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学生贫困生比例和人数规模巨大,但是在助学金管理中相关标准总体比较模糊,过分依靠期初评定结果,轻认定后的跟踪管理,实践当中的制度涉及面窄,系统性不强。从系统化角度探究设计助学金管理,从组织、具体的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设计,运用在实践当中具有较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公正性,有利于更好的落实国家助学政策,并具有较好的学业指导功能、思想引导功能、心理疏导及能力提升功能。
关键词:高职;助学金;系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高校实行收费入学,自此以来出现了一部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缴纳学费甚至无法支付生活费的贫困大学生[1]。为了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保证每个人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国家出台了系列的关于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政策,其中国家助学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国家助学金开展多级管理模式,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总体统筹,相关院校在院校内部开展具体的助学金管理工作。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经济困难大学生人数也快速增长。2006年至2013年,我国资助学生人数从153万人次增长了近4倍多;资助金额从162亿元增长近4倍[2]。贫困学生俨然成为一个巨大群体。在院校层面的助学金管理工作实质上是学生管理工作相互交叉融合,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一面,对于助学金的管理实质上是对贫困生的管理。高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在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体系研究的出发点
(一)高职高专类学校在校人数规模巨大,贫困生人数比例较大。中国统计年鉴2014数据显示:2013年专科院校在校生达到973.6373万人、2012年专科院校在校生数964.2267万人、2011年专科院校在校生数958.8501万人。调研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受生源结构影响,在调研的范围内的相关院校统计结果显示:每年贫困生申请人数占到在校生总数的90%左右。据此推算每年申请助学金的学生达到约800万人。针对有限的资助资源,高职高专类资助金额配置要求更高。做好高职类院校贫困生助学金评定影响较大。
(二)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中职学生及普通本科学业费用
较大。调研显示,高职院校学生每年学费平均在5500元左右,加上食宿及其他相关花销,每年需要支付约12000~15000元左右。而中职院校学生一般就近入学,并且学费全免除,每年花费在2000~5000元左右;高职学生相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获得其他方面,特别是社会资助的渠道较少,社会资助项目和资金在投放上一般倾向于普通本科甚至是重点院校。
(三)家庭贫困生学生认定标准总体上比较模糊。在政府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中对于贫困生界定比较模糊,在具体的执行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的,仅作一定原则性要求,从政策上给予具体的执行院校一定的灵活空间,原则性的指导有利于各相关院校在面对院校内部具体情况上具体问题的处理,但是模糊的界定导致缺乏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标准,或者缺乏一些可以参照的标准,造成实际操作过程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地区不均衡的现状也导致了不同的贫困生对于贫困标准的理解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贫困生在一定地域、时期进行系统的将标准合理化设计。
(四)助学金认定过分依靠期初评定结果,轻认定后的跟踪管理。高职院校在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时,一般采用期初提交材料,进行评审认定,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学生进入到贫困生库当中,之后依据认定人贫困等次(一般贫困、特别贫困)享受资助资金,在全年实践范围内发放贫困生助学金,由于政策上要求的贫困生库的相对稳定性——对于已经建立起来的贫困生库保持稳定,没有特别严重情况库保持稳定。其结果是贫困生在期初通过评定认定后一次入库,全年享受资助。在一个学校范围内,一般有数千学生,在全年范围内经常会出现一部分生活状态,行为思想,学习状况的实际与贫困生要求或者应有的情形不符的情况,但是,入库后表现出不符合贫困生应有表现的学生在本年仍享受助学金,这是与助学金政策相违背的,缺乏公平性,浪费了助学金资源,其原因就是在认定之后跟踪管理的缺失,在跟踪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的设计。
(五)实践当中的制度涉及面窄,系统性不强。在制度设计方面,相关法律法规,政府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关于贫困生的政策性文件,作为顶层制度。但是在具体的院校执行层面,操作性不强。因此,相关院校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文件制定了一部分制度。但是调研发现,在实际操作当中,制度只涉及一些违反法律法规,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方面,同时,具体的支撑制度执行的标准和流程缺失,随意性较大,在执行层面上会流于形式,不能在助学的同时起到育人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系统
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国家助学政策,保证家庭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针对助学金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系统的角度深入细化的设计助学金管理,从组织,管理的层面、制度、流程以及信息系统各方面进行综合总体设计。具体的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系统如下图1所示。
