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高度和谐的统一,这种统一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平等的交往、一种真诚的对话;是一种和谐的、实质的沟通;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合作与共建的互教互学的共建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是机械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和他人的帮助下,借助一定的资料,对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旧有经验不断反思、批评、重组、建构的过程。基于此,数学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的需要是不容置疑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互动式教学
一、立足学生需要,及时引导点拨
1、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基础,这就是說我们不能拿学生当一张白纸,认为他们只有一个空脑袋,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独到的见解。所有应鼓励学生课前参与,鼓励他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以此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起点,使同伴的交流、合作更具有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设法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心通而不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愤悱”状态下,及时给予恰当的点拨。
2、例如:教学“毫米的认识”时,设置操作环节,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学生非常乐意、容易地完成测量,之后再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厚几厘米,学生也能得到一个大概数:1厘米,此时教师提出疑义:“数学书正好1厘米吗?”如果要量更薄一点儿的物体的厚度,如测量50页纸的厚度是多少时,厘米还能解决这些问题吗?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需求,学生探究的激情像打开的闸门,会欢快地向前奔腾,以前的“按住牛头不吃草的现象”不见了。在接下来的测量、观察、比较、概括和探究毫米好厘米之间的进率过程当中,学生的精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探究更积极了。当问题得以解决时,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对知识的感悟更深刻,理解更透彻。当然学生的交流和表达不那么完美,或许是一些散落的珍珠,这却是他们真实的思想,更具有生动性和创新性,此时教师的及时归纳、提炼、画龙点睛,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学习数学是这么轻松有趣,是这样富有挑战性。
二、针对学生实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教学
1、普多塔戈说:“人脑不是一个可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可以点燃的火把”。中科院院士杨富家教授也强调:“教学是点燃学生潜能的火把”。我们的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很有潜能的,要使这个“火把”然起来,关键是教师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所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种优质、宽松的环境,促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过程在教学中体现为师生应当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
2、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亲历分圆片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赋予算式实际意义时,教师说:“第二次分圆片时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们怎么写不出商?”学生纷纷说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每7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还剩下6个不够1份”。“是啊!剩下的6个怎么办?”此时教师给予点拨:“这个余下的6,在除法里叫余数”;之后,引导学生顺利写出“20÷7=2(份)……6(个)”的算式。至此,教师再设疑问:“这里余数可以是任意数吗?”变教学要求为学生需要,在“宽容、理解”的课堂气氛中,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对为什么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感悟较深刻,真正投入到了学习活动中,积极探索,大胆发现,主动回顾与反思,交流他们真实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的心灵走进教材,在互动的课堂教学中呈现真诚融洽的思想碰撞,和谐自然的师生交流,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三、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
1、《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为此有些教师认为创设情境越多越好,只考虑情境性、趣味性,而忽视实效性和数学性,一堂课充满了欢声笑语,热闹无比,看起来非常精彩,到头来却没有解决多少数学问题,也没有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更谈不上有多少收获。正像有些教师说:“我上的课非常精彩,学生也喜欢,我也感觉满意,为什么学生好多题不会做,遇到问题不会思考,考试成绩也不理想”。所有创设教学情境要有度,创设教学情境要蕴含数学问题,围绕解决教学目标而展开。
2、例如:教学“旋转和平移”时,创设一个学生玩滑梯、陀螺、转风车、推积木等活动,活动之前教师要清楚告诉学生:“同学们要边玩边认真观察,看看谁是未来的数学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自己身边的事。”这样,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就会留个心眼,进而发现推积木和玩滑梯,物体保持一个位置移动另一个位置,而旋转陀螺和转风车等是物体绕着一定的东西在转动,从而逐步抽象形成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让学生享受到获取数学知识是那样的快乐。
四、面向全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1、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再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教师讲的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也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2、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让全班学生先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人人有事做,个个动手操作,大家动脑分享,从而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到起来了,情感投入也加大了。教师则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适时调控课堂,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不仅让学生有行为投入,更伴随着积极认真的情感投入。
