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我以高二思想政治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框题为例,谈谈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的一些做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框题有两目内容,一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二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较之前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理论性更强,理解难度更大。所以,通过选择恰当的素材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矛盾观点一直是讲好这一课的关键任务。
课前我先回顾了以前讲这部分内容时经常选取的几个素材。
1.导入环节:问学生:“光究竟是什么?是波还是微粒?”(意图: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或分析漫画“自相矛盾”(意图:区别逻辑矛盾与哲学矛盾)。
2.思考活动:说出你知道的矛盾。(意图:结合生活或学习,体会矛盾的斗争性,理解生活中的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的关系)
3.体验活动:“拔河”或“两人手拉手、脚尖对脚尖站立,尽力向后拉,保持平衡”来体会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
4.分析漫画:教材上“他敢吗?”(意图:深化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认识)
5.材料分析:中英两国从鸦片战争割地赔款、建交、谈判解决香港回归问题、英国加入亚投行、两国领导人互访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以及中英关系和中美关系对比,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建议要灵活处理教材,深入探究矛盾的基本属性,舍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目,集中力量突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一难点,防止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设计上有所创新,注重哲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要讲到学生心里去。同时希望选取以下某几个方面能够有所突破:情境创设,生活感悟,问题解决,以及问题链的设置。根据老师们的建议,我明确了备课方向——努力创设真实复杂的情境,实施深度教学,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中理解知识,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发展学生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于是我在不断修改设计的过程中一步步修正我的方向。
一、创设简单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导入情境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设计得不好,会直接影响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
备课组老师们认为,分析漫画“自相矛盾”来区别逻辑矛盾和哲学矛盾不是本课的重点,而爱因斯坦的“光既是波,又是微粒”的内容学生还没有在物理课上学到这个知识,所以,我果断放弃了它们。而在导入环节即进行问题探究,我又担心会使后面重点不突出。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经典咏留传》帮我实现了简单导入情境的创设,那就是改编自清朝车万育编写的引导儿童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声律启蒙》的同名歌曲。视频中几个稚嫩的小朋友依次唱出: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颜巷陋,阮途穷,白叟对黄童。
沿对革,异对同,冀北对辽东。
随后,曲作者及演唱者赵照深沉的声音流出:
两鬓霜,一客行,新绿衬酒红。
七颗星,一袍风,佛陀对苍生。
……
歌曲播放完后,学生依然沉浸在优美的旋律和声韵协调、层层属对、琅琅上口的歌词情境中。我没有问任何问题,只是用一句话导入到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上:《声律启蒙》不仅给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矛盾着的世界。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发深度思考
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我会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一些矛盾。并挑出其中的两对矛盾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课堂生成关于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认识。试讲过后,我感觉效果不好,以“父母和子女的矛盾”“中美贸易争端”为例进行分析,学生能理解到矛盾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但对于二者关系这一难点没有很好突破。老师们及时提出问题所在:未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问题指向不清晰。我在学习之后,意识到如果缺乏有效的问题情境,难以增强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活跃度,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若能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思考、探索、交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对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将大有益处。从这一点来说,设置问题情境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人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本节课的知识难点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和统一密不可分,对立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对立,矛盾对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最后的设计中,我设置了两个问题情境:“与父母相处之道”和“他敢点火吗?”,在实施过程中,有效冲突了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自主探究一:和父母相处之道
情境:小明因为带手机到学校并且课堂开机使用,被教育处老师发现,没收并通知了班主任老师和他的父母……
问题链:
(1)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你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哪儿?
(2)设想:父母和子女在家庭生活中或老师与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只强调对立会出现什么情景?只强调统一会出现什么情景?
(3)你觉得父母子女之间或师生之间怎么样是真正体现矛盾对方的对立统一?
自主探究二:他敢点火吗?
问题链:
(1)他敢点火吗?为什么?
(2)在什么情况下他敢点火?什么情况下必须点?