图1:高职助学金管理系统设计
在高职助学金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助学金管理系统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相关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建立并完善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相关组织是因为高职院校申请贫困资助人数几乎和学生数相等,助学金资助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资金,需要完善的组织才能完善管理的各方面。(2)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的模块:全面全程全方位进行贫困生管理涉及多个模块,从期初的评定到过程的跟踪管理,贫困生库的变化与调整以及其他方面;每个模块在实际执行当中的依据形成管理的方面的制度,在操作上依据流程开展。(3)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信息系统:高职院校贫困生人数巨大,情况复杂,全面细化管理巨大的贫困生群体和助学金,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 三、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实施展开
在图1高职助学金管理系统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性的框架,在框架指导下,具体的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的实施展开如下:
(一)助学金管理的各级组织。从各院校管理的实践来看,具有完善的组织的是良好的助学金管理的基础。介于研究范围界定在高职院校内部,具体的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的一般组织分成:学校助学金管理工作机构、分院/系部贫困生认定工作机构、班级贫困生评议工作小组、贫困生日常管理工作机构。这些组织分别承担助学金总体管理和决策、贫困生的评定和认定、贫困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心理辅导、活动组织等。
(二)评定管理、评定制度及评定流程。评定管理是助学金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管理模块,在评定阶段如果能够打好基础,在后期的如跟踪管理,贫困生库的管理方面就会相对简单。同时,评定管理也是助学金管理当中比较棘手,容易出现问题的模块。申请助学金的学生是否达到贫困生的标准,是否能够被认定为贫困生并入库的相关工作在该模块由相应的组织严格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评定管理的基础是评定制度,评定制度作为贫困生评定依据的标准,规定了贫困生的标准要求、参与评定的人员构成、评定的过程要求。具体的实施工作在具体的流程中进行细化规定,在流程中明确每个环节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如何工作流的流动方向与方式等。
(三)跟踪管理、跟踪管理制度和跟踪管理流程。如前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突出问题的归纳可知“跟踪管理”是贫困生并入库后的后续管理在目前的助学金管理当中是一个薄弱环节。加强跟踪管理目的是要实现在认定为贫困生进行的后续管理,是对评定管理的补充,评定管理是对评定阶段一个固定状态的评定,而跟踪管理则是在后期一个较长的过程的全面管理。跟踪管理建立在跟踪管理的制度上,规定了跟踪管理的组织及人员构成、跟踪工作方法,相关问题认定标准及执行标准。
(四)贫困生库管理、贫困生库管理制度及流程。跟踪管理是对贫困生人和行为的监督管理,但是跟踪不时目的,最终要落实到是否继续资助、是否需要帮扶、教育和引导等,评定工作结束后,在后期跟踪管理当中的具体落实在于贫困生库的管理,通过贫困生库可以的过程管理情况,可以进行分类识别,有针对性,预见性的提前做好管理工作。贫困生库的管理建立在贫困生库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规定了贫困生库管理数据的来源和执行的标准,尤其是认定后的贫困生是否有资格继续享有助学金的判定上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的贫困生库管理工作在贫困生管理流程中细化规定。
(五)助学金管理信息系统。贫困生是一个庞大群体,做好全程的全方位的管理仅仅依靠传统的手工作业难以有效实现。建立贫困生信息系统,将贫困生的基本信息、跟踪管理的过程中记录的、各方信息反馈与收集等功能。尤其跟踪管理、贫困生库管理、预警管理等方面信息系统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
(六)其他管理模块。除了以上主要管理模块外,预警管理、投诉举报管理、贫困生教育与辅导、社会活动组织与管理等对于全面深入进行助学金管理非常重要。预警管理是针对跟踪管理、贫困生库调整的配合手段,避免在跟踪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纠正;投诉举报管理是保证助学金管理当中会遇到的一种情况,设计投诉举报的渠道、处理流程、答复等有利于管理的效果提升。
结语:助学金管理作为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但从零碎的几个方面进行难以真正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系统角度设计助学金管理系统,从系统的角度完善目前的助学金管理,系统从六个大的方面进行管理模块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从政策层面落实到操作层面。通过将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体系在G高职院校的应用,显示系统化的开展助学金工作有利于助学金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提高公平公正性,有利于更多相比较贫困的学生享受到国家助学金政策,同时兼具较好的学业指导功能、思想引导功能、心理疏导及能力提升功能。
参考文献:
[1] 靳丽萍,薛皓. 地方高等院校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中的量化模式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2009(10):112-114.
