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如何把语文教材读厚,如何让学生运用阅读的技巧、方法主动获取新知,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呢?这必然要依赖课外阅读。通过课前收集、课外拓展、习作牵引、注重积累等方式,阅读文章,启迪智慧;读人生,获得感悟;阅读生活,拓展视野,培养能力。
【关键词】学生 主动课外阅读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86-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显然,光靠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如何把语文教材读厚,如何让学生运用阅读的技巧、方法主动获取新知,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呢?这必然要依赖课外阅读。可是,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是往往走马观花,看得多,印象少,不能持之以恒。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效果呢?笔者认为,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课前收集,小荷初绽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文章写作的背景,人物简介及相关文字资料,不仅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能加深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培养他们查阅资料,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只要让学生拥有了阅读的好奇心,就会产生阅读的冲动,阅读才更有效。如教学《宋庆龄》一文时,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有关宋庆龄的一些动人的小故事,就会深刻体会到她追求民主 平等的伟大一生。课堂师生交流,就会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就会初尝阅读的甜头,犹如嫩荷初绽,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收获越来越多,人生体验越来越丰富。
二、课外拓展,余音未了
语文教材是学习语文的典型材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其内容,领悟其表达方法,帮助学生看见他看不见的东西,同时教学的本质不是教师给了学生多少,而是学生自己得到了多少。然而,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取决于个体人生经验。要丰富学生的个体体验必须增加课外阅读量,让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之后,教师有意设置悬念: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让周瑜自叹不如。可周瑜毕竟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怎能善罢甘休。那么周瑜将采取什么手段,诸葛亮命运如何呢?面对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到扑进书里,大饱为快。这样,教师适时的引导,让语文课堂曲虽终,但情未了。课外阅读成了孩子们精神的食粮,就爱读,乐于读。
三、习作牵引,吸金纳萃
习作历来是令学生头疼的事,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经历少,观察少,胸中积累的素材少,写时发觉无物可写,无事可叙。俗话说:他山只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更多的感性材料。如写一个人的外貌,让学生收集更多的人物外貌描写,感悟不同人的不同特点,懂得如何抓住这一特点进行细微描写。千片绿叶千种不同,千种不同就会有千般描写。有意地让学生阅读某一类文章,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有的放矢地阅读,就会使学生掌握其规律,潜移默化地运用,习作能力逐步提高。
四、注重积累,艺海拾贝
儿童时代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每一个鲜活的事物总会引起孩子们无限的遐思,抓住他们,记下他们的身影,写下自己的感受,将是人生中最美的记忆。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阅读它们,读懂它们,自己就会慢慢成长。别人一句富含哲理的话,一个动人的微笑,一片美丽的云彩,一则精彩的消息,一段优美的句子,一个活力的词语,都可以成为积累中的珠贝。教师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收集比赛,看看谁积累得多,整理得好,内容更丰富。从而养成阅读习惯。在日积月累中,学生就会发现自己拥有了一双坚实的翅膀。
阅读文章,启迪智慧;读人生,获得感悟;阅读生活,拓展视野。让我们的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地阅读,在阅读中茁壮成长吧!
参考文献:
[1]王思红.学会阅读.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3)
[2]杨兴平.呼唤本色语文教学,净化教学理念[R].2010
[3]王航舟.文本细读,徜徉在语言之途[J].山西:教学月刊社,2010,7-8
[4]韩雨.让“读”在语文课堂大放异彩[J].河北:教学月刊社,2010,5
【关键词】学生 主动课外阅读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86-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显然,光靠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如何把语文教材读厚,如何让学生运用阅读的技巧、方法主动获取新知,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呢?这必然要依赖课外阅读。可是,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是往往走马观花,看得多,印象少,不能持之以恒。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效果呢?笔者认为,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课前收集,小荷初绽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文章写作的背景,人物简介及相关文字资料,不仅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能加深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培养他们查阅资料,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只要让学生拥有了阅读的好奇心,就会产生阅读的冲动,阅读才更有效。如教学《宋庆龄》一文时,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有关宋庆龄的一些动人的小故事,就会深刻体会到她追求民主 平等的伟大一生。课堂师生交流,就会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就会初尝阅读的甜头,犹如嫩荷初绽,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收获越来越多,人生体验越来越丰富。
二、课外拓展,余音未了
语文教材是学习语文的典型材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其内容,领悟其表达方法,帮助学生看见他看不见的东西,同时教学的本质不是教师给了学生多少,而是学生自己得到了多少。然而,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取决于个体人生经验。要丰富学生的个体体验必须增加课外阅读量,让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之后,教师有意设置悬念: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让周瑜自叹不如。可周瑜毕竟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怎能善罢甘休。那么周瑜将采取什么手段,诸葛亮命运如何呢?面对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到扑进书里,大饱为快。这样,教师适时的引导,让语文课堂曲虽终,但情未了。课外阅读成了孩子们精神的食粮,就爱读,乐于读。
三、习作牵引,吸金纳萃
习作历来是令学生头疼的事,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经历少,观察少,胸中积累的素材少,写时发觉无物可写,无事可叙。俗话说:他山只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更多的感性材料。如写一个人的外貌,让学生收集更多的人物外貌描写,感悟不同人的不同特点,懂得如何抓住这一特点进行细微描写。千片绿叶千种不同,千种不同就会有千般描写。有意地让学生阅读某一类文章,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有的放矢地阅读,就会使学生掌握其规律,潜移默化地运用,习作能力逐步提高。
四、注重积累,艺海拾贝
儿童时代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每一个鲜活的事物总会引起孩子们无限的遐思,抓住他们,记下他们的身影,写下自己的感受,将是人生中最美的记忆。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阅读它们,读懂它们,自己就会慢慢成长。别人一句富含哲理的话,一个动人的微笑,一片美丽的云彩,一则精彩的消息,一段优美的句子,一个活力的词语,都可以成为积累中的珠贝。教师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收集比赛,看看谁积累得多,整理得好,内容更丰富。从而养成阅读习惯。在日积月累中,学生就会发现自己拥有了一双坚实的翅膀。
阅读文章,启迪智慧;读人生,获得感悟;阅读生活,拓展视野。让我们的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地阅读,在阅读中茁壮成长吧!
参考文献:
[1]王思红.学会阅读.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3)
[2]杨兴平.呼唤本色语文教学,净化教学理念[R].2010
[3]王航舟.文本细读,徜徉在语言之途[J].山西:教学月刊社,2010,7-8
[4]韩雨.让“读”在语文课堂大放异彩[J].河北:教学月刊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