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奥斯汀是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她的《傲慢与偏见》享誉文坛。因为择偶观的过于现实,文中人物夏洛特历来遭受众多读者的不耻。本文着眼当时的社会背景,力图通过还原小说人物的内心动态来为该人物平反,指出夏洛特一类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对爱情和婚姻的无奈以及所做抉择的合理性。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夏洛特;婚恋;现实;无奈
小说《傲慢与偏见》是世界著名的经典小说,被英国小说家毛姆誉为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小说作者简·奥斯汀也被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誉为堪于大文豪莎士比亚比肩的著名作家。
简·奥斯汀素来以理智引领文坛,她的《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六部小说都是以青年男女的婚恋问题为题材。《傲慢与偏见》中的夏洛特无疑是奥斯汀本人对社会深刻剖析的产物,她具有高度的理智,对婚姻问题的处理更是折射出当时社会背景下妇女最真实的现实处境。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当时的社会现实,并进一步分析夏洛特的选择所具有的典型意义。
一、无奈社会现实中的生计问题
奥斯汀处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从社会大背景看,一方面,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上升阶段,另一方面,贵族阶级依然保持其特权,社会等级森严,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从社会关系看,当时的妇女地位低下,甚至没有自立的可能,女性在社会生活中附属于男性中产阶级出身但财产微波的女性要想追求一种体面的生活和地位,就只能选择嫁个好男人。当时的财产制度是传男不传女,这一点从小说中能得到明显的体现。贝内特先生因为没有儿子,财产不得不由一位远方侄子来继承,而他的妻子和五个女儿则只能企盼这位远来的侄子能够好心对她们好一点。当时的社会制度对妇女来说是无奈的,婚姻成为女性寻求经济保障和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小说中的每一位主人公都深知这点,所以她们的婚姻在生活中成为压倒一切的大事。
小说是这样开场的: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a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贝内特太太有五个女儿,任务艰巨,她嫁女心切,所以每遇到一个有钱的单身汉,便要将其视为某位女儿的应得财产。伊丽莎白的堂兄柯林斯牧师是一个滑稽可笑并且让人生厌的角色。他到贝内特家来,准备施恩似的娶贝内特家的一位女儿为妻,借以弥补将来继承家产时对其一家所造成的损失,而这让贝内特太太非常高兴。有一幢舒适的房子,一笔可观收入的牧师柯林斯的表白不料遭到表妹伊丽莎白的拒绝,他的“绝妙的”、“十分妥善得体的”、“慷慨豪爽的”计划最终宣告破产,贝内特太太不免对伊丽莎白心生怨气。然而,这对伊丽莎白的朋友夏洛特来说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表妹那碰壁的柯林斯转而追求夏洛特并受到极其热情的接待,他随即向其求婚,并得到了应允。夏洛特全家人都为这件事欣喜若狂,再也不用担心夏洛特会成为一个没有人要的老姑娘了。在夏洛特心里,觉得柯林斯大致比较满意:“诚然,柯林斯先生既不通情达理,又不讨人喜爱,同他相处实在令人厌倦,他对她的爱也一定是镜花水月。不过,她还是要他做丈夫。她并不大看重男人和婚姻生活,但嫁人却是她的一贯目标:对于受过教育却没有多少财产的青年女子来说,嫁人是唯一一条体面的出路;尽管出嫁不一定叫人幸福,但总归是女人最适宜的保险箱。她长到二十七岁,从来不曾好看过,有了这个保险箱当然使她觉得无比幸运。”
妇女的命运受制于现实经济条件,在没有经济保障的不能独立自主的现实环境中,摆在女人面前的现实是十分无奈的。婚恋与财产和社会地位有很大的关系,这在夏洛特的时代如此,在今天甚至很长时间内都将如此。夏洛特的现实处境映照出无奈现实中的妇女为了保有体面的生活,在恋爱和婚姻中选择经济状况好的男性,从而寻求经济保障以解决生计问题。
二、对婚恋实质的清醒审视
