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国婆母选择这样告别世界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目睹过不同的死亡,其中包括主动选择死亡的,但过程痛苦,往往给家人造成难以克服的心理创伤。我理想中生命结束的方式,是一个平静无痛苦的过程,出于平和、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迫于无奈或逃避责任。我曾经以为安乐死(也叫“医生辅助死亡”)就是这样一种方式,直到我的婆母给我示范了一种更自主、更自然、更平静的方式。
  婆母是英国人,出生于1927年,从小天资聪颖,学业优异,毕业于爱丁堡大学,是一位古典文学学者。她和公公感情笃厚,育有三个子女,我的夫君排行老二。婆母一生过得充实、丰富、幸福。85岁以后,她的记忆力逐步衰退,终于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住进了由专职护士照顾的康养中心。
  2015年,婆母因为心肺功能问题被送到医院抢救,出院以后,她的身体更衰弱,记忆力进一步下降。她仍然订阅报纸、从图书馆借书,但是并不记得看过的内容;电视常常开着,可她并没看;仍然参加集体活动,可常常回答不上问题,有时候在活动中就睡着了;她本来是个见多识广的谈话高手,可现在话题越来越少,新鲜内容更是欠缺。
  婆母仍然优雅而愉快,可是已经没有很多生活乐趣和享受可言了。尽管如此,她并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看起来还可以活很长一段时间。
  2016年7月一个周五的晚上,我们和回家探亲的大女儿一起接了婆母,去她喜欢的一家餐馆吃饭。她心情很好,饭量正常。分手的时候,我们说周日下午接她到我們家吃饭,她爽快地答应了,表示非常盼望。
  周日上午,我们接到护士通知,婆母病了。我们赶紧前去探望。真是病来如山倒,前晚分手时还活泼泼的她躺在床上,双眼微闭,发出轻轻的呻吟声。午后,检查结果出来了,是尿路感染。我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不是什么大病,吃几天抗生素,顶多输几天液就好了。
  根据家人的意见,康养中心没有送婆母去医院输液。但除了抗焦虑药,她不肯接受其他口服药,同时也不吃饭,连牛奶、果汁都一概拒绝。护士和家人都充分尊重她的意愿,不时询问她,但没人勉强她。
  前三天,我们还抱有希望,她也偶尔同我们交谈。第四天以后,她越来越深地陷入昏迷。又过了三天,她安然去世。整个过程没有明显的痛苦,平静、安宁。
  婆母患的并非不治之症,尿路感染是很容易医治的小病,我相信,死亡是她主动的选择。康养中心的护士长也委婉地表达了这种观点。她选择放弃,是因为她不喜欢、不享受自己的生命状态,因为她所理解和珍视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不复存在。她不止一次告诉过我,她已经不再能够为社会作贡献,完全是社会的负担。夫君一直说,婆母一辈子最骄傲的是自己的独立。我们都认为,她的死亡不是任何意义的被迫、无奈,而是对另一个世界的向往。我理解甚至钦佩她的选择,这种选择体现了她一贯的明达和对人性尊严的捍卫。
  在当代医疗技术可以极大地延长生命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很多富有人文精神的医疗界人士,对过度使用医疗技术延长生命的作法抱有审慎和批判的态度。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抢救,拒绝技术维持的虚假生存。有的人选择断食之类的自然死亡方式,采取缓和医疗甚至安乐死等方式的人在增多。
  见识了婆母所采取的这种结束生命的方式以后,我对死亡的恐惧近乎消失,因此活得更自由、更投入了。
其他文献
1976年,萨尔曼·可汗出生于孟加拉国。就是这个看上去很普通的人,却成为美国数学教父,而且,他的善良赢得了世人的赞扬。  萨尔曼·可汗从小家里很穷,他是孟加拉国到美国的移民。萨尔曼·可汗有个小侄女叫纳迪亚,2004年她在新奥尔良上七年级,数学成绩一直不好,要求从麻省理工学院数学专业毕业的萨尔曼·可汗给她辅导。但可汗和纳迪亚不在同一个城市,萨尔曼·可汗就通过互联网教纳迪亚学数学,纳迪亚的数学成绩迅速
随着伊拉克境内反恐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斗志斗勇三年多、不是间谍却胜似间谍的“摩苏尔之眼”终于浮出水面,公开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在摘去了神秘面纱后,他开始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摩苏尔之眼”充满传奇色彩的惊险故事,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黑夜中的一束光  故事得从2014年6月说起,当时,在军事上节节胜利的“伊斯兰国”一路攻城略地,不久拿下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北部战略要地摩苏尔。 
