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乱象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gs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日五炸耸听闻
  
  对巴基斯坦来说,10月15日绝对是血腥的一天。这一天,一共发生了五起恐怖袭击事件,袭击中丧生者至少在40人以上,受伤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巴基斯坦的大地上弥漫着一股骇人的血雨腥风。
  毋庸置疑,这是残忍和血腥的一天。然而谁也不敢打保票,这就是最为血腥的一天,因为从眼下恐怖袭击在巴基斯坦全国各地频频发生的态势看,没准儿哪一天,这个处子反恐战斗前沿和漩涡的伊斯兰国家,又会发生更大规模、更多次数的恐怖爆炸和袭击。
  10月15日的第一起袭击案发生在巴东部城市拉合尔市联邦调查局分部。这天,时针刚指向九时零八分,联邦调查局分部大楼前突然枪声大作,五名恐怖分子手持AK47自动步枪和手榴弹,向大楼发动袭击,遭到警卫拦击,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
  虽然警卫在武器装备上明显优于恐怖分子,但由于事发突然,多名联邦调查局官员被绑架,甚至被扣为人质。好在大量的士兵及时增援,这才扭转了被动的局面。战斗一共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有四名政府雇员和两名恐怖分子死亡,另有—名平民罹难。
  据拉合尔市的警官沙里夫透露,被击毙的恐怖分子身上都穿着自杀式炸弹背心,原本准备冲进大楼后引爆这些炸弹背心,结果因被狙击手击毙而未遂。这并不是拉合尔联邦调查局大楼第一次遭到袭击,2008年它就遭受过恐怖分子自杀式卡车的袭击,当时共造成24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几乎就在联邦调查局大楼被袭击的同一时间,更大规模的袭击在拉合尔近郊的马纳万警察学校门前展开。十名恐怖分子从警察学校的后墙翻入校园,发动进攻。令人惊讶的是,这十名恐怖分子当中居然还有一名是女性,她蒙着黑色面纱,端着自动步枪,毫不胆怯地开枪射击。虽然警察学校出动了大批警力和守卫部队,最终打退了恐怖分子的进攻,然而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九名警察死亡,而恐怖分子只有一人被打死,另三名发觉大势已去,引爆炸弹自杀身亡。
  马纳万警察学校在今年3月30日就曾遭到过恐怖分子的袭击。当时,武装分子选择学员出早操的时间,神不知鬼不觉地操着步枪和手榴弹溜入校园,疯狂地杀害了至少13人,并绑架了数十人作人质。最后,巴方调来了特种部队,经过八小时的激战,才完成营救行动。
  在听取这一恐怖袭击事件及战果汇报之后,巴基斯坦内政部长马利克向新闻界强调:“你们很快就会听到好消息,我们将控制整个局势。”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就又发生了第三起恐怖袭击。这次的地点是在距离拉合尔机场不远的拜迪安地区的特种部队训练中心,时间是午后时分,五名恐怖分子一边射击,一边投掷手榴弹,最后竟然强行闯进了训练中心。不过,由于训练中心到处都是士兵,五名来犯之敌很快被悉数击毙,士兵们还成功解救出被劫持为人质的一家人。
  第四起袭击案发生在西北部的边境城镇戈哈特,是一起自杀式爆炸袭击,伤亡情况更为严重。据戈哈特警察总长透露,袭击者开着一辆满载炸药的汽车,开足马力冲向戈哈特警察局的外墙,结果,警察局大楼的一多半被撞塌,共有11人死亡,包括警察和儿童等。
  第五起也是汽车炸弹袭击,地点是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市的一所学校附近,时间是傍晚时分。这起袭击的手法很“高明”,恐怖分子驾驶着汽车来到学校附近,与学校毗邻而居的是许多政府雇员。恐怖分子将汽车停在热闹的学校附近之后,悄然溜到一个不被人发现的角落,用事先准备好的遥控器引爆汽车,一声巨响,火光和浓烟四起。幸好当时路过的人不多,但还是造成一名六岁的儿童死亡,十多人受伤。
  
  “新官”上任三把火
  
  一连串的恐怖袭击,让拉合尔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街头变得“空无一人”,目击者说,往日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城市恍然间仿佛成了“一个鬼城”。
  巴基斯坦当局宣布拉合尔进入最高紧急状态,同时关闭了所有政府机关和主要集市,全面封锁了通往拉合尔市各个方向的道路,还要求医院做好紧急准备救治伤员。
  虽然近段时间巴基斯坦人已经在相当程度上“熟悉”了恐怖袭击,对流血和死亡也已有些“麻木”,但这一次,人们还是很震惊,担心会有更大的袭击,所以多数人都宁可呆在家里。当地媒体分析说,这其实正是恐怖袭击者想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即削弱执政者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根基。事实上,不只10月15日这一天,从10月5日以来的11天里,巴基斯坦举国都弥漫着恐怖的气息和血腥的氛围,不足两个星期的时间,被此起彼伏的袭击事件夺去的生命多达144条。