伊丽莎白是作者最倾心的人物形象,她聪明伶俐,美丽可爱,因为爱而结婚。夏洛特则相貌平平,既无美丽的资质又无丰厚的嫁资。
但夏洛特因为自己明显的劣势,相反也拥有显著的优点。她有着小说中其他纪委小姐们所不具备的冷静与理智,她无疑有睿智而敏锐的观察力。她对世态人情的洞察以及对婚恋的清醒与理智的审视与把握时都是令人赞叹的。
夏洛特不乏生活的智慧,她懂得在恋爱双方相互吸引的游戏进展中,应该如何把握分寸,如何抓住时机以赢得心上人的爱慕,如何在少女的矜持与大胆的主动示意中找到突破的契机。在小说的第六章中,简不能自拔地爱上了宾利先生,但是外人一般不会察觉。因为简尽管感情热烈,但性情娴静,外表上始终笑盈盈的,不回引起猜疑。伊丽莎白向好友夏洛特谈起这件事时,夏洛特回答道:“这件事要是能瞒过众人也许挺有意思,但是,遮遮掩掩的有时也划不来。要是一个女人采用这种技巧向心上人隐瞒了自己的爱慕之情,那就可能没有机会博得他的欢心。这样一来,即使是她一位同样瞒过了天下所有的人,也没有什么好欣慰的。男女恋爱大都含有感恩图报和爱慕虚荣的成分,因此听其自然是不保险的。略有好感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很少有人能在没有受到对方鼓励的情况下,而敢于倾心相爱。十有八九,女人流露出来的情意,还得比心理感受得多一些。毫无疑问,宾利喜欢你姐姐,可是你姐姐部帮他一把,他也许充其量只是喜欢喜欢她而已。”夏洛特就此情形进一步说:“简就得时刻留神,一有可乘之机,就要争分夺秒的加以利用。一旦把他抓到手,再尽情地谈情说爱也不迟。”
而在婚姻生活中,夫妻之间的性格特点对婚姻幸福的影响方面,夏洛特更是有着自己老到而又精辟的见解。伊丽莎白在谈及姐姐和宾利之间性格彼此了解不多的时候,夏洛特说:“我衷心希望简获得幸福,其可能性并不亚于先花上一年功夫去研究他的性格。婚姻幸福完全是个机遇问题。双方的脾气即使彼此非常相像,也不会给对方增添丝毫的幸福。他们的脾气总是越来越不对劲,后来就引起了烦恼。你既然要和一个人过一辈子,最好尽量少了解他的缺点。”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夏洛特的成熟与练达,她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处事原则。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是每一个人都担负得起浪漫,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过一种理想的充满激情的生活。如果说伊丽莎白的形象代表了作者对于浪漫的理想生活的追求,那么,夏洛特的形象则体现了作者对于可观的现实世界的体验与认知,洞察与审视。
三、对人生大事的理智的抉择
夏洛特对自己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从当时的大环境看,当时的妇女社会地位地下,又不拥有财产权,她们要想获得生活上的保障,除了结婚,简直难以找到别的理想的轻松的出路;从她自身的处境来看,贵族出身的她,虽然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又没资产,又不漂亮,年纪也大了,几乎无人问津,嫁人是她的切实的目标。以她的条件,夏洛特冷静地盘算到,选择嫁给柯林斯是一个能保证她衣食无忧的最佳出路。
因此,当夏洛特把她与柯林斯订婚的消息告诉伊丽莎白时,面对朋友惊异的责备,夏洛特回答道:“我不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从来不是那种人。我只要求能有一个舒适的家。就柯林斯先生的性格,亲属关系和社会地位来看,我相信嫁给他是能够获得幸福的,可能性之大,不会亚于大多数人结婚时夸耀的那样。”
伊丽莎白一向觉得,夏洛特的婚姻观和她的不尽一致,但却不曾料到,一旦事到临头,她居然会摒弃美好的情感,而去追求世俗的利益。夏洛特当上柯林斯先生的妻子,这岂不是天下的奇耻大辱!她不仅为朋友的自取其辱、自贬身价感到沉痛,而去还忧伤地断定,她的朋友做出的这个抉择,绝不会给她带来多大的幸福。然而事实是,伊丽莎白拜访婚后的夏洛特柯林斯夫妇时,发现“柯林斯有时说些让夏洛特着实难为情的话时”,夏洛特一般总是“明智地装作没听见,”而且能撇开丈夫,单独带她的朋友和妹妹参观住宅,她很高兴。只要能忘掉柯林斯,就真有了一种舒适的气氛,夏洛特下然很愿意忘掉他,经常不把他放在心上。伊丽莎白刚开始“以诧异的目光看着夏洛特,真不明白和她这样一个伴侣相处,居然还会这么高兴”,后来“不由得思谋起夏洛特究竟满意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手腕驾驭丈夫,有多大度量容忍他,不得不承认,事情处理的相当不错”。
