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在饥渴的状态下吃东西特别香,也有可能更多地转化为肌体的能量,学习也是如此,当求知欲望很迫切时,感观系统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这时对知识的吸取会变得很容易,理解领会也就更深刻,因此,教师恰当地引入新课,才能够抓住学生的思绪,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愤悱的状态中学习,所以,针对美术类的高中生,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数学水平的基础上,将引入的起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相对接,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例如,以教学内容中最基本、学生有所了解的知识作为引入的起点;通过类比新旧知识的异同点作为新课引入的起点;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作为引入的起点;还可选择讲解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的故事(如数学史、科学史等)作为引入的起点。
在“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一节(苏教版课标教材必修2第1.1.3节)的教学的新课引入环节,笔者是这样设计的,以美术史为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实录如下:
师:数学有很多分支学科,比如几何学,而几何学又有许多分支,比如解析几何,当时与解析几何一起还诞生了一门与画图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如荷兰著名版画大师毛里茨·科内流斯·埃舍乐尔(Maurits Cornelius Escher,1898—1972),他的作品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因为他的作品都是带有数学味道的、精确的理性产物,他所构造出来的世界,每一种形象都是严密计算的结果,其创造过程俨然像一位数学家,然而就画面的美丽程度而言,又毫无疑问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这门几何学中正式诞生于17世纪,但古希腊时期的一些学者就已经敏锐地注意到它了,直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随着透视学的逐步兴起,为这门几何学的产生和成长提供了足够的条件——射影几何学,请再看一张毛里茨的作品。
生:这个我们都懂,是我们画画时的透视。
师:对,从美术课上你们早就知道什么是透视了,公路边并排的几根电线,经过透视后,它们越来越靠近。直到在无穷远处交于一点,这就是透视,它也是射影几何学中的概念,射影几何的最早起源是绘画。
生:我们学数学也需要用透视吗?
师:我们当然不是用透视来解题,而是要了解透视的原理,这有助于提高你们的专业水平。
(幻灯片打出如下图片)
有些同学画石膏体,经常被专业老师批评“形不准”,现在可以教你们一个简便易行的办法:像上图一样,手臂伸直,不能弯曲,用笔的一端,移动拇指就可测量物体的长与短、宽与窄等各部分比例,按这样的方法“形”就会准。
生:真的吗?为什么?(追问依据)
师:这种方法用绘画上的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从数学角度来看,则是立体几何中有一些知识。这也就是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内容。
设计意图:本节课对于高一美术生来说,进入到三视图的操作层面后,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关键是如何引入到概念,吸引学生学习理论部分的知识,从学生的专业课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美术史入手,再用数学原理帮助他们解决绘画上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大增,有了直观感知,接受后面的一些定义是没有困难的。
苏教版课标教材“1.2.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一节的第二课时是“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教材在定理前有一个引入的问题: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针对这个问题设计出如下的新课引入,教学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请伸出你们的双手,大家观察一下,手掌上有什么东西?
生:掌纹。
师:大家知道最主要的那几条叫什么名字吗?
众:生命线、智慧线、感情线、命运线等。
师:(黑板上绘一手掌,大致画出几条掌纹)假如将这几条掌纹都看成直线。左手跟右手掌心相对,两手对称放置,即两手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大家观察一下,左手的感情线跟右手的感情线呈什么位置关系?
生:平行。
师生:再观察,左手的感情线跟右手的生命线又呈什么位置关系呢?
生:异面。
师:那么能不能在右手找到一条掌纹所在直线跟左手内某掌纹所在直线相交呢?
众: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手掌所在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没有公共點,所以这两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也没有公共点。
师:因此,两个平面平行,那么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直线要么平行,要么异面……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具体实例,找出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趣味点,用最直观、最简单的切入方法,最大程度地消除美术类高中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知识的氛围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一节(苏教版课标教材必修2第1.1.3节)的教学的新课引入环节,笔者是这样设计的,以美术史为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实录如下:
师:数学有很多分支学科,比如几何学,而几何学又有许多分支,比如解析几何,当时与解析几何一起还诞生了一门与画图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如荷兰著名版画大师毛里茨·科内流斯·埃舍乐尔(Maurits Cornelius Escher,1898—1972),他的作品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因为他的作品都是带有数学味道的、精确的理性产物,他所构造出来的世界,每一种形象都是严密计算的结果,其创造过程俨然像一位数学家,然而就画面的美丽程度而言,又毫无疑问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这门几何学中正式诞生于17世纪,但古希腊时期的一些学者就已经敏锐地注意到它了,直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随着透视学的逐步兴起,为这门几何学的产生和成长提供了足够的条件——射影几何学,请再看一张毛里茨的作品。
生:这个我们都懂,是我们画画时的透视。
师:对,从美术课上你们早就知道什么是透视了,公路边并排的几根电线,经过透视后,它们越来越靠近。直到在无穷远处交于一点,这就是透视,它也是射影几何学中的概念,射影几何的最早起源是绘画。
生:我们学数学也需要用透视吗?
师:我们当然不是用透视来解题,而是要了解透视的原理,这有助于提高你们的专业水平。
(幻灯片打出如下图片)
有些同学画石膏体,经常被专业老师批评“形不准”,现在可以教你们一个简便易行的办法:像上图一样,手臂伸直,不能弯曲,用笔的一端,移动拇指就可测量物体的长与短、宽与窄等各部分比例,按这样的方法“形”就会准。
生:真的吗?为什么?(追问依据)
师:这种方法用绘画上的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从数学角度来看,则是立体几何中有一些知识。这也就是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内容。
设计意图:本节课对于高一美术生来说,进入到三视图的操作层面后,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关键是如何引入到概念,吸引学生学习理论部分的知识,从学生的专业课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美术史入手,再用数学原理帮助他们解决绘画上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大增,有了直观感知,接受后面的一些定义是没有困难的。
苏教版课标教材“1.2.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一节的第二课时是“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教材在定理前有一个引入的问题: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针对这个问题设计出如下的新课引入,教学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请伸出你们的双手,大家观察一下,手掌上有什么东西?
生:掌纹。
师:大家知道最主要的那几条叫什么名字吗?
众:生命线、智慧线、感情线、命运线等。
师:(黑板上绘一手掌,大致画出几条掌纹)假如将这几条掌纹都看成直线。左手跟右手掌心相对,两手对称放置,即两手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大家观察一下,左手的感情线跟右手的感情线呈什么位置关系?
生:平行。
师生:再观察,左手的感情线跟右手的生命线又呈什么位置关系呢?
生:异面。
师:那么能不能在右手找到一条掌纹所在直线跟左手内某掌纹所在直线相交呢?
众: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手掌所在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没有公共點,所以这两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也没有公共点。
师:因此,两个平面平行,那么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直线要么平行,要么异面……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具体实例,找出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趣味点,用最直观、最简单的切入方法,最大程度地消除美术类高中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知识的氛围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