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浸润式课堂”打造教研新范式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852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4月,肇庆高新区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修活动顺利举行,来自广州市、深圳市、肇庆市的180多位初中语文教研员、一线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并以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进行实操演练。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冯善亮老师、肇庆市教师发展中心张海侠老师全程参加活动并进行指导。
  所谓“学教评一体化”,就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教学目标理论为指导,使学习、教学、评价彼此相符,保持一致。活动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学习问题,即在有限时间内,什么最值得学生学习;二是教学问题,即如何规划教学;三是如何选择工具进行评价。“学教评一体化”的研修使大家意识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么样”和“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本质上是一回事。“一体化”不仅意味着学、教、评三者的一致性,更意味着将“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本文重点从培训方式转变以及“学教评一体化”研修与实践操作的角度,对本次活动进行综述。
  一、前置后延的学习:原来时间可以这样延伸
  教师如何才能实现“学教评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对此,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理论认知问题。此次活动吸引眼球之处就在于将理论学习的内容前移,将现场培训重心从理论转移到实践操作上来,转变了以往“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无动于衷”的沉闷局面。
  活动提前发布了学习资料包——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化”研修的理论资料,包括三篇摘自语文学术期刊的文章《走进演讲现场——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设计与实践》《教读课如何实现“学教评一体化”——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猫〉为例》《教学目标的确定、表述与评价》等“学教评一体化”的相关研究成果,使参训教师有了清晰的思考方向。另外,还通知大家提前熟悉教材、预设问题、提前下载电子教材或携带教材参加研修。
  丰富翔实的学习资料,打开了一线教师的理论视界。我们将部分研修内容前置和后续,意味着研修时间实际上不止一天,而是“1 X”天。这种范式要求每人参加研修前都要做足准备,研修后还要回头看、写反思、亲身实践,而不是体现在培训的短短一天之中。可见,将研修“前置化”处理,能够将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测评相关知识融入具体案例的研究中,“持续性”跟进,有助于提升研修的实践成效。
  二、活动式探究: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精彩
  活动伊始,来自王俊珍教研团队的张莹、范春霞和张雅博等老师分别执教一节语文课。这三节课围绕统编版八年级下册演讲活动·探究单元开展“学教评一体化”教学,课堂理念凸显以人为本、高质高效,课堂设计环节紧凑、匠心独具,充分展现了授课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本单元设计了“‘职’等你来”作为学习项目:参加学校职位竞聘演讲,包括学生会主席、团支部书记、校刊主编、校广播站总监、志愿者服务团团长等,说服听众投票,获得心仪职位。以“竞聘演讲”贯穿全单元的教学。龙华区外国语学校张莹老师执教第一节,组织学生完成任务一“‘职’等你选——选择心仪的职位”和任务二“‘职’等你学——跟他人学演讲”,引导学生进入演讲的小天地。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范春霞老师执教第二节,组织学生完成任务三“‘职’等你写——写出自己的竞聘演讲稿”,带领学生写作、修改竞聘演讲稿。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张雅博老师执教第三节,组织学生完成任务四“‘职’等你说——举行竞聘演讲”,让学生主持学生会主席竞聘演讲,进行公众场合演讲实践。三节课全程连贯流畅,以竞聘演讲作为驱动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课文及相关资源中归纳演讲词写作与现场演讲技能评价量表,以量表推动学习,进行了“学教评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的精彩示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全程兴致盎然。
  三节课后,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王俊珍以“针对‘学教评一体化’理念下的‘活动·探究’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思考”为主题进行解读。王老师首先解读了与前面三节语文课有关的概念,以“演讲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实践”为例,就如何从单元整体教学出发,打造一堂“学教评一体化”的语文课,向与会老师分享了具体可操作、可评价的方法,告诉老师们如何用“项目式学习”提升“活动·探究”成效,指出要形成“项目设计—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的贯穿线索,强调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要“以终为始”“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明确说明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支持者,要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目标。
  这是一堂实实在在的专业课,王老师深入精细的讲解感染了在场的听课老师,大家在倾听中收获,在思考中成长。
  三、项目式活动:原来研修可以这样有趣
  经过观课学习,大家进行分组,开始浸润式培训。以张莹老师为主持人的第一小组,以范春霞老师为主持人的第二小組,以张雅博老师为主持人的第三小组和以王俊珍老师为主持人的第四小组,分别负责统编版教材活动·探究单元中的诗歌(九上)、演讲(八下)、新闻(八上)、戏剧(九下)。每个小组15人,各小组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建群分工,并根据研修方案中提出的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和表现标准、研制单元过程性评价方案、研制单元形成性评价方案三大任务,开始小组实践研究活动。研修不再是听专家讲座,不再是纯粹的理论学习,而是在交流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是真正的研究和讨论。
  这种“项目式”研修的主要亮点有:
  一是任务驱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学教评一体化”。每个小组的“终端任务”是制定出一份“单元学习评价方案”。任务明确后,各小组根据前期的理论学习、小组成员对教材和教学的理解,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并进行过程性和形成性的评价。这种“任务驱动”式的培训,使得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具体任务,真正融入研修过程中。