[2] 王庆怀.我国近五年资助高校贫困生人数增长近两倍[N].光明日报,2012-12-16
关键词:高职;助学金;系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高校实行收费入学,自此以来出现了一部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缴纳学费甚至无法支付生活费的贫困大学生[1]。为了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保证每个人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国家出台了系列的关于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政策,其中国家助学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国家助学金开展多级管理模式,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总体统筹,相关院校在院校内部开展具体的助学金管理工作。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经济困难大学生人数也快速增长。2006年至2013年,我国资助学生人数从153万人次增长了近4倍多;资助金额从162亿元增长近4倍[2]。贫困学生俨然成为一个巨大群体。在院校层面的助学金管理工作实质上是学生管理工作相互交叉融合,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一面,对于助学金的管理实质上是对贫困生的管理。高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在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体系研究的出发点
(一)高职高专类学校在校人数规模巨大,贫困生人数比例较大。中国统计年鉴2014数据显示:2013年专科院校在校生达到973.6373万人、2012年专科院校在校生数964.2267万人、2011年专科院校在校生数958.8501万人。调研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受生源结构影响,在调研的范围内的相关院校统计结果显示:每年贫困生申请人数占到在校生总数的90%左右。据此推算每年申请助学金的学生达到约800万人。针对有限的资助资源,高职高专类资助金额配置要求更高。做好高职类院校贫困生助学金评定影响较大。
(二)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中职学生及普通本科学业费用
较大。调研显示,高职院校学生每年学费平均在5500元左右,加上食宿及其他相关花销,每年需要支付约12000~15000元左右。而中职院校学生一般就近入学,并且学费全免除,每年花费在2000~5000元左右;高职学生相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获得其他方面,特别是社会资助的渠道较少,社会资助项目和资金在投放上一般倾向于普通本科甚至是重点院校。
(三)家庭贫困生学生认定标准总体上比较模糊。在政府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中对于贫困生界定比较模糊,在具体的执行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的,仅作一定原则性要求,从政策上给予具体的执行院校一定的灵活空间,原则性的指导有利于各相关院校在面对院校内部具体情况上具体问题的处理,但是模糊的界定导致缺乏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标准,或者缺乏一些可以参照的标准,造成实际操作过程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地区不均衡的现状也导致了不同的贫困生对于贫困标准的理解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贫困生在一定地域、时期进行系统的将标准合理化设计。
(四)助学金认定过分依靠期初评定结果,轻认定后的跟踪管理。高职院校在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时,一般采用期初提交材料,进行评审认定,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学生进入到贫困生库当中,之后依据认定人贫困等次(一般贫困、特别贫困)享受资助资金,在全年实践范围内发放贫困生助学金,由于政策上要求的贫困生库的相对稳定性——对于已经建立起来的贫困生库保持稳定,没有特别严重情况库保持稳定。其结果是贫困生在期初通过评定认定后一次入库,全年享受资助。在一个学校范围内,一般有数千学生,在全年范围内经常会出现一部分生活状态,行为思想,学习状况的实际与贫困生要求或者应有的情形不符的情况,但是,入库后表现出不符合贫困生应有表现的学生在本年仍享受助学金,这是与助学金政策相违背的,缺乏公平性,浪费了助学金资源,其原因就是在认定之后跟踪管理的缺失,在跟踪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的设计。
(五)实践当中的制度涉及面窄,系统性不强。在制度设计方面,相关法律法规,政府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关于贫困生的政策性文件,作为顶层制度。但是在具体的院校执行层面,操作性不强。因此,相关院校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文件制定了一部分制度。但是调研发现,在实际操作当中,制度只涉及一些违反法律法规,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方面,同时,具体的支撑制度执行的标准和流程缺失,随意性较大,在执行层面上会流于形式,不能在助学的同时起到育人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系统
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国家助学政策,保证家庭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针对助学金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系统的角度深入细化的设计助学金管理,从组织,管理的层面、制度、流程以及信息系统各方面进行综合总体设计。具体的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系统如下图1所示。
图1:高职助学金管理系统设计
