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红与伤心碧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v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恨歌》的“落叶满阶红不扫”一句欠通顺,应改为“红叶落满阶不扫”。这样一改,通是通了,仍嫌别扭。原来这是“红叶落满阶”“不见人来扫”两句合并后的省略句。
  白居易把“红”挪到后面去,明知这样做欠通顺,还是挪了。他这样做,为了什么?为了使“红”从形容词变为名词。这样一变,把一句断成两截,把一个形容词剖成了两个形象:一个是“落叶满阶”的形象,一个是“红不扫”的形象。这样就把名词的“红”字突出了,使读者一瞥难忘。
  “红叶”这个词突出的是叶而不是红。白居易为了突出红,所以不顾语法习惯,挪移位置,以为己用。画家画秋山红叶图,点染一片胭脂红,并不细画叶片,有意使叶的形象模糊,使红的印象鲜明,也是为了突出一个“红”。画家使用的手法同诗人使用的手法如出一辙。
  这里的“红不扫”除了暗示幽闭状态外,恐怕还暗示着愁难消。满阶落红——满庭寂寞——满怀忧愁,这是一个从景到情的转换过程。某种景引起某种情,某种情寓于某种景。物我之间就这样互相影响着,这该是诗的辩证法。
  色彩的象征问题不宜说死了。认为某种色彩一定象征着某种情绪,那就未免太刻板教条。
  《长恨歌》里还有这样几句说到色彩和声音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夜雨声和风铃声,逃难的玄宗皇帝听了要“肠断”。月光的银白色,逃难的玄宗皇帝见了要“伤心”。那水碧,那山青,在逃难的玄宗皇帝看来,不可能是佳色,只能是“伤心碧”和“断肠青”。李白的《菩萨蛮》前半阕:“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在高楼上的那位愁人眼里,一带秋山碧得教人傷心,可作旁证。
  (源自《书鱼知小:细节里的古代生活真相》)
  责编:王晓静
其他文献
乔伊斯:喜欢自创新词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热衷于创造新词,尽管他所创造的大部分词并没有为大众所接受。《牛津英语词典》中收录了tattarrattat,将其定义为“一连串短促尖锐的叩击声或敲击声”,并引用了乔伊斯的例句I knew his tattarrattat at the door.(我知道他一直在敲门)。Tattarrattat也是《牛津英语词典》中最长的回文词。  乔伊斯自创的其它词
期刊
一  是23年前的事了,也是秋末,那时我在荆州市委宣传部任文艺科长。下班时部长急急地叫我到他的办公室,说:“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同志已在来荆州的路上了。徐部长是中国文化扶贫委员会主任,来考察农村文化生活状况,时间五天。他只让一个普通干部陪同他,我们商量你比较合适。徐部长是老革命,14岁在上海做地下工作,16岁入党;解放后曾先后任《文汇報》《北京日报》的社长、总编辑、北京市委副书记,德高望重。你
期刊
虽然不知手上这本《工人诗选》何时何地淘得,可以肯定的是,当初见到这个书名便心头一喜:我就是从工人开始写工业诗的呀!  《工人诗选》为“通俗文艺丛书”一种,闻秋编,群育出版社刊行,1949年12月出版,初版印数三千册,是新中国第一本工人诗选。此书有《写在前面》作为序言,编者通俗明白地说明了这本书的出版想法,文不长,照录如下:  “这里收集的工友同志们的诗歌,大部分是解放后江南城市工友同志们的初期创作
期刊
书库:喻博学饱识之士。  《隋书·公孙景茂传》载:他“少好学,博涉经史”“时人称为书库”。  书癫:喻指读书入迷、忘形似癫的人。  陆游在《寒夜读书》一诗中曾用“书癫”一词自我解嘲,诗云:“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书橱:喻学问渊博之人。  《宋史·吴时传》载:“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成橱’。”又宋代的李纲以博览群书、博学强记闻
期刊
百城:称藏书富者为拥“百城”。《北史·李孝伯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书田:以耕田喻读书,所以书也称“书田”。典故出自王迈《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愿子继自今,书田勤种播。”  经笥:经,泛指最重要的有指导性的著作;笥,装书的箱子。后人用“经笥”代好书多,用“腹笥”喻博学。《后汉书·文苑传·边韵》:“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  万卷:喻博学,后人用以代指数量惊人的书。杜甫
期刊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研究表明,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的原始先民有蛙神崇拜。到了农耕时期,人们认识到青蛙可以捕食害虫,有利农业,于是开始有意识地保护青蛙,甚至出台了相关政策。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条律令竟使得小小的青蛙名留司法审判史的一桩奇案。  不祭祀者不得安  由于青蛙需要在雨水充沛的浅水中交配产卵,所以雨下得越大,雄蛙求偶的叫声越大,而古人并不了解这一点,误认为青蛙是一种能够求雨的神物,因而对其
期刊
提到秋天,现代人往往会想到秋高气爽,赶紧出游。古人提到秋天,往往会想到秋风落叶,亲人分别,伤感落泪。古人的这种感触被称为“悲秋”。古代的读书人在启蒙时会接触大量经典文章,他们通过学习经典,增长文化。这种学习模式造成的经典文章的思想主旨,会影响一生。  早在先秦时期的骚体诗中就已经出现了“悲秋”这个主题,比如宋玉写过:“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可以说,在古代的教育体系中,“悲秋”这
期刊
部编版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收录了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书中对“欲饮琵琶马上催”一句做了注释:“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按照这种说法,骑在马上弹琵琶就犹如急急地吹响集结号,为的是催促将士们出发。然而,这里的“催”真的指“催人出发”吗?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催”的本义就是催促,从古至今很多人
期刊
一个农夫进城卖驴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系着一个小铃铛。  三个小偷看见了。  一个小偷说:“我去偷羊,叫农夫发现不了。”  另一个小偷说:“我要从农夫手里把驴偷走。”  第三个小偷说:“这都不难,我能把农夫身上的衣服全部偷来。”  第一个小偷在道路的转弯处悄悄地走近山羊,把铃铛解了下来,拴到了驴尾巴上,然后把羊牵走了。  农夫四处环顾了一下,发现山羊不见了,就开始寻找。  这时,第二个小偷走到农夫面
期刊
陶渊明有一首有名的诗《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意思是,某一天我实在饿得不行,也不知道去哪儿找口吃的,走着走着来到一个地方,敲开门却不知怎么说了。主人一看就明白我的意思,招呼我进门,结果开心地聊了半天,互相聊得倾心,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