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能否成才、怎样成才,除取决于教师个人知识能力水平及其发挥力的大小外,还与外界的激励因素有关。作为学校,要创造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
注重内部动机的激发,调动教师长期工作热情
1.增强教师的认同感。认同感包括社会对教师的认同和教师个人对自己的认同两个方面。作为教师,只有对自己工作的意义有充分的认同,才能以充足的动力维持工作的热情。所以,学校要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要通过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切实维护和提高教师应有的社会地位,积极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强化社会对教师的认同。要通过组织学生家长座谈会,毕业生返校活动,学校有关领导、学生家长深入课堂听课和各种宣传媒体对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进行宣传展示,这些都有利于社会对教师的认同,也让教师具体感受到自己工作的社会意义,进而强化教师对自己工作的认同感。
2.增强教师对工作的责任感。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激励机制,自觉地、主动地去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责任感是和主人翁感分不开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在校内广泛营造一种“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爱生重教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树立教师既是学校的管理对象,又是学校管理主体的观点;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的作用,增强民主管理学校的氛围。
3.让教师充分享有成就感。成就感是一种最好的自我激励,一个人体验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能引起对工作的兴趣,乐意承担挑战性的重任。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使教师获得成就感,最主要的是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并及时以高度的热情鼓励、支持教师创造性活动,使得教师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不断取得教育教学工作的成绩。
建立外部激励机制,强化激发教师工作动机的外部环境
管理和考核是外部激励机制实施的前提,奖励和惩罚是外部激励机制的两种互为补充的手段。奖励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学校的奖励激励机制的建立,要注意下列原则。
1.奖励的公平合理和及时性。只有公平合理,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在奖励中,要做到论功行赏。严格及时执行奖励政策。在制定了奖励措施、标准后,如果不认真执行或拖延执行,再科学的政策、标准,再好的激励机制都起不到明显的作用。
2.奖励的方式和措施、标准要充分考虑教师个人工作岗位差异,要尽可能适应个体需要,以满足不同岗位教师个体实际。由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考核要考虑到教学工作的连续性。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师任期目标,从“德、勤、能、绩”综合考核。在对考核结果的使用上,要根据教师个人工作岗位特点分别对待。
3.注重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结合。精神奖励具有教育性、多样性和持续性,能使人自觉地较长期地保持工作积极性。而物质奖励则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在一定条件下的强制性。为此,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两者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奖励原则。
4.奖励评价要加大透明度,让教职工参加,公开进行,确保评价评奖活动的民主性和群众性。教职工参加评奖,对选出的先进人物、骨干人员及各种获奖者能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敬佩,萌发学习的意向,从而真正起到比学赶超、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对脱离教职工群众的评奖,会引起教职工的不满,心理上不能产生认同感,自然也就起不到教育、激励大多数人的作用。
5.在实施奖励时,还必须有相应的惩罚机制,如批评、检查、处分、经济制裁等。但在管理工作中,应遵循多奖励少惩罚的原则。但少用并不等于不用。对犯有错误的人员进行适度的惩罚,既要依据过失的大小,也要考虑个性特点,同时也要考虑造成过失的各种原因,这样才能为被惩罚者接受。
总之,在教育竞争、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充分建立教师工作动机激励机制、多角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既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又起到留住和引进人才、发展人才的多重作用,这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亟待研究和完善的工作。
注重内部动机的激发,调动教师长期工作热情
1.增强教师的认同感。认同感包括社会对教师的认同和教师个人对自己的认同两个方面。作为教师,只有对自己工作的意义有充分的认同,才能以充足的动力维持工作的热情。所以,学校要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要通过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切实维护和提高教师应有的社会地位,积极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强化社会对教师的认同。要通过组织学生家长座谈会,毕业生返校活动,学校有关领导、学生家长深入课堂听课和各种宣传媒体对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进行宣传展示,这些都有利于社会对教师的认同,也让教师具体感受到自己工作的社会意义,进而强化教师对自己工作的认同感。
2.增强教师对工作的责任感。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激励机制,自觉地、主动地去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责任感是和主人翁感分不开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在校内广泛营造一种“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爱生重教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树立教师既是学校的管理对象,又是学校管理主体的观点;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的作用,增强民主管理学校的氛围。
3.让教师充分享有成就感。成就感是一种最好的自我激励,一个人体验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能引起对工作的兴趣,乐意承担挑战性的重任。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使教师获得成就感,最主要的是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并及时以高度的热情鼓励、支持教师创造性活动,使得教师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不断取得教育教学工作的成绩。
建立外部激励机制,强化激发教师工作动机的外部环境
管理和考核是外部激励机制实施的前提,奖励和惩罚是外部激励机制的两种互为补充的手段。奖励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学校的奖励激励机制的建立,要注意下列原则。
1.奖励的公平合理和及时性。只有公平合理,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在奖励中,要做到论功行赏。严格及时执行奖励政策。在制定了奖励措施、标准后,如果不认真执行或拖延执行,再科学的政策、标准,再好的激励机制都起不到明显的作用。
2.奖励的方式和措施、标准要充分考虑教师个人工作岗位差异,要尽可能适应个体需要,以满足不同岗位教师个体实际。由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考核要考虑到教学工作的连续性。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师任期目标,从“德、勤、能、绩”综合考核。在对考核结果的使用上,要根据教师个人工作岗位特点分别对待。
3.注重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结合。精神奖励具有教育性、多样性和持续性,能使人自觉地较长期地保持工作积极性。而物质奖励则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在一定条件下的强制性。为此,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两者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奖励原则。
4.奖励评价要加大透明度,让教职工参加,公开进行,确保评价评奖活动的民主性和群众性。教职工参加评奖,对选出的先进人物、骨干人员及各种获奖者能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敬佩,萌发学习的意向,从而真正起到比学赶超、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对脱离教职工群众的评奖,会引起教职工的不满,心理上不能产生认同感,自然也就起不到教育、激励大多数人的作用。
5.在实施奖励时,还必须有相应的惩罚机制,如批评、检查、处分、经济制裁等。但在管理工作中,应遵循多奖励少惩罚的原则。但少用并不等于不用。对犯有错误的人员进行适度的惩罚,既要依据过失的大小,也要考虑个性特点,同时也要考虑造成过失的各种原因,这样才能为被惩罚者接受。
总之,在教育竞争、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充分建立教师工作动机激励机制、多角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既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又起到留住和引进人才、发展人才的多重作用,这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亟待研究和完善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