对于丈夫在朋友面前出丑,夏洛特视而不见,闻若未闻。夏洛特努力把房子布置得整整齐齐,安排得十分协调,使得里里外外有一种舒舒适适的气氛。她不在乎自己的婚姻没有爱情为基础,而是努力打造温馨舒适的家庭生活。不能否认,对于不能从事任何职业自谋生活的女子来说,为生活选择好的婚姻是最理智的选择。夏洛特对现实不抱幻想,也不消极等待,她务实地选择她的生活,尽力主动操自己的命运,并使自己有一个较好的生存之所。
当我们用怀疑的目光去审视夏洛特的人生选择时,当我们用否定的态度来质疑夏洛特的生活状态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思考这样的问题:对于不管是伊丽莎白这样的女子也好,或者是夏洛特一样的女子也好,浪漫的爱情体验与美满的爱情结婚在当时的英国社会真的能够出现吗?一个乡村女性真的能够冲破各种差别的束缚而追求到合乎理想的幸福吗?答案如同作者自身的并不如意的命运一样:一个女子在当时条件下是难以得到理想的爱情和婚姻的,她们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而且也没有太多主动选择的机会。这无疑让人忧伤,但应是更真的事实:“十八世纪的女子是不能逃脱社会规约的。”
我们对文学作品所做的阅读与批评活动,必须在还原当时的文本情境中进行回到当时文本中的历史情境中来开展有效的批评,以此做出理性的导读,来进行同情的理解。伊丽莎白这一形象无疑的美好的,美好到成为作者以及广大读者的理想形象,它体现了浪漫而又完美的爱情,情感与物质兼得的幸福婚姻,可遇而又可求的尘世传奇。然而,我们在赞美伊丽莎白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夏洛特这一人物所投射出来的意义。她所戴白哦的这一类人的无奈的现实处境,她的人生选择的合理性,她的冷静与理智所体现出来的现实生活准则,她对世态人情的把握与对恋爱婚姻实质的洞察所透露出的高度的智慧。我们不能把夏洛特这一人物形象视作仅仅为了金钱而结婚的典型,以为是作者所带贬义而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在我看来,夏洛特身上闪耀着奥斯汀对世间智慧的领悟,对生活做冷静审视而投射出的理智的光芒。
[参考文献]
[1]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M].牛津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2]奥斯汀著.孙致礼 译.傲慢与偏见[M].译林出版社,2002
[3]梁晓辉.从女主人公的性格矛盾看《傲慢与偏见》的自我解构[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陕西 西安710123;空军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1)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夏洛特;婚恋;现实;无奈
小说《傲慢与偏见》是世界著名的经典小说,被英国小说家毛姆誉为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小说作者简·奥斯汀也被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誉为堪于大文豪莎士比亚比肩的著名作家。
简·奥斯汀素来以理智引领文坛,她的《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六部小说都是以青年男女的婚恋问题为题材。《傲慢与偏见》中的夏洛特无疑是奥斯汀本人对社会深刻剖析的产物,她具有高度的理智,对婚姻问题的处理更是折射出当时社会背景下妇女最真实的现实处境。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当时的社会现实,并进一步分析夏洛特的选择所具有的典型意义。
一、无奈社会现实中的生计问题
奥斯汀处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从社会大背景看,一方面,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上升阶段,另一方面,贵族阶级依然保持其特权,社会等级森严,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从社会关系看,当时的妇女地位低下,甚至没有自立的可能,女性在社会生活中附属于男性中产阶级出身但财产微波的女性要想追求一种体面的生活和地位,就只能选择嫁个好男人。当时的财产制度是传男不传女,这一点从小说中能得到明显的体现。贝内特先生因为没有儿子,财产不得不由一位远方侄子来继承,而他的妻子和五个女儿则只能企盼这位远来的侄子能够好心对她们好一点。当时的社会制度对妇女来说是无奈的,婚姻成为女性寻求经济保障和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小说中的每一位主人公都深知这点,所以她们的婚姻在生活中成为压倒一切的大事。
