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BT是政府通过合同约定,将拟建设的某个基础设施项目授予建筑商,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建筑商负责投融资和建设,项目建成后由政府按协议赎回其项目及有关权利。由于BT项目承包条件优厚,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参与BT项目建设。但随之而来,BT项目也存在很大的风险,这些风险对施工企业是巨大的考验。本文首先论述了建设领域BT项目存在的风险,然后提出了相关的风险解决对策:加强和规范BT模式项目管理,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全面性和可执行性,引入竞争提高项目效益和强化BT项目质量管理。
关键词:建设领域;BT项目;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BT(building-transfer)模式即建设-转让,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项目工程由投资人负责进行投融资,具体落实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工程项目建成后,经政府组织竣工验收合格后,资产交付政府【1】;政府根据回购协议向投资人分期支付资金,投资人 确保在质保期内的工程质量【2】。这种筹资方式对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资金缺乏而又具有许多前景良好的投资项目现状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3】。本文为此分析了建设领域BT项目的风险及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建设领域BT项目存在的风险
1.1 BT模式相关法律法规依据缺失
BT模式得益于自身优势,近几年间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国家层面尚未出台BT模式方面的法律法规,各地均处在摸索阶段,只在个别地方如郑州、西安等地,出台了本区域《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在合同文本、操作模式、责任部门、组织方式等环节不尽一致,都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予以明确和规范,均带有显著的地方特色,普遍都存在考虑不全面的问题,除了会造成项目建设方造价的增加,也会造成项目运行存在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合同风险、履约风险【4-5】。
1.2 BT模式适用范围不明确
BT融资规模必须与当地政府财政收入情况相适应,否则,BT违约方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政府投资项目采用BT应坚持适度原则,防止出现BT模式滥化【6】。现实生活中,滥用BT模式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投资规模小、建设资金回收周期短的项目采用BT进行运行,支付约定回报率,势必会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同时一些政府为鼓励投资者以BT方式投资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必然要以一定的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投资,这些优惠承诺包括财政税收、用地、拆迁补偿、原材料和设施设备采购、较高盈利水平、回购担保等方面,其优惠条件的大小取决于政府对项目的支持度,如属于政府急需建设的项目,其支持度必然要高,反之则低。但是,政府的支持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一种动态平衡,如果政府支持度出现重大调整,致使特许协议签署时的承诺条件出现不能预料的变化,无疑会给投资者造成巨大风险【7】。
1.3 BT项目监管难度大
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都对BT融资模式操作方式、风险规避、违约索赔等方面有清楚的认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其开绿灯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最突出的问题表现 为先施工后招标、先采购后控制、先变更后设计,这种建设程序的先后颠倒会产生多方面的问题:未经招投标程序直接选定参建单位,不能形成有效竞争,难以保证选到优秀企业,极易发生暗箱操作、腐败现象;极易出现扩大项目建设规模、超标准建设、超概算,致使项目花费更多的财政资金,给地方财政增加沉重的负担。
1.4 BT项目参与方较多
BT项目参与方较多,仅依靠合同文本约定进行约束,投资方、管理方、建设方行为均忠于自身利益,缺乏有效的协调,容易发生扯皮、推诿。投资方既是投资者又是管理者,随意降低项目建设标准、变更建设内容、材料以次充好现象客观存在;管理方由投资方和建设方组成,其作用取决于双方博弈;在BT模式中,建设方并不直 接进行项目管理,只能通过管理方发送指令,管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BT模式操作周期长、牵扯范围广、复杂性强,增加中间环节融资成本。
2 建设领域BT项目的风险管理对策
2.1 加强和规范BT模式项目管理
BT模式投资建设分为融资和建设两个大的阶段,在建设阶段实行的是投资者对项目总承包的方式承建,项目投资者将一部分项目在得到政府特许之后再分包出去 是在所难免的事,如果对分包商的承接能力、技术力量、施工水平、设施设备、管理手段等把关不严,或者对分包与总包之间的施工、管理、原材料配套等方面衔接 不好,都容易出现建设质量问题。加之,投资者本身也受技术力量、管理手段,对复杂技术问题的处理等方面的影响,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工程质量风险。为减少项目风险,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当地政府应充分汲取其它地方先进管理经验,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出台BT模式项目管理办法,由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统筹管理。
