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课程中的重要课程,对学生适应校园生活、积极心态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位以高职心理健康课程职业化转型为探讨重点,深入分析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的背景,并针对当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化转型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促进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的发展,进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学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
一、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的背景
我国高职教育近年来得到较快的发展,高职教育的规模也逐渐的扩大,高职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变,对人才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也发生一些转变。除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外,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人才,高职院校除了开设基础公共课之外,英语课程、计算机课程、体育等课程的开设也十分重要。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高职学生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高职学生面临就业、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长期不受重视,难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职业化,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高职学生的积极影响,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应坚持的原则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在职业化转型的过程中,要结合课程自身情况与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同时在职业化转型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一)心理学学科作为职业化转型的基础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转型要立足心理学学科,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学科的内容非常丰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职业化转型过程中要尊重心理学学科的科学性,同时要重视心理学和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在转型过程中要重视學生学生职业环境与职业规律的影响,通过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更好的为高职学生的职业化所服务,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要依托课堂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更多的还是通过课程实现的,因此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过程中要重视课堂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突出优势,通过课堂教育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学生调节情绪、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要和学生专业结合
从心理学课程来看内容十分的广泛,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过程中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学生专业的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学生更好的服务,这也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考虑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过程中与学生专业的结合,从心理学角度解决学生可能在职场中遇到的职业问题和困惑,另外培养学生职场心理素质,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
三、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的策略分析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意识的培养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过程中转型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高职院校想要更好的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职业化转型,需要有转型意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转型意识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认识到当前高职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参与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的过程中。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步骤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化转型过程中要有合理的步骤,首先是要对职业生活有全面的了解,这也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要重视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了解,只有接触到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真是内容,才能更好的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职业化转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主要活动场所在学校,本身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活有较远的距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及时的了解学生的职业生活。通过访谈毕业生、专业课教师、企业等方式可以对学生的职业生活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学生职业生活中的岗位工作内容、胜任情况、倦怠情况、离职情况等有全方位的了解,进而及时的发现学生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可以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对学生的工作环境有更为准确的了解,对学生心理活动也能有更加准确地把握。
(三)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课堂教学的重构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过程中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教学课程设置,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明确职业生活对学生的意义,同时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让学生度过职场适应期,更好的适应职场生活,环节职场压力。另外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方面也应进行合理的优化,重视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学策略方面要结合教学课程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以案例教学法、自我体验教学、分享讨论教学等方法让学生深入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此外需要重视教学评价考核环节,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考核更加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通过学生的出勤状况、课堂参与的表现、日常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
四、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即将进入职业生涯可能出现的职场困惑、职场懈怠等问题。心理学学科作为职业化转型的基础,要依托课堂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要和学生专业结合,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的策略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意识的培养,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步骤应当科学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课堂教学的重构,进而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的转型。
参考文献:
[1]庞捷敏.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 2015(4):19-21.
【关键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
一、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的背景
我国高职教育近年来得到较快的发展,高职教育的规模也逐渐的扩大,高职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变,对人才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也发生一些转变。除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外,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人才,高职院校除了开设基础公共课之外,英语课程、计算机课程、体育等课程的开设也十分重要。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高职学生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高职学生面临就业、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长期不受重视,难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职业化,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高职学生的积极影响,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应坚持的原则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在职业化转型的过程中,要结合课程自身情况与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同时在职业化转型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一)心理学学科作为职业化转型的基础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转型要立足心理学学科,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学科的内容非常丰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职业化转型过程中要尊重心理学学科的科学性,同时要重视心理学和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在转型过程中要重视學生学生职业环境与职业规律的影响,通过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更好的为高职学生的职业化所服务,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要依托课堂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更多的还是通过课程实现的,因此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过程中要重视课堂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突出优势,通过课堂教育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学生调节情绪、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要和学生专业结合
从心理学课程来看内容十分的广泛,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过程中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学生专业的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学生更好的服务,这也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考虑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过程中与学生专业的结合,从心理学角度解决学生可能在职场中遇到的职业问题和困惑,另外培养学生职场心理素质,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
三、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的策略分析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意识的培养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过程中转型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高职院校想要更好的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职业化转型,需要有转型意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转型意识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认识到当前高职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参与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的过程中。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步骤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化转型过程中要有合理的步骤,首先是要对职业生活有全面的了解,这也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要重视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了解,只有接触到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真是内容,才能更好的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职业化转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主要活动场所在学校,本身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活有较远的距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及时的了解学生的职业生活。通过访谈毕业生、专业课教师、企业等方式可以对学生的职业生活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学生职业生活中的岗位工作内容、胜任情况、倦怠情况、离职情况等有全方位的了解,进而及时的发现学生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可以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对学生的工作环境有更为准确的了解,对学生心理活动也能有更加准确地把握。
(三)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课堂教学的重构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过程中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教学课程设置,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明确职业生活对学生的意义,同时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让学生度过职场适应期,更好的适应职场生活,环节职场压力。另外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方面也应进行合理的优化,重视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学策略方面要结合教学课程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以案例教学法、自我体验教学、分享讨论教学等方法让学生深入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此外需要重视教学评价考核环节,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考核更加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通过学生的出勤状况、课堂参与的表现、日常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
四、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即将进入职业生涯可能出现的职场困惑、职场懈怠等问题。心理学学科作为职业化转型的基础,要依托课堂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要和学生专业结合,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的策略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意识的培养,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步骤应当科学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课堂教学的重构,进而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的转型。
参考文献:
[1]庞捷敏.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化转型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 2015(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