小说是这样开场的: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a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贝内特太太有五个女儿,任务艰巨,她嫁女心切,所以每遇到一个有钱的单身汉,便要将其视为某位女儿的应得财产。伊丽莎白的堂兄柯林斯牧师是一个滑稽可笑并且让人生厌的角色。他到贝内特家来,准备施恩似的娶贝内特家的一位女儿为妻,借以弥补将来继承家产时对其一家所造成的损失,而这让贝内特太太非常高兴。有一幢舒适的房子,一笔可观收入的牧师柯林斯的表白不料遭到表妹伊丽莎白的拒绝,他的“绝妙的”、“十分妥善得体的”、“慷慨豪爽的”计划最终宣告破产,贝内特太太不免对伊丽莎白心生怨气。然而,这对伊丽莎白的朋友夏洛特来说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表妹那碰壁的柯林斯转而追求夏洛特并受到极其热情的接待,他随即向其求婚,并得到了应允。夏洛特全家人都为这件事欣喜若狂,再也不用担心夏洛特会成为一个没有人要的老姑娘了。在夏洛特心里,觉得柯林斯大致比较满意:“诚然,柯林斯先生既不通情达理,又不讨人喜爱,同他相处实在令人厌倦,他对她的爱也一定是镜花水月。不过,她还是要他做丈夫。她并不大看重男人和婚姻生活,但嫁人却是她的一贯目标:对于受过教育却没有多少财产的青年女子来说,嫁人是唯一一条体面的出路;尽管出嫁不一定叫人幸福,但总归是女人最适宜的保险箱。她长到二十七岁,从来不曾好看过,有了这个保险箱当然使她觉得无比幸运。”
妇女的命运受制于现实经济条件,在没有经济保障的不能独立自主的现实环境中,摆在女人面前的现实是十分无奈的。婚恋与财产和社会地位有很大的关系,这在夏洛特的时代如此,在今天甚至很长时间内都将如此。夏洛特的现实处境映照出无奈现实中的妇女为了保有体面的生活,在恋爱和婚姻中选择经济状况好的男性,从而寻求经济保障以解决生计问题。
二、对婚恋实质的清醒审视
伊丽莎白是作者最倾心的人物形象,她聪明伶俐,美丽可爱,因为爱而结婚。夏洛特则相貌平平,既无美丽的资质又无丰厚的嫁资。
但夏洛特因为自己明显的劣势,相反也拥有显著的优点。她有着小说中其他纪委小姐们所不具备的冷静与理智,她无疑有睿智而敏锐的观察力。她对世态人情的洞察以及对婚恋的清醒与理智的审视与把握时都是令人赞叹的。
夏洛特不乏生活的智慧,她懂得在恋爱双方相互吸引的游戏进展中,应该如何把握分寸,如何抓住时机以赢得心上人的爱慕,如何在少女的矜持与大胆的主动示意中找到突破的契机。在小说的第六章中,简不能自拔地爱上了宾利先生,但是外人一般不会察觉。因为简尽管感情热烈,但性情娴静,外表上始终笑盈盈的,不回引起猜疑。伊丽莎白向好友夏洛特谈起这件事时,夏洛特回答道:“这件事要是能瞒过众人也许挺有意思,但是,遮遮掩掩的有时也划不来。要是一个女人采用这种技巧向心上人隐瞒了自己的爱慕之情,那就可能没有机会博得他的欢心。这样一来,即使是她一位同样瞒过了天下所有的人,也没有什么好欣慰的。男女恋爱大都含有感恩图报和爱慕虚荣的成分,因此听其自然是不保险的。略有好感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很少有人能在没有受到对方鼓励的情况下,而敢于倾心相爱。十有八九,女人流露出来的情意,还得比心理感受得多一些。毫无疑问,宾利喜欢你姐姐,可是你姐姐部帮他一把,他也许充其量只是喜欢喜欢她而已。”夏洛特就此情形进一步说:“简就得时刻留神,一有可乘之机,就要争分夺秒的加以利用。一旦把他抓到手,再尽情地谈情说爱也不迟。”
而在婚姻生活中,夫妻之间的性格特点对婚姻幸福的影响方面,夏洛特更是有着自己老到而又精辟的见解。伊丽莎白在谈及姐姐和宾利之间性格彼此了解不多的时候,夏洛特说:“我衷心希望简获得幸福,其可能性并不亚于先花上一年功夫去研究他的性格。婚姻幸福完全是个机遇问题。双方的脾气即使彼此非常相像,也不会给对方增添丝毫的幸福。他们的脾气总是越来越不对劲,后来就引起了烦恼。你既然要和一个人过一辈子,最好尽量少了解他的缺点。”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夏洛特的成熟与练达,她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处事原则。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是每一个人都担负得起浪漫,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过一种理想的充满激情的生活。如果说伊丽莎白的形象代表了作者对于浪漫的理想生活的追求,那么,夏洛特的形象则体现了作者对于可观的现实世界的体验与认知,洞察与审视。
三、对人生大事的理智的抉择
