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游上幼儿园之初,跟所有的父母一样,我急不可耐地想知道,她不在我身边的这七八个小时里都发生了什么。
如何向孩子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呢?如果问“今天怎么样?”这种过于宽泛的问题,孩子会不知道从何说起,甚至他们并不明白“怎么样”是什么意思。
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每天睡前,我们三口各自讲一件“我今天最快乐的事”。这样做,第一是有可能(仅仅是可能)将幼儿园生活打开一扇小窗,让我可以窥见少许光影。第二是给孩子一个暗示:幼儿园生活可以是快乐的哦。
这个方法小游一直比较接受。断断续续地,从她上幼儿园开始,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都在用这样的方式聊天。现在回头来总结,有几点可以分享:
别指望孩子说的一定是幼儿园的事,或者甚至不能期待他说的是真实发生的事。
翻翻旧记录,小游刚开始说过的“最快乐的事”包括:妈妈的眼睛变绿色了。(指我的眼影。)
晚饭吃了木耳炒圆白菜。
画画的时候把整个苹果都涂成了粉红色。
困了。(对,她说她最快乐的事是困了。)
妈妈今天早回来。
刷牙的时候自己挤牙膏。
今天没有最快乐的事。(哦,那我就说,好吧,睡吧。)
谨慎地、有克制地追问,少给建议,尽量不评价。
虽然我当初选择“最快乐的事”是带有许多具体的目的,但是现在想来,那些小小的对话最重要的并不是她告诉了我什么,而是让我们都养成了与对方分享事情和心情的习惯。在这个过程里,小游清楚地接收到了我发出的信息:妈妈愿意听我说话,我什么事情都可以告诉妈妈。
所以,让谈话可以不带压力、愉快地进行是一切的关键。
我记录过这样一段卧谈:
妈妈,木木说她不是我的好朋友。
哦。
她还说要把我扔到外面去。
是嘛?!
外婆说让我告诉老师。
你告诉了吗?
没。
嗯,我也觉得你不一定要告诉老师。你问木木,你抱得动我吗?嗯,她抱不动。
对啊,你都104(厘米)了,她怎么有力气把你扔出去?
小游立刻兴奋了,爬起来大喊:妈妈!你看我高不高!
对游告诉我的大事小情,我最通常的回答是专注地看着她,说:“真的?然后呢?”或者“那你觉得呢?”或者只答“哦”,她就会接着说。
孩子有可能告诉你各种事,这些事情里,很可能有许多会在第一时间触动妈妈敏感的神经。比如被小朋友“欺负”了,没拿到想要的玩具,被老师批评了,午觉没睡着之类的。那么,请你一定一定要控制自己“啊?!怎么能这样?!你应该这样这样!”的第一反应,更合适的回答是:是吗?然后呢?你怎么办呢?
请记得:很多让你觉得不舒服的事情,孩子可能并不以为意。很多情况下,孩子就是只想和你说说话,而你要表达的无非就是“我喜欢听你说话”。这样,已经足够足够了。
(钟煜 《我和宝贝》杂志主编)
如何向孩子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呢?如果问“今天怎么样?”这种过于宽泛的问题,孩子会不知道从何说起,甚至他们并不明白“怎么样”是什么意思。
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每天睡前,我们三口各自讲一件“我今天最快乐的事”。这样做,第一是有可能(仅仅是可能)将幼儿园生活打开一扇小窗,让我可以窥见少许光影。第二是给孩子一个暗示:幼儿园生活可以是快乐的哦。
这个方法小游一直比较接受。断断续续地,从她上幼儿园开始,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都在用这样的方式聊天。现在回头来总结,有几点可以分享:
别指望孩子说的一定是幼儿园的事,或者甚至不能期待他说的是真实发生的事。
翻翻旧记录,小游刚开始说过的“最快乐的事”包括:妈妈的眼睛变绿色了。(指我的眼影。)
晚饭吃了木耳炒圆白菜。
画画的时候把整个苹果都涂成了粉红色。
困了。(对,她说她最快乐的事是困了。)
妈妈今天早回来。
刷牙的时候自己挤牙膏。
今天没有最快乐的事。(哦,那我就说,好吧,睡吧。)
谨慎地、有克制地追问,少给建议,尽量不评价。
虽然我当初选择“最快乐的事”是带有许多具体的目的,但是现在想来,那些小小的对话最重要的并不是她告诉了我什么,而是让我们都养成了与对方分享事情和心情的习惯。在这个过程里,小游清楚地接收到了我发出的信息:妈妈愿意听我说话,我什么事情都可以告诉妈妈。
所以,让谈话可以不带压力、愉快地进行是一切的关键。
我记录过这样一段卧谈:
妈妈,木木说她不是我的好朋友。
哦。
她还说要把我扔到外面去。
是嘛?!
外婆说让我告诉老师。
你告诉了吗?
没。
嗯,我也觉得你不一定要告诉老师。你问木木,你抱得动我吗?嗯,她抱不动。
对啊,你都104(厘米)了,她怎么有力气把你扔出去?
小游立刻兴奋了,爬起来大喊:妈妈!你看我高不高!
对游告诉我的大事小情,我最通常的回答是专注地看着她,说:“真的?然后呢?”或者“那你觉得呢?”或者只答“哦”,她就会接着说。
孩子有可能告诉你各种事,这些事情里,很可能有许多会在第一时间触动妈妈敏感的神经。比如被小朋友“欺负”了,没拿到想要的玩具,被老师批评了,午觉没睡着之类的。那么,请你一定一定要控制自己“啊?!怎么能这样?!你应该这样这样!”的第一反应,更合适的回答是:是吗?然后呢?你怎么办呢?
请记得:很多让你觉得不舒服的事情,孩子可能并不以为意。很多情况下,孩子就是只想和你说说话,而你要表达的无非就是“我喜欢听你说话”。这样,已经足够足够了。
(钟煜 《我和宝贝》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