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线索甄别与开展民事法律监督着陆点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虚假诉讼是法律名词,白话就是打假官司。近年来,假讨债、假离婚、假破产、假买卖等打假官司情况愈演愈烈,并演变出各种不同形态。民事诉讼当事人通过恶意串通、伪造证据、捏造事实、虚假陈述、无权代理等多种形式,利用法院审判权、执行权,将原本不存在的法律关系通过骗取法律文书的方式合法化,从而达到转移资产、逃避债务的目的。虚假诉讼不仅损害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权益,获取自身非法利益,也妨碍司法秩序,藐视司法权威,危害了社会诚信体系。
  关键词 虚假诉讼 民事法律监督 无权代理
  作者简介:徐颢真,松阳县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6-131-02
  【案例索引】
  [法院审理]
  2013年6月25日,原告宋某特别授权委托法律工作者潘某,向松阳县人民法院起诉叶某夫妻二人(叶某为私营业主,妻子为公务员),要求二人归还借款本金80万及利息(按述:本金45万于2011年8月15日借,月息2%按计算;本金35万于2011年12月25日借,月息2%按计算)。同日,双方由松阳县涉诉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主持调解达成协议,约定:叶某夫妻于5天内归还宋某借款80万元及利息。同日,双方协议经松阳县人民法院(2013)丽松调确字第273、274号民事裁定书作出司法确认。
  2013年8月,宋某又以叶某夫妻二人未还款为由,向松阳县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并即时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由叶某妻子每月工资给付宋某以归还借款,至该80万借款本息还清止。
  [检察审查]
  2013年10月,民行部门对该两起民间借贷案立案审查,对宋某、叶某夫妻家庭往来账目进行了调查核实,并询问了四人,查明该案诉讼主体虚假、诉讼事实虚构、诉讼目的违法,属于典型的虚假诉讼。松阳县人民法院(2013)丽松调确字第273号、第274号民事裁定书应依法予以撤销。2013年12月16日,我院经检委会讨论后,依法向松阳县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书。2014年3月18日法院裁定再审。目前该案再审过程中。
  【监督分析】
  所谓虚假诉讼,是指民事诉讼各方当事人恶意串通,采取虚构法律关系、捏造案件事实方式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利用虚假仲裁裁决、公证文书申请执行,使法院作出错误裁判或执行,以达转移资产、逃避债务、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其具有的典型特征不再赘述,下面仅就如何甄别虚假诉讼的线索和怎样入手落定证据作简述。
  一从常理入手,疑点筛选甄别虚假诉讼线索。虚假诉讼双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诉讼行为呈现一定的不合理性是其重要表象。首先从常理入手,采取“疑点筛选”方法。对于涉虚假诉讼的民事案件,按“假官司”的典型特征,通过审查法院原审卷和对案外利害关系人谈话,确定案件疑点,当疑点形成较明显嫌疑时,进入立案程序,进而根据疑点进行针对性的调查核实,有效甄别和发现虚假诉讼线索。就本案而言,立案疑点有5:(1)原告宋某的特别授权委托代理人为被告叶某公司的法律顾问;(2)原、被告双方,都为遂昌县常住人口,原告却舍近求远到松阳县人民法院起诉;(3)案件主要证据“借条”,落款时间虽显示为2011年8月和12月,但纸张崭新且有明显人为揉搓造旧情况;(4)案件一日内立案、确认、结案,调解笔录显示整个过程无抗辩;(5)按关系人所述,被告之一公务员叶某已依约于2013年7月将工资支付给原告归还借款,按常理原告不存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理由,然原告仍于8月到松阳法院申请执行叶的工资,与常理不通。