夏洛特对自己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从当时的大环境看,当时的妇女社会地位地下,又不拥有财产权,她们要想获得生活上的保障,除了结婚,简直难以找到别的理想的轻松的出路;从她自身的处境来看,贵族出身的她,虽然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又没资产,又不漂亮,年纪也大了,几乎无人问津,嫁人是她的切实的目标。以她的条件,夏洛特冷静地盘算到,选择嫁给柯林斯是一个能保证她衣食无忧的最佳出路。
因此,当夏洛特把她与柯林斯订婚的消息告诉伊丽莎白时,面对朋友惊异的责备,夏洛特回答道:“我不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从来不是那种人。我只要求能有一个舒适的家。就柯林斯先生的性格,亲属关系和社会地位来看,我相信嫁给他是能够获得幸福的,可能性之大,不会亚于大多数人结婚时夸耀的那样。”
伊丽莎白一向觉得,夏洛特的婚姻观和她的不尽一致,但却不曾料到,一旦事到临头,她居然会摒弃美好的情感,而去追求世俗的利益。夏洛特当上柯林斯先生的妻子,这岂不是天下的奇耻大辱!她不仅为朋友的自取其辱、自贬身价感到沉痛,而去还忧伤地断定,她的朋友做出的这个抉择,绝不会给她带来多大的幸福。然而事实是,伊丽莎白拜访婚后的夏洛特柯林斯夫妇时,发现“柯林斯有时说些让夏洛特着实难为情的话时”,夏洛特一般总是“明智地装作没听见,”而且能撇开丈夫,单独带她的朋友和妹妹参观住宅,她很高兴。只要能忘掉柯林斯,就真有了一种舒适的气氛,夏洛特下然很愿意忘掉他,经常不把他放在心上。伊丽莎白刚开始“以诧异的目光看着夏洛特,真不明白和她这样一个伴侣相处,居然还会这么高兴”,后来“不由得思谋起夏洛特究竟满意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手腕驾驭丈夫,有多大度量容忍他,不得不承认,事情处理的相当不错”。
对于丈夫在朋友面前出丑,夏洛特视而不见,闻若未闻。夏洛特努力把房子布置得整整齐齐,安排得十分协调,使得里里外外有一种舒舒适适的气氛。她不在乎自己的婚姻没有爱情为基础,而是努力打造温馨舒适的家庭生活。不能否认,对于不能从事任何职业自谋生活的女子来说,为生活选择好的婚姻是最理智的选择。夏洛特对现实不抱幻想,也不消极等待,她务实地选择她的生活,尽力主动操自己的命运,并使自己有一个较好的生存之所。
当我们用怀疑的目光去审视夏洛特的人生选择时,当我们用否定的态度来质疑夏洛特的生活状态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思考这样的问题:对于不管是伊丽莎白这样的女子也好,或者是夏洛特一样的女子也好,浪漫的爱情体验与美满的爱情结婚在当时的英国社会真的能够出现吗?一个乡村女性真的能够冲破各种差别的束缚而追求到合乎理想的幸福吗?答案如同作者自身的并不如意的命运一样:一个女子在当时条件下是难以得到理想的爱情和婚姻的,她们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而且也没有太多主动选择的机会。这无疑让人忧伤,但应是更真的事实:“十八世纪的女子是不能逃脱社会规约的。”
我们对文学作品所做的阅读与批评活动,必须在还原当时的文本情境中进行回到当时文本中的历史情境中来开展有效的批评,以此做出理性的导读,来进行同情的理解。伊丽莎白这一形象无疑的美好的,美好到成为作者以及广大读者的理想形象,它体现了浪漫而又完美的爱情,情感与物质兼得的幸福婚姻,可遇而又可求的尘世传奇。然而,我们在赞美伊丽莎白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夏洛特这一人物所投射出来的意义。她所戴白哦的这一类人的无奈的现实处境,她的人生选择的合理性,她的冷静与理智所体现出来的现实生活准则,她对世态人情的把握与对恋爱婚姻实质的洞察所透露出的高度的智慧。我们不能把夏洛特这一人物形象视作仅仅为了金钱而结婚的典型,以为是作者所带贬义而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在我看来,夏洛特身上闪耀着奥斯汀对世间智慧的领悟,对生活做冷静审视而投射出的理智的光芒。
[参考文献]
[1]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M].牛津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2]奥斯汀著.孙致礼 译.傲慢与偏见[M].译林出版社,2002
[3]梁晓辉.从女主人公的性格矛盾看《傲慢与偏见》的自我解构[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陕西 西安710123;空军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