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章世界史》中的方舟神话与历史自觉观点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巴恩斯的小说《101/2章世界史》用“挪亚方舟”作为贯穿整部人类历史的线索,重述方舟神话以阐述历史叙述与历史解读的人为性和主观性,说明历史受叙述的主观性、权力话语和意识形态的干预和影响。小说强烈表达了对人类历史叙述深刻怀疑与高度自觉的观点,体现着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审视与关怀。
  关键词:巴恩斯 《101/2章世界史》 挪亚方舟 历史叙述 人类生存境遇
  朱利安·巴恩斯的《101/2章世界史》利用戏仿、拼贴、引用等技法重新建立了西方人集体记忆中承载着“拯救”“希望”的方舟神话,颠覆了传统的宏大历史叙事,从而说明官方历史叙述之主观性和与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揭示历史叙述的主观性与虚构性,观照人类在历史上面临过、当下也持续面临着的生存境遇。
  挪亚方舟神话中的那场大洪水是《圣经》中上帝对人类的第一次毁灭,而冲出大洪水的方舟对西方人来说则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开始。方舟在宗教上有着严肃的神性,同时象征着上帝的惩罚与宽宥、拣选与立约;文化上的方舟又是希望的象征,是人类战胜“大洪水/大海”这种强大自然力量的标志,在西方文学和历史文化中具有深刻的符号意义。而在小说中,方舟神话却成为解剖宏大历史叙述虚构性的一个基本工具。根据詹姆逊的观点:“历史本身在任何意义上不是一个本文,也不是主导本文或主导叙事,但我们只能了解以本文形式或叙事模式体现出来的历史,换句话说,我们只能通过预先的本文或叙事建构才能接触历史。”a方舟故事的多重戏仿与变形,使神话失去了神性与严肃性,并使“对历史的表述并不局限于再现具体的历史形态,而是从对历史的不信任中流露出对人类生存的焦虑之感”b。巴恩斯以木蠹重述挪亚方舟的神话起笔,并在各章故事中反复呼应该神话,以说明人类历史受到叙述主观性、权力话语和意识形态的左右,表达对人类已知历史高度怀疑、高度自觉的观点。
  一、以典籍为史料创造新神话
  在小说首章《偷渡客》中,方舟偷渡者木蠹以第一人称主观叙述建立起一个新的大洪水故事,新神话消解了舊神话的正统性,并用现代人的常情常理与它抗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叙事,和记忆本身是完全不同的,它是经过了想象、意识形态和政治潜意识的改造的。换句话说,叙事本身就是对记忆和历史的一种阐释。”c新旧两个叙事体系的对比自然引起读者对正统神话的怀疑,而木蠹作为一个边缘的、非权威的叙述者,其引述历史的过程能再次证明历史叙述的虚构性,将追寻真相的读者带入无法规避的矛盾与错讹中,达到作者颠覆宏大叙事的效果。
  方舟本是上帝惩罚-拣选-救赎世人的《圣经》神话,木蠹这种微不足道的小虫在《圣经》中绝没有登上过方舟的证据。况且木蠹在开篇便表明了偷渡者身份,因此这一版本的方舟神话的非权威性和绝对的虚构属性是作者有意摆在明面上的。但木蠹的叙述却常常以《圣经》正典为依据,它一面进行叙述,一面跳出叙述时空与读者对话,反复强调真实的方舟故事与人类“档案”的记载并不相同:上帝是个喜怒无常的暴君,挪亚则是个无能自私的醉鬼,受拣选的唯一原因是他对上帝唯命是从。挪亚遵照上帝“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一公一母”d的命令将动物划分开,由此原本并无等级差别的动物们被人为地区分出优劣,“洁净的”动物也获得了更多的生存机会。可实际上无论是否“洁净”,所有登上方舟的动物都是挪亚一家潜在的食物:“洁净”代表了可食用性,“不洁”暗含着消灭它们的正义性,由此灭绝在挪亚一家腹中的动物数不胜数。在方舟上,挪亚因压力太大而精神错乱,《圣经》所写挪亚喝醉后惩罚孝顺的儿子便是证据。木蠹还指出了人类对杂交物种的排斥、低劣对高尚的排斥。这种排斥导致狮身人面兽被灭族,道德高尚、广受拥戴的独角兽也逃不掉被“炖”的命运。然而人一面极力排斥物种杂交,一面又无法抵制卑劣的欲念。含的老婆在方舟上生下的弗,在长相上让人疑心她与红发绿眼的类人猿有亲密的肉体关系。此外,木蠹还否认洪水并非四十天就结束,因为仅凭常理就能将之推翻:“那就不过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英格兰夏天了……应该把这个数字加到大约四年。如此等等。”e
