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洪晃微信的人频频被她上传的中国原创设计所袭击。
前一段时间BNC邀请张达、何艳、丁又乔三位设计师推出自己的品牌《BNC BY》2013秋冬的主题“民国范”系列,每一款都在向民国名人致敬,极有创意。很容易让人想起洪晃在“BNC薄荷糯米葱”中国原创设计概念店2012春夏新品发布秀上的开场白:
“这是一场纯中国的秀。”
该次秀场音乐是由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刘索拉老师和她的学生季季特别为BNC此次活动创作的中国爵士乐。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洪晃对“中国”二字的坚持。
在那次时装发布后,BNC正式宣布其独立电子商务平台 www.brandnewchina.cn正式上线运营,为北京以外的中国设计爱好者们提供近距离接触中国顶尖设计的机会。和做杂志时身先士卒跑报摊一样,洪晃也把自己的微信作为传递“中国原创设计”的利器。我们的采访就从这里开始。
看自己的秀更有感情
记者:晃姐,做杂志的时候您亲自去跑报摊,还被摊主奚落过。做了BNC,您天天在店里搞录入,整天在微信上做推介。作为中国时尚圈的影响力人物,您觉得您的影响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源于您的哪些个性?
洪晃:这行当里我脾气不好是有名的,动肝火是因为我在意,我对这行还是有激情的,不像其他主编是雇员,就是打工。我是想干点事情,而且赚钱一直不是我唯一目的,甚至有时候都不是最重要的,我一直相信钱是很重要的,但是不是最重要,也不是唯一重要的。时尚听起来肤浅,但是其中包含了我们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时尚要不让你开心,要不让你郁闷。是我们心情的调剂器。我喜欢这行,我喜欢让大家开心。
记者: BNC之前以单纯的设计师寄卖产品、售卖等等形式给设计师提供平台,之后是否把与设计师签约合作推出自己的自有品牌作为主要方向?是否意味着BNC经营理念的变化?
洪晃:我们开张三年来一直在研究一个和设计师一起双赢的模式,作为零售商,我们处于和设计师工作室谈折扣的位置,这种拉大锯肯定带来一些摩擦,关系不是最和谐的。同时设计师也不能完全按照我们要求去生产制作,这是我们头疼的地方,比如他们号码不全,每款一般只有一个颜色,没有选择,这都是商业上面的硬伤。我们也委屈,总觉得是给设计师卖样衣的。
现在的BNCBY是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出概念,请设计师参与设计,我们支付设计费用,之后我们自己制作,这样就比较容易了,我们可以按照我们的商业要求去制作。把号码做齐,至少每款有两个颜色或图案供消费者选择。
记者:从前看您的博客,发现您经常全世界去看时装周去看秀,现在您经常在太古城组织秀,而且这些秀很有创意,今春和中国现代舞艺术家高艳津子合作等等。你觉得从观看者到组织者,角色变化带给您最新鲜的体验是什么?
洪晃:看秀很轻松,组织秀可就不轻松了。不过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因为我们团队很棒,几乎不用我操心。所以我也不累。但是看自己的秀更有感情吧。
更新,更好,更中国,更今天
记者:根据您做杂志和做BNC的经验,在中国,哪些群体比较青睐中国原创设计?在您的店里,卖的好的产品都有什么特点?
洪晃:年轻人,国际化的,有点闲钱的,关注设计的。最喜欢中国设计师的正好是中国职业妇女,尤其是老板、高管和非常国际化的中国妇女。彭丽媛在多年以前就是例外的客户。从这个角度讲,中国设计师有能力和国外名牌分一杯羹。
卖的好的产品都是个性比较鲜明的,不是特别大众化的。
记者:国内的大部分时尚杂志都以发布欧美大牌、推介欧美流行为时尚,您本人在国外生活多年,为什么会在几年前把一本杂志改为专门报道中国设计?
洪晃:因为我不想做一本软宣杂志,我想用杂志表达我对时尚的态度,而不是为国际大牌兜售几个香包。
从前,我并不知道什么叫中国设计,偶尔看到身穿京剧脸谱、头顶故宫大红门的模特,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张永和带我去了第一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我在展览上看见王一扬的茶缸,感到无比亲切,居然有设计师能够把我们小时候的服装感觉带入21世纪,我好感动。觉得,中国设计师,这应该是未来。
之后心血来潮,干脆把一本杂志都改为主要报道中国设计,中国时尚。我觉得这也算是iLOOK自己的一条道路吧。于是乎,开始和中国设计师打成一片,穿例外的衣服,拎茶缸的包包。
编辑部的同事翻找出来无数更年轻的中国设计师:Xander Zhou、Simon Wang、邱昊、杜旸等等。这些比我小20岁的年轻人通过作品表现出一个全新的中国概念,和我的中国经历完全不一样的一代人在中国长大了。他们更新,更好,更中国,更今天。我找到宝贝了,iLOOK也从此有了方向。
记者:为什么从一个杂志的主编想到要做一个中国原创设计师的概念店?
