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五个,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企业组织设置、治理结构、企业文化等。风险评估是识别和分析生产经营活动中与内部控制有关的风险,从而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允许的活动范围内。信息沟通就是准确、及时地收集与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各种信息,保证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外部之间信息的准确传递。内部监督是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从而改进和防范企业风险的发生。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改善资源配置、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保证,是加强企业基础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企业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企业战略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我国企业尽快实现了先进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并将其引入企业管理。然而,由于不同企业所面临的情况不同,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内部控制管理也不均衡。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中坚力量,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运用也十分重要。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从战略的高度设计和规范企业的各项流程和制度,在经营活动中严格遵循制度和流程。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在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运行和内部控制监督等方面都不能有效地适应企业的发展。
二、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一)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原因
在许多国有企业中,政企分开很难,人事制度是程序化的。干部任用以行政任用为主,而不是自由就业,导致管理者权责不分,不能产生内部控制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一些国有企业处于市场垄断地位,没有企业经营压力,官本位思想严重,不能以身作则,对其他违反制度的人不平等对待,在这种情况下,激励措施不能到位,管理者没有动力引导内控,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二)内部会计信息质量不足
近年来,我国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了审计。结果表明,许多国有企业仍然存在负债损益过大、会计信息真实性不足的问题,不少企业存在会计报表虚假的问题。一些企业的管理层为了自身的权益,会故意改变会计信息。例如,一些企业管理者主观上调整利润分配或编造虚假会计信息,使会计报表难以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企业管理不能准确把握国有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决策的合理性。
(三)监督不力,缺乏风险评估机制。
对国有企业的整体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监督不力,考核评价不及时。监督管理权责不清,风险评估机制缺失。我们不重视对内外部不同风险的评估,因为没有风险评估,其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导致内部运营资源配置浪费和运营决策失误。
三、强化国企内控工作的方法
(一)对内控环境进行优化
通常,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组织结构、管理理念、控制目标、激励机制、价值观等。从长远来看,上述因素决定着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但这些因素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为有效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优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势在必行。要明确内部控制目标,明确内部控制负责人,确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原因,运用科学方法构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合理协调普通职工、股东、管理层的实际情况员工和经理发展目标。
(二)改进内部监督方法,提升信息监督质量
国有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方法的实施和完善,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提高信息监管质量。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模式可以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小组可在企业内部设立。内部控制评价小组应当从企业整体角度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和风险点,并对企业董事会负责。在外部方面,国有企业可以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检验,从而找出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内部控制监督的有效运行将极大地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进而对企业风险的防范产生深远影响。只有采取有力措施,才能提高内部控制和监督的质量。
(三)强化内控人才培养,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要加强内控队伍建设,提高内控管理水平。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正常运转的有效动力。一个任务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国有企业要加大对内部控制人才的培养,有计划地招聘财务、审计专业人员从事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从专业角度加强内部控制力量。同时,要加强对现有企业内控人员的培训,组织专门的业务培训班,培训和讲解现阶段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最新的前沿政策,使企业内部控制负责人结合最新政策和企业自身情况开展工作。
(四)对内控举措进行科学地设计
在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时,要做好人员控制,建立信息控制系统,使内部控制管理更加准确、高效。第一,在人事管理上,要分清责任,特别是交易事项。对于不相容的岗位,必须划分界限,用科学的方法划分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使企业所有员工和岗位在相互监督、相互平衡的状态下完成各自的工作。第二,国有企业还应公布具体的员工工作流程图,主要包括每个员工需要负责哪些工作,何时完成,哪些级别的工作才算合格,尽可能实现每一步管理的规范化。第三,国有企业要详细记录资金使用情况,使资金使用更加安全。第四,企业应建立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管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第五,国有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时,还应运用信息化和现代管理方法,合理运用证书控制方法、权限控制方法等,明确各岗位的关键和权限,使越权行为不再发生,减少经济损失,进而使国有企业高效经营。
结论
总的来说,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管理效果的稳步提高,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力,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的传递机制,完善基于风险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机制,增强制度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功能。
参考文献:
[1]廖建伟.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19,(33):103~104.
[2]丁红霞.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效率[J].商業会计,2014,(01):50~51.
[3]吴小蕾.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18,(33):59~60.
作者简介:
王鲲(1978年8月14日),男,籍贯:山东省,学历:研究生,职称:高级,研究方向:集团管控与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