  二从书面证据入手,初查着眼收集巩固证据。无论从民事上推翻错误裁判,还是从刑事上制裁违法当事人,都讲求证据。依据新修的民诉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开展民事法律监督有了调查核实权。涉假诉讼的双方,通过筛查其协议、合同履行手续、款项支付凭证、银行账户等,往往都能发现查证结果与当事人诉称事实存在明显矛盾,从而进一步证实诉讼虚假。就本案而言,民间借贷的双方对大笔金额的借贷,一般都能在银行明细账目中得到印证。通过调取双方银行账户交易明细进行核算、分析,与当事人诉称的矛盾,便可作为初查的证据。同时,该账户明细亦是突破虚假诉讼当事人心理防线的重要证据。本案,我们调取并全面核算分析了涉案人员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25日银行账户,发现原告夫妻所有的银行账户形成不了35万或45万元的借款。从账目中能间接印证原告宋某2002年下岗后一直未再就业,家庭收入仅靠丈夫一人工资,且要负担孩子大学费用。这在客观上也佐证了该家庭无大额资金用于借贷。同时,从调取的多份银行交易确认单上,可见“宋XX”的签名与授权委托书上原告“宋XX”签名肉眼便能辨识非同一人所署,从而推断出该特别授权委托书非原告本人所出。
  三从内部协作入手,配强办案力量落定诉讼虚假证据。民行部门开展民事法律监督,对外围证据能较顺利取得,但对最有力直接的证据,即涉诉讼双方“口供”却不能如刑事案件般相对封闭的对当事人传讯超过24小时。而现实中虚假诉讼双方几乎都为恶意串通,攻守同盟,隐蔽性强,而“口供”突破是案件推进的关键所在。是此,我院从内部协作入手,配强办案力量,由分管副检主办,调配1名侦监、2名反贪干警和民行干警组队,集各科业务优势,数次召开案情讨论会,讨论补齐外围证据前提下,列询问提纲对询问方式、切入角度、证据要求、突发状况等尽量思虑周全。定时,两组人员同时对原、被告双方进行询问,一抢时间二防串供,很好的应对该案当事人提出有心脏病不能受刺激等突发状况,顺利取得双方当事人笔录。证实了:(1)本案整个诉讼过程均由被告操作。主要证据即35万、45万借条为被告之一叶某于诉前书写签名后交妻子签字,原告宋某从未见到也不知有此两张借条;(2)本案诉讼主体虚假。叶某伪造原告的签名在特别授权委托书上签字后,以自己公司的法律顾问为原告的特别授权代理人,以原告宋某名义向松阳法院提起诉讼告自己。宋某作为原告对整个案件的诉讼、调解、裁定和申请强制执行等诉讼过程从未参与且对诉讼结果一无所知。(3)双方当事人间都认可不存在这两笔借款,作为公务员的被告之一叶某工资至今一直仍由其本人支取使用,即不存在所诉的债权债务关系,借款凭证为伪造,借贷关系虚构;(4)被告叶某夫妻二人的真实目的是为转移资产、逃避债务。叶某夫妻二人名下公司、房产早于诉讼前“转卖”,至诉讼时公开的家庭财产可查的即为妻子的工资。2013年6月,叶某夫妻因另一真实债务纠纷被诉至松阳县人民法院后,为保住妻子工资不被执行,此二人虚构了(2013)丽松调确字第273号、274号裁定的借贷关系,制造虚假诉讼,将原本不存在的债权通过骗取法律文书的方式合法化,以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
  此外,在打击虚假诉讼工作中,民刑的法律监督应双管齐下,公、检、法、司部门间应形成左右互动、合力推进的打击和预防虚假诉讼工作格局,方能彰显司法公正,维护法律权威。对于尚未构成犯罪的,法院应对制造虚假诉讼,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人予以罚款、拘留;对于伪造、毁灭重要证据情节严重,性质恶劣构成犯罪的,我们可以检察建议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协助当事人提起或者参与制造虚假诉讼的律师,司法行政部门应给与相应的行政处罚。部门间的协调一致是有效打击虚假诉讼的保障。
  虚假诉讼作为检察机关民行部门开展法律监督切入的一个新课题,如何做好线索甄别,找准案件着路点,创新案件查办思路,树立正确的办案理念是当下办理虚假诉讼案件的关键。
其他文献
摘 要 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理论,自此人类开始对基因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如何进一步将已经解析的基因组情报加以充分利用,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课题,同时与基因技术相关的伦理、法律以及社会问题研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基因隐私权即为被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对基因隐私权的概念、特征以及保护现状作为切入点,提出对我国基因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 基
摘 要 非法所得可税性的问题前几年在财税法学界一直是争论的热点问题,学者大体分为两派,对非法所得应当征税成为主流观点。也有学者对这场争论提出了新的见解,提出将“时间”纳入考量的范围,否则会使争论走入误区。本文认为在讨论非法所得是否应当纳税时,应当首先对“非法所得”的内涵做出合理界定。本文按照争论提供的框架线索,将“非法所得”进行具体分类,以确定争论双方讨论的“非法所得”的真正内涵,从而使争论的方向