工作得到组织认可、被提拔重用,是大多数党员干部努力的目标。但现实中有个别干部不想被提拔,甚至拒绝被提拔。  怕到基层、担心问责、家庭优先……这是个别干部不愿被提拔的心理动因。在受访组织部门和专家学者看来,此类现象的出现原因复杂——或是由于干部自身缺乏担当意识,对工作挑肥拣瘦;或是由于激励容错等配套措施不足,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什么不愿被提拔  到新岗位工作可能照顾不好家庭、身体应付不了新的工
在武汉,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外国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他们中的许多人毅然选择留在武汉,同中国人民共同抗疫,用自己的方式为武汉加油,为中国鼓劲。“与中国同在”“武汉也是我的家”,是他们对第二故乡武汉的深情告白。阿部(伊拉克):中国好,世界才会好  “我就是地道的武汉人。”阿部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自2004年9月从伊拉克来到武汉求学,如今在武汉大学任教,阿部已经在武汉生活了16年,不仅在武汉安了家,
无论中外,政要中喜爱读书者为数不少。读书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而领导人看的书往往隐含一些特殊信息,因此吸引外界窥探和研究。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大国,又是新兴崛起国家的代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元素也由此成为热点话题。那么,有哪些外国政要爱读中国书,他们都读哪些中国书?  美国:  总统“中国书单”有真有假  “奥巴马也是他的书迷!”德国《明镜》周刊2016年12月18日称
关于麻将的乐趣,我老爸个人的心得体会是这样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张牌是什么,这就是打麻将最吸引我的地方。”  虽然我不是很爱打麻将,但对这句话也有体会。  与打麻将相比,更加简便易行、且吸引力毫不逊色的休闲方式,大约就是耍手机了。尤其是睡前躺在床上的时候,微博、微信,左一条右一条简直停不下来。有时候明明都困得睁不开眼了,依然要勉强再刷新一下。  其实,我很想能早点儿睡觉,我也痛恨自己为什么放不下手
阿里巴巴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马云的个人魅力和非凡的商业头脑也早已声名远扬。而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不一样的马云,一个外国投资人、咨询顾问眼中的马云和阿里巴巴会是什么样的?1994年就来到中国,阿里巴巴创业早期的咨询顾问克拉克先生将阿里巴巴帝国崛起过程中他的见闻、感触和思考结合深入的訪谈、研究写成了这本书。书中既可以读到阿里巴巴艰辛的创业历程、惊心动魄的商业对垒,也不乏有趣的背后故事。他多年在中国
20多年间亲如一家,生死与共,他们用超越血脉的人间真情,重构了城市新邻里关系,被媒体和市民喻为“中国好邻居”。  四个老人搬进一个家  时光回到27年前的那个秋天。年过五旬的乐和敏与妻子正在宁波市演武街老区的家中吃早饭,忽然听见隔壁“叮叮当当”响个不停,楼道内也热闹起来。夫妻俩出门一看,原来是隔壁那套闲置好久的房子搬来了新邻居。看对方忙得不可开交,向来热心的乐和敏就和妻子一起上前帮忙,一直忙到天近
皮影戏一直都是中国孩子特别喜爱的艺术形式。  “御沟西面朱门宅,记得当时好弟兄。晓傍柳阴骑竹马,夜隈灯影弄先生。”这是宋代《太平广记》里记载的韦庄的童年生活。白日里,孩子们在柳树下骑竹马嬉戏,到了夜晚,他们就模仿大人,利用灯光造影,有模有样地演起了皮影戏。  皮影戏在古代还有很多别称,如纸影戏、灯影戏、驴皮影等。它是一種集表演、歌唱、绘画、雕刻、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被称为中国民间
我自幼与父母客居在北平,童年最早结识的朋友是中国的曹氏兄弟,那时候我刚上小学一年级。70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记他们。  曹大叔一家人就住在我家东边,曹大叔在协和医院实验室工作,显得挺有学问;曹大嫂主要料理家中琐事,很是和蔼可亲。他们家有两个男孩子,老大叫曹兴武,那时候上五年级;老二叫曹兴文,那时候上三年级。  我家院子里有两架葡萄,靠东墙有三棵枣树,很高大,树枝伸过东墙,每年结出来的枣儿又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