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人文精神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但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甚至缺失。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出现了与师道相悖的种种现象,本文就现实中一些问题对高校教育者的教育精神作一些探索。
关键词:高校教育者;教育精神;素质;探索
Summary: Human literature and social spiritual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level is an important quality education. However, people did not pay much attention on this concern. As a teacher (educator), who'' job is to teach knowledge, skills, and answer all questions of students'' concern. However, those ideals of education has fade away today. Through the recent years,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educ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to and changed to become a conflicting situation opposite to those teachers respectful traditionally by all people. This article is to research and study those university educators'' spirituality issues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Key Words and Phrases: University Educator (Teacher); Educators'' Spirituality; Quality; Research and Study
高等院校精神教育和科学教育是学生展开翅膀腾飞的两翼,遗憾的是,随着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和渠道多元化,我国传统教育中重视人文关怀的特点被大大削弱了,以致于现在的年轻一代精神精神普遍低落甚至缺失。造成这样的局面,其中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笔者认为高校教育者教育精神培育亟待改变,以下几个问题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一、摈弃”官本位”,树立以学生素质教育为主体的教育精神
近年来,有这样一种倾向:高校越来越讲究行政级别,教职人员投入大部分精力,积极竞聘行政管理职务。在人们的观念里甚至形成这样一种价值评价体系,即高校行政人员无形中比教师拥有更高的地位。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权威的知名教授选择了“从政”,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急功近利,管理日趋衙门化。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就当前高校行政化日趋严重的现象说:“大学精神虚脱。”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对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高校已经成为一个官场,不仅有官场的结构,还有官场的文化,官场的行事方式。整个结构官僚化,所有的管理人员都变成了官员。”
高校教师过度追求“官本位”的行政化思想直接导致两方面的后果:一使得自己整天官腔官调,淡化了与学生间的关系,忘记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二容易导致大学的功利化教育,误导学生对功利化的追逐。
大学是学生进行高等教育的神圣殿堂,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思想理念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教育者的言行举止、思想意识对学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教育者必须要严以律己。最重要的是,高校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以学生为本,平等、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达到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动的双向沟通。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0届毕业生典礼上的讲话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人们开始习惯性地称其为“根叔”。李培根校长之所以赢得社会的肯定,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毕业演讲稿写得多么精彩。更重要的是这篇演讲稿道出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从而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学生对他“根叔”的尊称是其日积月累研究教育、体察学情的结果。高校教育者,作为长者,自身的素质,即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人生经历比丰富,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给学生有用的帮助和引导。即韩愈所推崇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二、摈弃浮噪,树立不断学习的教育理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多元化的发展,教育知识多层次化的拓展,高校教育者应与时具进,不断地进行学习,以适应教育大环境,适应这个社会。高校教育者只有竖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乐于接受新知,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素质, 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学和科研才可能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才能将最准确、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高校教育者坚定不移地做终身学习的实践者, 才能建立自信,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大学育人,重在塑造青年人的灵魂。高校教育者应以真、善、美为基石,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的环境,及时吸收新的、为我所用的学习元素,以最佳状态面对学生。
受外界和高校内部多种因素的影响,近来高校教育者的浮躁气息日益严重。社会的功利化使高校教育者对工作不安心,不热心,把大量精力心思用在校外走穴赚钱之中,不仅做不到学问起点高于学生,连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也不具备,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高校行政化倾向的危害使高校教育者把大量精力心思用在了获取校内某些行政位置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高校内部学术评价机制的影响使高校教育者把大量精力心思用在了职称评定、科研经费上,过度的重视科研论文成果的数量和速度,而忽视了科研创新的质量,除了与个人科研有关的文献外,少有时间读书,布置给学生的学习资料,自己并未查证、读透,以致学生抄袭也无从发现。