  二是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既有各县区的语文教研员,也有来自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教研员和教师各自分享对“学教评一体化”的认识和操作策略,有助于实现经验交流。过去的教育教学培训主要是由专家、教授讲课,而“项目式活动”提供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教研员、教研员与教研员相互学习的机会。在任务的导向下,小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群策群力,收到了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是成果分享。合作探究结束后,各小组进行研修成果汇报,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发言,用8分钟时间介绍本小组最终的任务成果及亮点。各小组成果呈现的整体思路大致相同,但成果达成的路径与策略各有不同。聆听每个小组的汇报分享,大家不时会有新的收获,这就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交流,让参与教师产生切实的获得感。小组分享后,冯善亮老师、张海侠老师进行简要点评,大家再品读各小组发布的研修成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线上延伸。第一天面对面的线下研修结束后,线上随即开始。上课老师将课堂资料进一步优化后发到群内共享,冯善亮老师也把以往省级“学教评一体化”的相关培训和研修资料发到群里,并鼓励大家互动交流,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疑惑呈现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加入交流群的不再是参加现场研修的老师,在各地教研员的发动下,参加线上研修的教师人数成倍增加,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
  归结起来,参与式培训最终实现的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是一致的。课堂教学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式学习为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主动式、建构式学习。同样,教师培训也要实现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教师深有感触:“这次研修活动,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培训形式的变化,由以前的被动听报告讲座变成主动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了起来,大家积极讨论,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最后形成思考的结晶。这也使得我对‘学教评一体化’的理解更为清晰而深刻,对单元过程性评价更为重视。”
其他文献
哈佛与斯坦福两所大学“全球第一商学院”的竞争至今没完。    世界上最好的商学院是哪所?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是哈佛大学与斯坦福大学,难以抉择。  10多年来,哈佛大学一直被誉为企业界的“西点军校”、孕育企业精英的温床,而斯坦福大学则巧妙地利用了其位于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的地理优势,为硅谷提供了大量人才。  如今,似乎是哈佛重新挑起了这场头名之争。随着《创业精英》一书的上市,哈佛大学的攻势全面展开。  
参观巴甫雷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纪念馆时,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诸多成果中,《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一书被摆放在显著的位置,他们认为这是苏氏名副其实的代表作。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本书论述的是“教师的心”——爱孩子的炽热之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首先是人学。作为精神导师,他带着31名“自己的学生”走进快乐学校,朝夕相处度过关键的5年“儿童时代”。苏氏以“撕心裂肺”的情感经历,与同样有苦恼、不幸的孩子们一同治
公务员队伍精英化未必能成常态  白智立    我国干部选拔的改革力度较大,这不仅体现在公务员的录用管理上,晋升管理中也采取了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的选拔方式,都引进了竞争考试制度,可以说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值得积极评价。  中国公务员制度至今不过13年。虽然《公务员法》已经施行,但中国的公务员薪酬制度远未完善,带有强烈的计划体制痕迹。比如,绝大多数公务员的名义工资依然偏低,而隐性收入偏高且缺乏约束,权力
“新生态学校”实验项目组联系人:   王占伟 手机:18610378011(微信同号)   张 欣 手机:13703889990(微信同号)  地 址: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  邮 编:471934  邮 箱:[email protected]  如何在人、财、物等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4月16—18日,由中国教师报战略发展研
经历过或亲眼目睹了战争破坏性的老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战争的残酷和可怕。    关于描述65年前那场战争结束的用语,日本历来有“败战”、“终战”、“战后”几个词。后两个词听上去更含蓄些。因为,用“败战”的话,战败的是当时的日本国家和旧军部,用“战败”颇有点和过去站在同一立场、绑定过去的意思。  因此,既为了和过去划一条线,也为了照顾自己的感受,不知什么时候起,“终战”就成了当今日本约定俗成的用语
小小坚果竟然拉动了一条全球产业链,中国在这条产业链中处于什么位置?  似乎和其他行业一样,中国在干果、坚果生产链上也停留在了“加工商”、“代工厂”的国际分工层面上。  在我们剥核桃嗑松子的时候,恐怕没人能想到,小小的坚果也有属于它的国际盛事。  5月22日,第29届国际坚果、干果大会在北京召开。偌大的中国大饭店国贸展厅里人头攒动,汇集了来自56个国家的700多家企业代表。其中既有研究干果种植技术的
一份千斤枷锁的敌台关系的材料,如鬼魅始终追随着我家。  1949年4月15日,中共以最后通牒形式,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南京政府,限令20日为协定签字最后时限。听命于蒋中正的代总统李宗仁拒绝了这份最后通牒,国共双方熄武弭兵的最后可能成为泡影。丧失了半壁河山和几乎全部精锐部队的南京政府,在大势已去,分崩离析,人心惶惶中也熄灭了“划江而治”那一厢情愿的美梦,开始考虑全面撤退,以已由参谋总长陈
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这是校园常事。其实这往往是學生心灵成长的“节点”。  如何平息愤怒,安慰好当事人,化解纷争?如何做到既尊重学生,又引导他们认识问题根源,使他们经一事长一智?欢迎分享您的成功做法。  话题提供:河南省实验小学 庞 薇
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要实现的目标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轻负课堂?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课前充分准备  1.做好前测,了解学生  有效备课可以从对学生的前测开始。前测可以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效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师可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将学生分为三
【摘 要】2011和2012年的下半年,媒体的关注点有一个很大的不同,2011年媒体报道充斥着大量的老人跌倒扶不扶、小悦悦案等,而2012年则是祥和的气氛更浓烈,似乎媒体给我们的拟态环境是一片和谐。本文拟从这种截然不同的报道风格得出,其实要想传递正能量,重要的不是新闻的内容是正面还是负面,而是媒体的角度和取舍。  【关键词】媒体 正能量 煽情  一、正能量的定义  何为“正能量”?英国心理学家理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