洪晃:因为我们介绍的设计师,他们的东西没地方销售。中国的设计师现在最缺的是市场的检验,他们特别需要卖货的地。
有了BNC以后,我们不仅在宣传中国设计,同时也是中国设计的销售平台。我们能够向市场证明我们不是在拿中国设计炒作,而是真的想做点实事。
我喜欢有点幽默感的衣服,或者比较简练的衣服
记者:在BNC,听说您尽量避免个人喜好来选择货品。听说BNC签了150多名设计师,那对于您个人的穿着,你偏好什么风格,哪位设计师?
洪晃:我们店里有很多小有名气的海归设计师,比如圣马丁回来的邱昊、范然、荷兰回来的XANDER ZHOU,还有民间打出声望的设计师品牌,比如翘翘、RHE THING、创可贴等等。店里还有摄影师高原的首饰等等,很多中国新锐设计的作品。
我个人穿很多Poesia,何艳,素然,我喜欢有点幽默感的衣服,或者比较简练的衣服。
记者:丽媛STYLE横空出世,让世人对中国设计有了重新认识。而您本人已经在时尚圈子里10年。请问,您对现在的中国原创设计和设计师有什么样的评价?10年前和现在比较,中国原创设计在哪些方面有了进步,哪些方面还有差距?
洪晃:第一夫人穿例外是好事,不仅对例外是好事,对所有中国设计师都是好事情。从此质疑中国设计的声音就会少很多。我曾经把一盒子我们店里中国设计师的商品送给一位官员,她打电话给我说:你怎么能送我东西哪,不过我打开一看,也没什么值钱的,就收下了。以后大概不会有这种情况了。
这几年设计师越来越多了,有竞争,大家互相勉励,这很重要。最近几年中国设计师成熟的非常快,对面料的运用,设计的独特性和实用性都有非常大的进步。我感觉中国设计前途无量,我们已经摆脱了盘扣、刺绣、旗袍等用到滥俗的中国元素。我们店里的设计师也有从伦敦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回来的设计师,他们有上好的裁剪能力。比如邱昊,曾获得过服装界顶级的国际羊毛局设计大奖。范然的连衣裙颇有代替香奈儿当年小裙子的能力。
唯一还比较难的是商业运作,慢慢来吧。中国设计会好的,只要坚持。
记者:您觉得从 “中国制造”大国到“中国设计”大国,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洪晃:时间不是问题,观念是问题。政府不支持是问题。我们的创意产业完全可以全球竞争,但是政府没有重视,不给政策,这是这个产业没有生气的根本原因,看看中国每个产业的发展,都是因为政府给政策了。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每年税就交死,哪里有闲钱去做发展,而且根本无法取得银行贷款,这都是问题。
前一段时间BNC邀请张达、何艳、丁又乔三位设计师推出自己的品牌《BNC BY》2013秋冬的主题“民国范”系列,每一款都在向民国名人致敬,极有创意。很容易让人想起洪晃在“BNC薄荷糯米葱”中国原创设计概念店2012春夏新品发布秀上的开场白:
“这是一场纯中国的秀。”
该次秀场音乐是由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刘索拉老师和她的学生季季特别为BNC此次活动创作的中国爵士乐。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洪晃对“中国”二字的坚持。
在那次时装发布后,BNC正式宣布其独立电子商务平台 www.brandnewchina.cn正式上线运营,为北京以外的中国设计爱好者们提供近距离接触中国顶尖设计的机会。和做杂志时身先士卒跑报摊一样,洪晃也把自己的微信作为传递“中国原创设计”的利器。我们的采访就从这里开始。
看自己的秀更有感情
记者:晃姐,做杂志的时候您亲自去跑报摊,还被摊主奚落过。做了BNC,您天天在店里搞录入,整天在微信上做推介。作为中国时尚圈的影响力人物,您觉得您的影响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源于您的哪些个性?
洪晃:这行当里我脾气不好是有名的,动肝火是因为我在意,我对这行还是有激情的,不像其他主编是雇员,就是打工。我是想干点事情,而且赚钱一直不是我唯一目的,甚至有时候都不是最重要的,我一直相信钱是很重要的,但是不是最重要,也不是唯一重要的。时尚听起来肤浅,但是其中包含了我们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时尚要不让你开心,要不让你郁闷。是我们心情的调剂器。我喜欢这行,我喜欢让大家开心。
记者: BNC之前以单纯的设计师寄卖产品、售卖等等形式给设计师提供平台,之后是否把与设计师签约合作推出自己的自有品牌作为主要方向?是否意味着BNC经营理念的变化?
洪晃:我们开张三年来一直在研究一个和设计师一起双赢的模式,作为零售商,我们处于和设计师工作室谈折扣的位置,这种拉大锯肯定带来一些摩擦,关系不是最和谐的。同时设计师也不能完全按照我们要求去生产制作,这是我们头疼的地方,比如他们号码不全,每款一般只有一个颜色,没有选择,这都是商业上面的硬伤。我们也委屈,总觉得是给设计师卖样衣的。
现在的BNCBY是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出概念,请设计师参与设计,我们支付设计费用,之后我们自己制作,这样就比较容易了,我们可以按照我们的商业要求去制作。把号码做齐,至少每款有两个颜色或图案供消费者选择。
记者:从前看您的博客,发现您经常全世界去看时装周去看秀,现在您经常在太古城组织秀,而且这些秀很有创意,今春和中国现代舞艺术家高艳津子合作等等。你觉得从观看者到组织者,角色变化带给您最新鲜的体验是什么?
