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关键性的学科,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各个科目的基础,其内容还贯穿了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始终。虽然很多人都说语文的学习很容易,但在小学语文的学习阶段,存在一部分学生,因为接受的快慢程度不同和理解能力的不一样,造成了学习语文的困难。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保证这些学困生的学习质量。本文通過三个方面的叙述,讨论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学困生的转化及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困生 制定目标 开展帮扶 循序渐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37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小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就像说中文一样,认为把中文说好了语文的学习自然不会差。这一观念造成了很多小学生从一开始就不重视语文的学习,不明白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等到发现的时候才后悔莫及。这也就形成了一部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困难,难以理解课文和古诗词的意思,导致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落后于其他的学生,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基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从学困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策略开展语文教学,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改进和提升,促进学困生的转变,从而对促进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制定阶段性目标
针对小学语文的学困生,我们首先应该采取的策略就是为学生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因为这部分学生在一开始没有打好基础,所以不能急于求成,要制定不同的计划和阶段性的目标,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指明方向。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进行有目标的学习,还能使学生在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后,有充足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不仅能使学生打好基础,还能让学生在稳步学习的途中实现质的飞跃,并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进行《对韵歌》这一课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制定阶段性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背诵本篇文章。鉴于部分学生的基础可能不是太好,这样设定目标会使学生不能直接理解对韵歌的含义,直接造成学生日后学习的困难,教师应该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和背诵任务,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把知识学好。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应具体到每天每周应该做什么,比如布置学生背诵《对韵歌》这篇课文的任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默写字词入手,每天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即首先完成字词的识记任务,接下来开始逐句、逐段地理解、背诵课文,从而逐步、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任务;而长期目标可以以一学期或半学期为界限,要求学生通过每个阶段短期目标的实现,实现自身某一方面技能的提升,比如识字能力、阅读能力等等。根据目标长短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执行方案,为学生的学习铺好道路,以便这少部分学困生能够尽快跟上大部队。
二、培养兴趣,引发动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学困生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创新策略,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把静态的语言文字变成动态的语文教材,让原本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乐于学习,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滋味,使每一位学困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中,变畏学、厌学成想学、会学。
以古诗《望天门山》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辅助教学。把生字词、古诗朗诵以及天门山的景色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课前让学生观看和学习,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感受两山隔江相对的景象,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尝试站在诗人的角度认识天门山,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继续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在古韵古味的音乐中逐句品读诗句,理解诗意,当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时,教师应引导他们将文字与图片、视频相结合,在思考和体悟中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提问:“你们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争先恐后地描述着自己脑海中天门山的雄伟磅礴的气势,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也提高了学困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开展一对一帮扶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作为教师,不能对每一位学生实施同一种教学方法,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不同手段的一对一帮扶,这种一对一地帮扶指老师对学生要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不能偷懒。开展这种方法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的体现,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尽到的义务。这不仅能使每位学生得到相对应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也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方法为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便会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得到提高。
例如,在《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的内容中,因为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经历的不同对泼水节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对于那些不了解泼水节文化和习俗的学生,开展一对一地帮扶教育,即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见所闻谈谈各自对泼水节的认识,之后,给学生提供关于泼水节的系统性知识,比如向学生介绍泼水节的起源、流行地区、节日活动等内容,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文章的写作背景等等,之后,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检验并进行一对一指导,将知识传授给每一位学生。一对一的模式是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正确地获取知识,不会和大部分的学生相差太远。这种一对一的模式,可以让老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漏洞,以便及时弥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循序渐进,从基础抓起
