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巴恩斯的小说《101/2章世界史》用“挪亚方舟”作为贯穿整部人类历史的线索,重述方舟神话以阐述历史叙述与历史解读的人为性和主观性,说明历史受叙述的主观性、权力话语和意识形态的干预和影响。小说强烈表达了对人类历史叙述深刻怀疑与高度自觉的观点,体现着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审视与关怀。
关键词:巴恩斯 《101/2章世界史》 挪亚方舟 历史叙述 人类生存境遇
朱利安·巴恩斯的《101/2章世界史》利用戏仿、拼贴、引用等技法重新建立了西方人集体记忆中承载着“拯救”“希望”的方舟神话,颠覆了传统的宏大历史叙事,从而说明官方历史叙述之主观性和与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揭示历史叙述的主观性与虚构性,观照人类在历史上面临过、当下也持续面临着的生存境遇。
挪亚方舟神话中的那场大洪水是《圣经》中上帝对人类的第一次毁灭,而冲出大洪水的方舟对西方人来说则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开始。方舟在宗教上有着严肃的神性,同时象征着上帝的惩罚与宽宥、拣选与立约;文化上的方舟又是希望的象征,是人类战胜“大洪水/大海”这种强大自然力量的标志,在西方文学和历史文化中具有深刻的符号意义。而在小说中,方舟神话却成为解剖宏大历史叙述虚构性的一个基本工具。根据詹姆逊的观点:“历史本身在任何意义上不是一个本文,也不是主导本文或主导叙事,但我们只能了解以本文形式或叙事模式体现出来的历史,换句话说,我们只能通过预先的本文或叙事建构才能接触历史。”a方舟故事的多重戏仿与变形,使神话失去了神性与严肃性,并使“对历史的表述并不局限于再现具体的历史形态,而是从对历史的不信任中流露出对人类生存的焦虑之感”b。巴恩斯以木蠹重述挪亚方舟的神话起笔,并在各章故事中反复呼应该神话,以说明人类历史受到叙述主观性、权力话语和意识形态的左右,表达对人类已知历史高度怀疑、高度自觉的观点。
一、以典籍为史料创造新神话
在小说首章《偷渡客》中,方舟偷渡者木蠹以第一人称主观叙述建立起一个新的大洪水故事,新神话消解了舊神话的正统性,并用现代人的常情常理与它抗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叙事,和记忆本身是完全不同的,它是经过了想象、意识形态和政治潜意识的改造的。换句话说,叙事本身就是对记忆和历史的一种阐释。”c新旧两个叙事体系的对比自然引起读者对正统神话的怀疑,而木蠹作为一个边缘的、非权威的叙述者,其引述历史的过程能再次证明历史叙述的虚构性,将追寻真相的读者带入无法规避的矛盾与错讹中,达到作者颠覆宏大叙事的效果。
方舟本是上帝惩罚-拣选-救赎世人的《圣经》神话,木蠹这种微不足道的小虫在《圣经》中绝没有登上过方舟的证据。况且木蠹在开篇便表明了偷渡者身份,因此这一版本的方舟神话的非权威性和绝对的虚构属性是作者有意摆在明面上的。但木蠹的叙述却常常以《圣经》正典为依据,它一面进行叙述,一面跳出叙述时空与读者对话,反复强调真实的方舟故事与人类“档案”的记载并不相同:上帝是个喜怒无常的暴君,挪亚则是个无能自私的醉鬼,受拣选的唯一原因是他对上帝唯命是从。挪亚遵照上帝“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一公一母”d的命令将动物划分开,由此原本并无等级差别的动物们被人为地区分出优劣,“洁净的”动物也获得了更多的生存机会。可实际上无论是否“洁净”,所有登上方舟的动物都是挪亚一家潜在的食物:“洁净”代表了可食用性,“不洁”暗含着消灭它们的正义性,由此灭绝在挪亚一家腹中的动物数不胜数。在方舟上,挪亚因压力太大而精神错乱,《圣经》所写挪亚喝醉后惩罚孝顺的儿子便是证据。木蠹还指出了人类对杂交物种的排斥、低劣对高尚的排斥。这种排斥导致狮身人面兽被灭族,道德高尚、广受拥戴的独角兽也逃不掉被“炖”的命运。然而人一面极力排斥物种杂交,一面又无法抵制卑劣的欲念。含的老婆在方舟上生下的弗,在长相上让人疑心她与红发绿眼的类人猿有亲密的肉体关系。此外,木蠹还否认洪水并非四十天就结束,因为仅凭常理就能将之推翻:“那就不过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英格兰夏天了……应该把这个数字加到大约四年。如此等等。”e