  制造这些爆炸的,基本上是巴基斯坦的塔利班武装分子,但也有“基地”组织势力染指和与前者的联手迹象。对于10月15日的“一日五炸”,塔利班在事发后很快就宣布对其中的四起袭击负责。稍早些,位于拉瓦尔品第的巴陆军总部遭到袭击,造成19人死亡。对此,巴军方发言人说,袭击陆军总部的十名武装人员分为两股,背景不同,其中五人来自靠近阿富汗边境的南瓦济里斯坦部族地区,另外五人来自东部人口最多、相对富庶的旁遮普省。
  著名的“中东在线”网站等中东媒体认为,这一变化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塔利班在变换攻击手法,向人们展示它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制造袭击的超强能力;二是塔利班现在的新领导人有意开创新局面,较之前任,新领导层更想通过一系列的恐怖袭击,给国人和世界造成“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印象和事实。最近巴基斯坦军方的情报也显示,巴国内的塔利班领导人更迭后,新的决策层正通过一次次的血腥袭击和自杀爆炸,迅速扩大其恐怖网络的覆盖范围,为此,他们对内采取慑服手法以降服不同武装派别,对外则“广纳圣贤”,尽可能多地吸引“各路英豪”(塔利班新领导人哈基姆拉·马哈苏德语),以此打造类似“基地”组织的庞大体系。
  一个重要的态势是,传统上,巴基斯坦塔利班的势力范围在该国的西北部一带,而这一回,他们制造连环袭击的地点是在东部旁遮普省的拉合尔市,拉合尔离塔利班活跃的大本营即西北部相距遥远,两者基本上互不“搭界”。然而,现在塔利班却实现了两地的“贯通”和呼应。对此,巴基斯坦内政部长马利克指出,这显示“敌人已经开始游击作战……情况变得十分复杂和棘手”。
  马利克没有说出来的是,这一切是塔利班新领导人的新手法,目的就是要把他们从事的“神圣事业”做强、做大,给政府制造更大的麻烦。今年8月22日,塔利班任命哈基姆拉·马哈苏德为“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新领导人,原领导人贝图拉·马哈苏德于8月5日在美国无人战机轰炸南瓦济里斯坦部落地区时被炸,情报部门以及美国联邦调查局都相信他已经死了,而塔利班内部一会儿予以否认,一会儿又承认其“不幸遇难”。
  不过,巴基斯坦塔利班还是产生了新的领导层。新领导人哈基姆拉·马哈苏德正处于“而立之年”,精力旺盛。 他原是贝图拉·马哈苏德的亲信,还给贝图拉当过重要的发言人,被认为是塔利班领导人的左膀右臂、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分子的机动指挥官。显然,前任领导人被炸,无论死活,其继任者都必须予以报复,以显示自身能力、塔利班组织的不甘示弱以及对前任的忠心。而对于陆军总部的袭击事件,照塔利班发言人的说法,就是塔利班在旁遮普省的分支机构干的,目的也很清楚,即为领导人贝图拉·马哈苏德复仇。
  
  条条道路通南瓦
  
  南瓦济里斯坦地区(南瓦)位于巴基斯坦西北边陲,靠近阿富汗边境的地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后,武装分子作鸟兽散,大多逃往与巴基斯坦毗邻的地区,有的甚至越境进入巴基斯坦境内,采取藏兵于民和游击战等方法,在巴境内开展打击政府军的活动。巴基斯坦政府认定,南瓦是塔利班的老巢,是一系列恐怖事件的“源头”。正像内政部长马利克10月11日形象表达的那样:“无论恐怖活动发生在巴基斯坦的什么地方,条条大路都指向南瓦济里斯坦,因此必须对那里实施歼灭性的打击”。
  10月16日,巴基斯坦召开内政、军事部门负责人紧急会议,决定在南瓦济里斯坦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力图一举铲除这一地区的恐怖势力。从10月17日开始,巴基斯坦部队开始对南瓦济里斯坦的塔利班展开大规模的清剿攻势,为此出动了正规军、准军事组织和警察部队共3万多人,采取包括用武装直升机实施定点打击的各种战斗方法。一时间,战火燃遍了这块穷乡僻壤的大地,许多老百姓纷纷逃离家园,迁徒到相对安全的地区。当地一名政府官员10月16日说,目前大约已经有10万人离开了南瓦济里斯坦,这个数字还在逐步攀升。清剿行动为期两个月,计划在冬季到来之前,清剿部队将达到6万人。
  自2004年后,巴政府军曾数次向南瓦济里斯坦地区的塔利班发动攻击,但都在遭遇了重大伤亡后不了了之。南瓦济里斯坦自然条件恶劣,周围都是荒芜光秃的山地,由于当地贫苦现象严重,教育普及率以及民众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所以塔利班易于在当地蛊惑、叼买人心,赢得了不菲的群众基础。也正是因为此,塔利班在当地才能够得到迅速发展壮大,并利用有利的地势条件,使自己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境地,掌握了行动上的主动权。据不久前出版的巴基斯坦《黎明报》报道,眼下在巴基斯坦,80%的自杀性恐怖袭击都来自塔利班,其中大多数又与南瓦济里斯坦息息相关。