在高职助学金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助学金管理系统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相关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建立并完善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相关组织是因为高职院校申请贫困资助人数几乎和学生数相等,助学金资助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资金,需要完善的组织才能完善管理的各方面。(2)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的模块:全面全程全方位进行贫困生管理涉及多个模块,从期初的评定到过程的跟踪管理,贫困生库的变化与调整以及其他方面;每个模块在实际执行当中的依据形成管理的方面的制度,在操作上依据流程开展。(3)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信息系统:高职院校贫困生人数巨大,情况复杂,全面细化管理巨大的贫困生群体和助学金,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 三、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实施展开
在图1高职助学金管理系统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性的框架,在框架指导下,具体的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的实施展开如下:
(一)助学金管理的各级组织。从各院校管理的实践来看,具有完善的组织的是良好的助学金管理的基础。介于研究范围界定在高职院校内部,具体的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的一般组织分成:学校助学金管理工作机构、分院/系部贫困生认定工作机构、班级贫困生评议工作小组、贫困生日常管理工作机构。这些组织分别承担助学金总体管理和决策、贫困生的评定和认定、贫困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心理辅导、活动组织等。
(二)评定管理、评定制度及评定流程。评定管理是助学金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管理模块,在评定阶段如果能够打好基础,在后期的如跟踪管理,贫困生库的管理方面就会相对简单。同时,评定管理也是助学金管理当中比较棘手,容易出现问题的模块。申请助学金的学生是否达到贫困生的标准,是否能够被认定为贫困生并入库的相关工作在该模块由相应的组织严格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评定管理的基础是评定制度,评定制度作为贫困生评定依据的标准,规定了贫困生的标准要求、参与评定的人员构成、评定的过程要求。具体的实施工作在具体的流程中进行细化规定,在流程中明确每个环节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如何工作流的流动方向与方式等。
(三)跟踪管理、跟踪管理制度和跟踪管理流程。如前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突出问题的归纳可知“跟踪管理”是贫困生并入库后的后续管理在目前的助学金管理当中是一个薄弱环节。加强跟踪管理目的是要实现在认定为贫困生进行的后续管理,是对评定管理的补充,评定管理是对评定阶段一个固定状态的评定,而跟踪管理则是在后期一个较长的过程的全面管理。跟踪管理建立在跟踪管理的制度上,规定了跟踪管理的组织及人员构成、跟踪工作方法,相关问题认定标准及执行标准。
(四)贫困生库管理、贫困生库管理制度及流程。跟踪管理是对贫困生人和行为的监督管理,但是跟踪不时目的,最终要落实到是否继续资助、是否需要帮扶、教育和引导等,评定工作结束后,在后期跟踪管理当中的具体落实在于贫困生库的管理,通过贫困生库可以的过程管理情况,可以进行分类识别,有针对性,预见性的提前做好管理工作。贫困生库的管理建立在贫困生库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规定了贫困生库管理数据的来源和执行的标准,尤其是认定后的贫困生是否有资格继续享有助学金的判定上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的贫困生库管理工作在贫困生管理流程中细化规定。
(五)助学金管理信息系统。贫困生是一个庞大群体,做好全程的全方位的管理仅仅依靠传统的手工作业难以有效实现。建立贫困生信息系统,将贫困生的基本信息、跟踪管理的过程中记录的、各方信息反馈与收集等功能。尤其跟踪管理、贫困生库管理、预警管理等方面信息系统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
(六)其他管理模块。除了以上主要管理模块外,预警管理、投诉举报管理、贫困生教育与辅导、社会活动组织与管理等对于全面深入进行助学金管理非常重要。预警管理是针对跟踪管理、贫困生库调整的配合手段,避免在跟踪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纠正;投诉举报管理是保证助学金管理当中会遇到的一种情况,设计投诉举报的渠道、处理流程、答复等有利于管理的效果提升。
结语:助学金管理作为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但从零碎的几个方面进行难以真正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系统角度设计助学金管理系统,从系统的角度完善目前的助学金管理,系统从六个大的方面进行管理模块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从政策层面落实到操作层面。通过将高职院校助学金管理体系在G高职院校的应用,显示系统化的开展助学金工作有利于助学金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提高公平公正性,有利于更多相比较贫困的学生享受到国家助学金政策,同时兼具较好的学业指导功能、思想引导功能、心理疏导及能力提升功能。
参考文献:
[1] 靳丽萍,薛皓. 地方高等院校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中的量化模式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2009(10):112-114.
[2] 王庆怀.我国近五年资助高校贫困生人数增长近两倍[N].光明日报,2012-12-16