很多学生因为早期轻视语文的学习,造成基础知识薄弱,难点知识点不理解的现象。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从基础抓起,从细小的知识点抓起。不能因为知识点过于简单就不进行详细地讲解,也不能因为部分学生接受较慢就失去耐心,要坚信水滴石穿,量变才会引起质变,再小的知识点,只要是学生不会的,都是应该讲解的。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只有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在后面的学习中稳步前进。教师还应给学生灌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事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例如,在《古诗二首》这一课的内容中,因为古文本身对于小学生来说就不容易理解,教师教学的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学生会背诵默写这一阶段,应该把目标定在能使學生理解其意思、感悟意境和情感并能熟练运用。这样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不仅要求教师从基础教起,针对故事特殊字词的运用及诗词的具体意义进行讲解,让学生在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同时,深刻感悟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内涵,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所以,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就应做到循序渐进,从一点一滴的基础抓起,把古诗的每字每句都理解清楚,这样才能熟练运用并牢记,在学生书写作文的时候还可以合理地进行运用,并为日后的学习做铺垫。
五、开展互帮互学互促活动
在新课标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开展互帮互助互促活动,就是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在班级营造积极和谐的互学氛围,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可以在课堂运用互帮互助合作式教学法,为学生们提供交流发展的平台,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牛和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帮互学互促活动。在小组活动中,一位学生介绍了自己预习课文的独特方法:“读、画、思、写、问”五步法,即先试着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文章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这里可以用到画图的方法;然后渗透理解词句,找出文章的重点,对于较有难度的问题首先要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要与小组讨论或在课堂中提出;最后重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总结如何在阅读时作批注。这就使一些学困生打开了思路,并在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中有效解决了难题。由此可见,教师应通过互帮互助合作学习让学困生得到帮助与支持,并逐渐意识到学习活动的目的性,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获得力量,收获幸福,从而朝着更好的目标迈进。另外,利用“团队学习”的模式还能使学生做到小组内友好合作以及小组间良性竞争,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学困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和教师没有引起重视,没有进行及时的补救,这样会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埋下隐患。因而实现学困生的转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在了解每个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树立正确对待学困生的态度,利用合理的方法和适当的手段,为学困生指引学习之路的方向。通过科学、合理目标的制定,以及一对一帮扶和从基础抓起等因材施教措施的采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从而让学困生渐渐走出学习的低谷,为实现自身日后更好地发展不断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樊林《语文教学中提高学困生转化成效的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第35期。
[2] 时淑玲《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第18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困生 制定目标 开展帮扶 循序渐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37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小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就像说中文一样,认为把中文说好了语文的学习自然不会差。这一观念造成了很多小学生从一开始就不重视语文的学习,不明白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等到发现的时候才后悔莫及。这也就形成了一部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困难,难以理解课文和古诗词的意思,导致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落后于其他的学生,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基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从学困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策略开展语文教学,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改进和提升,促进学困生的转变,从而对促进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制定阶段性目标
针对小学语文的学困生,我们首先应该采取的策略就是为学生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因为这部分学生在一开始没有打好基础,所以不能急于求成,要制定不同的计划和阶段性的目标,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指明方向。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进行有目标的学习,还能使学生在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后,有充足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不仅能使学生打好基础,还能让学生在稳步学习的途中实现质的飞跃,并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进行《对韵歌》这一课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制定阶段性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背诵本篇文章。鉴于部分学生的基础可能不是太好,这样设定目标会使学生不能直接理解对韵歌的含义,直接造成学生日后学习的困难,教师应该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和背诵任务,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把知识学好。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应具体到每天每周应该做什么,比如布置学生背诵《对韵歌》这篇课文的任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默写字词入手,每天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即首先完成字词的识记任务,接下来开始逐句、逐段地理解、背诵课文,从而逐步、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任务;而长期目标可以以一学期或半学期为界限,要求学生通过每个阶段短期目标的实现,实现自身某一方面技能的提升,比如识字能力、阅读能力等等。根据目标长短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执行方案,为学生的学习铺好道路,以便这少部分学困生能够尽快跟上大部队。