结语: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学立足于学生的需要,注重实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高效课堂,关注学生、热爱学生、相信学生、欣赏学生,视学生的成长为己任,与学生分享成长的快乐。这样的教育才真正富有生命力,才能让高效课堂唤醒学生的沉睡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使每个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作者简介:姓名:倪现杰,出生年月:1967年11月,民族:汉,性别:男,籍贯: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城关镇,职称:中小学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互动式教学
一、立足学生需要,及时引导点拨
1、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基础,这就是說我们不能拿学生当一张白纸,认为他们只有一个空脑袋,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独到的见解。所有应鼓励学生课前参与,鼓励他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以此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起点,使同伴的交流、合作更具有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设法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心通而不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愤悱”状态下,及时给予恰当的点拨。
2、例如:教学“毫米的认识”时,设置操作环节,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学生非常乐意、容易地完成测量,之后再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厚几厘米,学生也能得到一个大概数:1厘米,此时教师提出疑义:“数学书正好1厘米吗?”如果要量更薄一点儿的物体的厚度,如测量50页纸的厚度是多少时,厘米还能解决这些问题吗?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需求,学生探究的激情像打开的闸门,会欢快地向前奔腾,以前的“按住牛头不吃草的现象”不见了。在接下来的测量、观察、比较、概括和探究毫米好厘米之间的进率过程当中,学生的精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探究更积极了。当问题得以解决时,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对知识的感悟更深刻,理解更透彻。当然学生的交流和表达不那么完美,或许是一些散落的珍珠,这却是他们真实的思想,更具有生动性和创新性,此时教师的及时归纳、提炼、画龙点睛,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学习数学是这么轻松有趣,是这样富有挑战性。
二、针对学生实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教学
1、普多塔戈说:“人脑不是一个可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可以点燃的火把”。中科院院士杨富家教授也强调:“教学是点燃学生潜能的火把”。我们的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很有潜能的,要使这个“火把”然起来,关键是教师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所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种优质、宽松的环境,促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过程在教学中体现为师生应当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
2、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亲历分圆片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赋予算式实际意义时,教师说:“第二次分圆片时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们怎么写不出商?”学生纷纷说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每7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还剩下6个不够1份”。“是啊!剩下的6个怎么办?”此时教师给予点拨:“这个余下的6,在除法里叫余数”;之后,引导学生顺利写出“20÷7=2(份)……6(个)”的算式。至此,教师再设疑问:“这里余数可以是任意数吗?”变教学要求为学生需要,在“宽容、理解”的课堂气氛中,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对为什么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感悟较深刻,真正投入到了学习活动中,积极探索,大胆发现,主动回顾与反思,交流他们真实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的心灵走进教材,在互动的课堂教学中呈现真诚融洽的思想碰撞,和谐自然的师生交流,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三、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
1、《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为此有些教师认为创设情境越多越好,只考虑情境性、趣味性,而忽视实效性和数学性,一堂课充满了欢声笑语,热闹无比,看起来非常精彩,到头来却没有解决多少数学问题,也没有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更谈不上有多少收获。正像有些教师说:“我上的课非常精彩,学生也喜欢,我也感觉满意,为什么学生好多题不会做,遇到问题不会思考,考试成绩也不理想”。所有创设教学情境要有度,创设教学情境要蕴含数学问题,围绕解决教学目标而展开。
2、例如:教学“旋转和平移”时,创设一个学生玩滑梯、陀螺、转风车、推积木等活动,活动之前教师要清楚告诉学生:“同学们要边玩边认真观察,看看谁是未来的数学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自己身边的事。”这样,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就会留个心眼,进而发现推积木和玩滑梯,物体保持一个位置移动另一个位置,而旋转陀螺和转风车等是物体绕着一定的东西在转动,从而逐步抽象形成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让学生享受到获取数学知识是那样的快乐。
四、面向全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1、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再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教师讲的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也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2、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让全班学生先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人人有事做,个个动手操作,大家动脑分享,从而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到起来了,情感投入也加大了。教师则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适时调控课堂,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不仅让学生有行为投入,更伴随着积极认真的情感投入。
结语: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学立足于学生的需要,注重实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高效课堂,关注学生、热爱学生、相信学生、欣赏学生,视学生的成长为己任,与学生分享成长的快乐。这样的教育才真正富有生命力,才能让高效课堂唤醒学生的沉睡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使每个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作者简介:姓名:倪现杰,出生年月:1967年11月,民族:汉,性别:男,籍贯: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城关镇,职称:中小学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