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整体素质的要求,对学生会计素质要求和培养模式的整体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就社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展开了分析与讨论,主要通过在社会需求的背景下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社会需求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希望给予相关人士一些启发。
关键词:社会需求;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引言:
近些年来,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服务的范围以及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会计职业相应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由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本科学校以及高职学校增设了会计相关的专业。我国现会计职业教育的现状,重视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会计教育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会计专业知识出现滞后并且相对分散,进而导致我国从事会计行业的相关人员就业范围窄,能力和适应力较低,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就业形势严峻,迷失方向。尤其是一直延续本科会计教育模式的高职院校,这类问题更为突出与严重。究其原因,导致这类问题的根本在于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脱节,很多高职类院校跟风开设会计专业,其师资水平不高,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模糊,培养模式老套,未能突出高职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在培养人才方面,过度模仿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上无创新,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逐渐偏离了高职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
一、社会视角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暴露出的问题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符合社会现实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但许多高职类院校并未针对其就业范围的局限性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未能把握住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我国中小企业数不胜数,类目繁多,每一行业都有其会计工作的不同流程,这就加大了会计学习的难度及其复杂性,这些也无不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验。另一方面,高职类院校的会计职业教育更注重知识理论,轻视学生在团结协作、人际交往、组织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这也暴露了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高校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不合理的事实,成为其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
(二)培养目标高职特色不明显
高职类会计职业教育模式基本沿用本科的教育培养模式,本科阶段的培养模式更注重理论的学习,但这并不适合培养方向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类院校。高职类院校应更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能够快速适应社会中的工作需要,而非一昧的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高职类院校要充分分析会计人才的社会需求,结合学生素质和综合素质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很多高校在制定其培养方案时,脱离了学校的自身实际情况,未能突出其专业地位,忽视了对于学校师资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学校培养目标不明确,逐渐偏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没有真正突出高职类学校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学校很难培养出操作能力强、专业性强、适应性强的毕业生。因此,高职类会计职业教育要与本科教育区别开来,教学重点转移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来,突出高职类教育的特点。
(三)培养目标重理论轻实践
一些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在教学计划上明确表明,课程的时间配置要注重理论轻实践。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实践的深度远远不够,导致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大学生与企业经济活动之间的距离也逐渐分离,无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的实践能力,降低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使会计人员的培养只能从书本到书本,缺乏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的勇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导致学生今后工作基础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差。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影响因素及重构
(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影响因素
(1)经济环境
伴随快速发展的经济,迎来了新的信息时代。会计也受到时代变化的影响,现代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环境对基础会计理论的影响,传统会计理论局限于适应工业经济;二是经济环境对会计方法的影响,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需求、供给和处理的多样化,电子会计凭证的出现,促使了会计方法的更新和网络财务的出现,三,经济环境对会计功能的影响,会计将从事静态会计向动态会计和事物管理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因此,伴随新时代的大背景,高职类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随之调整,以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
(2)就业岗位
由于各类高校会计专业的盲目扩招,使得会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绝大多数职业会计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会计业务简单,工作要求比较全面,但会计技能和工作量较大,许多会计本科学生和研究生不适应或不愿意为中小企业工作,又具有大量会计需求的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规格要求相对较低,这就为大量职业会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财力不足等原因,由于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待遇要求不高,成为中小企业招聘的对象,这就要求高职会计教育要有效地以就业为导向制定培养目标。
(3)学生素质
大部分高職学生的录取分数相对于本科来说并不高,甚至有的高职院校也存在着招生不足的现象,再加以弥补的记录,因此,高职学生的起点低,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经过短暂的三年的学习,不能要求他掌握全部的工作能力,也就是说,要更加重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不是通识教育。所以,应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
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进行规整。我们知道高职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的人才。应该重视学生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素质的培养,抓住这条主线,逐渐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形成面向基层、面向岗位、面向应用、面向实践的教育教学特色。因此,高职教育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专业能力的提升,加强岗位适应能力,加强高职与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通过高仿真会计数据和校企合作单位的实际会计数据进行培训,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相关岗位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满足用人单位相应会计专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实现专业培训目标与专业活动的零距离。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只有这样学生离开学习,将来走向社会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首楠. 社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J]. 财会通讯, 2012(3):44-46.
[2] 何旭娟. 社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 商情, 2016(22).
