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响起,鲜花盛开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g1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教育必有公开课,公开课后有掌声,也要有反思。公开课关乎自己,也关乎他人。公开课是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的体现,是展示、是表演。所以,公开课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挑战。上一节公开课,你可以准备几天甚至一个礼拜,你也可以拿起课本就从容展示。然而,面对如此多的专家、同行,你不能随意而为。你的点点滴滴全部暴露在外面,你的优点和缺点都在别人欣赏或“挑剔”下一览无余。你要么达到众星捧月的效果,要么就是在委婉或直接的批评指正之中煎熬。
  【关键词】学校公开课;高中语文;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公开课是对一位教师的考验!要上好一节公开课,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要有精心的课前准备,要有必要的理念创新,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十足的应变能力,要有丰富的教学技巧,要求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面对同一篇课文,一千位教师就有一千种教法。没有绝对相同的两节课。但每节课的开展都将带来一定得得与失。
  公开课就是一种展示,一种表演。就像歌手走上舞台,他就要想办法赢得听众的热烈的掌声,他就想展示自己最为优秀与美好的素养和姿态。所以,他们会合理使用自己的知识储备,针对听众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需要稳中求新,不仅需要达到基本的效果,更希望听众获得与众不同的感受,给予他肯定抑或更多的赞美甚至崇拜。这样,公开课就成为一位教学者能力的全面的展示,是对教学者的知识能力的全面考察。那么,公开课的开展,就会让每一位教学者获得知识的全面展示、能力的全面提升、激情的充分迸发,同时,他们也把自己推荐给同行、学校、社会,他们将会更好更快的得到别人的认可,他们也可能因此获得更多的提拔、学习培训、甚至是他人的追捧!从而,公开课成为一位教育者的成长的催化剂。就像同样是大学毕业生,有人在私立学校任教,经常性接受严格的教学考核,经常性面对同事、领导的随堂听课及批评指正,他在各种压力面前,不得不时时学习提高自己,于是他能快速成长、成为学校教育教学骨干;有的人一毕业考取了公立学校,于是高枕无忧,凭着自己前期的固有的知识水平维持着教学工作,工作中缺乏监督、缺乏公开课之类的培养与锻炼,养成了随意的教学习惯和态度,于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都在不变的状态中工作,没有了追求与激情,以至于很久以后依然如此,没有丝毫的进步,反而是更加的懒惰与蜕化。所以,公开课就是一种压力、锻炼的工具。有了它,我们的教育者前行路上会更有压力与追求,当然更多的是掌声后的内心的自信与继续执着于工作与事业的勇气与激情!
  然而,在当今的很多学校或单位,公开课的开展却又不能名副其实。有的甚至只是为了应付形式与检查。课后的交流也成了永久的赞歌,好当赞、不好亦赞,失去了公开课本来的初衷和品味。这样的公开课就似乎“美”而不香!
  现在很多的学校或机关,都把公开课作为检查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但是在实际上,听课者出于种种原因,对授课者只是赞美他们的优点,吹嘘、放大他们的效果,不能从实际出发,从而让大家都在皆大欢喜的氛围中收获着“成功”的喜悦。这样做有时不仅不能激励教学者,有时甚至适得其反,让他们沾沾自喜,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问题,甚至炫耀的是自己的缺点却扬扬得意。极大的误导了他们的教学导向并把这些不好的一面带给学生。这是弊端之一。
  公开课的本身应该是课,上课的根本效果其实不是听课者而是学生。真正的检测结果是学生能从我们的公开课中收获多少知识和能力。所以我们的公开课不能脱离学生来评价。如果公开课的表现形式非常好但是学生获得的收获微乎其微,那么这堂课也是一堂失败的公开课。于是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公开课的开展掺杂得更多的是“功利”,而不是仅仅为了教学。这样,就使公开课脱离了原汁原味,虽是鲜花盛开,却“美”而不香!这是弊端之二。
  结合上面的阐述,我想,公开课的开展不能只是展现形式,应付检查和监督,更多的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在为公开课的掌声而兴奋时,要反思我们的不足。我们要把公开课作为一种提升自己的契机,不断地总结反思,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公开课虽是万花丛中一点红,但是它却依旧可以成为春天的点缀!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教育者肩负着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希望,我们不能不重视自身的不足。公开课的得与失给我深刻的感悟与启示,我们应该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人生能力的最大化、人生追求的最大化、人生素质的最大化、人生贡献的最大化。于是,我们内心就会变得更加平和,安定,无怨无悔、问心无愧,我们就能更坦然地面对自己、他人、面对社会。
  所以,每当掌声响起,鲜花盛开时,我们不妨闻一闻,看它香不香!