二、培养兴趣,引发动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学困生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创新策略,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把静态的语言文字变成动态的语文教材,让原本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乐于学习,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滋味,使每一位学困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中,变畏学、厌学成想学、会学。
以古诗《望天门山》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辅助教学。把生字词、古诗朗诵以及天门山的景色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课前让学生观看和学习,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感受两山隔江相对的景象,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尝试站在诗人的角度认识天门山,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继续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在古韵古味的音乐中逐句品读诗句,理解诗意,当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时,教师应引导他们将文字与图片、视频相结合,在思考和体悟中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提问:“你们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争先恐后地描述着自己脑海中天门山的雄伟磅礴的气势,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也提高了学困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开展一对一帮扶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作为教师,不能对每一位学生实施同一种教学方法,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不同手段的一对一帮扶,这种一对一地帮扶指老师对学生要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不能偷懒。开展这种方法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的体现,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尽到的义务。这不仅能使每位学生得到相对应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也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方法为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便会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得到提高。
例如,在《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的内容中,因为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经历的不同对泼水节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对于那些不了解泼水节文化和习俗的学生,开展一对一地帮扶教育,即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见所闻谈谈各自对泼水节的认识,之后,给学生提供关于泼水节的系统性知识,比如向学生介绍泼水节的起源、流行地区、节日活动等内容,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文章的写作背景等等,之后,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检验并进行一对一指导,将知识传授给每一位学生。一对一的模式是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正确地获取知识,不会和大部分的学生相差太远。这种一对一的模式,可以让老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漏洞,以便及时弥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循序渐进,从基础抓起
很多学生因为早期轻视语文的学习,造成基础知识薄弱,难点知识点不理解的现象。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从基础抓起,从细小的知识点抓起。不能因为知识点过于简单就不进行详细地讲解,也不能因为部分学生接受较慢就失去耐心,要坚信水滴石穿,量变才会引起质变,再小的知识点,只要是学生不会的,都是应该讲解的。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只有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在后面的学习中稳步前进。教师还应给学生灌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事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例如,在《古诗二首》这一课的内容中,因为古文本身对于小学生来说就不容易理解,教师教学的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学生会背诵默写这一阶段,应该把目标定在能使學生理解其意思、感悟意境和情感并能熟练运用。这样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不仅要求教师从基础教起,针对故事特殊字词的运用及诗词的具体意义进行讲解,让学生在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同时,深刻感悟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内涵,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所以,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就应做到循序渐进,从一点一滴的基础抓起,把古诗的每字每句都理解清楚,这样才能熟练运用并牢记,在学生书写作文的时候还可以合理地进行运用,并为日后的学习做铺垫。
五、开展互帮互学互促活动
在新课标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开展互帮互助互促活动,就是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在班级营造积极和谐的互学氛围,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可以在课堂运用互帮互助合作式教学法,为学生们提供交流发展的平台,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牛和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帮互学互促活动。在小组活动中,一位学生介绍了自己预习课文的独特方法:“读、画、思、写、问”五步法,即先试着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文章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这里可以用到画图的方法;然后渗透理解词句,找出文章的重点,对于较有难度的问题首先要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要与小组讨论或在课堂中提出;最后重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总结如何在阅读时作批注。这就使一些学困生打开了思路,并在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中有效解决了难题。由此可见,教师应通过互帮互助合作学习让学困生得到帮助与支持,并逐渐意识到学习活动的目的性,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获得力量,收获幸福,从而朝着更好的目标迈进。另外,利用“团队学习”的模式还能使学生做到小组内友好合作以及小组间良性竞争,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学困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和教师没有引起重视,没有进行及时的补救,这样会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埋下隐患。因而实现学困生的转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在了解每个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树立正确对待学困生的态度,利用合理的方法和适当的手段,为学困生指引学习之路的方向。通过科学、合理目标的制定,以及一对一帮扶和从基础抓起等因材施教措施的采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从而让学困生渐渐走出学习的低谷,为实现自身日后更好地发展不断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樊林《语文教学中提高学困生转化成效的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第35期。
[2] 时淑玲《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