[3] 陆亚娟. 基于区域需求视角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J]. 经贸实践, 2016(1):289-290.
关键词:社会需求;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引言:
近些年来,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服务的范围以及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会计职业相应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由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本科学校以及高职学校增设了会计相关的专业。我国现会计职业教育的现状,重视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会计教育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会计专业知识出现滞后并且相对分散,进而导致我国从事会计行业的相关人员就业范围窄,能力和适应力较低,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就业形势严峻,迷失方向。尤其是一直延续本科会计教育模式的高职院校,这类问题更为突出与严重。究其原因,导致这类问题的根本在于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脱节,很多高职类院校跟风开设会计专业,其师资水平不高,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模糊,培养模式老套,未能突出高职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在培养人才方面,过度模仿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上无创新,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逐渐偏离了高职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
一、社会视角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暴露出的问题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符合社会现实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但许多高职类院校并未针对其就业范围的局限性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未能把握住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我国中小企业数不胜数,类目繁多,每一行业都有其会计工作的不同流程,这就加大了会计学习的难度及其复杂性,这些也无不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验。另一方面,高职类院校的会计职业教育更注重知识理论,轻视学生在团结协作、人际交往、组织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这也暴露了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高校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不合理的事实,成为其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
(二)培养目标高职特色不明显
高职类会计职业教育模式基本沿用本科的教育培养模式,本科阶段的培养模式更注重理论的学习,但这并不适合培养方向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类院校。高职类院校应更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能够快速适应社会中的工作需要,而非一昧的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高职类院校要充分分析会计人才的社会需求,结合学生素质和综合素质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很多高校在制定其培养方案时,脱离了学校的自身实际情况,未能突出其专业地位,忽视了对于学校师资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学校培养目标不明确,逐渐偏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没有真正突出高职类学校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学校很难培养出操作能力强、专业性强、适应性强的毕业生。因此,高职类会计职业教育要与本科教育区别开来,教学重点转移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来,突出高职类教育的特点。
(三)培养目标重理论轻实践
一些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在教学计划上明确表明,课程的时间配置要注重理论轻实践。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实践的深度远远不够,导致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大学生与企业经济活动之间的距离也逐渐分离,无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的实践能力,降低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使会计人员的培养只能从书本到书本,缺乏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的勇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导致学生今后工作基础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差。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影响因素及重构
(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影响因素
(1)经济环境
伴随快速发展的经济,迎来了新的信息时代。会计也受到时代变化的影响,现代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环境对基础会计理论的影响,传统会计理论局限于适应工业经济;二是经济环境对会计方法的影响,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需求、供给和处理的多样化,电子会计凭证的出现,促使了会计方法的更新和网络财务的出现,三,经济环境对会计功能的影响,会计将从事静态会计向动态会计和事物管理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因此,伴随新时代的大背景,高职类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随之调整,以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
(2)就业岗位
由于各类高校会计专业的盲目扩招,使得会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绝大多数职业会计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会计业务简单,工作要求比较全面,但会计技能和工作量较大,许多会计本科学生和研究生不适应或不愿意为中小企业工作,又具有大量会计需求的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规格要求相对较低,这就为大量职业会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财力不足等原因,由于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待遇要求不高,成为中小企业招聘的对象,这就要求高职会计教育要有效地以就业为导向制定培养目标。
(3)学生素质
大部分高職学生的录取分数相对于本科来说并不高,甚至有的高职院校也存在着招生不足的现象,再加以弥补的记录,因此,高职学生的起点低,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经过短暂的三年的学习,不能要求他掌握全部的工作能力,也就是说,要更加重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不是通识教育。所以,应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
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进行规整。我们知道高职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的人才。应该重视学生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素质的培养,抓住这条主线,逐渐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形成面向基层、面向岗位、面向应用、面向实践的教育教学特色。因此,高职教育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专业能力的提升,加强岗位适应能力,加强高职与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通过高仿真会计数据和校企合作单位的实际会计数据进行培训,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相关岗位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满足用人单位相应会计专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实现专业培训目标与专业活动的零距离。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只有这样学生离开学习,将来走向社会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首楠. 社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J]. 财会通讯, 2012(3):44-46.
[2] 何旭娟. 社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 商情, 2016(22).
[3] 陆亚娟. 基于区域需求视角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J]. 经贸实践, 2016(1):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