对于高校教育者来说,‘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重要。孔范今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堪称是独树一帜,他在山东大学任教时,由一般老师当了副主任,当了主任,当了文学院院长,就在他最有发展前景的时候,孔范今辞去文学院院长的职务。究其原由,孔范今说:“我原来带有一种使命感,要把山东文学院经营好。现在经营好了,我的历史使命完结了,那么我要投入到我的学术研究,我要静下心来继续读书。”不为名利所动,这需要怎样的境界!大家尚且如此,我们的高校教育者理应摈弃浮躁,梳理浮躁,静下心来读些好书,把浮躁之心平静下来,腾出一片心灵的空间安放文化,思考问题,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摈弃敷衍化,树立忠诚奉献的教育精神
忠诚是指高校教育者对学校的认同和对学生竭尽全力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在在意识上和学校价值观及政策等保持一致;在行动上尽其所能为学校和学生做表率,时刻维护学校集体和学生个人的利益。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利益驱动,趋敷衍化,驳忠诚性己不可避免的影响到高校教育者。不乏有高校教育者不忠诚于学校,“脚踏两只船”;不忠诚于学生,对学生敷衍了事,不闻不问;不忠诚于教学,工作例行公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高校教育者的不忠诚给学校教育和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导致学校的学术氛围难以形成,教学研究薄弱,而且直接影响学生教学质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高校教育者不遵守职业操守,受功利主义影响,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赚钱上,对本职工作不思进取,极大的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有的高校教育者为了所谓的自我价值实现,动不动就跳槽甩手不干,不仅使学生对教师、教学产生不适应,而且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起负作用。
当前,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育者,决不能为金钱所动,干一行,爱一行,不为名利所诱惑。尽管在当前教育实践中碰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不可避免地对倡导高校教育者发扬奉献精神产生冲击,但既然选择了教育行业,就要坚守职业操守。如国人热议的南方科大实验班,那些知名的教授要和学生共同工作学习生活在一起,学生有问题了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这是高校教育者对学生认真的、用心的、投入的全新的教育方式,“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至理名言, 应该成为激励广大高校教育者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动力。做教师就应该做最好的教师, 以真挚的感情投身到教育当中, 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无私奉献, 以激情感染学生, 以智慧感化学生, 以责任感动学生。
四、推陈出新,树立创新育人的教育精神
培育学生创新意识是对高校教育者的新要求。目前,高校教育者重知识、轻能力素质培养,重传统继承、轻突破创新等现象有所改观,但仍不容乐观。以狭隘的传统专业为本位的教育观,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中心目标的教学观,以片面的考试分数为唯一衡量人才的质量观,这些固有的定势思维在高校教育者中仍有影响。部分高校教师惰性强,不思进取,受社会风气和市场经济价值观走向的影响,价值取向往往被“功利”所左右,无心学术研究和创新。
高校教育者要具有创新育人的教育精神,笔者认为首先要在教育理念上进行创新,教育理念的创新是教学改革创新中的重中之重。要树立特色化教育理念、教育科研化理念。创新教育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孕育教师和学生的创新个性,积极探索特色教育的内涵、形式、特征、特色办学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指导创新教育健康发展。其次要打破定势思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包括思维的独立性、求新性和敏锐性;善于捕捉信息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获取、加工和输出信息的能力等。由于创新是知识、信息的重组与转化,高校教育者要广猎知识、及时获取相关教学信息,善于捕捉时机,在摄取知识中逐渐开创创新局面。此外还要有意识培养自身的创新教学能力,包括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淡泊个人名利,谨记责任意识的教育精神
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志远。高校教育者应有谨记责任意识的教育精神,淡泊名利,专心育人。这里的责任意识我认为主要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使学生在学习中去成长。学生在大学除得一种专业技能外,还要寻找和塑造他们价值观、思想观、人生态度等,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和为人处事能力。
当代大学生比之过去,对知识有一定的选择和要求。他们期待大学生活能有宽松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往往自我性强,有的甚至不能很好的进入大学的学习情境。对于这种现象高校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正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外,教师用较好的授课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除此之外,高校教育者的人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它能直接地、形象地感染和影响学生。因此,高校教育者平时注意自觉地培养自身的风度并用以感染和影响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高校教育者要从学生入学开始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明确自己的社会使命和人生意义。大学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最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谋生的手段,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基础知识当然重要,同时也要让学生懂得他们的兴趣所在,让他们逐渐意识到毕业后是否继续从事自己的所学专业,还是从事其他职业。通过对其进行适当的塑造或完善,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独立思考,看清本质。让学生从社会表象中记住“正义”,“责任”和“良知”,教导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对待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的当代大学生。
高校教育者须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向,才能更好的教育引导学生。只有具备优秀教育精神的高校教育者,才可能把学生引向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汪一江.破除官本位思想,构建和谐校园[N].科学时报,2005—10—24.
[2]廖江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泛行政化弊端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98-100.
[3]赵文华.试论高等教育系统学术活动主体[J].江苏高教,2000,(6).
[4]黄安年.目前学术评价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2009(4·上):65.
[5]傅旭东.学术评价与学术期刊分级[J].科技与出版,2005(6):26.
