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创新展示设计教学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F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展示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源于长期综合知识的积累以及团队合作实践的有效训练,基于PBL模式的文化遗产创新展示设计教学在学科交叉与团队协作的教学思路指导下,以项目执行为课程目标,牵动理论教学与创作实践,鼓励教学中广泛的媒介应用以及实践创作中的技术应用,以链式评估与改进反馈的双通道评估方式实践教学组织行为,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文化遗产;展示设计;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
  0 引言
  文化遗产创新展示设计教育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会导致学生在设计实践中设计思路不开阔、缺乏创新能力及适应实际设计工作的能力,造成对展示对象内容的粗暴改写以及形式上混杂无序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展示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思考与改革。
  展示设计是渗透着科学性、技术性与工程性的综合学科,在教学中需要从设计实践出发,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综合能力。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涉及动态的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通过积极探索现实世界的挑战和问题来获得深层次的知识体系架构。这种教学方法在理念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都与当前文化遗产创新展示设计的行业发展需求、学科发展需求十分契合,基于PBL的文化遗产创新展示设计教学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恰当结合,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与社会需求接轨的设计人才。
  1 教学思路:注重学科融合与团队合作
  文化遗产展示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设计领域,观察当前的文化遗产展示项目,其在展示内容上、方法上、技术上以及视听语言方面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多元整合结构,学科综合性成为文化遗产展示设计的首要特征。跨学科的学科属性决定了文化遗产展示设计在教学上注重学科融合与交叉的教学思路。局限于学科的大面积跨度,通常情况下,文化遗产创新展示设计教学不会集中为学生提供多学科内容的培训,也很难以恰当方式在学期阶段内帮助学生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获取,限于教师的学科涉猎广度与深度,教授不同学科内容也较难实现。
  为解决相关问题,PBL模式的应用有极大价值。PBL强调跨学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整合了知识和行为,鼓励学生从多个学科中汲取知识,运用所学知识组织工作、管理时间、解决真实问题。PBL将教育重点放在学生而不是课程上,鼓励驱动力、激情、创造力、同理心和团队合作。
  文化遗产创新展示设计教学必须有其他学科的一系列模块参与其中。在课程计划中,要对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跨学科团队组建,在这些团队中要有符合多学科背景的学生成员,使他们能够将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术内容及应用工具正确纳入团队的学习及实践活动中,重点是要求学生从多个学科中汲取知识,并在实践中应用它们。
  跨学科项目旨在让学生参与沟通、产生决策,以协作式探究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PBL鼓励学生对他们的学习承担全部责任,学生共同努力完成特定目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对学科交叉与团队协作给出了很好的反应,其组织研究生开展“中国考试博物馆”线上展馆的项目实践学习,教学中组织学生搭建团队,展开跨学科研究与团队合作,理论学习先行,在后续设计实践中展开广泛调研、讨论,以项目驱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创造力、调动学生合作能力,项目执行中过程性的学生活动与即时的教学考察形成良性的组合结构,最终产出了高完成度的项目成果,学生学习获得感、设计成就感高于传统教学。
  2 教学实践:项目牵动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
  杜威最初提出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要在学校知识的获得与社会的各种活动之间建立有效联系。真正的知识教育要让教材里的知识通过各种社会活动融为一体。[1]杜威的观念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得到深层使用与拓展。PBL主张把教学过程设计成社会需求的具体项目或者活动,根据项目及活动内容制定匹配的教学方案,按项目操作流程设计教学具体环节,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
  文化遗产创新展示设计课程的特殊性要求在于要在具体项目实践中进行,为学生提供了接触项目和完成项目的机会,让学生从实践项目中完善理论知识和巩固操作技能。通过对不同项目进行训练,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PBL中的项目形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实际项目,是在课程开设前期,已有需要真实运营的社会实际项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方案设计,鼓励学生转换身份,从工地考察、实地测量、方案设计构思与实施等方面开展实际工作,教师进行过程性指导[2];另一种则是虚拟项目,一是对行业中具有典型性的项目进行创造性复制,在复制的整个过程中进行模拟性质的实际操作,二是提出虚拟的项目运营需求,在教学中按照真实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整体模拟实施。在以上两种形态的项目中,都要求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研究整个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按照整个展示设计的流程进行洽谈、预算、设计。在项目教学基础上,有研究者增加了商业背景以及工作过程可视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的商业项目教学情境,将理论、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实现认知能力、实践能力、整合及创新能力的综合协调发展[3]。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创新展示设计教学中采纳了PBL模式,在教学中形成了敦煌壁画系列创新设计成果、故宫数字端门创新展示设计成果,并举办了“万物有灵”文化遗产数字化展览。课程过程中学生自主把握整个环节,自主完成前期调研、信息采集、方案构想与制定、项目实施与效果评估,最后完成反思性总结报告。
  3 技术思维:强化媒介应用与技术革新