2.2 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全面性和可执行性
BT项目合同涉及内容包含项目建设、回购、优惠条件、项目停建、成本影响等内容,远比单独的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复杂。项目律师不仅应确保合同效力,还应确 保优惠条件的落实、项目中途停建后投资者如何收回投资等一系列内容有效性和可执行性。BT项目合同签定后,项目律师还应就建设过程中的分包、采购等各方面的进行把关。同时需要科学衡量当地财力水平,杜绝盲目扩大政府投资规模,BT模式主要适用于资金投入大、技术标准高、专业化程度高/建设周期长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一般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则不宜采取BT建设模式。
2.3 引入竞争提高项目效益
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BT模式只 是一种融资模式,社会资金的注入并不能改变政府投资项目的性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项目招投标,通过招投标竞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规范使用 BT模式,努力减少“权力寻租”、暗箱操作。
2.4 强化BT项目质量管理
政府應该严格质量控制,强化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对BT项目的质量监督。在合同文件中明确约定质量等级、技术标准、质量检验。BT项目投资人提供相应的工程质量 银行保函或担保,以承担对工程质量的担保责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质量监督机构应该强化对项目质量的抽查,对发现的质量行为或实体质量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并要求及时整改,确保项目质量。
总之,BT项目有不同的法律结构形式,也有了不同于常规项目的风险,为此我们需要根据项目特点积极加强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 黄晋东,王正祥.实施工程总承包制约的因素探析[J].建筑,2006,23(10):22-23.
[2] 于海丰,成虎.工程总承包的发展过程和发展动力[J].基建优化,2009,26(2):38-40.
[3] 陈国容.浅析岑梧高速公路BOT合同中的主要风险条款[J].隧道建设,2010,25(5):73-75.
[4] 周江华.采用BT模式进行项目运作相关问题的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09,2(4):73-77.
[5] 王闯.关于BT投资模式的探讨[J].财政研究,2010,3(11):40-41.
[6] 何寿奎.BT模式投资项目的招标合同筹划[J].经济师方略,2009,10(4):271-272.
[7] 李红摘.BT模式中对投资方融资能力评价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5,32(12):124-125.
关键词:建设领域;BT项目;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BT(building-transfer)模式即建设-转让,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项目工程由投资人负责进行投融资,具体落实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工程项目建成后,经政府组织竣工验收合格后,资产交付政府【1】;政府根据回购协议向投资人分期支付资金,投资人 确保在质保期内的工程质量【2】。这种筹资方式对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资金缺乏而又具有许多前景良好的投资项目现状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3】。本文为此分析了建设领域BT项目的风险及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建设领域BT项目存在的风险
1.1 BT模式相关法律法规依据缺失
BT模式得益于自身优势,近几年间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国家层面尚未出台BT模式方面的法律法规,各地均处在摸索阶段,只在个别地方如郑州、西安等地,出台了本区域《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在合同文本、操作模式、责任部门、组织方式等环节不尽一致,都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予以明确和规范,均带有显著的地方特色,普遍都存在考虑不全面的问题,除了会造成项目建设方造价的增加,也会造成项目运行存在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合同风险、履约风险【4-5】。
1.2 BT模式适用范围不明确
BT融资规模必须与当地政府财政收入情况相适应,否则,BT违约方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政府投资项目采用BT应坚持适度原则,防止出现BT模式滥化【6】。现实生活中,滥用BT模式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投资规模小、建设资金回收周期短的项目采用BT进行运行,支付约定回报率,势必会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同时一些政府为鼓励投资者以BT方式投资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必然要以一定的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投资,这些优惠承诺包括财政税收、用地、拆迁补偿、原材料和设施设备采购、较高盈利水平、回购担保等方面,其优惠条件的大小取决于政府对项目的支持度,如属于政府急需建设的项目,其支持度必然要高,反之则低。但是,政府的支持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一种动态平衡,如果政府支持度出现重大调整,致使特许协议签署时的承诺条件出现不能预料的变化,无疑会给投资者造成巨大风险【7】。