[6]欧内斯特·L·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涂艳国,方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8.
关键词:高校教育者;教育精神;素质;探索
Summary: Human literature and social spiritual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level is an important quality education. However, people did not pay much attention on this concern. As a teacher (educator), who'' job is to teach knowledge, skills, and answer all questions of students'' concern. However, those ideals of education has fade away today. Through the recent years,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educ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to and changed to become a conflicting situation opposite to those teachers respectful traditionally by all people. This article is to research and study those university educators'' spirituality issues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Key Words and Phrases: University Educator (Teacher); Educators'' Spirituality; Quality; Research and Study
高等院校精神教育和科学教育是学生展开翅膀腾飞的两翼,遗憾的是,随着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和渠道多元化,我国传统教育中重视人文关怀的特点被大大削弱了,以致于现在的年轻一代精神精神普遍低落甚至缺失。造成这样的局面,其中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笔者认为高校教育者教育精神培育亟待改变,以下几个问题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一、摈弃”官本位”,树立以学生素质教育为主体的教育精神
近年来,有这样一种倾向:高校越来越讲究行政级别,教职人员投入大部分精力,积极竞聘行政管理职务。在人们的观念里甚至形成这样一种价值评价体系,即高校行政人员无形中比教师拥有更高的地位。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权威的知名教授选择了“从政”,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急功近利,管理日趋衙门化。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就当前高校行政化日趋严重的现象说:“大学精神虚脱。”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对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高校已经成为一个官场,不仅有官场的结构,还有官场的文化,官场的行事方式。整个结构官僚化,所有的管理人员都变成了官员。”
高校教师过度追求“官本位”的行政化思想直接导致两方面的后果:一使得自己整天官腔官调,淡化了与学生间的关系,忘记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二容易导致大学的功利化教育,误导学生对功利化的追逐。
大学是学生进行高等教育的神圣殿堂,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思想理念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教育者的言行举止、思想意识对学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教育者必须要严以律己。最重要的是,高校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以学生为本,平等、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达到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动的双向沟通。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0届毕业生典礼上的讲话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人们开始习惯性地称其为“根叔”。李培根校长之所以赢得社会的肯定,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毕业演讲稿写得多么精彩。更重要的是这篇演讲稿道出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从而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学生对他“根叔”的尊称是其日积月累研究教育、体察学情的结果。高校教育者,作为长者,自身的素质,即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人生经历比丰富,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给学生有用的帮助和引导。即韩愈所推崇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二、摈弃浮噪,树立不断学习的教育理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多元化的发展,教育知识多层次化的拓展,高校教育者应与时具进,不断地进行学习,以适应教育大环境,适应这个社会。高校教育者只有竖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乐于接受新知,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素质, 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学和科研才可能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才能将最准确、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高校教育者坚定不移地做终身学习的实践者, 才能建立自信,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大学育人,重在塑造青年人的灵魂。高校教育者应以真、善、美为基石,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的环境,及时吸收新的、为我所用的学习元素,以最佳状态面对学生。
受外界和高校内部多种因素的影响,近来高校教育者的浮躁气息日益严重。社会的功利化使高校教育者对工作不安心,不热心,把大量精力心思用在校外走穴赚钱之中,不仅做不到学问起点高于学生,连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也不具备,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高校行政化倾向的危害使高校教育者把大量精力心思用在了获取校内某些行政位置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高校内部学术评价机制的影响使高校教育者把大量精力心思用在了职称评定、科研经费上,过度的重视科研论文成果的数量和速度,而忽视了科研创新的质量,除了与个人科研有关的文献外,少有时间读书,布置给学生的学习资料,自己并未查证、读透,以致学生抄袭也无从发现。
对于高校教育者来说,‘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重要。孔范今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堪称是独树一帜,他在山东大学任教时,由一般老师当了副主任,当了主任,当了文学院院长,就在他最有发展前景的时候,孔范今辞去文学院院长的职务。究其原由,孔范今说:“我原来带有一种使命感,要把山东文学院经营好。现在经营好了,我的历史使命完结了,那么我要投入到我的学术研究,我要静下心来继续读书。”不为名利所动,这需要怎样的境界!大家尚且如此,我们的高校教育者理应摈弃浮躁,梳理浮躁,静下心来读些好书,把浮躁之心平静下来,腾出一片心灵的空间安放文化,思考问题,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摈弃敷衍化,树立忠诚奉献的教育精神