  技术思维是展示设计教学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在教学中要善于使用高效的技术设备优化教学过程,更新实验方式、教学方式和辅导方式;另一方面,在展示設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重视多元媒介的应用并对技术的持续革新与迭代保持敏感性,鼓励学生借助不断发展的技术进行展示方式的创新设计。   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及计算机网络教学呈现出声音、模拟、图像的融合,为学生带来了形象化、动态化的教学内容展示,文化遗产展示设计课程必须合理运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技术。随着教育资源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学校可以建设课程教学网站,构建网络课堂,加强网络课程编制,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与多媒体进行积极互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文化遗产展示设计教育领域中已经引入了各种平台。Web Quests是一个教育环境,它提供大量文化遗产的在线资源,帮助开展以探究为导向的教育活动;Medc Game是一种协作式文化遗产互动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开展在线的参与性、互动性学习;MusEd平台提供了一个可重复使用的文化遗产内容的在线学习资源库;Castle Route敦促学生反思、调查、传播和共享协作环境中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内容;COLLAGE平台实现了各种IT教育理论,如移动学习、基于游戏的学习和协作式学习,允许学生创建自己的内容并实现共享、评估以及评论教育资料;COLLAGE平台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内容,支持课堂外的移动教育活动,平台上的学生可以在一个项目中进行协作,可供学生和教师同时使用。
  此外,学生还需接受关于新技术的培训,学习如何将最先进的工具纳入设计实验场,体验创新的设计实践操作,提出优化的文化遗产展示方案。现代展示除了二维和三维,还有第四维的声、光、电及数字交互媒体,除了视觉、听觉、嗅觉外,还有触觉。多种媒体可以调动观众的多重感官,让观众从被动的“看客”身份转变为展示物的操纵者、导演者[4]。新兴的多元技术在展示设计中逐渐被集中融合为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装置、展示为一体的媒介形式,打破了传统文化遗产保存、展示的空间限制和材料限制等局限面,使内容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处理、储存也更为便捷化。多媒体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为教学提供了更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设计实践提供了更多维度的创作空间以及更综合的创作材料。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梳理相关的技術资源清单,并随技术的迭代更新清单,鼓励学生使用这些新技术,从而丰富可供文化遗产创新展示使用的技术工具。
  4 评估方式:复合链式评估与改进反馈
  文化遗产展示设计教学重点教授的应当是设计思维与方法,学习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比设计成果更重要。一般的展示设计课程会以完成一幅效果图或者一个展示模型为评估量度,大部分学生都是闭门造车、独立完成,展示设计的制作流程和思考过程很难进入评估范畴,这就淡化了展示设计教学中对设计思维的培养、对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以及对真实的展示效果的评估。评估不是一蹴而就的点式评估,而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形成链式评估机制,对学生在课程中的整体外部行为进行全方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给出改进反馈。具体来说是使教学过程中包含的各个节点如前期调研、课堂讨论、创意策划、草图生成、团队合作及实践操作、项目流程执行、报告撰写等环节形成评估链条,以各个环节学生的外部行为变化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并适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反馈。
  基于PBL模式的文化遗产创新展示设计教学,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评估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对文化遗产创新展示设计研究中相关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包括文化遗产研究、研究方法、设计方法论,以及研究问题、提出假设、设计评估等能力评价;二是对各种设计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评估学生对设计适用性方法理论的掌握及在实际项目操作中对这些方法的应用;三是对设计流程的掌握,评估学生项目执行整体规划及每个阶段的实施过程;四是评估学生呈现和项目成果输出的能力,包括前期创意阐释、项目结项演示,具体包含幻灯片制作、演讲和项目成果输出(如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等;五是记录和发布结果的能力,主要评估学生展览策划、执行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能力。
  在基于PBL模式的文化遗产创新展示设计教学中,主要以非正式评估和正式评估这两种方式评估学生文化对遗产展示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的掌握情况。非正式评估的目的是给予学生反馈以帮助改进,非正式评估没有评估标记。正式评估则是用于改进反馈以及评估标记。围绕这两种方式,可以对学生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评估,一是以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以及讨论中的评价开展非正式评估,考查学生对教学材料的认知与理解,教师同步提供改进反馈;二是听取文献研究汇报,文献研究汇报由学生单独完成,对每位学生进行正式评估,考核学生项目前期的调研工作完成度,包括展示对象研究、展示方法、展示技术研究,主要评估学生对教学材料的分析能力,教师要提出改进反馈意见并作出评估标记;三是观察运行项目过程,正在运行的项目任务由团队完成,教师通过对成员在团队中的任务分配、协作状况、执行能力以及项目进度等方面的观察进行非正式评估并给予改进反馈;四是考核展示成果以及研究报告,根据展示设计成果和研究报告,正式评估展示设计和研究结果的质量,评估后教师作出评估标记。
  5 结语
  在基于PBL模式的文化遗产创新展示教学中,确立了以项目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将设计和工程作为一项社会性的团队合作活动来体验,这对教学活动的升级与优化有很大意义。基于PBL模式的文化遗产创新展示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尤其是在项目上,需要教师对项目进行恰当选择、有力驾驭与准确把控,让教学应用的项目保持在满足教学需求的正轨上,需要教师围绕项目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并对项目的操作强度进行调整与管理。与所有教学方法一样,基于项目的学习只有在实施中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英杰.杜威的“做中学”新释[J].课程.教材.教法,2015(06):122.