摘 要 对经营者集中行为的实质审查是反垄断法中的重要制度,其具体的实践状况直接决定了这一制度能否实际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在松下收购三洋案中界定相关市场、评估市场竞争状况、评估社会公共利益、确定最终对策等方面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对我国经营者集中审查制度提出了提高经营者集中审查的透明度、完善市场竞争状况评估标准、完善附条件批准制度等改进建议。  关键词 松下收购三洋
摘 要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规范简化农村建设用地的流转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为例,探讨农村土地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问题。  关键词 农村 建设用地 流转模式  作者简介:饶碧霞、吴容,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
摘 要 “动产依交付,不动产依登记”的权利移转规定与我国立法不符。依据《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不动产所有权移转原则上应以交付为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物权法》明确了法律规定不动产物权移转应登记的,自登记于不动产登记簿上生效。我国立法对于设施农用地农业设施所有权移转并无特别规定,因此应以交付移转其所有权。在“以物抵债”情形下尚须对协议的效力进行审查。  关键词 不动产所有权 农业设施 移转 规则 
摘 要 情讯和刑讯是两宋时期刑事诉讼中极具特色的审讯制度。本文通过以《折狱龟鉴》这一宋代极具历史价值和代表意义的狱例专辑中的案例,对宋代情讯和刑讯分别进行概括阐述,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对宋代情讯和刑讯制度进行评述,来探讨对当代刑事诉讼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宋代 情讯 刑讯 口供 刑事诉讼  作者简介:石迎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9
摘 要 “间接侵权”是我国学者继评析“Napster案”“Groskter案”之后高调引进并归纳出来的“创造性成果”。但英美判例形成的“辅助侵权”与“引诱侵权”并不能直接适用于我国网络著作权领域,相反能为我国已有的共同侵权制度所代替,因此,应适当解释帮助侵权、教唆侵权,以解决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  关键词 间接侵权 辅助侵权 共同侵权  作者简介:刘平,武汉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少数民族形成了蕴含着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与生活方式的习惯法。但由于各种原因,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与我国现代刑法存在着差别甚至矛盾,这使得刑法在当地适用遇阻碍,司法机关难以执行判决,也不利于维护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而现今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刑事方面的习惯法与刑法在调整当地刑事案件上形成了有机统一的司法机制,国
摘 要 社会秩序是维系社会共同体的存续的必要前提。为了维护社会秩序,适应从“善政”走向“善治”的新型国家与社会关系,从“统治”走向“治理”的公共行政新范式,必须更新社会治理理念,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与社会的主体作用,从而缓解政府在现代社会治理中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关键词 秩序 社会 治理 善治 范式  作者简介:王仕军,中共绵阳市委党校副教授,绵阳市第九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
摘 要 被害人过错影响犯罪人刑事责任的问题,已在司法实践中受关注,但因其为酌定量刑情节,审判实践中的量刑不均衡难免存在。本文将从被害与加害的关系入手,对被害人过错的内涵、法定化依据及国内外的相关立法进行有益探索并提出完善建议,以期对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被害人过错 量刑情节 法定化  作者简介:许妙贤,深圳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