忠诚是指高校教育者对学校的认同和对学生竭尽全力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在在意识上和学校价值观及政策等保持一致;在行动上尽其所能为学校和学生做表率,时刻维护学校集体和学生个人的利益。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利益驱动,趋敷衍化,驳忠诚性己不可避免的影响到高校教育者。不乏有高校教育者不忠诚于学校,“脚踏两只船”;不忠诚于学生,对学生敷衍了事,不闻不问;不忠诚于教学,工作例行公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高校教育者的不忠诚给学校教育和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导致学校的学术氛围难以形成,教学研究薄弱,而且直接影响学生教学质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高校教育者不遵守职业操守,受功利主义影响,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赚钱上,对本职工作不思进取,极大的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有的高校教育者为了所谓的自我价值实现,动不动就跳槽甩手不干,不仅使学生对教师、教学产生不适应,而且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起负作用。
当前,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育者,决不能为金钱所动,干一行,爱一行,不为名利所诱惑。尽管在当前教育实践中碰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不可避免地对倡导高校教育者发扬奉献精神产生冲击,但既然选择了教育行业,就要坚守职业操守。如国人热议的南方科大实验班,那些知名的教授要和学生共同工作学习生活在一起,学生有问题了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这是高校教育者对学生认真的、用心的、投入的全新的教育方式,“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至理名言, 应该成为激励广大高校教育者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动力。做教师就应该做最好的教师, 以真挚的感情投身到教育当中, 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无私奉献, 以激情感染学生, 以智慧感化学生, 以责任感动学生。
四、推陈出新,树立创新育人的教育精神
培育学生创新意识是对高校教育者的新要求。目前,高校教育者重知识、轻能力素质培养,重传统继承、轻突破创新等现象有所改观,但仍不容乐观。以狭隘的传统专业为本位的教育观,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中心目标的教学观,以片面的考试分数为唯一衡量人才的质量观,这些固有的定势思维在高校教育者中仍有影响。部分高校教师惰性强,不思进取,受社会风气和市场经济价值观走向的影响,价值取向往往被“功利”所左右,无心学术研究和创新。
高校教育者要具有创新育人的教育精神,笔者认为首先要在教育理念上进行创新,教育理念的创新是教学改革创新中的重中之重。要树立特色化教育理念、教育科研化理念。创新教育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孕育教师和学生的创新个性,积极探索特色教育的内涵、形式、特征、特色办学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指导创新教育健康发展。其次要打破定势思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包括思维的独立性、求新性和敏锐性;善于捕捉信息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获取、加工和输出信息的能力等。由于创新是知识、信息的重组与转化,高校教育者要广猎知识、及时获取相关教学信息,善于捕捉时机,在摄取知识中逐渐开创创新局面。此外还要有意识培养自身的创新教学能力,包括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淡泊个人名利,谨记责任意识的教育精神
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志远。高校教育者应有谨记责任意识的教育精神,淡泊名利,专心育人。这里的责任意识我认为主要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使学生在学习中去成长。学生在大学除得一种专业技能外,还要寻找和塑造他们价值观、思想观、人生态度等,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和为人处事能力。
当代大学生比之过去,对知识有一定的选择和要求。他们期待大学生活能有宽松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往往自我性强,有的甚至不能很好的进入大学的学习情境。对于这种现象高校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正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外,教师用较好的授课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除此之外,高校教育者的人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它能直接地、形象地感染和影响学生。因此,高校教育者平时注意自觉地培养自身的风度并用以感染和影响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高校教育者要从学生入学开始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明确自己的社会使命和人生意义。大学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最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谋生的手段,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基础知识当然重要,同时也要让学生懂得他们的兴趣所在,让他们逐渐意识到毕业后是否继续从事自己的所学专业,还是从事其他职业。通过对其进行适当的塑造或完善,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独立思考,看清本质。让学生从社会表象中记住“正义”,“责任”和“良知”,教导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对待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的当代大学生。
高校教育者须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向,才能更好的教育引导学生。只有具备优秀教育精神的高校教育者,才可能把学生引向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汪一江.破除官本位思想,构建和谐校园[N].科学时报,2005—10—24.
[2]廖江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泛行政化弊端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98-100.
[3]赵文华.试论高等教育系统学术活动主体[J].江苏高教,2000,(6).
[4]黄安年.目前学术评价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2009(4·上):65.
[5]傅旭东.学术评价与学术期刊分级[J].科技与出版,2005(6):26.
[6]欧内斯特·L·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涂艳国,方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