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魔幻回归现实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488年,高丽人崔溥遭遇了一场暴风雨,意外漂流到中国。天灾无情,我们有情,崔溥顺利与中国人交上了朋友。
  有朋自远方来,地方总兵以豪华一人套餐款待崔溥。套餐荤素搭配:荤有猪肉、鸭子、鸡、鱼;素有胡桃、蔬菜、竹笋、豆腐;另有米饭、面条两份主食,席间还有酒和开胃枣子,不带一丝野气。
  我国的美食经几千年演变,明朝饮食已经与现代餐饮非常接近。主流中餐的“朋友圈”非常文明,在汉文化中心,普通百姓日常餐桌上很难见到野味。
  当然,人类美食起源无一例外都从野食开始。但经历早期野生生活之后,汉人很早就开始琢磨出种植、驯养技术,有能力和条件更早从纯野生觅食阶段,逐步进入到种植、养殖食物阶段。
  在半坡遗址,考古学家发现相对于纯野生食物,早期先民的栽种食物比例明显上升。到公元前4000年,中国已经拥有大量的农业村落,饮食丰富,此时野味作为动物蛋白质的补充出现在餐桌上。宋代确立了中餐饮食体系。马可波罗到杭州逛菜市场,发现应有尽有,菜肴种类难以胜数,正餐、点心、各类小吃,甚至讲究的茶饮、冰品都已经出现。
  在美食王国百花齐放的宋朝,地方特色美食也拥有自己的私域“流量”。有人记下当时售卖地方特色饮食的小店里,有闽浙的小青蛙、华中的大青蛙、粤式蛇羹、海南岛的笋炖昆虫,甚至还有今天恶名昭著的蝙蝠。但是在汉文明中心地,这一类不过是看的人多,吃的人少。
  当时汉人多聚集在农业发达的华北华南地区。不过我国土地广博,不同文化体系并存,一些游牧民族继续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性格。
  骁勇的蒙古人擅猎,猎得的各类野味是他们的主食。《饮膳正要》记载,可以食用的野生动物包括羚羊、熊、各种鹿、虎、豹,土拨鼠、天鹅等等,还有猛兽飞禽,其中一大批放在今天都算野味。与蒙古人语言相通的东北通古斯人,在20 世纪以前,少数没有被汉化的仍旧有打猎习惯,猎获的大角麋鹿是让他们兴奋的美食。西藏高地的人们则以牦牛、绵羊和猎物作为动物蛋白质的来源。
  正如康熙帝身居皇宫,骨子里猎人的血液依然滚滚发烫。他向往寒冷而又遥远的故乡,在向阳山坡上搭帐篷,篝火燃烧,烤得鹿肉滋滋发亮的生活。他在想象中将牡鹿的肝烧熟,蘸着醋和盐大口吃下,还有软糯的熊掌。但他对于吃,是有着自己的研究与讲究的。
  少数民族部分或者局部保留了野味习俗,成为小众风味的体现。如果仅仅这样,随着少数民族汉化程度的提高,野味市场将进一步萎缩,事实却不是。
  全世界的美食都具备鲜明的阶级特征,我国也不例外。中国历史上曾多次遭受灾荒,为温饱求食,价廉物美是底层人士永远的追求,金钱的压力把他们推向不花钱或少花钱的大自然;而王公贵族们力求珍奇,《周王廷饮食制度略识》里记载的周王天子日常饮食,仅仅肉酱“醢”和各种酸味的“醢”就有上百种。彼时的上流豪宴,高级菜品多见野味,比如烧象鼻、燔熊掌、烧驼峰……饮食暗藏品位和地位,具有社会学功能,有能力操办一桌昂贵又少见的豪华大餐,是主人财力、能力和地位的体现,这是炫富的一种。可见无论是贵族,还是大量的平民,南辕北辙的两种需求最终都能在自然界找到适合自己的野生味道。只是“可食用”,系绝对前提。
  野生食物受追捧还有一部分源自国人迷信“补”,越少见越补、越毒越补,生命力强、外形奇特、行为特立独行的动物都可能很补,穿山甲、果子狸就这样荣登“补品”。长寿的鳖和乌龟是寿星代言,性能力旺盛的鹿也顺利上榜,深得人心。对于滋补的魔幻迷恋,由此拉了更多人进入野味食用的“朋友圈”。
  野味有食客,它是餐桌上“隐藏菜单”。它的存在既有經济发展的原因,也有文化和社会象征,是人类无法回避的一段饮食史。但随着文明进步,以及对自然有了更多了解和尊重,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现实,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才是真正安全和文明的饮食文化。
其他文献
5月23日,持续9天的“绝密竞投——巧夺天工”结拍。尽管按照拍卖规则,拍卖结果将完全保密,但这场崭新的拍卖模式再度让香港苏富比成为业界焦点。  13件拍品,总估价逾3.5亿港元,涵盖中国艺术品及书画、现当代艺术、珠宝及威士忌等古今珍品。“绝密竞投”正如其名,让业界人士充满好奇。这究竟是一種什么样的新模式?  据介绍,该模式融合了私人洽购的保密优势及拍卖书面竞投的刺激与乐趣,属于暗标拍卖的一种。特别
期刊
7月,香港苏富比、佳士得香港、嘉德香港、保利香港、香港邦瀚斯、富艺斯香港等众多拍卖公司将轮番上阵,被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忙拍卖季”。  众所周知,自2019年秋拍结束之后,香港再未举办过与文物艺术品有关的线下拍卖,随后因为疫情,各大拍卖公司转战线上交易或私人洽购。那么,藏家们积攒多时的购藏意愿会不会“变现”为报复性的买买买?  我们看到,为了应对疫情,不少拍卖公司在本次香港春拍的拍品内容和专场设置
期刊