  木蠹是巴恩斯虚构出来的方舟神话的经历者和见证人,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木蠹革命式的叙述有力地控诉了洋洋自得的官方史的虚伪,代表着一种弥足珍贵的记忆政治”f。而木蠹的叙述在插科打诨中消解了《旧约》挪亚方舟神话的严肃性,打破了传统的神话意义,建立起新的“历史真相”,并运用合乎常理的解释和《圣经》当中确有其事的记载加以印证,这种对《圣经》文本的呼应不但不能强化旧神话的权威,反而在无形中催化了对传统神话的否定。“底层人物历史记忆书写表达了对普通个体记忆对官方集体记忆的抵抗和纠正的信念”g,更加使这篇虚构的文本具有能劝服读者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二 以主观叙述颠覆旧神话
  通常正史典籍都以全知视角和不容置疑的口吻交代历史,小说则转变叙述角度,利用诙谐而漫不经心的第一人称叙述,将宗教的绝对精神降格为控制欲病态化的暴君,将义人始祖贬低为惧上欺下的卑鄙汉。这种符号意义的转变,构成对威严上帝和圣人挪亚的直接嘲讽,恰恰揭露了正史典籍向官方意识形态摇尾谄媚的一面。一个鲜明的例子是对“和平鸽”意象诞生过程的置换:木蠹坚称是乌鸦衔回橄榄枝报告退洪的消息,挪亚却为了方便赋予象征意义将功劳分给鸽子。巴恩斯以此说明权力话语通过篡改事实来篡改人们对于事件的认知,历史也被权力话语的叙述所造就。
  木蠹版本神话成型后,两套方舟神话并列呈现于读者脑中:一套是传统、权威的方舟神话,即意识形态掌控者组织编写并形成“档案”的神话,其真实性随木蠹的叙述而消解;另一套则是木蠹“亲历”的方舟神话,这套文本在虚拟叙述人的主观讲述中转变为史料式的证人证言,成为另一种可供读者相信的事实,引导读者质疑历史叙事的真实性,有着强烈的对官方历史、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颠覆倾向。“在宏大叙事消解的后现代社会中的人类已经能够意识到历史的虚构性或文本性,历史意识形态的这种幻象性已经不像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的那样用于简单地掩盖事物的真实状态,这种幻象性已经写进历史这一存在的本质之中。”h对整个挪亚方舟神话的重建,是对上帝这个不可知的命运掌控者进行调侃,对被宗教捏造和加工过的宏大叙事加以颠覆,代庄严以戏谑,将崇高的神性还原为卑琐的人性,突出历史受政治、宗教等意识形态目的的巨大影响,表达一种高度怀疑、高度警觉的历史观。
其他文献
摘 要:《人世间》 的主要女性人物中,作为受难者的郑娟,其形象塑造体现的不仅是梁晓声对底层民众尤其是作为不幸群体的深切关怀和悲悯,更有对于人在苦难命运面前应当肯定和接纳自我,并在直面和承担责任中走向升华自我、超越苦难的深层思考;作为贤妻良母的郑娟,则寄托了梁晓声对于女性美好品格的理想期待,同时传达出作家挖掘小人物美好心灵,尊重普通人生存逻辑的平民立场。梁晓声在围绕郑娟的苦难叙事中探索生命的深度与价
摘要:白洋淀诗群的代表诗人多多,自写诗伊始就深受波德莱尔的影响,在其后近五十年的诗歌创作中,虽然写作风格屡有调整甚至改变,但在他的诗歌文本中,以叛逆怀疑揭示现实生存困境的波德莱尔血统或隐或显,却始终未曾泯灭。  关键词:多多波德莱尔反叛  由于与20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白洋淀诗歌群落中的许多诗人被称为前朦胧诗人,作为白洋淀诗歌群落的代表诗人之一的多多似乎是个异类,他不仅有意与
摘 要:《十二楼》《无声戏》是戏曲创作大家李渔的两本短篇白话小说集,成书于明末清初,其中出现了多次男女之间“相思病”的描写。对于这一现象的解析与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厘清其小说的情节结构,还能够更加深入把握李渔的戏曲理论和创作思路。明末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中反复出现的“相思病”现象,也从新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社会时代背景下对于“真情”的呼唤。  关键词: 《十二楼》 《无声戏》 李渔 相思病  明末清初,