(3)点不点火,这不仅是一个选择,更是一种智慧,它体现了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什么关系?
三、创设复杂社会情境,探究问题解决
仅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般情境,显然无法达到课标中对核心素养培养较高水平的要求。为此,我在课堂的第三个环节准备创设一个复杂的社会情境,以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首先我想以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原型陆勇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后,两年几乎掏空了家底,开始漫长的求廉价药之路的素材创设情境,试讲之后发现,需要用较多的时间介绍事件本身,并且学生好像并不那么感同深受。在对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多数学生看过《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并且有很多思考和疑问。于是,最后的设计中我直接使用电影中的片断在来创设复杂社会情境。
情境:老奶奶希望警察不要追查仿制药(学生看到这一感人画面,发自内心的感动,流出了眼泪)
问题:你赞成警察抓程勇吗?(实际课堂上,学生在犹豫中还是给出了有倾向性的答案——要抓,否则社会秩序无法得到保障。可以看出法治观念还是深入人心的。)
追问:
(1)如果程勇被抓走了,患者怎么办?(学生在两难的选择中体会着现实矛盾的复杂。并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角度分析“情与法”的矛盾。)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回答,药太贵了——学生从矛盾斗争性角度看待药企与患者的矛盾)
(3)进口抗癌药品为什么这么贵?(学生分析,研发等成本高,药便宜利润低降低研发积极性——又开始从矛盾同一性角度分析矛盾)
(4)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学生逐渐将解决的方向转向国家层面)
在此基础上,展示电影《我不是药神》最后具有正能量的字幕,体会国家为此做出的努力,并为免抗癌药品进口关税、将部分抗癌药品纳入医疗保险、与药企谈判降低市场价格等行为点赞,也从国家财政承担能力的角度,引导学生真正全面地看待政府的举措,培养科学精神。
真正的哲学是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把哲学的智慧交给学生,让哲学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我们的生活因为哲学而更加精彩,這才是哲学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复杂的社会实际,创设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情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框题有两目内容,一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二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较之前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理论性更强,理解难度更大。所以,通过选择恰当的素材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矛盾观点一直是讲好这一课的关键任务。
课前我先回顾了以前讲这部分内容时经常选取的几个素材。
1.导入环节:问学生:“光究竟是什么?是波还是微粒?”(意图: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或分析漫画“自相矛盾”(意图:区别逻辑矛盾与哲学矛盾)。
2.思考活动:说出你知道的矛盾。(意图:结合生活或学习,体会矛盾的斗争性,理解生活中的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的关系)
3.体验活动:“拔河”或“两人手拉手、脚尖对脚尖站立,尽力向后拉,保持平衡”来体会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
4.分析漫画:教材上“他敢吗?”(意图:深化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认识)
5.材料分析:中英两国从鸦片战争割地赔款、建交、谈判解决香港回归问题、英国加入亚投行、两国领导人互访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以及中英关系和中美关系对比,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建议要灵活处理教材,深入探究矛盾的基本属性,舍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目,集中力量突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一难点,防止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设计上有所创新,注重哲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要讲到学生心里去。同时希望选取以下某几个方面能够有所突破:情境创设,生活感悟,问题解决,以及问题链的设置。根据老师们的建议,我明确了备课方向——努力创设真实复杂的情境,实施深度教学,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中理解知识,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发展学生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于是我在不断修改设计的过程中一步步修正我的方向。
一、创设简单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导入情境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设计得不好,会直接影响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
备课组老师们认为,分析漫画“自相矛盾”来区别逻辑矛盾和哲学矛盾不是本课的重点,而爱因斯坦的“光既是波,又是微粒”的内容学生还没有在物理课上学到这个知识,所以,我果断放弃了它们。而在导入环节即进行问题探究,我又担心会使后面重点不突出。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经典咏留传》帮我实现了简单导入情境的创设,那就是改编自清朝车万育编写的引导儿童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声律启蒙》的同名歌曲。视频中几个稚嫩的小朋友依次唱出: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颜巷陋,阮途穷,白叟对黄童。