公元1051年(北宋皇祐三年),中国书法史上的巨星——米芾诞生了。  米芾是宋开国勋臣米信五世孙。世居太原,后徙襄阳,故自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晚年定居镇江京口,筑海岳庵以居,因号“海岳外史”。按照现在所能了解的资料,其平生所到的最远处是广东清远。  概括米芾的一生,可用一个“戏”字。他在《苕溪诗帖》开篇就点明“戏作呈诸友”,《蜀素帖》中有一句“且戏常娥称客星”,另外还有《戏成诗帖》。  米
期刊
2月17日,到方舱的第五天。阳光结束了多日的阴雨,冲破阴霾,直射到心里,暖暖的。我排着队打水,洗了头,闻着头发香香的味道,晒着暖暖的阳光。就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活了过来,我体内的细胞开始跳跃:“好想画画呀! ”  搜遍外卖店,终于网购到一支中性笔和一个记事本。在本子上画了第一幅漫画,是我的“自画像”——披着头发、双手比“V”,头顶还有一个卡通版的大太阳。  第二天,2月18日,我拍摄了一组医护人员
期刊
空城的场景在过年期间的北上广深很常见。然而今年春节,这种“空”当中又多了不少严肃的意味。  这是一个与往常不一样的农历鼠年春节。  空城、囤货、家里蹲,彼此之间的联系、获取外界信息基本都是依靠新闻与社交媒体,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段时间国人的生活状态竟变得如此相近。  下面将要呈现的这些照片,是《中国收藏》杂志编辑部的小伙伴们在假期前后于各自的经历中随手拍摄的日常,也算是一种记录吧。尘埃终将落地
期刊
高公博 黄杨根雕《夫妻出征》 局部高公博 黄杨根雕《一战决胜》  拿起手中的画笔、刻刀,记录下内心的震撼与感慨……这成为了近段时间以来艺术人士的普遍心声。尽管地域不同、领域不同、专长不同,但就在此刻,在国人共同面对的当下,艺术创作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默契地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在此呈现的几件相关作品,分别来自两位大师级艺术家。我们知道,创作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但这几件作品竟然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
期刊
吹响战疫冲锋号,江苏省援湖北省黄石市医疗支援队出发前的合影。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面对劫难时所保持的坚韧特性。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一边是一线工作者的奋不顾身,一边是“大后方”各界人士积极伸出援手……民族精神的凝聚再一次在这非常时期闪闪发光,感染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  2月3日,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发布“万众一心,共抗疫情”抗疫募捐倡议书。短短两天时间,该协会便
期刊
近期,为感恩在疫情中守护健康、捍卫生命的“白衣天使”,文旅部门多家单位发布信息对全国医护工作者实施免费政策。截至2月20日,已有1067个景区对医护人员免费开放,覆盖全国30个省市、195个城市,涵盖名胜古迹、展馆展览、自然风光、主题乐园等多个种类,其中5A和4A景区占比超过40%。10万  为解决文物展示、修复空间严重不足而建设的故宫北院区项目,今年将动工建设,周边的商业、旅游、市政交通等服务配
期刊
抗击疫情之际,永乐文化启动了“惠而好我,攜手同行”的捐助行动。不仅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受赠,诸多艺术从业者也成了本次捐赠的受益者。这看似平凡的举动却让人很暖心。  1月底2月初,很多人还处于春节假期中,而以服务于高端艺术领域的永乐文化却已开始忙碌起来。  为了尽自己所能参与到这场“抗疫”行动中,永乐文化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先后召开两次紧急会议,最后决定通过国际市场和民用渠道采购一批口罩
期刊
近段时间以来,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那些医者仁心的故事,令人动容。而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人力和物资,也让大众深刻体会到了关键时刻医疗资源的宝贵。必须承认,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医学水平的发展和医疗服务在不断进步。比如医保卡或医院联名卡,就是医院努力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见证之一,更是城乡医疗发展面貌的一种体现。工行黄石市职工医疗保险专用卡  1999年,工行黄石市分行发行了黄石市职工医疗保险专用卡。该卡发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