  作者简介:洪礼顺,男,1980年生,安徽太湖人,太湖县牛镇高中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2013年以来,贵州省进入了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师范生需要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本文针对语文师范生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加教育课程,凸显师范特色;与中小学增强联系,完善教育实践;积极开展比赛活动,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注重课前预习、高效学习教学视频、多样化的作业形式等解决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探究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教
【摘要】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接触美、感悟美、表现美的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丰厚文化底蕴,提高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完善情感人格。情为纽带、读悟为主、注重积累、注重实践,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有动听的音韵,鲜明的形象,丰富的内涵,多彩的表现力,充满情,充满趣,充满美。小学
我甚至可以对天发誓,我绝对、绝对、绝对没有想过要把孔西西变成一个和拇指一样高的小人儿。现在,把孔西西变成了这副德性,完全是意料之外的。  孔西西看到自己变得那么小,小得可以拿茶餐厅的塑料椅当溜冰场,不由得哇哇大哭起来。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孔西西哭成这样。我和孔西西同学五年,几乎没看见她哭过。她可是个厉害的狠角色,在我们五年(3)班,往往只有她代替王老师把别人批评得落花流水、号啕大哭,还没见到谁把她
【摘要】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世界外的学习时空,教育者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我们的语文课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精灵”;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就像一幅画的美就在于它色调、构图等各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优美就在于它音色、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
【摘要】有效性智慧阅读翻转课堂的目的,在于系统梳理名著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技术下的阅读教学,从而提高名著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度。把翻转课堂阅读教学模式运用到名著阅读教学中,可以使阅读教学的效率更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现阶段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些顽疾,确保名著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昆虫记》;名著;阅读技巧;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全球国际化的发展,英语的使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英语学习存在一个老大难问题:背单词。传统的单词记忆方法记得越多,忘得越快。时间久了,很容易挫伤人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所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英语词汇学习中,可让同学们在学英语的时候提高记忆的兴趣,从而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  【关键词】词汇记忆;思维导图;知识体系;模块化记忆  【作者简介】杨葛
【摘要】本文通过对《丑小鸭》进行教学设计,试图从“解读文本的方法”这个角度入手去设计教学,并把方法的传授贯穿到课文讲解中,从而实现由“鱼”入手,最终获“渔”的目标。  【关键词】文本教学;解读方法;《丑小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多角度解读课文,教给学生三种读文章的方法。  【教学重点】解读文章方法的传授。  【教学难点】对于“绕到文章背后读文章”此种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把《教与学策略》理论应用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是通过仿写范文,让孩子作文从模仿开始;二是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积累作文的感性认识;三是利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进入作文情景;四是通过赏识式评价,使孩子体验“写”的成功。  【关键词】《教与学策略》;理论应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
【摘要】发展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当前语文教学中对语言的发展普遍存在着几个误区,不同程度地将语言发展局限于“独白”,影响了学生语言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发展语言;语文教学;会话语言;独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认为“会话语言”和“独白语言”有主次之分  有人认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主要是指“独白语言”
【摘要】在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中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进而思考人与自然的情感体认,成就了游记散文的绚丽风  姿。作家徐迟说:“游记,这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而这种“了不起”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如何让学生在增长知识、扩大见闻的同时,也能给他们带去美的体验和共鸣,有很大的探寻空间。  【关键词】游记散文;教学重点;模式化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