  [2] 刘岩.“项目牵动式”展示设计教学的倡导与创新探究[J].大众文艺期刊,2013(24):257.
  [3] 李小婧.基于CDIO理念的展示设计课程“三维度四阶段”教学模式研究[J].装饰,2020(04):128.
  [4] 毛建华.展示设计的跨界与境界[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05):180.
  作者简介:马晓娜(1985—),女,新疆伊犁人,艺术学博士,助理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融合创新设计、影像美学与文化、文化遗产数字化。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集民族精神、价值取向、地方特色为一体的珍贵资源。著作权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起着促进其良性发展的关键作用。在著作权框架下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商业价值开发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应该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在坚持保护为先的基础上给予传承者一定的称号、社会地位及经济利益,合理分配各项利益,协调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
期刊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将区域交通枢纽场景与人工智能数字交互技术相结合,为惠山泥人的传播与销售构建有效的渠道。区域交通枢纽具有环境封闭、受众闲暇、等待时间较长的特点,信息传播频次高、干扰少,能被受众更好地接收。在场景内引入人工智能交互技術,可实现直播大屏、互动小屏和受众手机屏的“三屏联动”。从传播角度分析,在大屏直播的普及性宣传基础上,向受众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内容,能够使受众从基础认知到深入地、个性化地
期刊
摘要:《福格特先生》一书是研究马克思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文献,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不容小觑。同时,本书也是一部文学论战性作品,是研究马克思写作风格的重要文献资料来源。本文以“庇护人和同谋者”其中一节为例,通过马克思对福格特的同谋者批判时所运用的文学艺术手法,分析此书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学色彩。  关键词:《福格特先生》;文学性;写作风格  1 背景介绍  《福格特先生》是马克思对庸俗民主主义者卡尔·福
期刊
摘要:街道作为最普遍的公共空间,承载人们日常通行以及丰富的户外休闲活动。打造良好舒适的街道空间环境可以增加城市居民户外活动的时长,从而延长使用者的使用时长,吸引人们停留,增加活力。本文以西安南二环太乙立交路段为调研对象,采用全天定点观察法,分析夏季街道空间中使用人群的行为活动以及选择的空间特征,进一步针对街道提出设计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行为选择;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环境心理学家和其他研究环
期刊
摘要:世界上的任何物体都呈现出一定的色彩,从而形成五彩缤纷的物质环境。色彩会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一定的作用,同时还会影响人的视觉感受,从而使物体的冷暖、比例等在人的主观感受中发生变化。本文论述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色彩的功能性和色彩搭配的重要性,探讨在商业性案例设计中应如何合理应用色彩搭配来强化空间的视觉感受。  关键词:色彩;和谐;需求  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纹样发展至今,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而在电影艺术中更是运用已久,对电影本身的视听语言等美学呈现和自身的推广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传统纹样在电影《赤壁》中的应用多元,而且在电影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给传统纹样的应用与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传统纹样;电影;《赤壁》;应用;推广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
期刊
摘要:社会化媒体塑造了情绪传播的场景空间,加剧新闻产制过程的“泛后真相化”趋势,并导致事实景观的碎片化,需要对后真相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方案。基于心理归因的视角分析后真相时代情绪传播的驱动因素,发现在社会普遍焦虑的情境中,受众群氓心理的无意识表达和选择性接触都会加剧舆论场内情绪“泡沫”的涌现,导致事实的客观性失灵。新闻业需要在新闻产制、内容、技术3个层面传播事实真相与重塑媒介公信力。  关
期刊
摘要: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翻译活动中得到体现。本文以《狼图腾》为例,分析译者在翻译选材、对原文的理解、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和文化的创造性处理等方面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论证译者在文学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狼图腾》;翻译;译者的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I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9-00-04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
期刊
摘要:《長物志》和《闲情偶寄》分别记录了中国古代明清两个时期的典型社会器物审美取向。《长物志》主张的“尚古”“崇雅”“求朴”“自然”的观念,与《闲情偶寄》所表现出来的“求新”“改造”“崇俭”“尚用”的思想有一定的对立和顺承关系。本文根据两书所传递出来的不同审美取向,从作者人生经历、社会背景这两个大的方面对明末清初时期器物审美取向产生的变化进行探究,得出两书所表现出的风格差异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及其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空间的生态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城乡规划学界开始对公园城市布局模式进行科学和合理的探究。本文探索“公园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并认为公园交通的可达性、网络的联系和共享是实现城市生态与生活的“三生合一”,即公园交通的可达性。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制定了规划设计策略,建设了“公园城市”。本文认为,建设“公园城市”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全局城市活力和区域城市群在生态环境格局上的整体协调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