木蠹是巴恩斯虚构出来的方舟神话的经历者和见证人,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木蠹革命式的叙述有力地控诉了洋洋自得的官方史的虚伪,代表着一种弥足珍贵的记忆政治”f。而木蠹的叙述在插科打诨中消解了《旧约》挪亚方舟神话的严肃性,打破了传统的神话意义,建立起新的“历史真相”,并运用合乎常理的解释和《圣经》当中确有其事的记载加以印证,这种对《圣经》文本的呼应不但不能强化旧神话的权威,反而在无形中催化了对传统神话的否定。“底层人物历史记忆书写表达了对普通个体记忆对官方集体记忆的抵抗和纠正的信念”g,更加使这篇虚构的文本具有能劝服读者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二 以主观叙述颠覆旧神话
通常正史典籍都以全知视角和不容置疑的口吻交代历史,小说则转变叙述角度,利用诙谐而漫不经心的第一人称叙述,将宗教的绝对精神降格为控制欲病态化的暴君,将义人始祖贬低为惧上欺下的卑鄙汉。这种符号意义的转变,构成对威严上帝和圣人挪亚的直接嘲讽,恰恰揭露了正史典籍向官方意识形态摇尾谄媚的一面。一个鲜明的例子是对“和平鸽”意象诞生过程的置换:木蠹坚称是乌鸦衔回橄榄枝报告退洪的消息,挪亚却为了方便赋予象征意义将功劳分给鸽子。巴恩斯以此说明权力话语通过篡改事实来篡改人们对于事件的认知,历史也被权力话语的叙述所造就。
木蠹版本神话成型后,两套方舟神话并列呈现于读者脑中:一套是传统、权威的方舟神话,即意识形态掌控者组织编写并形成“档案”的神话,其真实性随木蠹的叙述而消解;另一套则是木蠹“亲历”的方舟神话,这套文本在虚拟叙述人的主观讲述中转变为史料式的证人证言,成为另一种可供读者相信的事实,引导读者质疑历史叙事的真实性,有着强烈的对官方历史、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颠覆倾向。“在宏大叙事消解的后现代社会中的人类已经能够意识到历史的虚构性或文本性,历史意识形态的这种幻象性已经不像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的那样用于简单地掩盖事物的真实状态,这种幻象性已经写进历史这一存在的本质之中。”h对整个挪亚方舟神话的重建,是对上帝这个不可知的命运掌控者进行调侃,对被宗教捏造和加工过的宏大叙事加以颠覆,代庄严以戏谑,将崇高的神性还原为卑琐的人性,突出历史受政治、宗教等意识形态目的的巨大影响,表达一种高度怀疑、高度警觉的历史观。
关键词:巴恩斯 《101/2章世界史》 挪亚方舟 历史叙述 人类生存境遇
朱利安·巴恩斯的《101/2章世界史》利用戏仿、拼贴、引用等技法重新建立了西方人集体记忆中承载着“拯救”“希望”的方舟神话,颠覆了传统的宏大历史叙事,从而说明官方历史叙述之主观性和与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揭示历史叙述的主观性与虚构性,观照人类在历史上面临过、当下也持续面临着的生存境遇。
挪亚方舟神话中的那场大洪水是《圣经》中上帝对人类的第一次毁灭,而冲出大洪水的方舟对西方人来说则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开始。方舟在宗教上有着严肃的神性,同时象征着上帝的惩罚与宽宥、拣选与立约;文化上的方舟又是希望的象征,是人类战胜“大洪水/大海”这种强大自然力量的标志,在西方文学和历史文化中具有深刻的符号意义。而在小说中,方舟神话却成为解剖宏大历史叙述虚构性的一个基本工具。根据詹姆逊的观点:“历史本身在任何意义上不是一个本文,也不是主导本文或主导叙事,但我们只能了解以本文形式或叙事模式体现出来的历史,换句话说,我们只能通过预先的本文或叙事建构才能接触历史。”a方舟故事的多重戏仿与变形,使神话失去了神性与严肃性,并使“对历史的表述并不局限于再现具体的历史形态,而是从对历史的不信任中流露出对人类生存的焦虑之感”b。巴恩斯以木蠹重述挪亚方舟的神话起笔,并在各章故事中反复呼应该神话,以说明人类历史受到叙述主观性、权力话语和意识形态的左右,表达对人类已知历史高度怀疑、高度自觉的观点。
一、以典籍为史料创造新神话
在小说首章《偷渡客》中,方舟偷渡者木蠹以第一人称主观叙述建立起一个新的大洪水故事,新神话消解了舊神话的正统性,并用现代人的常情常理与它抗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叙事,和记忆本身是完全不同的,它是经过了想象、意识形态和政治潜意识的改造的。换句话说,叙事本身就是对记忆和历史的一种阐释。”c新旧两个叙事体系的对比自然引起读者对正统神话的怀疑,而木蠹作为一个边缘的、非权威的叙述者,其引述历史的过程能再次证明历史叙述的虚构性,将追寻真相的读者带入无法规避的矛盾与错讹中,达到作者颠覆宏大叙事的效果。