1.3 BT项目监管难度大
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都对BT融资模式操作方式、风险规避、违约索赔等方面有清楚的认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其开绿灯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最突出的问题表现 为先施工后招标、先采购后控制、先变更后设计,这种建设程序的先后颠倒会产生多方面的问题:未经招投标程序直接选定参建单位,不能形成有效竞争,难以保证选到优秀企业,极易发生暗箱操作、腐败现象;极易出现扩大项目建设规模、超标准建设、超概算,致使项目花费更多的财政资金,给地方财政增加沉重的负担。
1.4 BT项目参与方较多
BT项目参与方较多,仅依靠合同文本约定进行约束,投资方、管理方、建设方行为均忠于自身利益,缺乏有效的协调,容易发生扯皮、推诿。投资方既是投资者又是管理者,随意降低项目建设标准、变更建设内容、材料以次充好现象客观存在;管理方由投资方和建设方组成,其作用取决于双方博弈;在BT模式中,建设方并不直 接进行项目管理,只能通过管理方发送指令,管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BT模式操作周期长、牵扯范围广、复杂性强,增加中间环节融资成本。
2 建设领域BT项目的风险管理对策
2.1 加强和规范BT模式项目管理
BT模式投资建设分为融资和建设两个大的阶段,在建设阶段实行的是投资者对项目总承包的方式承建,项目投资者将一部分项目在得到政府特许之后再分包出去 是在所难免的事,如果对分包商的承接能力、技术力量、施工水平、设施设备、管理手段等把关不严,或者对分包与总包之间的施工、管理、原材料配套等方面衔接 不好,都容易出现建设质量问题。加之,投资者本身也受技术力量、管理手段,对复杂技术问题的处理等方面的影响,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工程质量风险。为减少项目风险,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当地政府应充分汲取其它地方先进管理经验,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出台BT模式项目管理办法,由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统筹管理。
2.2 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全面性和可执行性
BT项目合同涉及内容包含项目建设、回购、优惠条件、项目停建、成本影响等内容,远比单独的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复杂。项目律师不仅应确保合同效力,还应确 保优惠条件的落实、项目中途停建后投资者如何收回投资等一系列内容有效性和可执行性。BT项目合同签定后,项目律师还应就建设过程中的分包、采购等各方面的进行把关。同时需要科学衡量当地财力水平,杜绝盲目扩大政府投资规模,BT模式主要适用于资金投入大、技术标准高、专业化程度高/建设周期长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一般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则不宜采取BT建设模式。
2.3 引入竞争提高项目效益
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BT模式只 是一种融资模式,社会资金的注入并不能改变政府投资项目的性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项目招投标,通过招投标竞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规范使用 BT模式,努力减少“权力寻租”、暗箱操作。
2.4 强化BT项目质量管理
政府應该严格质量控制,强化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对BT项目的质量监督。在合同文件中明确约定质量等级、技术标准、质量检验。BT项目投资人提供相应的工程质量 银行保函或担保,以承担对工程质量的担保责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质量监督机构应该强化对项目质量的抽查,对发现的质量行为或实体质量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并要求及时整改,确保项目质量。
总之,BT项目有不同的法律结构形式,也有了不同于常规项目的风险,为此我们需要根据项目特点积极加强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 黄晋东,王正祥.实施工程总承包制约的因素探析[J].建筑,2006,23(10):22-23.
[2] 于海丰,成虎.工程总承包的发展过程和发展动力[J].基建优化,2009,26(2):38-40.
[3] 陈国容.浅析岑梧高速公路BOT合同中的主要风险条款[J].隧道建设,2010,25(5):73-75.
[4] 周江华.采用BT模式进行项目运作相关问题的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09,2(4):73-77.
[5] 王闯.关于BT投资模式的探讨[J].财政研究,2010,3(11):40-41.
[6] 何寿奎.BT模式投资项目的招标合同筹划[J].经济师方略,2009,10(4):271-272.
[7] 李红摘.BT模式中对投资方融资能力评价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5,32(1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