摘 要:蒙古族诗人阿尔泰的《秋天》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秋颂》同属“秋”诗。本文从生态主义视角对比分析两首诗歌在感官意象及生态思想方面的互通性,旨在证明《秋天》的创作受到《秋颂》的间接影响,从而建立起阿尔泰与济慈诗歌的比较文学意义的架构,为拓展阿尔泰比较文学研究新领域提供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秋颂》 《秋天》 感官意象 生态思想  阿尔泰是中国杰出十大民族诗人之一,也是新时期蒙古族著名的文
摘 要:《青岛往事》中青岛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呈现有效地彰显了青岛的地域特色,得到有效的集聚效应。《青岛往事》含有较多的青岛特色地理景观与人文历史沉淀,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青岛城市映像的核心要素表现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景观,身处逆境仍不断发展的城市品格和爱国团结的城市凝集力三个方面。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确保了城市形象传播更加饱满生动。  关键词:《青岛往事》 城市形象 核心要素 形象传播 
今天,大學教育已经成为大众教育。因此,今天的大多数年轻人,都会有自己的大学生活。  大学四年,你将如何度过?  这很自然地让我们想起曾经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那部小说里的那段名言,那部小说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名言就是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家乡烈士墓前的那段独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
越长大,越发现自己对钱的敏感度越来越差,因为钱肯定会越来越多;而对时间的敏感度会越来越高,因为时间越来越少。  我一直相信,抽象的时间价值,是可以用具象化的金钱来衡量的。你觉得自己的一小时值多少钱,你的一天值多少钱,基本上就能判断你在什么阶层。  网络上有個词一直比较火,叫做放弃你的“无效社交”,说很多社交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自我增值才没有浪费时间。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当一个人的时
摘 要: 神话传说体现了原始部落人民的思想意识以及对自然界的初步认识,深刻地影响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倾向和价值观取向。中国神话中受人讴歌的神或人多为舍己为民的圣贤形象,人也渐趋神性化,而希腊神话中处处体现的是人性化,他们自由奔放,心中充斥着利己主义。通过对比中国神话与西方的希腊神话,分析其中体现的神性与人性的差异,有助于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以减少跨文化交流的隔阂。  关键词:中国神话 希腊神
老妈不在家,我直奔超市,买来一大袋水果、酸奶、花茶……自己捣鼓出一壶玫瑰枸杞茶、一盘酸奶水果,从床头选来一本书,对着电扇就这么看起来。这书,也挺应景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这本书主要写了青春路上的各种孤独、成长。呵呵,我现在这个尴尬的年纪再来谈论“青春”,似乎有些矫情了。但它确实带给我很多回忆和思考。童年、学习、工作,是我过去岁月里的关键字眼,平凡朴实,循规蹈矩,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亮点,似乎
摘 要:同选在2014年秋季上映的《不能说的夏天》与《亲爱的》两部影片,分别讲述了与校园性侵相关和寻找失踪儿童的故事。其家庭伦理悲剧背后均隐含着关乎法律、关乎人情人性的诸多启示,引人深思。  关键词:《不能说的夏天》 《亲爱的》 法律 人情 双亲制家庭  近年来,众多媒体都在报道与讨论关于中国家庭的稳定性指数呈逐年递减态势的问题。与此同时,借助有效的声画形式,影视界也忙于多角度地呈现大众所关心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