报道说,巴基斯坦的塔利班组织主要分为三股势力,分别盘踞在斯瓦特、巴焦尔以及南瓦济里斯坦,各有大约1万名左右的武装战斗人员,支持者则难以统计。其中,巴焦尔和南瓦济里斯坦地区均属于联邦直辖部落区,又是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交壤的贫瘠偏僻地区,大部分人口和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同属普什图族,同时,由于山高皇帝远,政令对那里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于是,现在这两个地区索性实行部族规矩而非政府法令。而据政府军掌握的信息,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塔利班等武装人员从斯瓦特、巴焦尔等地聚集到南瓦济里斯坦,那里的人数估计已达1.5万人。
  最近的一系列爆炸和袭击事件,是南瓦济里斯坦塔利班和“基地”等恐怖组织对政府采取的军事行动的报复,也是塔利班组织面对紧张局势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而实施的“突围”,他们在其他地方如拉合尔等地展开行动,以期缓解自身的压力。据当地媒体报道,在巴基斯坦,不但塔利班和“基地”携手作战,而且这两派还与东部旁遮普省武装组织“坚格维军”等联手,成为巴恐怖势力眼下的一大特点,也是南瓦济里斯坦“围魏救赵”战术能够如愿推进的根本原因,这无疑对巴方安全构成新的威胁。
  巴基斯坦的政治分析人士也认为,在众多恐怖袭击事件中,都可看出三方联手的迹象:即“基地”提供资金,塔利班协调后勤、训练人员,旁遮普地区性武装力量实施袭击,三派的联合行动让政府防不胜防。
  南瓦济里斯坦地贫人穷,而旁遮普省则比较富庶,如果说前者的恐怖分子是为钱、为改变命运而战,那么来自后者的恐怖分子则是出于“圣战”信仰。在旁遮普省,除了“坚格维军”,还有“穆罕默德军”等武装力量,他们以旁遮普省为据点,也在主动与巴境内的“基地”和塔利班联系,各方虽然矛盾重重,存在利益瓜葛,但基本上有着共同的信仰和奋斗目标,因此很多的时候能够做到“一拍即合”,联袂行事。“穆罕默德军”先前主要袭击印度目标,但与其他武装派别尤其是塔利班进行“连横”之后,近期将攻击目标锁定在了巴基斯坦的政府军和警察上。
  同时,旁遮普的反政府武装拥有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安保也极为严密,能够轻松应对政府军的“扫荡”,同时还能主动地策应、支持西北边境的南瓦济里斯坦同行。一名西北边境省政府发言人表示,即便在斯瓦特和南瓦济里斯坦“清剿”塔利班成功,武装组织仍能从旁遮普获得帮助。此外,南瓦济里斯坦的塔利班也在积极调整策略,进行自身力量重组,巴当地媒体报道说,虽然政府军在斯瓦特和南瓦济里斯坦等地打疼了塔利班,但并没有将其打残,更没有摧毁塔利班,结果塔利班不仅利用战场间隙进行了力量重组,而且开始具备整合恐怖攻击的能力。
  从更大的范围看,发生在巴基斯坦的各方角力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同时也与美国推行的阿巴新战略有着很大的关系。一味的军事打击,很难收到削弱、有效打击甚至全面剪除盘踞在阿、巴边境恐怖主义势力的目的。
  对此,美国并没有清醒的认识。10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法案,批准向巴基斯坦提供75亿美元援助,以帮助该国加速发展经济、促进民主建设和进一步打击极端势力。今年5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就宣布,美国将向巴提供1.1亿美元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用以帮助巴方应对在打击极端势力过程中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美国这样做的初衷,是想助巴基斯坦一臂之力,在经济上帮扶一把其反恐伙伴,以改善日益恶化的巴安全局势。但其结果,有可能适得其反。
其他文献
3月下旬造访美国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受到了据说是美国专门留给几内亚总统的特殊“待遇”:第一,没有共进晚餐,奥巴马在白宫和家人大快朵颐,内塔尼亚胡一行则被“晾”在白宫,没人理会;第二,没有合影,会谈结束后没有发布任何一张合照,据说记者也未曾获准拍摄。美国白宫发言人称,双方只是“朋友式”会面,并非“礼仪式”会晤,所以就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说奥巴马“怠慢”以色列政府首脑是不准确的。不过,以色列及外部观
贫富差距与民生问题将成为马英九连任的重大挑战。    目前,在岛内蓝绿两大政治阵营的斗争与较量中,民进党在两岸议题上的较量形势较国民党颇为不利,于是它开始调整策略,试图从“族群政党”转向“阶级政党”,攻打“民生牌”、“治理牌”与“阶级牌”,将“贫富差距”作为攻打马英九当局的武器。随着形势的发展,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问题将成为未来蓝绿较量与下届“总统”大选的攻防新焦点。    民进党开打“贫富差距牌”