沿对革,异对同,冀北对辽东。
随后,曲作者及演唱者赵照深沉的声音流出:
两鬓霜,一客行,新绿衬酒红。
七颗星,一袍风,佛陀对苍生。
……
歌曲播放完后,学生依然沉浸在优美的旋律和声韵协调、层层属对、琅琅上口的歌词情境中。我没有问任何问题,只是用一句话导入到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上:《声律启蒙》不仅给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矛盾着的世界。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发深度思考
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我会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一些矛盾。并挑出其中的两对矛盾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课堂生成关于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认识。试讲过后,我感觉效果不好,以“父母和子女的矛盾”“中美贸易争端”为例进行分析,学生能理解到矛盾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但对于二者关系这一难点没有很好突破。老师们及时提出问题所在:未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问题指向不清晰。我在学习之后,意识到如果缺乏有效的问题情境,难以增强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活跃度,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若能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思考、探索、交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对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将大有益处。从这一点来说,设置问题情境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人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本节课的知识难点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和统一密不可分,对立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对立,矛盾对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最后的设计中,我设置了两个问题情境:“与父母相处之道”和“他敢点火吗?”,在实施过程中,有效冲突了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自主探究一:和父母相处之道
情境:小明因为带手机到学校并且课堂开机使用,被教育处老师发现,没收并通知了班主任老师和他的父母……
问题链:
(1)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你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哪儿?
(2)设想:父母和子女在家庭生活中或老师与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只强调对立会出现什么情景?只强调统一会出现什么情景?
(3)你觉得父母子女之间或师生之间怎么样是真正体现矛盾对方的对立统一?
自主探究二:他敢点火吗?
问题链:
(1)他敢点火吗?为什么?
(2)在什么情况下他敢点火?什么情况下必须点?
(3)点不点火,这不仅是一个选择,更是一种智慧,它体现了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什么关系?
三、创设复杂社会情境,探究问题解决
仅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般情境,显然无法达到课标中对核心素养培养较高水平的要求。为此,我在课堂的第三个环节准备创设一个复杂的社会情境,以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首先我想以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原型陆勇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后,两年几乎掏空了家底,开始漫长的求廉价药之路的素材创设情境,试讲之后发现,需要用较多的时间介绍事件本身,并且学生好像并不那么感同深受。在对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多数学生看过《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并且有很多思考和疑问。于是,最后的设计中我直接使用电影中的片断在来创设复杂社会情境。
情境:老奶奶希望警察不要追查仿制药(学生看到这一感人画面,发自内心的感动,流出了眼泪)
问题:你赞成警察抓程勇吗?(实际课堂上,学生在犹豫中还是给出了有倾向性的答案——要抓,否则社会秩序无法得到保障。可以看出法治观念还是深入人心的。)
追问:
(1)如果程勇被抓走了,患者怎么办?(学生在两难的选择中体会着现实矛盾的复杂。并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角度分析“情与法”的矛盾。)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回答,药太贵了——学生从矛盾斗争性角度看待药企与患者的矛盾)
(3)进口抗癌药品为什么这么贵?(学生分析,研发等成本高,药便宜利润低降低研发积极性——又开始从矛盾同一性角度分析矛盾)
(4)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学生逐渐将解决的方向转向国家层面)
在此基础上,展示电影《我不是药神》最后具有正能量的字幕,体会国家为此做出的努力,并为免抗癌药品进口关税、将部分抗癌药品纳入医疗保险、与药企谈判降低市场价格等行为点赞,也从国家财政承担能力的角度,引导学生真正全面地看待政府的举措,培养科学精神。
真正的哲学是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把哲学的智慧交给学生,让哲学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我们的生活因为哲学而更加精彩,這才是哲学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复杂的社会实际,创设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情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