洪晃:看秀很轻松,组织秀可就不轻松了。不过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因为我们团队很棒,几乎不用我操心。所以我也不累。但是看自己的秀更有感情吧。
更新,更好,更中国,更今天
记者:根据您做杂志和做BNC的经验,在中国,哪些群体比较青睐中国原创设计?在您的店里,卖的好的产品都有什么特点?
洪晃:年轻人,国际化的,有点闲钱的,关注设计的。最喜欢中国设计师的正好是中国职业妇女,尤其是老板、高管和非常国际化的中国妇女。彭丽媛在多年以前就是例外的客户。从这个角度讲,中国设计师有能力和国外名牌分一杯羹。
卖的好的产品都是个性比较鲜明的,不是特别大众化的。
记者:国内的大部分时尚杂志都以发布欧美大牌、推介欧美流行为时尚,您本人在国外生活多年,为什么会在几年前把一本杂志改为专门报道中国设计?
洪晃:因为我不想做一本软宣杂志,我想用杂志表达我对时尚的态度,而不是为国际大牌兜售几个香包。
从前,我并不知道什么叫中国设计,偶尔看到身穿京剧脸谱、头顶故宫大红门的模特,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张永和带我去了第一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我在展览上看见王一扬的茶缸,感到无比亲切,居然有设计师能够把我们小时候的服装感觉带入21世纪,我好感动。觉得,中国设计师,这应该是未来。
之后心血来潮,干脆把一本杂志都改为主要报道中国设计,中国时尚。我觉得这也算是iLOOK自己的一条道路吧。于是乎,开始和中国设计师打成一片,穿例外的衣服,拎茶缸的包包。
编辑部的同事翻找出来无数更年轻的中国设计师:Xander Zhou、Simon Wang、邱昊、杜旸等等。这些比我小20岁的年轻人通过作品表现出一个全新的中国概念,和我的中国经历完全不一样的一代人在中国长大了。他们更新,更好,更中国,更今天。我找到宝贝了,iLOOK也从此有了方向。
记者:为什么从一个杂志的主编想到要做一个中国原创设计师的概念店?
洪晃:因为我们介绍的设计师,他们的东西没地方销售。中国的设计师现在最缺的是市场的检验,他们特别需要卖货的地。
有了BNC以后,我们不仅在宣传中国设计,同时也是中国设计的销售平台。我们能够向市场证明我们不是在拿中国设计炒作,而是真的想做点实事。
我喜欢有点幽默感的衣服,或者比较简练的衣服
记者:在BNC,听说您尽量避免个人喜好来选择货品。听说BNC签了150多名设计师,那对于您个人的穿着,你偏好什么风格,哪位设计师?
洪晃:我们店里有很多小有名气的海归设计师,比如圣马丁回来的邱昊、范然、荷兰回来的XANDER ZHOU,还有民间打出声望的设计师品牌,比如翘翘、RHE THING、创可贴等等。店里还有摄影师高原的首饰等等,很多中国新锐设计的作品。
我个人穿很多Poesia,何艳,素然,我喜欢有点幽默感的衣服,或者比较简练的衣服。
记者:丽媛STYLE横空出世,让世人对中国设计有了重新认识。而您本人已经在时尚圈子里10年。请问,您对现在的中国原创设计和设计师有什么样的评价?10年前和现在比较,中国原创设计在哪些方面有了进步,哪些方面还有差距?
洪晃:第一夫人穿例外是好事,不仅对例外是好事,对所有中国设计师都是好事情。从此质疑中国设计的声音就会少很多。我曾经把一盒子我们店里中国设计师的商品送给一位官员,她打电话给我说:你怎么能送我东西哪,不过我打开一看,也没什么值钱的,就收下了。以后大概不会有这种情况了。
这几年设计师越来越多了,有竞争,大家互相勉励,这很重要。最近几年中国设计师成熟的非常快,对面料的运用,设计的独特性和实用性都有非常大的进步。我感觉中国设计前途无量,我们已经摆脱了盘扣、刺绣、旗袍等用到滥俗的中国元素。我们店里的设计师也有从伦敦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回来的设计师,他们有上好的裁剪能力。比如邱昊,曾获得过服装界顶级的国际羊毛局设计大奖。范然的连衣裙颇有代替香奈儿当年小裙子的能力。
唯一还比较难的是商业运作,慢慢来吧。中国设计会好的,只要坚持。
记者:您觉得从 “中国制造”大国到“中国设计”大国,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洪晃:时间不是问题,观念是问题。政府不支持是问题。我们的创意产业完全可以全球竞争,但是政府没有重视,不给政策,这是这个产业没有生气的根本原因,看看中国每个产业的发展,都是因为政府给政策了。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每年税就交死,哪里有闲钱去做发展,而且根本无法取得银行贷款,这都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