方舟本是上帝惩罚-拣选-救赎世人的《圣经》神话,木蠹这种微不足道的小虫在《圣经》中绝没有登上过方舟的证据。况且木蠹在开篇便表明了偷渡者身份,因此这一版本的方舟神话的非权威性和绝对的虚构属性是作者有意摆在明面上的。但木蠹的叙述却常常以《圣经》正典为依据,它一面进行叙述,一面跳出叙述时空与读者对话,反复强调真实的方舟故事与人类“档案”的记载并不相同:上帝是个喜怒无常的暴君,挪亚则是个无能自私的醉鬼,受拣选的唯一原因是他对上帝唯命是从。挪亚遵照上帝“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一公一母”d的命令将动物划分开,由此原本并无等级差别的动物们被人为地区分出优劣,“洁净的”动物也获得了更多的生存机会。可实际上无论是否“洁净”,所有登上方舟的动物都是挪亚一家潜在的食物:“洁净”代表了可食用性,“不洁”暗含着消灭它们的正义性,由此灭绝在挪亚一家腹中的动物数不胜数。在方舟上,挪亚因压力太大而精神错乱,《圣经》所写挪亚喝醉后惩罚孝顺的儿子便是证据。木蠹还指出了人类对杂交物种的排斥、低劣对高尚的排斥。这种排斥导致狮身人面兽被灭族,道德高尚、广受拥戴的独角兽也逃不掉被“炖”的命运。然而人一面极力排斥物种杂交,一面又无法抵制卑劣的欲念。含的老婆在方舟上生下的弗,在长相上让人疑心她与红发绿眼的类人猿有亲密的肉体关系。此外,木蠹还否认洪水并非四十天就结束,因为仅凭常理就能将之推翻:“那就不过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英格兰夏天了……应该把这个数字加到大约四年。如此等等。”e
木蠹是巴恩斯虚构出来的方舟神话的经历者和见证人,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木蠹革命式的叙述有力地控诉了洋洋自得的官方史的虚伪,代表着一种弥足珍贵的记忆政治”f。而木蠹的叙述在插科打诨中消解了《旧约》挪亚方舟神话的严肃性,打破了传统的神话意义,建立起新的“历史真相”,并运用合乎常理的解释和《圣经》当中确有其事的记载加以印证,这种对《圣经》文本的呼应不但不能强化旧神话的权威,反而在无形中催化了对传统神话的否定。“底层人物历史记忆书写表达了对普通个体记忆对官方集体记忆的抵抗和纠正的信念”g,更加使这篇虚构的文本具有能劝服读者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二 以主观叙述颠覆旧神话
通常正史典籍都以全知视角和不容置疑的口吻交代历史,小说则转变叙述角度,利用诙谐而漫不经心的第一人称叙述,将宗教的绝对精神降格为控制欲病态化的暴君,将义人始祖贬低为惧上欺下的卑鄙汉。这种符号意义的转变,构成对威严上帝和圣人挪亚的直接嘲讽,恰恰揭露了正史典籍向官方意识形态摇尾谄媚的一面。一个鲜明的例子是对“和平鸽”意象诞生过程的置换:木蠹坚称是乌鸦衔回橄榄枝报告退洪的消息,挪亚却为了方便赋予象征意义将功劳分给鸽子。巴恩斯以此说明权力话语通过篡改事实来篡改人们对于事件的认知,历史也被权力话语的叙述所造就。
木蠹版本神话成型后,两套方舟神话并列呈现于读者脑中:一套是传统、权威的方舟神话,即意识形态掌控者组织编写并形成“档案”的神话,其真实性随木蠹的叙述而消解;另一套则是木蠹“亲历”的方舟神话,这套文本在虚拟叙述人的主观讲述中转变为史料式的证人证言,成为另一种可供读者相信的事实,引导读者质疑历史叙事的真实性,有着强烈的对官方历史、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颠覆倾向。“在宏大叙事消解的后现代社会中的人类已经能够意识到历史的虚构性或文本性,历史意识形态的这种幻象性已经不像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的那样用于简单地掩盖事物的真实状态,这种幻象性已经写进历史这一存在的本质之中。”h对整个挪亚方舟神话的重建,是对上帝这个不可知的命运掌控者进行调侃,对被宗教捏造和加工过的宏大叙事加以颠覆,代庄严以戏谑,将崇高的神性还原为卑琐的人性,突出历史受政治、宗教等意识形态目的的巨大影响,表达一种高度怀疑、高度警觉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