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教师不仅要在地理课堂中教给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概念,更重要的是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植入他们的思想中,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理念 环境教育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
可以这样认为,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仅要在地理课堂中教给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概念,更重要的是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植入他们的思想中,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他们的理念、习惯也会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家人、邻居,甚至会对他所生活的整个社区产生影响。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否渗透环境教育不仅是对学生个人的影响,而是对未来深远影响。
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高中地理教师,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理念在教学过程在灌输给每一个学生。
1、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高中地理教材的每一个章节都包含有环境教育的素材,只要我们能灵活地运用,就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比如必修二关于人口增长方面提出,我国现在基本完成了从传统模式到现代模式的过渡,并且已经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此时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是不是应该象俄罗斯、德国等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国家一样,将计划生育政策取消,而改为鼓励生育呢?了解过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学生会考虑以后的社会经济负担等负面的影响;而更多的学生还是能考虑到我国现在的人口状况,近13亿人口的庞大的基数,加上我国的民间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只要放开政策,未来几年将是我国人口爆发期,其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2、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在《工业的区位选择》中说,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应非常慎重。三灶著名的黑水河就是我们上课时常用的一个案例,为了弄清楚污染源,我们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逆流而上,将沿河的工业作了统计,发现有化工厂、纸品厂、电池厂等小工业,它们的废水都是排放到这条小河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不仅小河流被污染发臭,鱼虾基本绝迹,还污染了附近的地下水资源;顺流而下,污染物导致下游农田及近海污染。不做调查还真不知道其污染的范围如此之大。
3、引导学生讨论,激发思考。调查小组提交研究性学习报告,将成果在各班展示,由教师结合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1)、小河水发臭对三灶当地居民的生活、工作也没有影响?2)、为什么这条小河流被污染的10多年了,一直都没有人去治理?3)、污染河流的企业有没有受到惩罚?惩罚的力度有多大?4)、政府应该做哪些工作来解决这个问题?5)、作为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
4、将一些环境保护的重要的日子记录下来,每到时间让班上的课代表在黑板的左上角用清晰的正楷写下,如3月22日世界水日、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环境教育,逐渐地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植入脑海中。
课堂教学的作业毕竟是有限的,要能够巩固成果,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灌输可持续发展理念外,还应该通过课余时间将可持续进行到底。
二、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方面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比如学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前,布置学生回家后做一个调查,不同距离的运输如何做出不同的选择,使用什么交通运输方式是比较环保的?使用什么交通运输方式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作业的内容每次都不相同,提交作业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副漫画、一个演示文稿,动画也没有问题,只要能够说明问题、解决问题,不拘泥形式。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一些环境纪念日,我们会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3月12日中国植树节,我们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区组织的植树,让学生更加理解保护植被的重要性;如3月22日世界水日,我们组织部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让学生了解自来水的生产流程,使用后汇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不管是哪个环节,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知道浪费用水不仅仅是浪费了水资源,而且造成了能源资源的浪费,比在课堂上课更有教育意义。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每班结合主题办黑板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到相关的知识和理念。
通过课堂、课外的环境教育,让学生更多地自主地去探索、去学习,从而在日常的学习中、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渐地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理念 环境教育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
可以这样认为,环境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仅要在地理课堂中教给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概念,更重要的是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植入他们的思想中,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他们的理念、习惯也会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家人、邻居,甚至会对他所生活的整个社区产生影响。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否渗透环境教育不仅是对学生个人的影响,而是对未来深远影响。
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高中地理教师,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理念在教学过程在灌输给每一个学生。
1、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高中地理教材的每一个章节都包含有环境教育的素材,只要我们能灵活地运用,就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比如必修二关于人口增长方面提出,我国现在基本完成了从传统模式到现代模式的过渡,并且已经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此时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是不是应该象俄罗斯、德国等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国家一样,将计划生育政策取消,而改为鼓励生育呢?了解过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学生会考虑以后的社会经济负担等负面的影响;而更多的学生还是能考虑到我国现在的人口状况,近13亿人口的庞大的基数,加上我国的民间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只要放开政策,未来几年将是我国人口爆发期,其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2、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在《工业的区位选择》中说,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应非常慎重。三灶著名的黑水河就是我们上课时常用的一个案例,为了弄清楚污染源,我们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逆流而上,将沿河的工业作了统计,发现有化工厂、纸品厂、电池厂等小工业,它们的废水都是排放到这条小河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不仅小河流被污染发臭,鱼虾基本绝迹,还污染了附近的地下水资源;顺流而下,污染物导致下游农田及近海污染。不做调查还真不知道其污染的范围如此之大。
3、引导学生讨论,激发思考。调查小组提交研究性学习报告,将成果在各班展示,由教师结合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1)、小河水发臭对三灶当地居民的生活、工作也没有影响?2)、为什么这条小河流被污染的10多年了,一直都没有人去治理?3)、污染河流的企业有没有受到惩罚?惩罚的力度有多大?4)、政府应该做哪些工作来解决这个问题?5)、作为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
4、将一些环境保护的重要的日子记录下来,每到时间让班上的课代表在黑板的左上角用清晰的正楷写下,如3月22日世界水日、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环境教育,逐渐地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植入脑海中。
课堂教学的作业毕竟是有限的,要能够巩固成果,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灌输可持续发展理念外,还应该通过课余时间将可持续进行到底。
二、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方面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比如学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前,布置学生回家后做一个调查,不同距离的运输如何做出不同的选择,使用什么交通运输方式是比较环保的?使用什么交通运输方式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作业的内容每次都不相同,提交作业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副漫画、一个演示文稿,动画也没有问题,只要能够说明问题、解决问题,不拘泥形式。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一些环境纪念日,我们会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3月12日中国植树节,我们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区组织的植树,让学生更加理解保护植被的重要性;如3月22日世界水日,我们组织部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让学生了解自来水的生产流程,使用后汇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不管是哪个环节,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知道浪费用水不仅仅是浪费了水资源,而且造成了能源资源的浪费,比在课堂上课更有教育意义。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每班结合主题办黑板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到相关的知识和理念。
通过课堂、课外的环境教育,让学生更多地自主地去探索、去学习,从而在日常的学习中、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渐地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