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思维可视化”策略的运用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xingshua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含实物图示)或图示组合把本来不可见的思维呈现出来,使其更加清晰。这是一种高效工作和学习的策略。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他们在学习时对“思维可视化”有着极大的需求。将“思维可视化”策略运用到幼儿的科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幼儿主动建构科学经验,形成科学思维。
  一、前期经验可视化——猜测促思
  幼儿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教育内容生活化。来源于生活的科学活动内容,是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的。
  猜测是幼儿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幼儿以自己的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加工、归纳,或将其与有类似关系的特例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再通过推理、联想和综合,对结果作出预测性的判断。当然,这些判断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无论正确与否,我们都可以通过猜测、记录等方法把猜测结果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重难点,也能让幼儿在分享观点的同时清楚地看到同伴的猜测,促使他们去思考、探究、验证。
  例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弯管穿越”中,在探究哪些材料可以穿越弯管前,教师出示了一张图表,上面画有小珠子、游戏币、游戏棒、扭扭棒等,让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穿越弯管(打√),哪些不可以(打×)。由于这些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很快就把他们的猜想记录下来了。由于个体发展的差异,猜测记录的结果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把这种有差异的信息传递给幼儿,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探究,主动思考,建构新的认知体系。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将猜测结果记录下来,就是幼儿前期经验呈现的过程,是“思维可视化”的一种表现。
  二、思维过程可视化——梳理构思
  幼儿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主要是基于动作或形象,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动作停止或形象消失,都会影响他们思维的完整性、连贯性。如果把他们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助他们一臂之力,效果就会大大提升。
  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浮力秤”中,在幼儿初步探究出纸杯承重与水位高低之间的逻辑关系后,教师抛出问题:“怎么利用一袋50克的玉米称出更多袋50克的玉米?”
  这是一个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的问题,即需要先通过已知的50克袋装玉米找到水位升高的位置,然后再反过来,依据水位上升的这个位置来称出其他50克玉米。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挑战性比较强。幼儿思考交流、分享表达都比较零碎,缺乏连贯性和条理性。
  教师采取的方法是适时地将称玉米的步骤图一步步呈现出来,将他们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帮助他们梳理称量步骤,为后面称量玉米打下基础。
  三、思维结果可视化——倒推反思
  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活动并不一定要幼儿自己探究得出结果,幼儿也不可能思考探究出所有的结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需要给幼儿这些结果。相反,当结果率先出现,反而会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和继续探究,甚至能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培养他们灵活的思维能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筷子架桥”中,幼儿需要探索用筷子架桥,实现三个桥墩中心能够置物的目标。第一次探索,三个桥墩间距小于筷子的长度;第二次探索,桥墩间一个间距大于筷子的长度;第三次探索,三个桥墩间距全部大于筷子的长度。前两次架桥难度适中,幼儿在自主探索中获得了成功,第三次探索失败了,因为相邻筷子上下错落交叉的架构方法,需要打破前两轮筷子架构的思维定式,是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很难想得到的。
  如果一味让幼儿自主探究,获得成功的概率非常小,反复的失败往往会令幼儿感到沮丧,从而失去探究兴趣。如果教师直接示范,或者手把手教给幼儿方法,幼儿虽然能成功,但探究的乐趣也会大大减少。
  如何既能保持幼儿的探究兴趣,又能让他们自己架构成功呢?
  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出示一张已经架构好的实物图示,让幼儿仔细观察和思考筷子的架构形式。从这张图里面,幼儿主动获取了有效信息:相邻筷子之间是一上一下错落交叉、互相支撑的,有别于原有经验。经过尝试,幼儿很快挑战成功了。
  这种可视化思维结果的前置,就像是一种倒推法,让幼儿反向思考。幼儿在挑战欲的驱使下,必须先仔细观察桥的架构方法,解开架构的秘密,再运用这种方法去尝试,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思维方向可視化——拓展激思
  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幼儿的科学活动并不是玩一次就结束了。科学现象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如果幼儿能沿着一定的方向继续思考、探究,形成一系列相关的项目活动,就有可能通过多次探究,概括出科学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因此,我们根据具体的科学活动,将这种思维方向呈现出来,让幼儿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例如,在科学活动“制作瓶盖不倒翁”的最后环节,教师展示了用气球、纸杯、蛋壳等生活中常见材料制作的不倒翁,帮助幼儿拓展思维。这种思维方向的延伸,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究和制作的兴趣,也为幼儿打开了更大的思维空间。
   此后一段时间,幼儿陆续自发地从家里带来了蛋壳、纸杯、气球等材料,在区域游戏中制作不同材料的不倒翁。当缺少材料时,他们还会积极思考用什么材料降低重心。例如,在用纸杯制作不倒翁时,为了降低重心,幼儿用到了五子棋、油画棒、橡皮、电池等材料。
   在一系列科学小制作活动中,幼儿还创造性地发现小罐子、半圆形或半环形单元积木、透明胶带、双面胶等都可以用来做不倒翁。
   思维方向的拓展延伸,不仅引发了幼儿关于不倒翁的项目化科学活动,而且让幼儿创造性地思考可以降低重心的多种材料,并找到了不倒翁玩具之间的逻辑关系:只要能滚动的、中空的或者能摇动的(如半圆形单元积木等)都可以用来做不倒翁。
  爱因斯坦说:“我的所有点子都是通过画图得来的,语言只不过是我用来向别人解释我的想法的工具。”我们应当重视“思维可视化”策略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运用,将科学探究的焦点集中到思维上,让幼儿主动思考,学会思考。这对培养和发展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秋天,中班幼儿的主题活动“走进田野”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观察秋天景色的过程中,孩子们被秋天树叶飘落的美景所吸引,纷纷说:“树叶飘下来像蝴蝶在飞。”“树叶落下来像在跳舞,很漂亮。”“树叶是转着圈圈落下来的。”……  看到孩子们对“树叶飘落”的自然现象这么感兴趣,在餐后散步时,我便带着他们一起去观察幼儿园内树叶飘落的样子。这次大家观察得更仔细了。  圆圆说:“树叶飘下来慢悠悠的。”  丁丁说:“我看
期刊
新时代,课程内容的思政化趋势日趋明显,各门课程积极发掘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高中地理课程是我国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加强高中政治地理教育的关键作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地理课外实践,实现课堂课外协同育人,在教学中坚持唯物论,融入哲学观点,从而实现地理思政教育。
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开展评估工作,几乎是所有幼儿园都要面对的课题。在幼儿园评估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共性问题: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琐碎,评估工作成为额外负担;尽管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手,可教师还是觉得缺少抓手;大家普遍知道评估很重要且不能不做,但不知道该怎么做;幼儿园在开展评估工作时,习惯将评估与教学分开,脱离日常教学做评估;就幼儿园课程而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
期刊
春天时在幼儿园种植园地里种下的花生,到秋季学期开学时成熟了。在本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敏感、用心的好老师,她不仅在花生生长过程中克服了疫情的阻碍,让孩子们从班级微信群上通过照片了解了花生的生长情况,而且在花生成熟以后积极地组织孩子们参加挖花生、洗花生、剥花生等活动,并打算让孩子们将收获来的花生做成不同的食物;她能识别出在花生的种植、收获、加工成食品这样稀松平常的事物中有丰富的内容可以让孩子们探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