正如美国《纽约时报》所指出的,欧元区和欧盟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一场涉及主权债务、评级机构、市场震荡的经济危机,更是一场“政治危机”。    欧元区,这个11年来看似坚固的“木桶”,当前正受到希腊等一系列“短板”国家的严重威胁。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在欧盟救与不救的犹豫中继续升温,欧盟正在小心地试探市场与评级公司的耐心。市场信心一旦丧失,将需要更高的成本才能补救。而以希腊为代表的主权债务危机也取代金融机
欧洲联盟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称,欧盟之所以获奖,是考虑到“欧盟及其先驱者过去60年一直贡献于推进欧洲的和平与和解以及民主与人权”。诺贝尔奖委员会赞扬欧盟27国集团在二战后我世界重建做出努力,在柏林墙倒塌后帮助东欧国家维持稳定。  一丝暖意,还是一片唏嘘  诺贝尔和平奖因其评判标准过于模糊而成为诺贝尔奖项中最富争议的一个。1933年,《大幻觉》一书的作者诺曼·安吉尔因宣告
位于佛罗里达州皮尔斯堡的“大苹果比萨和意大利面”餐馆的老板斯科特,获悉在佛州选举造势和为医改宣传的民主党总统奥巴马会顺路造访他的小店,遂驱车赶到比萨店。  斯科特除开有一家小比萨店之外,还负责一项血液捐献基金,由于积极从事草根公益行动,斯科特曾受到白宫表彰。  但吸引奥巴马光顾这家比萨店的,恐怕是其他因素。斯科特是一名共和党人,却在2008年大选时把票投给了民主党的奥巴马。斯科特说他忠于共和党,但
11月2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坎昆召开。在各国代表为如何落实《哥本哈根协议》争论不休的时候,在学术界,围绕着一根“曲棍球杆”的大论战也在无止无休地进行着。美国《每日科技》杂志不无担忧地说:“这些天来有关气候变化的学术争论越来越不像知识分子间的探讨,而像是肮脏的政治了。”  “曲棍球杆”,指的是科学界描述千年来北半球平均气温变化的曲线。这条曲线的形状左边非常平坦,但右边突然间飙升,很像是冰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网站,首页十分简洁,因此页面上傅莹的笑脸就显得格外醒目。点击鼠标,这是一篇大使致辞,署名的正是傅莹。致辞的内容称得上别具一格,甫一开篇便说:“在当今世界,不同国家间的人们互相学习、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变得愈发重要。”在文中,傅莹把网站定位为“英国民众了解中国的一扇窗”。  这位大使,果然格外重视不同国家间的了解与沟通。    危机大使的媒体公关    傅莹的幽默与机智,让人难以拒绝
奥巴马的解禁令以行政的方式终结了科学证据与道德价值观之间的“两难选择”,但它对美国的正统价值与道德观念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人类胚胎是否是人。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3月9日签署行政命令,宣布解除对用联邦政府资金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这意味着长期制约美国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最后一个壁垒被打破,而此前,小布什政府一直禁止政府资金用于该项研究,奥巴马的这一决定表明在此问题上他
欧洲的联合之路  20年前——1991年12月10日,欧共体在马斯特里赫特召开欧洲一体化的标志性会议,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1992年2月各国正式签署,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接替欧共体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未来的欧洲联合之路夯实了最坚实的制度基础。  1999年1月1日,欧盟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并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
美国两党终于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协议,美债危机似乎应得以化解,然而标普却给美国国债降了级,继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自1917年主权信用评级制度推出以来,美国国债信用首次从顶级跌落,低于英、法、德等国。透视美债危机,我们可以看到些什么?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老二”,究竟是该挑战“老大”还是该辅佐“老大”?美债危机与欧债危机有何不同?欧洲的出路又在哪儿……看看本刊采访的专家们怎么说。    市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